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川沙中学南校2017-2018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川沙中学南校2017-2018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20 10:0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素养分析
预备年级语文学科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积累与运用(16分)
1.默写(12分)
,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
(2)云母屏风烛影深,
。(《嫦娥》)
(3)
画船听雨眠
(《菩萨蛮》)
(4)欲问行人去那边,
。(《卜算子·送孟浩然之浙东》)
(5)
,化为一溪雪
(《夜泉》)
洪波涌起。
(《观沧海》)
2.下列各项摘自课文。其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这花脸,眼角雄俊地吊起,有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
B.口哨声悠长而柔和,神奇而缥缈,它渐渐漂散在空中,余韵袅袅
C.鹦鹉镙号停在海底,静静观赏着那令人眼花潦乱的海底奇光。
D.克隆人体细胞是一项坚苦的研究工作,索幸科学家们研制成功了。
3.下列各项摘自知识卡片。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汉语语调一般有三种:降抑调、高升调、平直调。用来表示疑问语气的时候多用高升调。
B.比较是常用写作手法,它能使人或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例如《凡卡》中用比较手法
来突出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
C.叙述也称“记叙”,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之分。《花脸》一文的叙
事就是比较典型的顺叙。
D.科幻小说又称“科学幻想小说”,大多超越现实,情节离奇,与《海底奇光》这样完全纪
实的文章风格迥异。
、文言诗文阅读(14分)
(一-)古诗阅读(4分)
(甲)十六字令
(乙)望岳(节选)
毛泽东
杜甫

造化钟神秀,
刺破青天锷未残。
阴阳割昏晓。
天欲堕
荡胸生层云,
赖以拄其间。
决眦入归鸟
4.解释词语钟:
(2分)
5.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十六字令》和《望岳》分别为甲、乙两首诗歌的题目。
B.两首诗歌都突出表现了“山”之巍峨高耸。
C.两首诗歌都借描绘“山”的艺术形象来表达诗人心中建功立业的豪情。
D.甲被称为词中“小令”,乙被称为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
(二)阅读下文,完成6-8题(6分)
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6.翻译句子。请注意加点词需作出解释(2分)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陶弘景为南朝人,此文是他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B.“高峰”、“清流”两句,采用从仰视到俯视的视角来描绘山川之美。
C.“青林”到“竞跃”数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山川的生机勃勃
D.“康乐”即其友谢中书,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友人共享这山川美景的

8.下列各项是对字词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川之美”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完全一样。
B.“乱鸣”并不是“胡乱鸣叫”的意思,这里可以解释为“此起彼伏地鸣叫”。
C.“欲界”是佛教用语,指的是“我想要去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D.“与”本义为“赐予”,这里读作“y”,可以理解为“置身于(其中)”。
(三)阅读下文,完成9-10题(4分)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之事。母曰:“此非所以
居子也。”乃去,舍(she)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
继而迁于学宫之旁。官员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之则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
也。”遂居于此。
9.文中划线句的翻译,下列选项中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孟母于是过去了,(选择)居住在集市中,(搬迁至)靠近屠户的房子里。
B.孟母于是离开,(选择)居住在集市中,(搬迁至)靠近屠户的房子里。
C.孟母考虑了一下距离,舍弃了集市中的住房,(搬迁至)靠近屠户的房子里。
D.孟母考虑了一下距离,舍弃了居住在集市中,(搬迁至)靠近屠户的房子里
10.这段文字讲述的是
的故事。(横线上填一成语)(2分)
、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7分)
从百草囡到三味书屋(节选)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
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區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
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
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b6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
yuan
bo,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
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
yuan
bo。现
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反面还有试题)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