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21 07:2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1.为反抗秦的暴政, 、 在 ______发动起义。
2.公元前207年, 在____ 消灭秦军主力;公元前206年, 占领 ______,推翻秦朝。大泽乡吴广陈胜项羽巨鹿刘邦咸阳温故知新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017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了解楚汉之争、刘邦建国的基本情况。知道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2.分析汉初刘邦实行修养生息政策的原因。通过分析“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提高透过历史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认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修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长安历史上称西汉时间:建立者:都城: 一、西汉的建立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材料研读:《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饿。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秦的暴政、
长期战乱造成的。二、休养生息原因:(1)汉初经济萧条,恢复发展生产;(3)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休养生息”
即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宽刑薄赋政策,以保养民力,增殖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2)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客观上: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汉初期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在这种情形下,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当务之急。
主观上:汉朝初年的统治者,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汉初,一批有识之士研究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吸取了秦亡的教训。 措施: 汉高祖:①解甲归田;
②释奴为民;
③鼓励生产;
④轻徭薄赋;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
惠帝刘盈
之弟,西
汉第五位
皇帝。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耧车,汉代播种工具。它加快了播种的速度,提高了播种质量。耧车出现了怎样的局面?措施: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
②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
文景之治文帝景帝的统治的措施? 三、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课后活动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博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西汉初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成由俭
败由奢秦始皇兵马俑汉文帝陵墓 议一议: 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安定和发展有何历史作用?巩固西汉统治;
推动经济发展;
奠定强盛基础。休养生息政策刘邦
建国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文景 之治楚汉之争西汉建立面临问题措施背景影响表现措施知识梳理检测反思1.以下三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汉高祖 ②汉景帝 ③汉文帝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C2.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C3.文景之治是谁统治时期(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文帝、汉景帝
D.汉景帝 C4.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 ( )
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
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
C.前后近40余年
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A5.“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A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