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15课 北伐战争 课件(2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第15课 北伐战争 课件(2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21 23:0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原因:两党合作的必要性
2.建立过程:中共三大与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成果:黄埔军校国民党1.原因:统一力量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2.过程:
(1)中共三大——决策1923年6月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2.过程:
(2)国民党一大——正式建立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1924年1月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广州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3.成果:黄埔军校从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黄埔军校招收了六期学生共2万多人。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将领和军事人才。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
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黄埔四期:林彪(中共)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戴笠(国民党) 林彪 左权 徐向前 胡宗南 1924年5月广州黄埔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培养出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
二、北伐胜利进军准备背景: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广州成立,将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正式北伐。图为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北伐战争前形势图 直隶广东广西湖
南安
徽山东黑吉辽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湖北兵力20万兵力35万兵力20万广东广西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 直隶广州桂林长沙安
徽山东黑吉辽武昌主要战场主要战役上海湖南、湖北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英雄军队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叶挺像(1896~1946年)主要战绩1.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1927年1月武汉民众欢庆北伐胜利和国民政府迁都武汉。2.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湖南、湖北农民协会会员剧增农民武装队伍 思考北伐军能节节胜利的原因?从国共关系、工农运动、作战方针、北伐将士和共产国际等角度进行分析1、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各革命阶级的力量空前团结。
2、北伐师出有名,属正义战争,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作战目的明确,作战方针正确。
4、广大官兵英勇奋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5、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支持。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被捕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北伐的目的是打倒北洋军阀,统一中国。但是蒋介石的上台,只不过是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在镇压工农运动和“清共”的同时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二次北伐与东北易帜
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皇姑屯事件,张作霖专列被炸现场
国民革命高潮—北伐
战争
1926-1927失败:准备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建立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进军:胜利进军原因:标志: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失败原因:THANKS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