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诗词五首使至塞上
——五言律诗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文学常识
王维,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又称“诗佛”。进士出身,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在诗、画、音乐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早年曾奉使出塞,诗歌多写边塞风光。晚年过着半隐半官的生活,故后期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背景资料: 本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使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奉命到边疆去察看,驾车经过属国居延。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单车:形容这次出行随从不多。
问边:到边疆去察看。
属国: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居延:县名。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飘飞的蓬草,风一吹即过了汉地的边塞,北飞的大雁,从头顶飞入了胡地的上空。颔联抒情———内心抑郁(即景设喻,借景抒情)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漂泊的旅人。
胡天:指西北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烽烟升起又高又直,
站在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颈联绘景—— 塞外风光
千 古 名 句 11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都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尾联叙事——战事繁忙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叙事抒情绘景叙事出使边塞 内心抑郁(即景设喻) 塞外风光(千古壮观)情由事发景由事终结构全解照应首联,引用汉代典故,表明唐军声威远震塞外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泊秦淮
杜牧古诗欣赏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这样的夜晚行船秦淮河,靠岸酒肆旁。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卖唱为生的歌女,却不懂得亡国之憾,在秦淮河的对岸,却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名句赏析 诗人在此用曲笔写法,歌女所唱,正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听歌者。“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深;“犹”字,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
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达官贵人用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是一首带有讽刺意味的诗,通过写诗人夜泊秦淮河畔的所见所感,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本诗主题《无题》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唐代著名诗人,李诗有的抒发自己政治上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喜爱。这类诗中,尤以写相思、写失意的作品最为凄婉迷离、优美动人。有《李山义诗集》。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朗读 名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人们赋予了它是什么意思?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重病期间,周总理仍旧坚持工作,在他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主旨这首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赞颂。浣溪沙 晏 殊(991——1055):北宋著名的宰相、著名的词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词集名《珠玉词》。体裁介绍 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兴盛时期。
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如“浣溪沙”就是词牌名。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举杯吟诵一首新词,对酒当歌,可面对的还是去年的天气和旧的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这无限美好的夕阳西下了,何时才能回来重现斜晖异彩?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的凋谢、时光流逝,谁能奈何?幸 有似曾相识之燕归来寻找旧垒。“无可奈何”表现出对落花怀着的深深叹惜,“似曾相识”表现出对归燕带着迷离思绪。深切委婉地表达了对时光生命和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眷恋。小园香径独徘徊。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主旨:这首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好景不长的伤感之情。水调歌头苏 轼前人曾有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背景简介:
《水调歌头》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这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整5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词人心中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对月吟诗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到天亮苏轼的弟弟
苏辙的字1、理解“小序”(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子由”是谁?“达旦”是什么意思? 作者此时在密州任太守。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没有见面。中秋对月,怎能不思绪万千呢?词前小序有何作用?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举起,拿起指神话中月宫里的亭台楼阁月下跳舞倩影随身转动宫殿上阕:怎比得上在温暖的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雕花的窗户不能入睡只希望人们平安、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下阕:名句赏析:将人世的聚合离 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所以实在用不着特别悲伤。层层推进,释却离怨,又蕴涵了人生哲理,因此这句词也成为名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是关于祝福而流传千古的名句。作者惟愿离别的人们各自珍重,远隔千里,共浴月光,一同欣赏中秋明月之夜美好的景色,表达了他能够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达观思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