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张PPT。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七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听到《折杨柳》的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2.(2016·广东广州中考)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我国古代诗文中,“风”的身影随处可见,它吹黄了小麦:“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观刈麦》)”它传送着笛声:千古诗句,万种风情。①“____________ , 。(《春夜洛城闻笛》)” 它陪伴过游子:②“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
〔解析〕 结合平时所学记忆写出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1.(山东青岛中考)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描写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远处的南山悠然映入眼帘,表现了陶渊明辞官后的闲适心情。
B.《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两句,写诗人听到人们晚上唱起告别的歌曲,看到人们折柳相赠,不由得产生归隐田园的情思。
C.暮春时节,花儿凋零,燕子归来。面对此景,词人晏殊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句子,表达了自己伤春惜时之感。
D.宋代词人辛弃疾登高望远,看到江山雄伟壮丽,江水奔流不息,想到古代纵横驰骋的英雄人物,感慨万千,写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
〔解析〕 B项中“不由得产生归隐田园的情思”错误,应产生的是思乡之情。B课件5张PPT。晚 春
韩愈七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诗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各展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着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著有《昌黎先生集》。 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 (江苏宿迁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两个小题。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解析〕 (1)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分析。(2)本题考查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第一步,理解全诗大意;第二步,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漫天”“作雪”的情状。语言表述要生动流畅。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
美丽景象。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课件23张PPT。课外古诗词诵读
七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泊 秦 淮
杜牧 这首诗是诗人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任监察御史等职,还出任过黄州、湖州等地刺史,晚年迁中书舍人。唐代诗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多讽喻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其《阿房宫赋》亦颇有名。代表诗作有:《泊秦淮》《赤壁》《江南春》《过华清宫》等。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在前期生活中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2016·成都中考)请在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牧的《泊秦淮》中任选一首,在横线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地背诵并准确地默写,不出现错别字。做好本题要靠熟练地背诵和平时的积累,还要注意不出现错别字。
〔答案〕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贾 生
李商隐 诗中记叙了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了文帝不能识贤、任贤,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了诗人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其诗有的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黑暗,有的托古咏史以讽时政。其“无题”诗也多有所寄寓。代表诗作有:《锦瑟》《无题》《夜雨寄北》《乐游原》《安定城楼》等。著有《李义山诗集》。 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面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模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诗中的“可怜”的意思是 ,而“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中“可怜”的意思是 。?
〔解析〕 对诗句中的词语的理解,要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原句的具体意境来理解。“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大意是:汉文帝在宣室接见了贾谊,问鬼神的本源,贾谊说得头头是道。从这一内容来看,“可怜”是可惜的意思。而在《孔雀东南飞》中,“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的大意是:东邻之家有位贤淑女子,苗条艳丽受到满城人称赞,母亲这就为你求娶。所以,“可怜”是可爱的意思。可惜
可爱 2.诗人对贾生(贾谊)的评价是什么?体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解析〕 分析此题时,要抓住诗句“贾生才调更无伦”来分析,作者认为贾生才华横溢,可惜只是被用来询问求仙之术,诗人以贾生得不到重用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这是运用了侧面衬托的表现手法。
〔答案〕 贾谊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 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3.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解析〕 此题是要求分析先扬后抑这一表现手法的运用。分析时,可按照先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哪些是扬,哪些是抑;然后,再从运用这种先扬后抑的表现手法的目的及作用的角度来分析作答。可结合写作背景及诗人的情感来分析这种表现手法的讽刺效果。
〔答案〕 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后两句写讨论的是鬼神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诗人用先扬后抑(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代诗人。一生力主抗金,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代表诗作有:《初入淮河四绝句》《宿新市徐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著有《诚斋集》。 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1192),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他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作此诗时,杨万里65岁,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因此能有深刻的感悟。 (模拟题) ,一山放出一山拦。?
〔解析〕 本题是按原文填空默写。根据所学记忆填写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正入万山围子里
约 客
赵师秀 这首诗写了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 赵师秀(1170-1219),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南宋诗人。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诗派”一代诗风。有《赵师秀集》2卷,别本《天乐堂集》1卷,已佚 约 客 赵师秀
(四川资阳中考)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解析〕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及其作用。解答这类试题,必须熟悉诗歌的主要内容,并且作出详尽的分析。首先前三句中描写的景物:雨、青草、池塘、蛙,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答案〕 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意对即可) 2.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的赏析。“闲”是没事做,因为客人未到,可知等得焦急的心理,诗人当时候客不至,心情或是无聊或是烦躁或是不安。
〔答案〕 示例一:“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奈。(意对即可) 示例二:“敲”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意对即可)课件5张PPT。竹 里 馆课外古诗词诵读七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王维(701-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有《王右丞集》。 《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竹 里 馆 王 维
(四川南充中考)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解析〕 (1)在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抓住“独坐”“弹琴”“长啸”“明月”等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描绘即可。(2)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抓住“独”“弹琴、长啸”“不知”“相照”等词来体会。
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宁静、淡泊、怡然自得。(意近即可)课件5张PPT。逢入京使
岑参七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诗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唐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四川成都中考)请在岑参的《逢入京使》和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解析〕本题是古诗词默写题。根据平时所学的默写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答案〕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课件11张PPT。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
七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此书主要讲述“诺第留斯(诺第留斯,意思是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他们与鱼叉手尼德·兰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他们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潜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水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途中还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别,回到了各自的家乡。 1.本作品描述了奇妙的海底世界,涉及很多海洋生物,在阅读之前可查阅资料,了解海洋的有关知识。
2.本书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在阅读作品时,注意对主要情节内容的概括。
3.科幻小说,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在阅读作品时,不妨分析一下,作者的幻想有哪些合理的科学依据。
4.阅读作品时,联系现在的科学发展,看看作品中的哪些事物已成为了现实。
5.文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沉着机智、勇敢善良,勇于反抗殖民主义,但又性格古怪、性情忧郁,有时还显得冷酷暴躁,要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对人物进行全面的分析。 尼摩船长是小说里的主人公。尼摩是个有正义感的反抗英雄,他对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极端痛恨,向往民主与自由。反抗失败后的尼摩选择了归隐大海,长期与世隔绝的生活使尼摩变得冷漠、残酷、不近人情。他领导船员击沉了一艘又一艘战舰;他亲手制造了一场大屠杀。他已经从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伸张正义的人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残酷的复仇者。另一方面,尼摩又是一个有博爱之心的勇士,有着为人类献身的崇高精神。他定期地将装有金银财宝的箱子交给固定的联系人,为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提供物质援助。他为人类的痛苦而忧伤,对待所有受到奴役的种族和受奴役的人,他都是慈悲为怀的。作家借尼摩船长这一形象,沉重地谴责了殖民主义战争及其罪恶。
阿龙纳斯,法国博物学家,巴黎自然科学博物馆教授,博古通今,在法国出版过一本书《海底的秘密》。他和他那位对分类学入了迷的仆人康塞尔,将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细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 文章主旨 康塞尔,佛拉芒人,是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忠实,生性沉稳,总是气定神闲,为人随和,从不着急上火。他精通分类理论,遇到什么总是认认真真或者说一本正经地把它们分类,但是对那些东西的名字却一无所知,可以说他是个分类狂。
尼德·兰,加拿大魁北克人,是一个野性十足的鱼叉手,一个比较原始的人。他向往的是自由,是在陆地上自由地行走。他精通野外生存,曾为大家在一个岛上做了一顿丰盛的饭。他脾气暴躁,受不了被监禁,也受不了在“诺第留斯号”上的与世孤立的生活,总是计划逃脱。如果没有他,教授和康塞尔最后不可能回到陆地上。 儒勒·凡尔纳(1828-1905),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1863年因长篇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而一举成名,此后开始从事写作。其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代表作为凡尔纳三部曲和《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游地球》等。 波兰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是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的一个导火索。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创作小说之初,凡尔纳和出版商赫泽尔之间就书中的主人公“诺第留斯号”船长尼摩的特征展开了一场争论。赫泽尔认为该把尼摩描写成为奴隶贩卖交易的死敌,但凡尔纳却希望尼摩是位波兰人,他永不宽恕地把仇恨直指向俄国沙皇。不过赫泽尔担心他引起外交上的分歧,使该书在有利可图的俄国市场上遭禁。最后,作者和出版商逐渐相互妥协了,他们认为尼摩的真正动机应当弄得模棱两可才有吸引力,尼摩应当被大致定位为自由的拥护者和反压迫的复仇者。 1.《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书中哪些想象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
(1)示例: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2)海底潜艇、人类登月、太空飞行都已成为现实。(3)科幻小说往往也是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推理和预言。曲折的情节和对海洋知识的介绍,潜水艇、潜水服、电的使用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2.读完这部小说,你有什么启示和感受?
在我们的地球上,还有很多未知的也可能是即将发生的事件,需要人们保持一种求知的态度去看待。 (2016·北京中考)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1)(2)题。
(1)连环画讲述的是鹦鹉螺号潜艇在前往南极路上的一次遇险经历。从连环画的内容来看,当破冰遇到困难时,尼摩船长想到的解决办法是 ① 。在《海底两万里》一书中,尼摩船长拯救鹦鹉螺号或他人生命的事情还很多,比如在遇到 ② 的险情时,尼摩船长 ③ ,化险为夷。?
(2)根据前8幅画的内容,为第9幅画补写一句话。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海底两万里》的故事情节的掌握。结合连环画的内容及对作品情节的掌握回答即可。
〔答案〕 (1)示例:①拧开船上热水管的龙头,用沸水向四面喷射,延缓了冰的冻结 ②鲨鱼冲向阿龙纳斯教授 ③将教授一把摁倒在地上,躲过鲨鱼 (2)当空气涌入舱内时,大家得救了课件9张PPT。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
七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勤劳、纯朴、善良。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大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了泡影。
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后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自杀,吹熄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
被生活捉弄的祥子终于被现实击倒, 吃喝嫖赌。为了喝酒,祥子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祥子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1.文章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可查阅资料,了解一些故事的时代背景。
2.在阅读整篇作品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的故事情节,对故事情节进行概括。
3.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要以动态的观点进行分析。祥子前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了解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
4.老舍是语言文字大师,作品中有许多优美的、精彩的语句,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积累优美的语言。 祥子——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最后,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无奈。
虎妞——泼辣而且有些心理变态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厂管理得井井有条。
小福子——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是祥子喜欢的人,但却一步步走向毁灭,留给我们的只有深深的同情和无限的思考。
刘四爷——旧社会的袍哥人物,从良办起了车厂,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小说《骆驼祥子》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祥子所处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期。
《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当时的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
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东大学朋友谈起他雇佣车夫的经历与见闻:一位车夫买了“洋车”不久后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当时老舍觉得该题材可以写成一部小说。老舍因出身贫苦市民家庭,从小就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这一切都为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材料来源。
老舍的朋友随后又说起另外一个车夫的故事,他被军队抓去了,哪知转祸为福,乘着军队转移之际牵回三匹骆驼,这便是《骆驼祥子》故事的原型。老舍决定把骆驼与车夫结合到一起,用骆驼引出主人公祥子的出场。老舍把祥子放到了自己熟悉的北平。
1936年的春夏,老舍痴迷地搜集材料,不断润色祥子的形象。山东大学闹了学潮,老舍辞去教职,专心地投入到《骆驼祥子》的写作中。 1.如何理解这部作品的主题?
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这部作品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 2.如何理解祥子这个人物形象?
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最后,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无奈。 (山东临沂中考)名著阅读。
(1)他是一个“坚决、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2)他是梁山好汉,江湖人称“黑旋风”,挥一双板斧,勇猛无比。招安时,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的诏书,杀了钦差……
(3)他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向往冒险生活。他在一座无人的荒岛上过了长达28年的原始人生活。
(1)作品:《 》;“他”叫 ?
(2)作品:《 》;“他”叫 ?
(3)作品:《 》;“他”叫 ?骆驼祥子 祥子
水浒或水浒传 李逵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骆驼祥子》《水浒传》《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形象的有关知识。在平时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主要故事情节的概括及对重要人物形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