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件(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20 11:0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伟大的悲剧茨威格七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字词知识1.字音字形充沛( )  毋宁( )  冰凌( ) 
吞噬( )  踉踉跄跄( ) 
拽( )   无垠( )   羸弱( )  
遗孀( )  癫狂( )   凛冽( ) 
步履( )  销蚀( )   告罄( )  
皑皑( )  坚持不懈( ) 精疲力竭( ) 
毛骨悚然( )   怏怏不乐( ) 
姗姗来迟( )   忧心忡忡( ) 
夺眶而出( )   语无伦次( ) pèi wú líng
shì liàng qiàng
zhuài yín léi
shuāng diān lǐn
lǚ shí qìng
ái xiè jié
sǒng yàng
shān chōng
kuàng lún字词知识2.多音字jǐn(尽快)
jìn(尽力)    
chōnɡ(冲刺)
chò nɡ(冲劲儿)尽冲 字词知识3.形近字懈xiè(松懈)
邂xiè(邂逅)  
羸léi(羸弱)
赢yíng(输赢) 字词知识4.成语辨析 字词知识5.重要词语释义癫狂:
风餐露宿:
精疲力竭:
忧心忡忡:
毋宁:
吞噬:
销蚀:
坚持不懈:
毛骨悚然:
姗姗来迟:
精打细算:
无垠:
凛冽:
羸弱: 精神错乱,言语或行动异常。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忧愁不安的样子。
不如。
吞食。
消损腐蚀。
指坚决保持、维护和进行,毫不松懈。
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形容走路很慢,来得很晚。
(在使用人力、物力上)仔细地计算。
无 没有边际。
刺骨地寒冷。
羸弱:瘦弱。 字词知识5.重要词语释义步履:
告罄:
遗孀:
千辛万苦:
夜不成眠:
闷闷不乐:
耀武扬威:
扬扬得意:
怏怏不乐:
疲惫不堪:
畏缩不前:
鲁莽大胆:
念念有词:
语无伦次: 指脚步。
指物资用完。
某人死后,他的妻子称为某人的遗孀。
千 形容极多的艰辛劳苦。
夜里不能睡觉。形容焦虑、担心的情形。
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炫耀武力,显示自己的威风。
形容十分骄傲自满的样子。
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形容非常疲乏。
因害怕而不敢向前。
胆子大,说话做事不经考虑。
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作者作品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有“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之称。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生命中的二十四小时》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理解文题 题目中的“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文章题目点明了文章主旨。 创作背景 斯科特被英国人称为20世纪初探险时代的伟大英雄。1910年6月1日,他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向南极点发起冲刺。当时,挪威人阿蒙森也率领着另外一支探险队向南极点进发。两支队伍展开了激烈角逐,都想争取“国家荣誉”,第一个在南极点插上自己国家的国旗。结果阿蒙森队于1911年12月14日捷足先登,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抵达,比阿蒙森队晚了一个多月。不幸的是,在返程途中,南极寒冷天气提前到来,斯科特队供给不足,饥寒交迫。他们在严寒中苦苦拼搏了两个多月,终因体力不支而长眠于皑皑冰雪中。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的精神。他们是英国的英雄,是全人类的英雄,他们让所有人仰慕,颂扬了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文章脉络 重难点探究1.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
  首先,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
  其次,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再次,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最后,无私的爱。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了死后能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出自一个行将离世的人之手。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那个冰冷的世界的。 重难点探究2.斯科特一行的壮举是“伟大”的悲剧,“伟大”在哪几个方面?
  事业伟大:要第一个到达南极点,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
  精神伟大: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人格伟大:为对手做证,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和伟大胸怀。
  态度伟大: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还在进行科学观察。
  情感伟大:生命的最后一息惦记的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祖国和人民。 重难点探究3.同样是南极探险,阿蒙森成功了,斯科特失败了。可是茨威格这位著名的传记作家,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的斯科特写这悲壮的一幕?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的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记会更有意义,会带给人更长久的思考。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拽出(zhuài)  鲍尔斯(páo)  战栗(zhàn)
B.角逐(jiǎo)   履行(lǚ)   凛冽(lín)
C.毋宁(wú)   吞噬(shì)   钦佩(qīn)
D.胆怯(què)  摄氏(shè)   蹒跚(pán)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帐篷  拯救  踉跄  简陋
B.厄运  无垠  癫狂  鲁莽
C.安慰  充沛  刮风  镇静
D.贮藏  御寒  毡鞋  脚址CD3.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     )
(2)现在只有四个人继续走路了,但灾难又降临到头上。下一个贮藏点带来的是新的痛苦和失望。  (     )
(3)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     )
(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     )议论
 
叙述
 
描写
 
议论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使用得与原文相同的一项是  (  )
A.从日记中,人们可以觉察到斯科特如何尽量掩饰着自己的恐惧,但从强制的镇静中还是一再迸发出绝望的厉叫:“再这样下去,是不行了”,或者“上帝保佑呀!我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劳累了”,或者“我们的戏将要悲惨地结束”。
B.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
C.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D.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A5.填空。
  《伟大的悲剧》的作者是    ,    (国籍)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和    方面,本文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         》),是一篇    。?
6.用“我认为他们虽悲在    ,但    是伟大的”的句式进行表述课文。 茨威格 奥地利 
传记文学 小说创作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传记示例:我认为他们虽悲在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是伟大的。7.(2016·湖南邵阳中考)邵阳市创“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某学校计划开展以“共创国卫”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1)请你为本次主题活动拟一条不超过15个字的宣传标语。
示例:你我共创卫生城市,让家乡更美!
〔解析〕此题考查了宣传标语拟写。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做好广告(宣传)语拟写试题,在语言上应具有语言精练、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要突出创意的新颖、独特。可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等,让广告(宣传)语达到好说、好记、好理解的目的。撰写本题标语时一定围绕着“共创国卫”的主题来回答。(2)学校决定在6月份开展两次活动,请你设计这两次
活动的名称。开展以“共创国卫”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演讲比赛。 〔解析〕此题考查了主题活动的设计。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任选其中两种即可。(3)学生会招募志愿者去街道捡拾垃圾,你约同学小红一起参加,小红却说:“我们的任务是学习,捡拾垃圾是环卫工人的事。我才不去呢!”面对这种情况,你怎样劝说小红?
示例: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不仅仅要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学习社会知识,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当志愿者去街道捡拾垃圾,就是对自己爱劳动、有社会责任的一次教育,你还是和我一起去吧。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要注意有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语气委婉。二、阅读与鉴赏
卖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2016·湖北十堰中考)
  ①我被护士领着离开病房,准备去八楼手术,一位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她把两大袋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又对同病房的人说:“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②我从手术室出来后,老公见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去公司打理业务去了。
  ③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这次她没有打哑语,而是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帮帮我吧。” ④哎哟,原来她会说话!那昨天干嘛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昨天买的面包还没吃呢,今天就不买了。”大家纷纷指着桌子上的面包对她讲。
  ⑤她没有离开,依旧呆站在原地,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生厌。我躺在病床上暗自庆幸:幸亏老公不在,否则他定招架不住她这可怜劲儿。病房里的人不再理会她,任她站在那里,也不会和她目光对接,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⑥第二天,我能下地自己走动了,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帮帮我吧。”说完便立在原地,不待够五分钟她是不会离开的,但大家这次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是对她最大的冷遇。我看不下去了,走到她面前说:“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她仿佛没有听见我的话,还呆立在那里。“好个倔丫头,你越这样,我们越不买。”她退出病房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⑦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病房里的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嘭”的一声把她关在病房门外。 ⑧医生给我做了各项检查,说我手术恢复得不错,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老公一早赶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小女孩的事情,他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没同情心,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她的行为不是欺骗,三元一个面包不贵,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跟他在这件事上无休止地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下午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⑨整整一天,病房里都没出现小女孩的身影,第二天,第三天,她一直都没来,我心里有点儿牵挂了,是不是我那句话刺激或伤到她了?
⑩我悄悄问护士,卖面包的小女孩咋没有来?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冬天天冷风硬,极易引发她的哮喘病发作。她家里也不宽裕。医院知道她的情况特许她在病房里卖面包,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规定她一个病房最多只能停留五分钟。“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
 “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
  “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人买就赶紧离开,也好早点回家呀。”
  “让她最多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销她的面包,心里才坦然。”
  我走出护士站,老公帮我办完出院手续,收好行李坐在病床上等我,“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我的提议老公马上赞同。我把信交给了护士,让她转交给小女孩。出了医院,老公问我信里写了啥,我说,什么都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选自《读者》2016年第2期)1.请你依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
①老公动员大家买小女孩的面包→②         → ③老公数落“我”,“我”没收他的零花钱→④         →⑤         ?
2.医院特许小女孩在病房卖面包的原因有哪些?
  因牵挂小女孩)“我”了解
到真相 
(因怀疑)大家不再买小女孩的面包我”给小女孩留了一封信(或:“我”把老公的零花钱留给小女孩)小女孩患病;家里不宽裕;小女孩遵守和医院的约定。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第⑩段的内容可知,小女孩被允许在病房卖面包的原因有:小女孩患病;家里不宽裕;小女孩遵守和医院的约定。 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我”的形象特点。
富有同情心;戒备心强;知错能改。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我看不下去了”“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表明“我”富有同情心;“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表明“我”戒备心强;“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表明“我”知错能改。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⑥⑦段中写大家懒得理小女孩,甚至会把她赶出病房,是因为她打扰了大家休息。
B.第⑧段中老公所说的“心理阴暗”,是指“我”不应该在背后议论别人的是非。
C.第⑨段写小女孩第二天、第三天都没来,“我”心里有点儿牵挂了,是因为“我”一直是同情她的,只是受了大家的不良影响。
D.本文告诉我们:善良是纯洁的,不要因为沾染上世俗的灰尘而伤害他人。〔解析〕 A.她没有打扰大家的休息,大家认为她骗人;B.“心理阴暗”是指“我”总把人往坏处想;C.“我”并非“一直”同情她。故选D。D5.本文中老公对小女孩的态度和众人截然不同,这是什么写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6.文章结尾处“我”给小女孩的信“什么都没写”,请你替“我”写几句话送给小女孩。
对比。 突出强调了老公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或:突出大家对小女孩的冷漠)。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信息“老公对小女孩的态度和众人截然不同”,很明显是将“老公的态度”和“众人的态度”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强调了老公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或突出大家对小女孩的冷漠。
示例:小姑娘:你好,之前是阿姨误解你了,在这里,阿姨向你说声“对不起”。希望你早日康复。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答题时只要围绕“表达歉意、对小女孩的祝福、对小女孩的赞扬或鼓励”即可。三、课堂小练笔
  人物的思想感情往往都是通过一些细节表现出来的,课文中有许多感人的细节。深入体会,写一段细节,表现人物一定的心理。 【写作指导】
进行人物心理描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年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状况和特定环境,要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2)心理描写可以是只言片语,穿插在行文之中,也可以相对集中。
(3)多数情况下,心理描写总是与叙事相结合,并且伴随着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描写进行。 总之,要写好人物,单靠外部的肖像与行动描写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细致地探索人物心灵深处的思想、情绪、感受及其产生的原因与发展变化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作者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描写心理活动的表现手法外,还要熟悉生活,熟悉所描写的人物,掌握人物内心活动的规律。在心理描写中,要防止脱离客观依据,离开特定的环境和人物的性格逻辑,而随意主观臆造。
示例:
算了,豁出去吧,大不了扣掉一个月零用钱,再加一顿臭骂。我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到了妈妈跟前。妈妈足足看了我半分钟。怎么还不向我“开炮”呢?不会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吧?早知会这么惨,我情愿少看几部电视剧,少看几本小说,少玩几次电脑,少……总之,做什么都愿意。我静静地等待着妈妈的“判决”,她却出奇的冷静,放下试卷片刻之后,又慢慢地从写字台上取出钢笔,在试卷上工工整整地签了字。接着什么也没说,就做饭去了。一切都那么平静,仿佛没有发生过什么一般。我想,她是对我心灰意冷了吧?天知道。我多想妈妈能骂我几句,你可知道,这种沉默比挨骂更难受啊!
(2016·甘肃兰州中考)某班开展“走近兰州太平鼓”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阅读为专题板报准备的三则材料,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
【材料一】相传,明朝大将徐达西征,久攻兰州城不下,便制造了 3 尺长鼓,内藏兵器,趁正月十五闹元宵之际,让军士扮作“社火”队员进入城内,一举破城,赢得太平。从此,百姓年年擂鼓闹春,祈求太平,并把所擂之鼓称为“太平鼓”。
【材料二】兰州太平鼓舞是群舞,表演时,众多鼓手前纵后跃、左旋右转,时而跳打、 时而举打,起落有序,配合默契,犹如万马奔腾。鼓、钹、锣齐响,如春雷滚滚,声声震天。
【材料三】在兰州本地的社火活动中,人们常常看到,太平鼓的鼓手走到哪里,鼓声和掌声就跟到哪里。“打得好”“真带劲”的赞扬声和“再来一次”的呐喊声此起彼伏。更有外地来的游客感慨:“这场面,这气势,太震撼了,相机拍不出来,下次带家人一起来看!”
(2)下面是“兰州太平鼓”问卷调查表的内容,请用一句话表述你读到的信息。〔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字性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三则材料分别讲了兰州太平鼓的由来和意义,兰州太平鼓的表演形式和鼓声,以及人们对兰州太平鼓的褒赞。需提炼大意,组织成句。 (2)本题考查考生对于图表的提取概括能力,需充分关注横纵轴的项目及趋势组织答案。
〔答案〕 (1)①兰州太平鼓得名于徐达借鼓攻兰州的历史传说;②兰州太平鼓表演的场面壮观,气氛热烈;③兰州太平鼓广受欢迎;④兰州太平鼓历史悠久。 (2)人们对于兰州太平鼓的了解随年纪增长而加大比重。1.(2016·广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为了方便广大市民赏花,广州市有关部门透露:2016年年底将完成60个赏花点的建设;每月的主题花分别是一月樱花,二月桃花,三月木棉,四月紫荆,五月杜鹃,六月凤凰木花,七月荷花,八月向日葵,九月小叶紫薇,十月玫瑰,十一月兰花,十二月白梅。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示例:广州2016年年底将完成60个赏花点的建设。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概括。要注意先找出材料体现的主要内容,在表述的时候注意字数的限制。2.(2016·浙江丽水中考)下面是丽水市博物馆“华侨之乡”展厅中的一块展板,请你以讲解员的身份,为前来参观的七年级学生做讲解。(不超过200字)示例:各位同学,欢迎来到“华侨之乡”展厅(丽水市博物馆)参观!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块展板,是丽水华侨华人在世界各大洲的分布图。你们看,欧洲一直是丽水华侨华人最多的地方。改革开放后,丽水华侨华人在亚洲的比例大幅度下降,而在世界其他五大洲的人数比例都有增长。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大洋洲也有了我们丽水的华侨华人。现在已经形成了以欧洲为主,遍布全球的新格局。
〔解析〕首先对展板内容进行归纳概括:两个统计表(全球丽水华侨华人分布),一个是改革开放前,一个是改革开放后,不同时期丽水华侨华人在世界各地的人数产生显著变化,将此总结出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