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寓言两则》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 《寓言两则》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20 19:1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2、寓言两则Lorem ipsum 什么是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寓言特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寓言可以分为三类:
寓言:《龟兔赛跑》、《自相矛盾》、《农夫和蛇》、《会飞的乌龟》、《北风和太阳》、《农夫和金鱼》、《东郭先生和狼》、《混水摸鱼》、《狼与逃进神庙的小羊》、《狐狸和樵夫》、《阿拉伯人和他的骆驼》
历史:《铁棒磨成针》、《狡兔三窟》、《三顾茅庐》、《老马识途》、《吕后执政》、《毛遂自荐》、《破釜沉舟》、《孙庞斗智》
神话:《夸夫追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炎帝神农》、《黄帝的崛起》、《战神蚩尤和指南针》、《九天玄女》、《旱神女魃》、《嫦娥偷灵丹》、《三打白骨精》等。自相矛盾:
1.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2.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自相矛盾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万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释义: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将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问题故事发生的原因:
为什么“弗能应也”?
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
片面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自相矛盾的寓意告诫我们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前后抵触。画蛇添足:
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成语接龙
画蛇添足→足食足兵→兵无常势→势如破竹→竹篮打水→水土不服→服牛乘马→马到功成画蛇添足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
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为:给,替。
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谓:对......说。画蛇添足的寓意告诉我们自作聪明,做多余的事,反而会弄巧成拙。
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用自相矛盾和画蛇添足造句自相矛盾
他刚才说的话自相矛盾,肯定是在说谎。
这篇文章逻辑混乱,自相矛盾,需要进一步的修饰。
我们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
画蛇添足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要适可而止,不能画蛇添足。
事情所以会失败,正是因为他画蛇添足多说了几句话,反成累赘。
在作文时,我们一定要详略得当,绝不能添枝加叶,画蛇添足。
明明是件好事,经他画蛇添足地描述后,反而成了坏事。结果:“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为什么他很得意,但是却没有喝到酒?

因为她违背了事物本来面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作业: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