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08 12:2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邓 稼 先杨振宁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引言,概述百年屈辱历史,引出杰
出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总述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第三部分:突出表现邓稼先忠厚朴实的人 品风
貌。
第四部分:说明邓稼先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第五部分:具体表现邓稼先默默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高度赞扬和缅怀邓稼先。 课堂练习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新鲜,奇异
B鞠躬尽瘁:一种礼节。
C家喻户晓:喻,比喻。
D阔别:长时间的分别。
仿句练习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仿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凋零的落叶,飘飘荡荡,没有方向。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臧克家 (1905─2004)
朱自清:“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茅盾:臧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
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
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笔耕不辍,走过一个世纪——从“农民诗人”,走到“诗坛泰斗”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诗人
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革命家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闻一多生平
闻一多先生(1899-1946),五四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留学。
1925年留学回国后,曾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
抗战开始后,随清华大学南迁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
1946年7月15日,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时年47岁。 字 词 漂白
校补
赫然
何妨
目不窥园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群蚁排衙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诗兴不作:作,起。诗兴不作,不是不作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出自《论语》,是颜渊赞美孔子的话,意思是“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弥,更加。piǎo
jiào

fáng
kuī
qiè



jiǒng
dǒu说和做用几句话概括贝多芬形象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
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
追求自由,献身音乐。音乐巨人贝多芬给下列斜体字注音简陋 白皙
滑稽 轮廓
捋胡子 头颅
脚踝 荒谬
义愤填膺lòu xī
jī kuò
lǚ lú huái miù
yīng
莫泊桑
(1850-1893)
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
成名作《羊脂球》
一生创作6部长篇小说,356篇中短篇小说,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福楼拜(1821-1880) 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包法利夫人》屠格涅夫,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父与子》 都德19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最后一课》 左拉 ,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
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为《小酒店》《萌芽》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资治通鉴》中资:帮助;治:治理;通,通史;鉴,借鉴。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来帮助加强统治。毛泽东曾通读《资治通鉴》多达17遍。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官至宰相。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学术上有不朽贡献:历经19年编写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1、权谓吕蒙曰
2、卿今当涂掌事
3、蒙辞以军中多务
4、自以为大有所益
5、 蒙乃始就学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初,权谓吕蒙 曰:“卿今当
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 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
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
有所益。”当初对……说说现在掌管事情用难道想做通“耶”,吗只应当历史罢了说谁比得上认为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蒙论 议,大 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开始和讨论议事非常,十分惊奇现在就多么无实义于是表顺接启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什么时候都来得及学习,要趁早。知识让人自信,自信赢得尊重。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