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雪[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1-19 18:54:00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鲁 迅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背景介绍:
检查预习:1、生字注音
朔方
shuò
塑雪罗汉

目光灼灼
zhuó
呵着
h ē
謦口
qìng
脂粉奁
lián
褪尽
tuì
凛冽
lǐnliè
博识

弥漫

2、生词解释
博识: 灼灼: 凛冽: 天宇: 精魂: 消释: 升腾:
见识广博。
明亮的样子。
刺骨的寒冷。
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灵,魂灵。
消溶。
(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理清文章思路:
1、全文可分几个部分 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
3、 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整体上有何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磐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
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嬉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天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野草》题辞 ·鲁迅·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 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 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本文选自《野草》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 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 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鲁迅记于广州之白云楼上
1、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
2、 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整体上有何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
南方的雪滋润美艳, 北方的雪孤独。
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划分两个层次
2、南方的雪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方面描绘?有什么好处 作者有没有遗憾?为什么?
第一层(第1段),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
第二层(第2-3段),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但不能持久
阅读分析(一)
滋润美艳 之至
特点:
遗憾: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江南雪景水墨画。作者从四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①以暖国的雨和“单调”来反衬雪花的“灿烂”。
②直接写雪的质地、颜色,“滋润美艳”如青春壮健少女的皮肤。
③以雪野中的花草,特别描写了花的不同种类、多样形状和各种颜色,映衬雪的洁白,使柔雪显得更为明艳美。
④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使雪野呈现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不仅使读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
3、在第二至三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看看反映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灵
“呵”、“偷”、“访问”、“拍手”、“点头”、“嘻笑”
通过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表现出热闹、有趣的画面。
4、找出写雪中罗汉美好形象和被淡忘、消释的有关词语,联系写作背景想想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对雪中罗汉美好形象描写,赋予了它人的生命而对它被淡忘、消释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的心情,喊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抗议。
美好形象:“很洁白,很明艳,……滋润……闪闪发光。……目光灼灼……嘴唇通红”
被淡忘、消释:“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为下文写朔方的雪埋下伏笔。
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滿怀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回忆江南的雪与雪野,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虽是回忆,却是展望。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待与热烈呼唤。
阅读分析(二)
1、阅读第4至6段,思考:这部分可分为哪两个层次
2、北方的雪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从这些地方我们还能感到北方雪的什么个性?
特点:“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的奋飞。从这里还能看出她追求自由的精神。
第一层(第4段),写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
第二层(第5-6段),写朔方飞雪的精神。
4、第四段中,作者用什么写法,怎样描写朔方飞雪的?有什么作用
第四段与上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江南和朔方冬景的不同特点,而且使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产生了内在联系。第四段开头用“但是”这个转折连词巧妙地转到对朔方飞雪的描写,并表明朔方的飞雪和滋润美艳的江南柔雪的不同。朔方
“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3、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雪的什么态度?
喜爱。
朔方的雪花“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而且和它们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这里作者不仅如实地反映了朔方严冬的景象,而且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在恶劣的环境下,朔方飞雪并不安与孤独凄凉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风忽起,便蓬勃奋飞,……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里作者以炽热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绘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
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他那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末尾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最后两段,作者从雪与雨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朔方飞雪的意境,与首段相呼应。严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变成雪,但雪不屈于严寒,“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这里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的战斗的倔强精神。鲁迅在孤独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
江南的雪
北方的雪

对比
血红的宝珠山茶
白中隐青的梅花
深黄磬口的腊梅
冷绿杂草在雪下
滋润美艳
青春消息
处子皮肤
直面惨淡的人生
如粉如沙不粘连
屋上地上枯草上
旋风里蓬勃奋飞
日光里灿灿发光
天宇下旋转升腾
孤独的雪
死掉的雨
雨的精魂
不屈不挠的抗争
脉络结构
优美
壮美
品味语言
(研讨与练习二)
第1题:
“冰冷”“坚硬”强调了雪的不屈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第2题: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孕育着生命,具有轻柔和缓的特点。这些富有感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第3题:
(研讨与练习二)
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作者赞颂朔方的飞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
探究归纳
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作者的倾向,你认为作者的称赞倾向哪一方?
江南的雪是美丽的,但在鲁迅的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 作者更为欣赏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朔方的雪”。因为它“如粉,如沙”、“奋飞”、“旋转”、“升腾”。朔方的飞雪是“雨的精魂”,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
写作借鉴:
1、美在对比鲜明。
2、美在画面生动。
3、美在文字精辟。
总结:
这篇选自《野草》的散文诗,用对比的写法,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文中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的美好世界.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没有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写想像作文。
作业(随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