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19 17:4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年秋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15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单元
第三单元
主备人
时间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努力拼搏的精神。
能力目标
学会归纳两汉时期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知识目标
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
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 张仲景和华佗 《史记》
难点
道教和佛教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比较法、讨论归纳法、情景教学法
课前
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造纸术发明的意义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故事导课: 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那个累啊,真是难以形容啊!
同学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阅读教材67--71页,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
1、在纸发明之前,古人用什么材料来书写?
2、谁改进造纸术?他是怎么改进的?这项技术的发明和改进有什么重大意义?
3、两汉时期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哪两位?他们做出了哪些贡献?
4、本课介绍了西汉时期的哪位史学家?他的代表作是什么?这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史书?
5、本课介绍了哪两种宗教?这两种宗教的创立者是谁?教义是什么?对我国有何影响?
三、学习新课
(一)科技展厅---造纸术
1、看图,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都有哪些书写材料,这些材料有哪些缺点?
缺点:青铜器坚硬,简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帛虽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都受到限制。
2、展示《甘肃天水出土的纸质地图》,让学生知道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等地多次发现西汉时期的麻纸。这证明西汉时已生产纸。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纸有什么缺点?(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
师:这幅纸质地图为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
播放视频《蔡伦改进造纸术》,回答: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这种纸有什么优点?(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师生通过看《造纸工艺流程图》,让学生回答造纸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洗涤原料--浸渍沤制--焚烧草木灰--蒸煮--舂捣--制浆--捞取纸浆--晾晒--码放
师: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取名为“蔡侯纸”。
看《造纸术传播图》,说出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伟大的意义?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根据图片分析造纸术的消极影响?
材料研读:《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查查看,元兴元年是公元哪一年? (处理课本68页)
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年号为元兴的。
105-105年,东汉汉和帝刘肇,第二个年号元兴,用了9个月;
264-265年,三国东吴末帝孙皓,年号元兴;
404-406年,东晋,晋安帝司马德宗,年号元兴。
显然,这里的元兴元年,指的是105年。
9、思考: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哪些方面吗?
10、动脑筋:你知道再生纸吗?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什么重要意义?
意义:①减少污染,保护环境;②节约资源
过渡语: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漫长的岁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至今影响世界。中医学就是中华文化的璀璨之星,在国际上受欢迎和认可。
医学展厅
明辨是非:学生读幻灯片中的一段文字,找出文章中的错误信息
张仲景纠正了华佗的错误说法,使学生明确:张仲景在医学方面的贡献
知识拓展:出示麻沸散的相关资料
华佗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散(sàn)。他让患者和酒服下麻沸散,使患者失去知觉,再剖腹开腔、割疡洗腐,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
4、师;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华佗创造的“五禽戏”成为今天很多人养生的健身操。(展示幻灯片18)
5、师讲述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及中国申遗情况,落实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明白;保护文化遗产,不容有失。
6、教师从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引出问题:你的日常生活会涉及到中医吗?你怎样看待中医医学?
(三)史学展厅
1、出示司马迁生平简介,让学生对司马迁有初步认识
2、播放视频《司马迁》,结合幻灯片中司马迁的经历,思考:司马迁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1.10岁开始读古书,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至明白。(探究精神)
2.20岁那年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收集历史资料。(史料考证)
3.38岁那年,司马迁做了太史令,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史料阅读)
4.48岁那年,因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而受“腐刑”,忍辱发愤著书,全力完成了《史记》。(仗义,不畏强权、坚忍不拔)
结合时代背景讲述《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材料研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人总会死,有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价值,有的人死比羽毛还轻,没有意义。)
宗教展厅--道教
1、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回答道教时间、起源、创始人等基础知识。
2、展示道教的基本主张
1)、 道教认为生、老、病、死虽是宇宙中不可抗拒的规律,但通过自身修炼,可以做到长生不死,得道成仙。
2)、精神修炼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主张修身养性,消极避世。
3)、炼制丹药是另一种重要方法,丹药分外丹和内丹,外丹用炉鼎烧炼矿石药物而成,说服之可令不老不死,内丹就是气功。
师生一起探讨:道教传播的原因
太平道以治病来传道,对贫苦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太平道传播很快。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教义和传播方式上相似,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宗教展厅--佛教
学生说出佛教的地位、起源地、创始人、基本教义和传播原因、传播过程和影响。
展示四幅佛教图片,了解宣扬佛教的著名景点。
议一议:我国封建统治者提倡和扶持宗教。同学们分析一下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宗教可以麻痹人民的思想,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
收获展厅
秦汉文化灿烂辉煌,通过众多展厅的参观,你有何启示?先民的哪些品质值得咱们学习?
启示:当时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为我们的祖先感到自豪。
精神品质:勤于实践,乐于探索,勇于创新。
本课小结(见幻灯片34)
五、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我懂得了 。
布置
作业
必做题
选做题
板书设

造纸术的发明 蔡伦改进造纸术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和华佗 麻沸散和五禽戏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史记》 司马迁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道教和佛教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