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课件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课件%2B视频)( 25张PPT)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课件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课件%2B视频)( 25张PPT)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20 11:01:42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 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 1985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第13课 东汉的兴亡1知道东汉的建立,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2知道东汉灭亡的原因学习目标导航时间:都城:建立者: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洛阳 刘秀
(汉光武帝)一、“光武中兴”【背景】根据材料分析:东汉初年,光武帝面临什么样的社会局面? 东汉初期,社会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矛盾尖锐。结合课文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西汉后期朝政腐败;王莽的施政造成社会混乱加剧了社会矛盾,激起各地农民起义。【措施】 阅读课文,概括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讨论光武帝刘秀调整统治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3)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恢复发展经济,缓和矛盾,巩固统治。 列表比较东汉光武帝措施与汉高祖刘邦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有哪些共同点?1.让士兵还乡务农;
2.释放奴婢为平民;
3.轻徭薄赋。



1.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来缓和矛盾;都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恢复发展生产。共同点【结果】 材料1:光武帝初年,全国户籍人口仅有1000多万。到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统计,已达2100万,又经明帝、章帝?到了和帝17年(公元105年)时,户籍人数到达5300多万,已接近西汉盛世水平(5959万),这个人口数字,和后来的盛唐时期不相上下。 材料中户籍人口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人口增加,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材料2:观察图片描述“光武中兴”繁盛局面。东







俑东汉宅院画像砖汉高祖:休养生息——定天下汉文帝、景帝:以德化民——治天下汉武帝:大一统——兴天下汉光武帝:柔术治国——中兴天下仁心待人 天下归心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算一算】 东汉的这些皇帝即位时的平均年龄是多少?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当小皇帝长大后,最想摆脱谁?最能依靠谁? 绘制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分析这种局面对东汉社会的危害有哪些?【分组活动】皇帝早逝幼主即位母后临朝外戚专权君权旁落皇帝长大依靠宦官诛杀外戚夺回君权宦官得宠把持朝政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社会混乱,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
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
钩,反封候。”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这是一首汉末童谣,大意是说,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阿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反映当时的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三、黄巾起义材料一人祸 依据材料回答:东汉后期广大人民生活状况如何? 自然灾害频繁,饥荒连年,造成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人民无法生活下去。(永兴元年)秋七月,郡国三十二蝗,河水溢。……
(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寿元年)二月,司隶、冀州饥,人相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材料二天灾时 间:领导人:184年创立组织:张角太平道过程: 材料一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材料二 《后汉书·黄甫嵩传》记载,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闲,天下响应,京师震动”。1.材料一中“苍天”指的是什么?“甲子”指的是哪一年?“苍天”指东汉王朝;“甲子”指184年。2.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次农民起义?这次农民起义有什么特点?3.材料二中,这次起义为什么会得到天下响应?起义最终结果如何?有何影响?黄巾起义;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原因:东汉统治黑暗腐朽;天灾人祸不断,阶级矛盾尖锐。
结果:被东汉军队镇压失败。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专权黄巾起义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宋 辛弃疾公元25年
东汉建立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东汉灭亡兴亡你从东汉的兴亡中吸取到哪些
历史经验和教训?1、成由简、败由奢;
2、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顺应民心;
3、要善于调整政策;【知识构建】 材料:建武二年(公元26年)下诏:“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讨论回答:
1.材料中“建武二年”和“公元26年”分别是使用了哪种纪年方法?
2.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纪年方法?【拓展延伸】了解中国古代纪年方法帝王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公元纪年法、民国纪年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