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北伐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北伐战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22 13:27:52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欢迎走进历史课堂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 北伐战争 报纸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报纸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引发人们的沉思与探索……

报童穿梭在大街小巷中,每天上演着属于他们的精彩剧目。报童:号外!号外! 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啦!先生,买份报纸看看吧!
路人甲:来份报纸。孙中山先生刚召开完国民党一大,国共两党刚实现合作,现在又办军校,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啊!
路人乙:黄埔军校正在招生,我也要去报考黄埔军校……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在反对封建军阀的道路上苦斗着,但无论是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还是反对段祺瑞的护法运动,都遭到失败,这使孙中山处于极度苦闷之中。他对“革命主义未行,革命目的未达,仅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的状况痛心疾首。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孙中山受到了新思想的深刻影响和启迪,看到了新的力量和希望,决心联合共产党,对国民党进行改组,改变脱离群众、依靠军阀进行革命的倾向,走新的革命道路。 共产党在经过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二七惨案)的失败后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而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是首先考虑的对象。反帝反封建1923年6月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1924年1月广州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党内合作)自主学习孙中山说:中国革命之所以迟迟不能成功的
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革命武装队伍;开这
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
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在军校成立典礼上发表演说来者命革贪生畏死勿入斯门升官发财请往他处培养不怕牺牲,一心做救国救民事业,
有理想的革命军人。黄埔精神: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
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黄埔四期:林彪(中共)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戴笠(国民党) 林彪 左权 徐向前 胡宗南 1924年5月广州黄埔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培养出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知识梳理 时间:1926年10月
地点:广州街头
报童:号外!号外!北伐战争初战告捷,北伐军成功攻克武昌!
路人甲:叶挺独立团视死如归,奋勇杀敌,连克汀泗桥、贺胜桥,第四军不愧是“铁军”啊!
路人乙:报上说上海、湖南等地的工人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也纷纷起来斗争,大力配合北伐呢!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广州成立,将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正式北伐。图为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北伐战争前形势图 直隶广东广西湖
南安
徽山东黑吉辽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湖北兵力20万兵力30万兵力20万广东广西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 直隶广州桂林长沙安
徽山东黑吉辽武昌上海汀泗桥贺胜桥知识梳理
北伐时间:
北伐对象:
北伐目的:
主要战场:
重要战役:
先锋部队:
主要战绩: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湖南、湖北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叶挺第四军独立团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1926年7月根据材料,分析北伐胜利之原因材料一:国共两党在北伐问题上意见一致,因而能够通力合作,进行正确的政治指导和军事指挥。两党能够发挥各自的专长,调动各自的力量,为共同的目标竭智尽力。没有两党的团结合作,北伐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国共两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根本原因材料二:在北伐军中,许多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担任军事和政治的负责工作,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影响和鼓舞了广大官兵。叶挺独立团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觉悟程度特别高,战斗力特别强,担任北伐军先锋,一路夺关斩将,所向披靡,为北伐立下殊功。 根据材料,分析北伐胜利之原因北伐官兵英勇作战,尤其以叶挺独立团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材料,分析北伐胜利之原因材料三:当时,吴佩孚主力在南口,两湖空虚。而孙传芳兵力分散,又在山东、江苏与奉军对峙,无力主动出击。北伐军集中兵力先取两湖,然后由粤、湘、鄂数路夹击孙传芳,这一战略决定完全正确。蒋介石、李宗仁等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在北伐中的正确指挥,是北伐胜利进军的重要保证。 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根据材料,分析北伐胜利之原因材料四:苏联派了大批军事、政治顾问,协助北伐军制订战略方针和政治工作制度,并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1926年运来飞机、大炮、机枪、步枪等各种物资,仅步枪就有2万余支。苏联的援助通过分析,复述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1、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根本原因)2、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3、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4、正确的战略方针6、苏联的援助 时间:1927年7月
地点:上海
报童:号外!号外!蒋介石、汪精卫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啦!先生,买份报纸吧!
路人甲:买一份。如果共产党掌握了军队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了,可惜啊!
路人乙:毕竟共产党还年幼啊。我看见外国军队也纷纷出动,帮助蒋介石屠杀革命群众。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进步人士,叛变革命。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汪精卫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公开反共,成为反革命的中心人物。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国民革命的目的是反帝反封建,但是蒋介石的上台,只不过是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答疑解惑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客观方面: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
主观方面:年幼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国民革命的失败,对中国共产党有何启示?问题探究、感悟历史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开始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革命胜利的征程。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祖国尚未统一同学仍须努力情感升华 作为当代中学生,在实现祖国
统一大业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孙 中 山 开 一 大
( )合 作 成 一 家
( )军 校 建 立 后
两 党 携 手 齐( )
北 伐 对 象( )、( )、( )
( )、( )主 战 场
“铁 军”归 功( )
汀 泗、贺 胜 和 武 昌
( )、( )政 变 举 屠 刀
国 民 革 命 惨 遭 败国共黄埔北伐吴孙张湖南湖北独立团蒋汪填写歌谣小结强调反帝增加节制资本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强调人民性群众性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2、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3、国民革命的失败。
教学过程
导入:新授:
第一幕 风起云涌 ------国共合作的实现
问题探究:国共为什么合作?怎样合作?合作的时间、标志、政治基础?合作的目的?
过渡: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着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确立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党改组后,孙中山总结了以往斗争失败的教训和经验,认识到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决心建立可靠的革命军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根据材料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出示黄埔军校门前对联,提问:黄埔军校招收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
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黄埔精神: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
第二幕 狂飙突进 ------北伐胜利进军
结合战争形势图,学生讲述北伐过程
观看视频,结合材料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三幕 血雨腥风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提问:在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的时候,蒋介石为什么会发动政变?
答疑解惑: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问题探究: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国民革命的失败,对中国共产党有何启示?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国民党二次北伐,1928年张学良改易旗帜,南京国民政府在民义上统一了全国。
情感升华:作为当代中学生,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
课堂小结:
第15课 北伐战争
基础知识梳理:
中共三大
时间
主要内容
中国国民党一大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
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
时间
地点
领导
历史功绩
北伐时间
北伐对象
北伐目的
主要战场
重要战役
先锋部队
主要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