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陈涉世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初步感知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和经过。(重点)
2.反复朗读课文,背诵精彩句段。
3.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课文大意。(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秦朝末年的大泽乡起义,这次由陈胜、吴广发动的农民起义,很快得到各地人民的支持,迅速席卷全国,加速了秦朝的灭亡。陈胜、吴广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动起义的?起义的经过怎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司马迁写的《陈涉世家》,了解这次起义的来龙去脉。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从小受父亲影响,诵读古文经书,二十岁开始远游大江南北,搜集资料,为写《史记》做准备。《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本纪(记帝王)、世家(记诸侯)、列传(记重要人物)、表、书,共一百三十篇,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资料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当时徭役沉重,赋税繁重,刑法苛酷,老百姓怨声载道。秦始皇死后,统治阶级内部也危机重重。到了公元209年,终于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由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3.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发/闾左/適戍渔阳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将军/身/被坚执锐
三、合作探究
(一)积累词汇
小组内同学合作,整理本课的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尤其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词语的特殊用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疏通文义
同桌之间合作,老师指导,疏通文章大意。注意以下重点句的翻译。
(1)苟富贵,无相忘。
明确: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明确: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明确: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明确: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倡导天下人(反秦),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明确:(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到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6)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明确:第二天,士兵中到处谈论这件事,指指点点,都互相以目示意陈胜。
(7)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明确:即使仅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的人十分之六七也会死掉。大丈夫不死罢了,要死就要(干大事)成就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2·1·c·n·j·y
(8)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明确:在这时候,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来惩罚当地的郡县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21·世纪*教育网
四、课外拓展
1.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人,对其态度做一点简要评价。
①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即项羽)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③高祖(刘邦)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明确:①陈涉对暴秦的统治不满,有追求平等的理想;②项羽对秦充满仇恨,有灭秦的豪情壮志;③刘邦对始皇帝充满羡慕之情,流露出对富贵功名的世俗追求。
2.陈胜作为首发起义亡秦的领导者,且是三代以来以平民起兵而反残暴统治的第一人,历代史学家都把他看作震撼暴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历史英雄。请你仿照下面的颁奖辞示例,为英雄陈胜拟写一则颁奖辞。www-2-1-cnjy-com
2011年度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刘伟的颁奖辞: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示例:他只是一个平民,却能为穷人打破封建等级观念。他能够洞察时局,带领“苦秦久矣”的人民首发起义亡秦,他不畏强暴,心胸博大的反抗精神激励了无数后人,他是中华民族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的实践者。2-1-c-n-j-y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明晰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谋划和经过。(重点)
2.通过赏析语言描写,分析陈胜的人物形象,学习陈胜、吴广的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反抗精神。(重点)
3.理解作者对陈胜的态度,正确评价人物。(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司马迁和《史记》,积累了重点字词,疏通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将来一起研讨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经过,一睹他们的光辉形象。21教育网
二、自主预习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2)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3)陈胜采用“威众”之策后,收到的效果是:卒皆夜惊恐。
(4)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士卒们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
明确:他们都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对秦的暴政不满;敬畏陈胜,爱戴吴广,愿为他们效力;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被逼上绝路。21·cn·jy·com
三、合作探究
(一)内容理解
1.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他根据这些分析,提出的策略口号是什么?这一策略效果怎样?
明确:
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做了精辟的分析。“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而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来源:21cnj*y.co*m】
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www.21-cn-jy.com
这一策略口号取得了成功的效果:①九百人敬受命;②杀之以应陈涉;③建立张楚政权,且发展迅速。
2.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
明确:
舆论准备包括:(1)置书鱼腹;(2)篝火狐鸣。
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首先是“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人被激怒,然后动手“并杀两尉”。这时,陈胜站了出来,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指出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唯一出路,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21cnjy.com
(二)人物形象
1.人物的语言体现着人物的性格。下面是从文中摘录的几句陈胜所说的话,请仔细品味,看看这些句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21*cnjy*com
(1)苟富贵,无相忘。
明确: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以及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明确:表现了陈胜的远大抱负。
(3)天下苦秦久矣。
明确:表现了陈胜具有洞察时局的能力。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明确:打破了封建等级观念,表达了朴素的平等思想和反抗意识,极具号召力和凝聚力,表现出了陈胜杰出的领导才能。【出处:21教育名师】
2.结合上述分析,谈谈你对陈胜的评价。
明确:陈胜是一个抱负远大,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具有洞察时局的能力和组织领导才能的农民领袖。
(三)疑难探究
1.如何看待陈胜、吴广“乃行卜”的举动和他们所采取的“威众”之策?
明确:这些迷信的举动和手段都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里,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不高,崇尚鬼神之说。不过,“置书鱼腹”“篝火狐鸣”这些“威众”之策也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的特殊的斗争策略,可见陈胜的足智多谋、善于斗争。【版权所有:21教育】
2.从本文来看,司马迁对“陈胜”持怎样的态度?
明确:司马迁赞扬了陈胜的反抗精神,肯定了陈胜起义的历史作用。另外,“世家”是对“王侯”所做的传记,司马迁将“陈胜”列入“世家”,主要是肯定陈胜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的“首事”之功,即首先发动起义的历史功绩。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四、板书设计
五、课外拓展
司马迁在高度评价陈涉的同时,也并没有掩盖他的错误和局限性。请阅读《陈涉世家》的结尾部分(译文),谈谈你从陈涉建立政权前的成功和建立政权后的失败原因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复解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字。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伙颐!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作“伙”,所以天下流传“伙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这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旧事。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王就把来客杀死了。从此之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21*cnjy*com
示例:我得到的启示是:人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并且要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对朋友要言而有信,不能背信弃义,那样会众叛亲离。
六、教学反思
注意课堂上学生“独”与“合”的处理。
所谓“独”指的是学生能够有独立阅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发现自己的缺漏和疑难,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赏析。所谓“合”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合作,群策群力,集中积累和能力共同解决疑难,得出大家一致认可的意见。“独”与“合”并不矛盾,关键在于课堂上能够合理地分配运用。本课教学中,标画生字词和疑难采用“独”的形式,小组内每人一句翻译课文,互相补充配合,用集体的智慧完成任务,很有成就感。品读文章阶段,“说起义”和“谈陈胜”的板块采用“独”的形式,不求完全而求细腻,让学生都能有自己大胆独特的发现;对于较难板块“品《史记》”则又回到小组内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交流,达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