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0.《端午粽》
总课时
使用时间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培养学生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以及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来历的兴趣,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情境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资源准备
生词卡片、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师动情讲述屈原的故事。
2.板题揭题。
3.说说你对粽子有多少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生字。(问老师、问同学、联系上下文)
3.再读课文,巩固刚刚学会的生字。
4.标出课文自然段,指名分段读课文。
5.指名评价,纠正读音。
三、学习生字。
1.小老师带读生字。
2.齐读带拼音的生字。
3.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4.猜字游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生字。
2.找朋友游戏巩固识字。
3.学生互相介绍几个难字的记忆方法。
二、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小组比赛读课文。
4.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
三、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六、板书设计:
9.端午粽
“信、作、伟、住、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