【教师原创】201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试题(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201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试题(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18 17:21:22

文档简介

微考点:公车上书的含义和意义
1.公车上书的含义: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各省正在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2.公车上书的意义:
上书内容在社会传播,打破了读书人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易错微析
公车上书即当时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改革。“公车”代指进京应试的举人。
例题1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名发起“公车上书”。从此揭开了( )
A.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B.五四爱国运动的序幕
C.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D.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答案:D
解析:“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故选D。
例题2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l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收复新疆
答案:C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引发公车上书。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选项ABD都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可排除。故答案选C。
1. 1895年,假如你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你将目睹到的历史事件是( )
A.火烧圆明园 B.“公车上书” C.谭嗣同殉难 D.八国联军侵华
2.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
A.拒和 B.迁都 C.变法 D.革命
4.使康有为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警醒并要求变法的事情是( )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
C.鸦片战争的失败 D.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
5.康有为发动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联名上书的事件发生于( )
A.1894年 B.1895年 C.1897年 D.1898年
1.B 解析:分析四个选项,1895年,发生在北京的事件只有公车上书,故选B。
2.B 解析: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正在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识读图片可知,图③是康有为、图④是梁启超,故选B。
3.C 解析: 公车上书中“拒和、迁都、变法”的三个主张中,最终得以实践的是变法,故选C。
4.B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使康有为等知识分子觉醒,要求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故选B。
5.B 解析:1895年,康有为发动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史称公车上书,故答案选B。
微考点:康、梁的维新变法活动及结果
1.康、梁的维新变法活动:
揭开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宣传变法: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组建政治团体——强学会,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随后,他们又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实施变法:1898年6月到9月,在康有为、梁启超多次上书的推动下,光绪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2.维新变法的结果: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例题1 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答案:B
解析:1895年到1898年,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张是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故选B。
例题2 近代中国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 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 )
A.维新变法思想 B.民主与科学 C.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
答案:A
解析:图中刊物中有《万国公报》,这是康有为、梁启超创办的,宣传的是维新变法思想,故选A。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强学会成立 B.创立《万国公报》
C.公车上书 D.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
2.某图书馆最珍贵的报纸就是强学会的机关报,这种报纸的名字是( )
A.《中外纪闻》 B.《国闻报》 C.《民报》 D.《时务报》
3.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在哪一横线处( )
为走救国之路, A 再次上书;不作亡国之君, B 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 C 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 D 慷慨就义
4.为宣传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了( )
A.《万国公报》 B.《民报》 C.《每周评论》 D.《新青年》
5.下列关于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②宣传维新思想的是《民报》 
③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④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C 解析: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故答案选C。
2.A 解析:公车上书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宣传维新变法。随后,他们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故选A。
3.A 解析:康有为在公车上书失败后,仍多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推动光绪帝下诏书变法,故选A。
4.A 解析:为宣传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了《万国公报》,故选A。
5.A 解析: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宣传维新变法,而不是《民报》。 提出“自强”“求富”口号的是洋务运动,可见②④说法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①③说法正确。故答案选A。
微考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戊戌六君子
1.戊戌变法的失败:
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把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戊戌变法失败。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称它“百日维新”。
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
客观原因: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
3.戊戌六君子:
维新变法失败后,慈禧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例题1 下图人物所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首绝命诗出自( )
A.谭嗣同 B.杨锐 C.康有为 D.梁启超
答案:A
解析:图中所示人物及诗句反映的是谭嗣同,故选A。
例题2 对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这一事件,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事实的议论是( )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是没地方可逃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答案:D
解析: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害,是甘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故选D。
1.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 )
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2.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它以六君子血染菜市口宣告夭折,但它却在近代化道路上留下深深的足迹。这场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运动
3.“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做第一个吧!”下列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1898年,紫禁城内发生政变,慈禧太后再度出面掌政,到处搜捕被视为乱党的改革者,原被裁撤的政府部门和各类官职也重新恢复,军政大权则由太后信任的权贵控制。下列何者是造成此事件发生的原因( )
A.自强运动 B.百日维新 C.八国联军侵华 D.辛亥革命
5.以下人物中不属于戊戌六君子的是( )
A.谭嗣同 B.杨锐 C.康有为 D.刘光第
6.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
A.顽固派的强大 B.光绪帝被囚禁
C.袁世凯的告密 D.帝国主义的破坏
1.B 解析:维新派的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顽固派的反对,故选B。
2. B 解析:由关键信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可知是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故选B。
3.B 解析: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就义前,谭嗣同讲了这席为变法流血牺牲的话,故选B。
4.B 解析:题干所述事件是戊戌政变,引发这一事件的是戊戌变法。变法触动了慈禧太后等顽固派的利益,戊戌变法也称百日维新,故选B。
5.C 解析:“戊戌六君子”指的是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康有为不属于戊戌六君子,故选C。
6.A 解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是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故选A。
微考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
1.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也是资产阶级的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变法的影响: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通过改革,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②在维新变法过程中,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和西方自然科学,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
证实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使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例题1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表现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其表现主要在于( )
A.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B.传播新思想
C.开始兴办新式学堂 D.筹建海军
答案:B
解析: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介绍了西方自然科学,传播了新思想,为此后的近代化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故选B。
例题2 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必要性
C.使人们认识到要学习西方技术
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答案:D
解析: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不断传入中国,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的生活习俗,A项错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后,人们认识到要学习西方技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使人们意识到社会变革的必要性,故B、C项错误。戊戌变法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变革,在维新变法运动过程中,宣传了西方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选D。
1.戊戌变法的性质是( )
A.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B.一次知识分子参与朝政的运动
C.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2.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③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 )
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 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4.八年级(1)班的同学要举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论据的
是( )
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
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A 解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主张通过变法维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救亡图存,进行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爱国运动,故选A。
2.B 解析: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戊戌变法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在变法维新过程中,宣传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由此可确定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B。
3.A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使一些读书人觉醒,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发生。维新变法中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介绍了西方自然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选A。
4.C 解析: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C的说法错误。答案选C。
微考点:戊戌变法时间、原因和内容
1.戊戌变法的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2.戊戌变法的原因: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②公车上书后,康有为三次上书光绪皇帝,指出唯一出路是任用维新派参与谋划,在皇帝领导下进行变法。
3.戊戌变法的内容:
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文教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
易错微析
对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区别的理解易错。
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例题1 在戊戌变法内容中,能说明这次变法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是( )
①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④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在戊戌变法的内容中没有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可排除。故答案选C。
例题2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官为提倡”,“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此举( )
A.开启了工业化序幕 B.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
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B
解析:题目所述内容是关于报纸方面的,讲到报纸“必须官为提倡”“不必意存忌讳”,由此确定选B。
1.假如你是生活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你会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C.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2.戊戌变法下列法令中,对封建顽固派最具威胁的措施是( )
A.改革政府机构方面 B.兴办私人企业方面
C.训练新式军队方面 D.开办新式学堂方面“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促使中国爱国志士的觉醒。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4.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定国是诏》。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894年(农历甲午年) B.1901年(农历辛丑年)
C.1898年(农历戊戌年) D.1911年(农历辛亥年)
5.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
A.学习西方的技术 B.实行西方的学校教育
C.学习西方的制度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6.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A 解析:四个选项中,A是经济方面的,B是政治方面的,C文化教育方面的,D是军事方面的。从商人角度来看,与商人关系最密切的经济方面的措施,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故选A。
2.A 解析:戊戌变法改革内容中,政治方面的改革即“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会威胁封建顽固派官僚的利益,故选A。
3.C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使一些中国知识分子觉醒,要求变法维新。在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推动下,进行了戊戌变法。故题目中所述的“变革求新”指戊戌变法。此题选C。
4.C 解析:由题干信息判断可知,相关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发生的时间是1898年,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故答案选C
5.C 解析:题目材料意思是,要自强致富,“首在振工商,求学校,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立宪法、改良政治”即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选C。
6.B 解析: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由此可见,对联反映的事件是戊戌变法,故选B。
微考点:维新变法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2.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3.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和目的
思想主张:①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②兴民权,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科学文化
目的:挽救民族危亡
易错微析
对康有为、梁启超阶级属性的理解易错。
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亡。
例题1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即改变政治制度,故选D。
例题2 康有为、梁启超倡导变法维新运动的首要目的是( )
A.挽救国家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推翻封建专制 D.引进西方学说
答案:A
解析: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康有为、梁启超为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可见其首要目的是挽救国家危亡,故选A。
1.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认识到“能变则全,不变则亡”,从而掀起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在中国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
A.康有为、梁启超 B.李大钊、胡适 C.李鸿章、张之洞 D.曾国藩、奕沂
3.康有为、梁启超是哪一阶级的代表人物( )
A.封建地主阶级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工人阶级
4.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变法,孙中山选择革命……”促使他们做出人生重要选择的原因,是这一年( )
A.《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
B.《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洋务运动兴起,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5.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其中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是( )
A.维新派 B.洋务派 C.顽固派 D.革命派
6.“公车上书”里提出要“变法”,这里的“变法”是指要建立( )
A.资产阶级的君主专制政体 B.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
C.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体 D.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度
1.B 解析:由题干时间“19世纪末”、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及“能变则全,不变则亡”,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维新变法运动,故选B。
2.A 解析: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变法,救亡图存,故选A。
3.B 解析:康有为、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故选B。
4.A 解析: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为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寻求救国之路,故选A。
5.A 解析:康有为、梁启超在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背景下,主张变法,救亡图存,希望在中国推行宪政,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故选A。
6.B 解析:康有为等人主张变法维新,是希望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