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标要求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 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骞不畏艰险、富于冒险精神、忠于国家、牢记使命、机智果敢、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通过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的史实,引导学生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学生牢固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意识;通过对比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进行交流的“物产”,使学生直观的体会什么是交流,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的重要桥梁作用,体会文明与交流、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正确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课前播放沙画版那英的歌曲《丝路》。
西域歌舞、大漠驼铃、黄沙万里,这就是两千多年前祖先开辟的丝绸之路。绵延数千里的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见证。那么,同学们肯定想知道丝绸之路到底是如何开通,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又和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 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 、 以西,即现在 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背景:西汉初的西域,受到 的控制和奴役。匈奴从西域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 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________夹击匈奴。
战国时期,匈奴民族兴起,他们逐水草迁徙,擅长骑射,不时南下侵扰,燕赵秦等过纷纷修建长城防御匈奴。秦朝时继续大修长城,并派遣大军沿线防守。
西汉与匈奴战和不断:汉高祖白登之围后,汉向匈奴和亲,开放关市,以求安宁;汉武帝起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发动三次大规模的战争,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的军事实力;西汉后期,呼韩邪单于率匈奴一部归附汉朝,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和亲”,使汉匈两族出现了几十年和睦相处的局面。
3.经过:第一次:①时间:公元________年;②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__________。
③成就:张骞把在___________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________作了报告,使汉朝了解西域的具体情况。
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的挫折:①去时被匈奴扣留了十年,回来时又被扣留了一年多;②所到之处,有茫茫的戈壁滩,有人迹罕至的雪山峡谷,道路不熟、语言不通、缺衣少食,非常人所能承受;③好不容易找到大月氏,但大月氏不愿再回来打匈奴。
张骞的可贵之处:①他的执着,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不怕艰险②他的刚强坚强,不屈不挠,③有胆有识,敢于冒险,开拓进取④他面对困难具有永不言败的精神,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史学家)翦伯赞
第二次:①时间:公元前_______年;②目的:乌孙西域国家;③成就:走访了________等西域许多国家,西域各国纷纷派 来到长安;③意义: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汉书.张骞传》
空,同孔,凿空,即凿孔。这是形象化的说法。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3.影响:①开启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密切联系,打通了双方的交流之路。
②西汉政府设置 ,奠定了西域归属 管辖的基础。
③为 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形成贯穿东西的交通要线。
1877年, 德国人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 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1、汉武帝的大一统2、秦汉时期匈奴关系出现变化3、汉代丝织业发展以及4、张骞通西域、
1.陆上“丝绸之路”
(1)路线:货物从长安穿过 ,经 运往 ,
再转运到 ;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__________”。
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________、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 、香料、 、宝石等,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 等传入中国。
丝绸之路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
经济上:中国运往西方:丝绸、瓷器、茶叶…… 西方运往中国:香料、琉璃、胡椒……
文化上:中国运往西方:造纸术、印刷术、火药……西方运往中国: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1)丰富了中原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汉朝的兴盛。2)促进了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3)促成中西方文明互相渗透,促进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意义:是古代 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与 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政治:今新疆广阔地区直接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济推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繁荣,丰富东西方人民的生活。军事:汉在此地屯田,不仅维护了汉朝边境的稳定,也增强了边防建设,有效地保障了国家边防安全。
更重要的是文化:连接了不同类型的文明,使得古老的中华文明与古代印度、古代波斯、古代罗马文明的碰撞交汇,传播了思想与技术,促进了民族交融、艺术文化交流,一起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 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2.海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最重要的一条是从 港口出发,经 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 海峡,通往 沿岸,最远抵达 和锡兰(今斯里兰卡)。
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
动脑筋: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汉代的丝织品、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
2013年习近平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核心省:新疆、福建。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的设置
(1)概况:公元前 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 ,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2)意义:标志着 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 及 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________城。
2.东汉对西域的管理:东汉明帝时,派 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班超派 出使大秦,到达安息后受阻,未能前行,但开辟了通往 的路线。 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班超是东汉将军,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与他有关的两个成语: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巩固练习:
1.西汉时期,匈奴与中原政权之间和战交错。下列对西汉与匈奴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汉政府反击匈奴南下掠夺是反侵略战争
B.西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
C.西汉政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
D.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2.《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联盟
3.丝绸之路的路线是( )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西亚—欧洲
B.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
D.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印度— 西亚—欧洲
4.《汉书》中说:“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
A..张骞是去西域的第一人 B.张骞第一个率使团去西域
C.张骞出使西域,带回重要信息 D.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5.“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汉与匈奴的关系?( )
A.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B.汉朝宫女王昭君出塞
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D.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上古诗中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
A.关西 B.新疆 C.西域 D.西藏
7.汉武帝为了纪念他手下的一位大臣,曾经把所有派往西域的使者称为博望侯,以取信于西域各国。这位著名的大臣是( )
A.张骞 B.卫青 C.霍去病 D.董仲舒
8.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一次外交活动,张骞此次出行的最大收获是( )
A.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 B.把佛教从西域传到了内地
C.联络大月氏打败了匈奴 D.西域各国开始归属汉朝的管辖
9. 2015年被视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战略决策落地实施的关键年。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 劳最大的是张骞
B.西域的葡萄、石榴等作物经此通道传入中原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C.其路线是从西汉的首都洛阳出发,直达西亚、非洲
D.这条通道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10.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各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①核桃 ②小麦 ③石榴 ④葡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阳关;玉门关;新疆;匈奴;汉武帝;大月氏;前138;匈奴;西域各国;汉武帝;119;乌孙;使节;汉朝与西域各国;西域都护;中央政府;丝绸之路;丝绸;凿井;铸铁;良种马;玻璃;核桃;葡萄;石榴;歌舞;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东西方;贸易;文化;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六甲;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60;西域都护;新疆;巴尔喀什湖;乌垒城;班超;甘英;西亚;班勇
1.B 2.D 3.A 4.D 5.B 6.C 7.A 8.A 9.C 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