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化学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对于这么多的化学物质和如此丰富的化学变化,人们是怎样认识和研究的呢?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方法。物质的分类(1)第一节沃尔玛超市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能够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东西?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很快就找到你需要的书?思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因为超市的商品、图书馆的书籍都是分类摆放着。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分类法:把事物 进行归类分组的一种方法。 分类的目的和意义:能够提高人们工 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的达
到目的。
思考与交流2
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常用的简单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对一种事物以多种标准进行分类
特点:物质所属类别有交叉部分优点: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K2SO4Na2CO3Na2SO4K2CO3钾盐钠盐硫酸盐碳酸盐练习:用交叉分类法分下列物质 树状分类法:
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一种方法
特点: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一般是相
互独立,没有交叉的。优点: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物质的分类物质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Na、Mg、AlS、O2、N2氧化
物酸碱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SO2、CO2、P2O5Na2O、CaO、Fe2O3Al2O3CO、NO按酸根分含氧酸无氧酸HNO3 、H2SO4HCl按电离出
的H+数分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HClHNO3H2SO4H2SO3H3PO4按强弱分强碱弱碱NaOH、Ba(OH)2NH3·H2O、Fe(OH)3按电离出
的OH数分一元碱二元碱三元碱NaOHBa(OH)2Fe(OH)3正盐酸式盐碱式盐Na2CO3NaHCO3Cu2(OH)2CO3Al(OH)3教材:P25溶液浊液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用树状分类法对 HCl,CO2 , CaO , NaOH,
Na2SO4 , CaCO3 , Ca(OH)2 ,H2SO4进行分类HCl H2SO4 NaOH Ca(OH)2 Na2SO4 CaCO3 CO2 CaO 试一试:小 结:常 用 的 简 单 分 类 方 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特点:物质类别间有相交叉的部分特点:同层次中各类别间相互独立 其实,初中我们学过的溶液就是一种分散系,其中溶质属于分散质,溶剂属于分散剂。初中我们还学过悬浊液和乳浊液,它们也是分散系。例如泥水中的水是分散剂,泥土小颗粒是分散质。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定义: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
物质(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分散系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水小油滴 水小土粒水NaCl请看下表:分散系胶体浊液溶液悬浊液乳浊液(1)按分散质粒子大小来分可以分成3种2、分散系的分类3中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 稳定性分散质直径分散系> 100nm
1~100nm
溶液浊液胶体稳定不稳定<1nm?介稳体系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是胶体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本质特征。气固液固液气分散质分散剂 (2)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
液、固)来分,可以分成9种分散系空气泡沫泡沫塑料云雾酒精珍珠烟糖水合金固实 例空气云、雾烟、灰尘泡沫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糖水、油漆泡沫塑料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有色玻璃、合金3、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①点燃酒精灯,将25mL蒸馏水水加热至沸
②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立即停止加热。 把盛有CuSO4 溶液和Fe(OH)3 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杯中的液体,在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产生光亮的通路不产生光亮的通路是否4、如何区分溶液和胶体探究:如何区别溶液与胶体?
用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光亮的通路
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电影放映时的丁达尔效应 树林中的丁达尔效应 如果空气中没有气溶胶,我们的环境将会是什么样? 将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纪录实验现象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泥水的部分分散质不能通过滤纸思考;如何分离溶液和胶体?滤纸半透膜<1n m1~100n m>100n m分子或离子分子的集合体或高分子小液滴或固体小颗粒
均一、稳定、透明 均一、稳定、透明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
能 能 不能无光路形成光路透光性差蔗糖水、食盐水蛋白溶液、淀粉溶液石灰乳、油水混合物总结:
1、胶体分散系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是 。
2、胶体分散系与溶液分散系可以通过实验方来区别:
胶体分散系具有 ,而溶液分散系不具备
该性质。丁达尔效应分散质的粒子大小3、将溶液和胶体分开用渗析的方法,用品是半透膜1. 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
的本质区别是 ( )
A.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
集合体
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能否透过滤纸
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
B2、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溶液都是无色的
B.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分散系
一定是溶液
C.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D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
可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溶液则没有此种现象B、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加热煮沸
C、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溶于酒精可形成胶体
D、胶体分散质粒子是不可以透过滤纸的 C随堂检测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 乳浊液
2.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
A.豆浆 B.食盐水 C.牛奶 D.碘酒
3.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 悬浊液 C.乳浊液 D. 胶体
4.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
A.观察外观 B. 丁达尔效应 C. 加热CACDB课件26张PPT。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2 离子反应
(第1课时) 以物质导电性实验的相关动画导入新课, 得出物质导电的前提是物质中要含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进而引出电离的概念。强调电离与是否通电无关,化合物能否电离取决于组成化合物的微粒和性质 。在此基础上,得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并再次进行物质的分类。然后结合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分析酸、碱、盐。最后通过课堂小结及课堂练习,完善内化课堂知识。
课件结合动画、图片形象直观展示不同溶液的导电都是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强化电离通常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进行。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要从化合物本身能否电离出离子的角度分析。由此突破电解质概念这一重点;另一重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主要通过讲练结合,以求学生能快速准确地完成,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1.了解电离和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水中能发生电离
2.能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3.能初步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石墨、Cu能导电,是因为含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而能够导电。那么, NaCl的水溶液能导电吗?为什么?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NaCl溶液、蔗糖溶液,酒精溶液,Cu.石墨、Cu等单质导电是由于有自由移动的电子盐酸、 NaCl溶液、 NaOH溶液等化合物溶液导电是由于有自由移动的离子1.物质的导电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物质有哪些?为什么?包括自由移动的电子和自由移动的离子为什么NaCl固体不导电,而NaCl溶液可导电?熔融NaCl能否导电呢?有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水合离子加热熔化氯化钠,使其变成液态时,也能破坏离子间作用力,从而也电离出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电离:化合物在水分子作用下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条件:溶于水或熔融结果: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2. 电离(与是否通电无关)像食盐这类由离子组成且易溶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都能电离。
像BaSO4、MgO这类由离子组成且难溶的物质,在水中几乎不电离,只能熔融时电离。
像硫酸,氯化氢这类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就只能在水溶液中电离。而酒精、葡萄糖这类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不能电离。 化合物能否电离取决于组成化合物的微粒和性质能发生电离的物质(化合物)本身含有离子溶于水熔融状态溶于水不能发生电离的物质(化合物)本身不含离子 (含的是分子)本身不含离子 (含的是分子)电解质非电解质都不发生电离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NaCl、NaOH在水溶液和熔融时都能导电,所以NaCl 、NaOH是电解质。
BaSO4、Al2O3等难溶,在溶液中几乎不导电,但是在熔融状态电离而导电,所以也是电解质。
氯化氢、硫酸融化即液态不导电,但是盐酸、稀硫酸能导电,所以氯化氢、硫酸是电解质。电解质是本身能电离的化合物。化合物在水溶液,熔融状态导电的前提都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的分类:
包括酸、碱、盐、水、活泼金属氧化物 CO2、NH3等溶于水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判断依据:化合物本身能否电离出离子CO2水溶液中, 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离子是由H2CO3电离的,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与CO2 相似的还有SO2、 SO3 、P2O5等。
氨水中的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是NH3· H2O电离的,所以氨气也不是电解质。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结论:二氧化碳、氨气等不是电解质,属于非电解质3.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物质①单质:如C、Cu、Zn
②混合物:如NaCl溶液、盐酸、氨水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的分类:
包括非金属氧化物(除H2O)、多数有机物、NH3等物质 乙醇、蔗糖等大部分有机物及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等如HCl、 HNO3、CH3COOH等如NaOH、Ca(OH)2、Mg(OH)2等盐水可溶性盐:如NaCl、KNO3等难溶性盐:如AgCl,BaSO4等如MgO、CaO等金属氧化物:酸:碱:物质分类
电解质与化合物之间的关系?1、电解质是本身能电离的化合物,不是单质也不是混合物。
2、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3、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4、电解质能导电,但导电的本质是它本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是它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后的物质导电。1.下列物质哪些能导电?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①金属镁 ②固态Na2S ③NO2 ④CaCO3 ⑤碳棒 ⑥酒精水溶液 ⑦KOH水溶液 ⑧熔融状态的KNO3 ⑨蔗糖电解质 :非电解质:⑧⑨①②③④⑤2.判断下列物质哪些属于电解质,哪些属于非电解质
①HCl ② Ba(OH)2 ③ NaCl ④BaSO4 ⑤MgO ⑥C ⑦硫酸溶液 ⑧蔗糖 ⑨ SO3 能导电: 电解质:
非电解质:②④⑧③⑨①⑤⑦⑧NaCl = Na+ + Cl—氯化钠 电离出 (水合)钠离子 和 (水合)氯离子①、阴、阳离子拆开写,但有些复杂离子不能拆。
②、阴、阳离子的个数由化学式决定,带电荷数由化合价决定。
③、必须遵循元素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2)书写4.电离方程式(1)概念: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物质电离过程的式子,称为电离方程式。HCl
H2SO4
NaOH
Ca(OH)2
K2CO3
AlCl3 写出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钾、三氯化铝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H++ Cl— = 2H++SO42—= Na++OH—= Ca2++2OH—= 2K++ CO32—= Al3++3Cl—HCl
HNO3
H2SO4H+ + Cl-
H+ + NO3-
2H+ + SO42-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氢离子(H+) 的化合物。
NaOH
Ba(OH)2
KOHNa + + OH-
Ba + + 2OH-
K + + OH-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
离子(OH-)的化合物。
NaCl
K2CO3
NH4NO3Na + + Cl-2K + + CO32-NH4 + + NO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含NH4 + )
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写出:硝酸、氢氧化钡、碳酸铵、硝酸铁、硫酸铝、硫酸氢钾、碳酸氢钠在溶液中,NaHSO4熔融时的电离方程式。 1.某化某(某酸某)拆成某阴离子和某阳离子
2. 溶液中HSO4—离子 要拆,HCO3—离子不能拆
3.融化时的电离注明熔融,酸式盐阴离子不能拆
4.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石墨、Cu等单质导电是由于有自由移动的电子盐酸、 NaCl溶液、 NaOH溶液等化合物溶液导电是由于有自由移动的离子1.物质的导电与电离电离:化合物在水分子作用下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条件:溶于水或 熔融(与是否通电无关)结果: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化合物能否电离取决于组成化合物的微粒和性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
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
都不导电的化合物都是化合物在水溶液里或熔融
状态下能够电离酸、碱、盐、活泼金属
氧化物等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
大多数有机物、NH3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
都不电离2.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本身能电离的化合物。物质 乙醇、蔗糖等大部分有机物及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等如HCl、 HNO3、CH3COOH等如NaOH、Ca(OH)2、Mg(OH)2等盐水可溶性盐:如NaCl、KNO3等难溶性盐:如AgCl,BaSO4等如MgO、CaO等金属氧化物:酸:碱:3. 物质分类4. 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书写
1.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 ( )
A.Cu丝 B.熔融的MgCl2
C.NaCl溶液 D.蔗糖
2.在下列物质中,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 )
A.NaCl B.酒精
C.H2SO4 D.SO3
3.下列物质中,不能电离出酸根离子的是 ( )
A.Na2S B.Ba(OH)2
C.KMnO4 D.KClBCB4.对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能导电的物质
B.熔融态能导电的物质
C.能发生电离的化合物
D.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5.下列物质属电解质的是: ;
A.熔融的氯化钾 B.干冰C.硫酸钡 D.酒精 E.铜片 F.硫酸铜溶液 G.硫酸 H.氢氧化钙CA,C,G,H 6、以下有①~⑩十种物质:①铜②稀硫酸③氯化氢④氨气⑤空气⑥二氧化碳⑦金属汞⑧氯化钠⑨碳酸钙⑩氯气,按照表中提示的信息,进行填空②稀硫酸、 ⑤空气③HCl⑨CaCO3④ NH3 、⑥ CO2① Cu ⑦ Hg课件32张PPT。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2 离子反应
(第2课时) 本节课以《三国演义――哑泉》小影片导入新课,引出离子反应的定义。再结合动画分析溶液混合前后的离子情况,归纳得出复分解反应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中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小。再由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4个步骤和注意事项,过渡到从5个方面分析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并得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尤其是H+ + OH- = H2O的意义。最后再拓展到溶液中离子共存,并归纳得出判断的方法。
课件设计结构紧凑,内容上层层推进。小影片的播放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重金属中毒的感知,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未知欲。课件通过问题串追问,并利用动画,层层递进,成功突破离子反应发生条件这一重点。在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时,在“拆”字上下功夫,创设情境,加强对H+ + OH- = H2O意义的理解,再一次实现难点的突破,同时也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和离子共存的判断打好基础。本节课还通过较多的课堂练习与小结,完善内化课堂知识。1.初步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掌握复分 解反应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2.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能做出正误判断。
3.初步掌握离子共存的判断方法。物质乙醇、蔗糖等大部分有机物及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等如HCl、 HNO3、CH3COOH等如NaOH、Ca(OH)2、Mg(OH)2等盐水可溶性盐:如NaCl、KNO3等难溶性盐:如AgCl,BaSO4等如MgO、CaO等金属氧化物:酸:碱:故事解读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诸葛亮第四次释放孟获后,孟获逃至秃龙洞,秃龙洞的毒泉中有一个“哑泉”,“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不久,蜀军先锋王平率数百军士前来探路,由于天气炎热,人马均争先恐后误喝了哑泉水。军士们个个说不出话来,生命危在旦夕,诸葛亮也毫无办法。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士兵喝的水中含有 CuSO4 ,造成了重金属中毒。后经一老叟指点,喝了万安溪安乐泉水后转危为安。原来该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一般味苦),在人体误食CuSO4后又大量饮此泉水,其中碱先中和了胃酸,然后多余的碱又会在胃肠中与CuSO4发生离子反应Cu2++2OH-====Cu(OH)2↓。致使原来会使人体吸收的可溶性铜盐变成不溶性的Cu(OH)2沉淀而不再会被吸收,因此,具有解毒作用。三国演义“哑泉”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实际上离子反应有很多,
例如BaCl 2与CuSO4 也能发生类似的离子反应。 为什么BaCl 2与CuSO4溶液就能发生离子反应呢?混合前,溶液中各存在哪些离子?
混合后,溶液中又存在哪些离子?混合后,看到什么现象?溶液中又存在哪些离子? CuSO4==== Cu 2++SO42-BaCl2====Ba2++2Cl-Ba2++ SO42-====BaSO4 ↓ 产生了白色沉淀。 Cu 2+和 Cl-混合前,溶液中各存在哪些离子?请写出电离方程式。反应的实质是: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时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是不是所有的电解质溶液混合都会发生离子反应呢?离子反应总是向着降低某种离子浓度,减少某种离子数目的方向进行. Cu2++H2S=CuS↓+2H+
Ag+Cl-=AgCl ↓
①生成沉淀(生成更难溶的物质);
2H++S2-=H2S↑
H+ + HCO3- = H2O+ CO2↑
②离子之间结合成挥发性气体;
CH3COO- +H+ = CH3COOH
H+ + OH- = H2O
③离子之间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减小的过程。2、复分解反应型的离子反应(实质上就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发生的条件:(1)生成难溶性物质(见溶解性表)
(2)生成挥发性物质
(3)生成难电离物质(水、弱酸、弱碱等)1、概念:3、本质: 上述三个条件中,只要具备其一,离子反应就能发生.离子反应2.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 )
A.H2和O2反应生成水 B.锌片投入稀硫酸中
C.KClO3加热分解制取O2 D.H2还原 CuO?B1、判断下列物质之间能否进行离子反应
KNO3 + NaCl
Na2CO3 + H2SO4
MgO + HCl
BaCl2 + H2SO4能不能能能离子方程式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怎样书写一个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呢?物质溶解性规律:
1.所有的Na+、K+、NH4+、NO3-形成的盐都易溶于水
2.OH- :Ba2+易溶,Ca2+微溶,其余不溶
3.Cl-(Br-、I-) :AgX不溶,其余都溶
4.SO42- : BaSO4不溶、CaSO4、Ag2SO4微溶,其余都溶
5.CO32- : MgCO3微溶,其余不溶。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是基础)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拆:(是关键)
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
单质、气体、氧化物、难溶物、非电解质、难电离的物质(包括弱酸、弱碱、水等)等一律用化学式表示.删:(是途径)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查:(是保证)
①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②原子个数是否守恒 ③电荷是否守恒
④离子的改写是否正确 ⑤物质状态是否正确(↓或 ↑)
⑥检查各项是否都有公约数 ⑦是否漏写必要的反应条件一写、二拆、三删、四查2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把易溶于水并且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的形式
(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气态物质、单质、氧化物仍用“分子式”表示)Cu2++SO42-+Ba2++2Cl-=BaSO4↓+Cu2++2Cl-2Na++CO32-+2H++2Cl- =2Na++2Cl-+CO2↑+ H2ONa++OH-+H++Cl-=Na++Cl-+H2OCuSO4 +BaCl2=BaSO4↓+CuCl2Na2CO3+2HCl=2NaCl+CO2↑+ H2O[关键一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关键是“拆”NaOH+HCl=NaCl+H2O拆写物质时要注意的问题
①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
②单质、气体、氧化物、难溶物、非电解质、难电离的物质(包括弱酸、弱碱、水等)等一律用化学式表示.
③微溶物作为反应物,
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
④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化学式并标↓,如Ca(OH)2 ↓.
⑤氨水作为反应物写NH3·H2O;
⑥氨水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要写NH3 ↑ (要标↑)。1.请写出Ca(OH)2和HCl、KOH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2.请写出①硫酸和氢氧化钠②硝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Ca(OH)2 + 2HCl ====CaCl2+2H2OOH-+ H+ ====H2OKOH+HCl ====KCl+H2OOH-+ H+ ====H2OH2SO4 + 2NaOH ====Na2SO4+2H2OOH-+ H+ ====H2OKOH+HNO3====KNO3+H2OOH-+ H+ ====H2O由以上的题目,你得出什么结论?异同:化学方程式不同,但离子方程式可以相同。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的意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反应生成H2O的反应 H+ + OH- = H2O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H+ + OH- = H2O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中和反应H+ + OH- = H2O是否仅表示酸碱反应?酸和碱的反应是否都用H+ + OH- = H2O表示?请写出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
2H++SO42-+Ba2++2OH-=2H2O+BaSO4↓ H++SO42-+Ba2++OH-=H2O+BaSO4↓请写出NaH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
H+ + OH- = H2O下列各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Cu(OH)2和盐酸;Cu(OH)2和 CH3COOH
B.BaCl2和Na2SO4;Ba(OH)2和(NH4)2SO4
C.NaHCO3和NaHSO4;Na2CO3和NaHSO4
D.NaHCO3(过量)和Ca(OH)2;Ca(HCO3)2和NaOH(过量)D离子方程式正的误判断(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铁与稀盐酸反应 2Fe+6H+ ====2Fe3++3H2↑
(2)以质量守恒为依据,看原子是否守恒。
如:铝与稀盐酸反应 Al+3H+ ==== Al3++H2↑
(3)以电荷守恒为依据,看电荷是否守恒。
如:2FeCl3+Fe ==== 3FeCl2 (正确) Fe3++Fe ====2Fe2+
(4)以物质的实际状态为依据,看物质是否可以拆。看“↑”、“↓”等符号是否正确。
如: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 CO32-+2H+ ==== H2O+CO2↑
BaCO3+2H+ ==== Ba2++H2O+CO2↑
(5)以物质的组成为依据,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如:氢氧化钡和稀硫酸Ba2++SO42-====BaSO4↓Ba2++OH-+H++SO42-====BaSO4↓+H2OBa2++2OH-+2H++SO42-====BaSO4↓+2H2O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u(OH)2与稀HNO3混合
OH- + H+ ==== H2O
B.CaCl2与Na2CO3反应
Ca2+ + CO32- ==== CaCO3 ↓
C. MgO与 HCl反应 O2- + 2 H+ ==== H2O
D. Ba(OH)2与稀CuSO4反应
Ba2+ + SO42-==== BaSO4 ↓B注意本题的D项哦!离子共存的判断离子共存即溶液中的离子之间不能发生反应,判断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事实上是看离子之间能否反应离子间若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3)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判断下列各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① Ca2+ Na+ CO32- NO3-
② Ca2+ Na+ SO42- NO3-
③ H+ K+ Cl- OH-
④ NH4+ K+ OH- SO42-
⑤ SO42- K+ H+ HCO3-
⑥ Na+ K+ OH- HCO3- ① Ca2+ Na+ CO32- NO3- 生成难溶物 CaCO3 ② Ca2+ Na+ SO42- NO3- 生成微溶物 CaSO4③ H+ K+ Cl- OH- 生成水
⑤ SO42- K+ H+ HCO3- 生成 弱酸 H2CO3
⑥ Na+ K+ OH- HCO3- 生成CO32-和水④ NH4+ K+ OH- SO42- 生成 NH3 · H2O1.生成难溶或微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生成难溶性盐:Ca2+与CO32-,Ba2+与SO42-、CO32-,Ag+与Cl-、Br-、I-、CO32-;
(2)生成难溶性碱:OH-与Fe3+、Fe2+、Mg2+、Cu2+;
(3)生成微溶物质:
Ag+与SO42-,Ca2+与SO42-、OH-,Mg2+与CO32-等.
2.生成气体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H+与CO32-、HCO3-、SO32-、HSO3-、S2-、HS-等
3.生成水或其他难电离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H+与OH-、CH3COO- 、HCO3-、HSO3-、HS-等 ,
OH-与HCO3-、HSO3-、HS-NH4+等.4.其他隐含条件
(1) 溶液无色透明时,不存在有色离子
常见的有色离子有:Cu2+(蓝色)、Fe3+(黄色)、Fe2+(浅绿色)、MnO(紫红色).
(2)强酸性溶液、pH小于7的溶液或使石蕊试纸变红的溶液,都含有大量的H+,则与H+能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
(3)强碱性溶液、pH大于7的溶液或使酚酞试纸变红的溶液,都含有大量的OH-,则与OH-能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1) 与H+不能大量共存。(2) 与OH-不能大量共存。 (3) 既不能与H+大量共存,也不能与OH-大量共存。 不能与H+或OH-共存的离子如CO32-、SO32-、S2-、PO43-、CH3COO-、ClO-如NH4+、Cu2+、Fe2+、Fe3+ 、Mg2+ 等如HCO3- 、HS-、HSO3-、HPO42-、H2PO4- 弱酸的酸根离子、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 弱碱的金属离子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 离子反应的概念
复分解反应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的本质
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和意义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正误判断
离子反应牵涉到离子共存的问题1. 铁加入硫酸铜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水的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 +H2↑,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H2O=2Na + +2OH-+H2↑ Fe+Cu2+=Fe2++Cu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K+ H+ SO42- OH- B. Na+ Ca2+ CO32- NO3-
C. Na+ H+ Cl- CO32- D. Na+ Cu2+ Cl- SO42-D4. 判断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铁放入稀硫酸中: 2Fe+6H+=2Fe3++3H2↑
B.氯气跟水反应: Cl2+H2O=H++Cl-+ClO-
C.盐酸和碳酸钙反应: CO32-+2H+ =CO2 ↑+H2O
D.钠跟水反应:Na +H2O= Na++OH- +H2↑
E.CuSO4液和Ba(OH)2液反应 Ba2++SO42-=BaSO4↓
F.H2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
Ba2++OH-+H++SO42-= BaSO4↓+H2O
G.过量CO2通入烧碱溶液:
CO2 + OH- = HCO3-
G课件14张PPT。什么是离子反应?
我们还学过哪些反应类型?
列举两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
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2、还原反应
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对立统一的、密
不可分的。统称氧化还原反应复习提问: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特征1、从氧的得失角度分析失去氧,被还原得到氧,被氧化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物质被氧化,
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下列反应中哪些为氧化还原反应(1)H2O+C=H2+CO
(2)2H2+O2=2H2O
(3)Fe+CuSO4=Cu+FeSO4
(4)3O2=2O3
(5)2Na+Cl2=2NaCl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有变化(1)H2O+C=H2+CO
(2)2H2+O2=2H2O
(3)Fe+CuSO4=Cu+FeSO4
(5)2Na+Cl2=2NaCl2、从化合价变化分析失氧,被还原得氧,被氧化+2 -2 0 0 +1 -2价↓,价↑,一、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注意 1;化合价的升降是判断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2、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有氧的参与3、从电子的得失分析得e-,被还原失e-,被氧化+2 -2 0 0 +1 -2价↓,价↑,一、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特征电子偏向,被还原电子偏离,被氧化0 0 +1 -1价↓,价↑,化学反应中元素原子是否必须有电子的得和失? 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得失
或偏移)的反应 1、 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
(得失或偏移)的反应特征:本质:一、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特征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练习:判断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
1、 2Na+Cl2=2NaCl
2、 C +CO2 =2CO
3、 CaO +H2O =Ca(OH)2
4、 CaCO3=CaO +CO2↑
5、 2KClO3 =2KCl +3 O2↑
6、 CuO +H2 =Cu +H2O
7、 Zn +2HCl =ZnCl2 +H2↑
8、 Fe +CuSO4 = FeSO4 +Cu
9、 H2SO4 +BaCl2 =BaSO4↓+2HCl
10、NaCl +AgNO3 =AgCl ↓+NaNO3
11、HCl +NaOH =NaCl +H2O氧化还原、化合
氧化还原、化合
非氧化还原、化合
非氧化还原、分解
氧化还原、分解 氧化还原
置换非氧化还原
复分解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3、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1)实现能量的转化—化学2和选修4继续学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硫酸铜溶液(2)解决生活中问题钢铁生锈的反应:
4Fe +3O2 +2nH2O =
2Fe2O3·nH2O
用最简单的方式防止铁生锈? —化学与生活继续学习 (3)实现物质的转化 高价→低价 低价→高价Na NaCl课件11张PPT。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
指出下列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物质
1、 CuO +H2 =Cu +H2O
2、 Fe2O3 +3CO =2Fe + 3CO2
3、 H2 + Cl2 =2HCl被还原 被氧化
被还原 被氧化
被氧化 被还原 练习:
指出下列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物质
1、 CuO +H2 =Cu +H2O
2、 Fe2O3 +3CO =2Fe + 3CO2
3、 H2 + Cl2 =2HCl被还原 被氧化
被还原 被氧化
被氧化 被还原 练习:
指出下列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物质
1、 CuO +H2 =Cu +H2O
2、 Fe2O3 +3CO =2Fe + 3CO2
3、 H2 + Cl2 =2HCl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剂 氧化剂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1、氧化剂
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
⑴ 特征
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具有氧化性 ,反应中
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⑵ 常见的氧化剂
O2、Cl2、浓H2SO4、HNO3、KMnO4、FeCl3
Na2O2、H2O22、还原剂
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
⑴ 特征
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具有还原性 ,
反应中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⑵ 常见的还原剂
金属单质:Al、Fe、Zn、Na、K、Ca
非金属单质:C、H2
化合物:CO、SO2、FeCl2、H2S、HI、HBr二、氧化剂和还原剂练习
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1、2Na+Cl2=2NaCl
2、Fe +CuSO4 = FeSO4 +Cu
3、2KClO3 =2KCl +3O2↑
4、2KMnO4 =K2MnO4 +MnO2 + O2↑
5、2KMnO4 +16HCl =2KCl +2MnCl2 +5Cl2 ↑+8H2O
6、Cl2 + H2O = HCl +HClO 注意
1、氧化剂和还原剂属于反应物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属于生成物
2、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是同一种物质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也可以是同一种物质
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的物质可能既不是
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练习1: 2Na+Cl2=2NaCl
(1) 是氧化剂,具有 性,
(填得或失)电子,被 ,发生 反应,生成 产物, 是还原产物
(2) 是还原剂,具有 性,
(填得或失)电子,被 ,发生 反应,生成 产物, 是氧化产物
(3)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按方程式的系数看,该反应转移了
e— 练习2: 2KMnO4 +16HCl =2KCl +2MnCl2 +5Cl2 ↑+8H2O
(1) 是氧化剂,具有 性,
(填得或失)电子,被 ,发生 反应,生成 产物, 是还原产物
(2) 是还原剂,具有 性,
(填得或失)电子,被 ,发生 反应,生成 产物, 是氧化产物
(3)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按方程式的系数看,该反应转移了
e— 练习3: Cl2 + H2O = HCl +HClO
(1) 是氧化剂,具有 性,
(填得或失)电子,被 ,发生 反应,生成 产物, 是还原产物
(2) 是还原剂,具有 性,
(填得或失)电子,被 ,发生 反应,生成 产物, 是氧化产物
(3)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按方程式的系数看,该反应转移了
e— 课件11张PPT。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三、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Fe+CuSO4 =FeSO4+Cu得2e-,被还原失2e-,被氧化 0 +2 +6 -2 +2 +6 -2 0价↓,价↑,Fe+CuSO4 =FeSO4+Cu得2e-失2e-1、双线桥表示法三、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 练习
用双线桥表示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1、Cu +Cl2 = CuCl2
2、3CO +Fe2O3 =2Fe +3CO2 ↑
3、2KMnO4 =K2MnO4 +MnO2 + O2↑
双线桥表示法的特点
1、线桥由反应物中变价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同种变价元素
2、线桥上标出“得、失”电子总数,且得失电子总数相等=转移电子总数
3、双线桥不一定只有两条线桥Fe+CuSO4 =FeSO4+Cu得2e-失2e-三、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2、单线桥表示法Fe+CuSO4 =FeSO4+Cu2e-三、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 练习
用单线桥表示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1、Cu +Cl2 = CuCl2
2、3CO +Fe2O3 =2Fe +3CO2 ↑
3、2KMnO4 =K2MnO4 +MnO2 + O2↑
单线桥表示法的特点
1、线桥由还原剂中变价元素(↑)
指向氧化剂中变价元素(↓)
2、线桥上只有转移的电子总数
3、单线桥不一定只有一条线桥双线桥分别标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H2SO3+2H2S=3S↓+3H2O
SiO2+3C=SiC+2CO
2Na2O2+2H2O=4NaOH+O2 ↑
KClO3+6HCl=KCl+3Cl2↑+3H2O
3Cl2+8NH3=6NH4Cl+N2
3Cu+8HNO3=3Cu(NO3)2+2NO↑+4H2O
3NO2+H2O=2HNO3+NO
Cl2+2NaOH=NaCl+NaClO+H2O 单线桥标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H2SO3+2H2S=3S↓+3H2O
4NH3+5O2=4NO+6H2O
2KClO3=2KCl+3O2 ↑
KClO3+6HCl=KCl+3Cl2↑+3H2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3Cl2+8NH3=6NH4Cl+N2
SO2+Cl2+2H2O=H2SO4+2HCl
2KMnO4=K2MnO4+MnO2+O2 ↑ 课件13张PPT。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四、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1、金属单质的还原性K>Ca>Na>Mg>Al>Zn>Fe>Sn>Pb>H2>Cu>Hg>Ag>Pt>AuK+<…… <Al3+ <Zn2+ <Fe2+ <…… <H + <Cu2+ < Fe3+ <Ag+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
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练习
将下列反应中的氧化剂、氧化产物按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还原剂、还原产物按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
1、Fe+H2SO4=FeSO4 +H2↑
2、Fe+CuSO4=FeSO4 +Cu
2.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2.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根据下列反应:
?Cu + 2FeCl3 === 2FeCl2 + CuCl2
?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5Cl2?+8H2O
?2FeCl2 + Cl2 === 2FeCl3
判断以下各组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
A.KMnO4、FeCl3、Cl2、CuCl2
B.Cl2、FeCl3、KMnO4、CuCl2
C.KMnO4、Cl2、FeCl3、CuCl2
D.CuCl2、FeCl3、Cl2、KMnO42.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已知有如下反应:
① 2FeCl3+2KI=2KCl+2FeCl2+I2
② Cl2+2FeCl2=2FeCl3 ③ I2+SO2+2H2O=H2SO4+2 HI。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Cl2>Fe3+>I2>SO2
B.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I->SO2>Fe2+>Cl-
C .反应SO2+2H2O+Fe2(SO4)3=2FeSO4+2H2SO4
可以发生AC3、已知I—、Fe2+、SO2和H2O2均有还原性 ,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是: H2O2< Fe2+A.2Fe3++ SO2+2H2O = 2Fe2++SO42—+4H+
B.H2O2+H2SO4 =SO2↑+O2↑+2H2O
C.I2+ SO2+2H2O= H2SO4+2HI
D.2Fe3++ 2I— =2Fe2++ I24、1986年,人们成功的用如下反应制得了氟:
①2KMnO4+2KF+10HF+3H2O2=2K2MnF6+8H2O+3O2
②K2MnF6+2SbF5=2KSbF6+MnF4
③2MnF4=2MnF3+F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③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①H2O2既是还原剂又是氧化剂
C.氧化性:KMnO4>O2
D.每生成1mol F2,上述反应共转移2mol电子(1) 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
中间价态即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已知S元素常见的价态有-2、0、+4、+6,则,(-2)S具有 性,
(0)S具有 性,
(+4)S具有 性,
(+6)S具有 性3、同元素:用双线桥表示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H2SO4 (浓)+H2S =SO2↑+S↓ +2H2O
2H2S + SO2 = 3S + 2H2O
S + H2 = H2S
S + O2 = SO2(2)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反应规律:中间隔两个价态:高对高,低对低;
中间隔一个价态:归中;
相邻价态: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练习:用双线桥表示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KClO3 +6HCl =KCl +3Cl2 ↑+3H2O练习 : 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剂和氧化产物、还原剂和还原产物,并指出氧化性顺序
1、 2KMnO4 +16HCl =2KCl +2MnCl2 +5Cl2 ↑+8H2O4、与同种物质反应,反应条件越简单,
对应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练习:
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有:
①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②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则KMnO4和MnO2比, 的氧化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