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化学第3章有机化合物第3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打包9套)新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高中化学第3章有机化合物第3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打包9套)新人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11-24 15:03:53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第三章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授课班级
课 时
1
知识

技能
1、了解乙醇的分子式和结构式,理解羧基的结构特点;
2、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掌握乙醇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
3、能够初步熟悉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的有关操作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展示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及实物,进一步认识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及其物理性质
2、采用复习回忆法及实验验证法学习乙酸的酸性
3、利用实验探究、设疑引导学生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明确酯化反应的实质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思维能力
2、能够通过乙醇用途等的学习,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重 点
乙酸的酸性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难 点
乙酸酯化反应的实质
教具准备
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冰醋酸、乙酸水溶液、乙醇、浓H2SO4、饱和Na2CO3溶液、稀NaOH溶液、锌粒、石蕊试液、酚酞、Na2CO3粉末;试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火柴、沸石。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一、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无色的液体
气味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沸点
117.9℃
熔点
16.6℃ 易挥发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
二、分子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C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OOH
官能团:羧基(—COOH)
三、化学性质
1﹑酸性: CH3COOH CH3COOˉ + H+
(1)使石蕊试液变红
(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与氢前金属反应生成H2
(5)与某些盐反应(Na2CO3)
酸性: CH3COOH > H2CO3
2﹑酯化反应:
定义:酸跟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四、乙酸用途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引路】
【讲述】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开启今天的学习旅程。
视频引入:通过《舌尖上的中国》短片的引入,激发学生进入乙酸学习的兴趣。
【板书】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讲述】视频中提到的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角--乙酸,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关于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投影】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各样的醋:白醋、米醋、陈醋、苹果醋等。
【提问】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所以乙酸俗称醋酸,那么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和老师所给出的冰醋酸样品,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出乙酸的物理性质。
【投影】乙酸的物理性质表格
【板书】一、物理性质
【学生】按照表格所列出的几方面总结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气味
沸点
熔点
溶解性

【讲述】当温度低于16.6 ℃时无水乙酸易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注意无水乙酸为纯净物。
【修路】
【过渡】我们现在已经了解了乙酸的一些外观特征,那么乙酸分子的内部结构又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所给出的乙酸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请大家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以及结构简式。
【板书】二、分子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展示】【投影】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学生】请同学到黑板书写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二、分子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C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OOH
【讲述】通过乙醇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官能团决定着物质的主要化学特性,那么乙酸中的官能团是什么呢?中国的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乙酸是一种含氧酸,氧和酸的偏旁共同构成了乙酸的官能团—羧基,决定了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板书】官能团:羧基(—COOH)
【投影】乙酸的官能团名称来源,及官能团。
【过渡】结构决定性质,那么乙酸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板书】三、化学性质
【提问】根据初中已学知识,大家说说乙酸有什么性质?
【回答】酸性
【探路】
【板书】1﹑乙酸的酸性:
【投影】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证明乙酸具有酸性
实验药品:锌粒、乙酸溶液、石蕊试液、酚酞、NaOH溶液、Na2CO3粉末
实验要求:
1.注意实验安全及操作规范性;
2.每个小组分工合作(前后8人为一组):
(1)设计1个简单的实验方案;(2)实验操作过程;
(3)记录现象; (4)分析整合汇报实验结论。
【学生】实验设计、实施、交流讨论
【实验一】乙酸与石蕊试液
实验步骤:向一支盛有少量乙酸的试管里滴加几滴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乙酸具有酸性。
【实验二】 乙酸与锌的反应
实验步骤:向一支盛有少量乙酸的试管里加入锌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乙酸能跟活泼金属作用,具有酸性。
【实验三】乙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实验步骤:先取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一滴酚酞,再逐滴加入乙酸
实验现象:红色褪去
实验结论:乙酸具有酸性
【实验四】 乙酸与碳酸钠的反应
实验步骤:向一盛有少量碳酸钠粉末的试管里,加入约3mL乙酸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试管里有无色、无味的气泡生成
实验结论:乙酸具有酸性,且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化学反应方程式:2CH3COOH + Na2CO3 = 2CH3COONa + CO2↑+ H2O
【投影】提出可能的几种实验方案,让学生补充实验现象及结论
【归纳】通过前面几个小实验可以证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活泼金属、碱、盐等物质发生反应。
【板书】酸性:CH3COOH > H2CO3
【分析】利用乙酸与Na 2CO3的反应。这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尽管如此,但它在水溶液里还是只能发生部分电离,仍是一种弱酸。
【板书】 CH3COOH CH3COOˉ + H+
【思考与实践】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家里的水壶经常烧水会结一层厚厚的水垢,如何除去水垢?说出其中的道理。
【讲解】我们通常采用食醋浸泡的方法去除水垢,那么同学们能解释其中的原理吗?
【投影】乙酸除去水垢的原理:
2CH3COOH + CaCO3 = (CH3COO)2 Ca +H2O+CO2↑
CaCO3 + 2CH3COOH = 2CH3COOˉ + Ca2+ + CO2↑ +H2O
【过渡】乙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有什么其他化学性质呢?
【过渡】酒越陈越香,驰名中外的宜宾五粮液,做好后用坛子密封埋在地下数年后,才取出分装出售,这样酒酒香浓郁、味道纯正,独具一格,为酒中上品,它的制作方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厨师烧鱼时加醋并加点酒,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鲜美?这些原理都可以用化学知识解释,我希望通过接下来的学习同学们能解释其中的奥妙。
【讲述】我们通过实验3-4学习乙酸的另一个性质—酯化反应
【投影】实验3—4:
实验仪器及药品:铁架台,酒精灯,试管,胶头滴管,带导管的橡胶塞,碎瓷片,火柴;无水乙醇,浓硫酸,冰醋酸,饱和碳酸 钠溶液。
实验步骤:(1)、在一支大试管中先加入3mL无水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地加入2mL浓硫酸,最后再加入2mL无水乙酸,振荡均匀后加入两小块碎瓷片。(注意安全)
(2)、连接好装置,用盛5mL饱和碳酸钠溶液小试管收集产物,要注意导气管口只能靠近但不能插入液面下,用酒精灯缓慢加热。
【讲述】实验仪器药品,及实验步骤,请同学们做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师指导学生。
【提问】请做实验的同学回答实验现象。
【投影】实验现象:(1).饱和Na2CO3溶液上层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2).闻到香味
【铺路】
【讲解】在这个实验中乙酸和乙醇生成了无色、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乙酸乙酯。
【板书】2﹑酯化反应:
【投影】实验原理
【讲解】书写方程式要注意,这个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为催化剂,一定不要漏掉水。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6页,找出什么是酯化反应?
【回答】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板书】定义:酸跟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过渡】在上述这个酯化反应中,生成物水中的氧原子是由乙酸分子中的羧基上的羟基提供,还是由乙醇分子的羟基提供?
【提问】在酯化反应中乙酸和乙醇有几种可能的断键方式?
【回答】两种:一种酸中碳氧键断裂,一种酸中氢氧键断裂
【投影】
【提问】如何确定实际发生的是哪种断键方式?
【投影】【动画演示】利用同位素原子示踪法验证酯化反应的实质
【讲述】用含18O的醇跟羧酸起酯化反应,形成含有18O的酯,证明这种酯化反应的实质是:羧酸脱去羧基上的羟基,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
【板书】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小练】
【提问】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来
【思考与交流】
1、药品的添加顺序如何?
【回答】在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 浓硫酸和2 mL 乙酸
【讲解】因为相当于稀释浓硫酸,先加乙醇,后加浓硫酸,由于放出大量的热,乙醇和乙酸都容易挥发,但乙酸的价格更贵,等温度降一下后,再加乙酸,就可以防止乙酸的挥发,从而节省原料,提高原料的转化率。而且因为浓硫酸密度大于乙醇,当加入时放出大量的热,若乙醇加入浓硫酸中,浓硫酸在乙醇下方,就会热量散发不出,引起飞溅不安全所以先加乙醇,而且乙酸密度也大于乙醇所以再乙醇后加。
2、加碎瓷片的作用是什么?
【回答】 防止暴沸
3、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回答】 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吸水性:浓硫酸可以吸收生成物中的水,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4、长导管有何作用?导管为何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回答】导气和冷凝;防止倒吸
5、为什么用酒精灯缓慢加热?
【回答】(1)减少乙酸乙醇的挥发(2)提高反应速率,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有利于收集产物
【投影】
物 质
沸点(OC)
密度(g/mL)
水溶性
乙 酸
117.9
1.05
易溶
乙 醇
78.5
0.7893
易溶
乙酸乙酯
77
0.90
微溶
6、得到的反应产物是否纯净?主要杂质有哪些?如何除去?
【回答】乙酸;乙醇
7、为何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其作用如何?
【回答】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和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降低酯的溶解度,使乙酸乙酯和碳酸钠溶液分层
【提问】请大家运用这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解释为什么酒是陈的香,做鱼时加酒和醋能去腥曾香?
【回答】发生了酯化反应,生成具有香味的物质。
【过渡】性质决定用途,乙酸具有酸性,能够发生酯化反应,决定了它具有以下用途。
【扩路】
【板书】四、乙酸的用途
【投影】乙酸的用途
【讲解】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醋酸纤维、合成纤维、喷漆溶剂、香料、染料、医药以及农药等。同时,乙酸是食醋的重要成分,也可用于杀菌消毒。
【讲解】老酒为什么格外香?
在一般酒中,除乙醇外,还含有有机酸、杂醇等,有机酸带酸味,杂醇气味难闻,饮用时涩口刺喉,但长期贮藏过程中有机酸能与杂醇相互酯化,形成多种酯类化合物,每种酯具有一种香气,多种酯就具有多种香气,所以老酒的香气是混合香型。浓郁而优美,由于杂醇就酯化而除去,所以口感味道也变得纯正了。
【总结】 本节课重点掌握乙酸的结构及化学性质,酯化反应的原理及实质。
【夯路】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中,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 )
①乙醇 ②金属铝 ③甲烷 ④碳酸钙 ⑤氢氧化钠 ⑥ 氧化镁
A. ①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⑥ D. 全部
2、下列物质中可用来鉴别乙酸、乙醇、苯的是( ? )
A. 金属钠 ? B. 溴水?? C. 碳酸钠溶液? ? D. 紫色石蕊试液
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二者在浓H2SO4作用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分
子中含有18O的物质有(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1种 B. 2种 C. 3 种 D. 4种
4、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有效的处理方法是 (   )
A.蒸馏 B.水洗后分液
C.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D.用过量氯化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5、用30g乙酸和46g乙醇反应,如果实际产率是理论产率的67%,则可得到的乙酸乙酯的质量是( )
A. 29.5g B. 44g C. 74.8g D. 88g
【投影】播放食醋的酿造过程
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乙酸的结构和官能团
2. 理解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乙酸酸性,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2. 通过酯化反应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酯化反应的分组实验,树立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酯化反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以醋的七十二变导入新课
【过渡】
作为烹调五味之首,醋酸将我们的生活调理的有滋有味,同学们你知道食醋中那种成分起到如此大的功效吗?
【板书】乙酸
【复习回顾】
根据视频并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以乙醇为原料制备乙酸,并书写方程式。
【展示】乙酸样品
【板书】1.物理性质
【展示】乙酸的球棍模型
【板书】
2.乙酸的结构
分子式:C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OOH
官能团是羧基:—COOH
【展示】:乙酸溶液
【过渡】
我们已经知道乙酸溶液呈酸性,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乙酸呈酸性呢?
【实验设计】请每个小组利用提供试剂与药品,来证明乙酸的酸性。并将你们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与大家共享。
【板书】3、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断O-H键)
CH3COOH CH3COO- + H+
【设问】我们已经知道醋是酒的升级版了,俗语说“酒是陈的香”其中“陈”是什么意思?谁知道其中的道理?
【板书】(2) 酯化反应
[学生活动]:自己阅读课本提取重要信息,从实验操作,实验装置方面考虑!
强调:ⅰ.试剂的添加顺序;
ⅱ. 在大试管中加两块碎瓷片
ⅲ. 导管末端不要插入到饱和Na2CO3溶液液面以下;
ⅳ. 加热开始要缓慢。
【提问】接收试管中有什么现象?
定义:醇和酸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提问】乙酸和乙醇是以什么方式结合成乙酸乙酯的呢?
反应本质: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
【交流讨论】① 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②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可以除去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导管末端为什么不能插入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
4、乙酸的用途
?小结:
乙酸的化学性质主要是这两个方面:一是有酸性,二是能发生酯化反应.
认真听讲,了解醋字的来源。
写出方程式
从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水溶性等几个方面总结:
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熔点16.6℃,低于16.6℃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乙酸易溶于水和酒精。
认真观察,球棍模型。通过球棍模型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
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设计并操作实验,派代表将小组设计方案与同学共享。
①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者能使PH试纸变红)
②与活泼金属反应
Mg+2CH3COOH (CH3COO)2Mg + H2↑
③与部分盐反应
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
酸性: 乙酸 > 碳酸
等待实验的同时思考装置的特点,并与教材中的装置进行比较,思考原因。
加热时,蒸馏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酯、乙醇和乙酸,冷凝成液体后收集在盛水的试管中,但乙酸和乙醇是溶于水的,所以必然有部分乙酸乙酯溶在乙酸和乙醇的水溶液中,因而收集量减少;但试管中如果盛放Na2CO3溶液,可以除去乙酸,溶解乙醇,减少乙酸乙酯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提高收集效率,并提高乙酸乙酯的纯度,因而收集量要多。
防止倒吸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方程式
让学生总结出乙酸的物理性质
通过乙酸的比例模型,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顺其自然地得出乙酸的组成与结构
必修模块有机物教学的特点就是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乙酸的结构不是这节课的重点,所以我将球棍模型传入学生之间,只要求认识乙酸分子和结构就可以了。
酸的通性学生初中学过,非常熟悉。所以我设计成开放性实验,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试剂和仪器。
酯化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自己做实验更能加深理解。实验前强调注意事项:试剂的添加顺序;在大试管中加两块碎瓷片;导管末端不要插入到饱和Na2CO3液面以下;加热开始要缓慢。并在实验中思考原因
结构教学不是重点,但是对酯化反应的机理如果不做分析,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就会有困难。让学生观察方程式,思考反应原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章?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倡导化学教学要面对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如何学习呢?新教材课时少,内容多。我想“后茶馆式”教学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做做”的“先学后讲”的方式是可以借鉴的。它强调学生看书能看懂的不讲,只讲学生理解起来困难的,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其关注“相异构想”,发现并解决它。这样上课需讲解的内容就少了,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做做”——体会学习过程。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学案先看书进行预习,书上已经出现的乙醇的物理性质、结构简式、化学性质的方程式课上就不在书写了,这样省下时间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在物理性质上我安排了一组学生实验,让学生体会乙醇的色、态、味,溶解性、密度等。而化学性质则是通过让学生解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复习书上知识,并强调乙醇在反应过程中断键的位置,从而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学习方法。总之,通过预习增大课堂容量,增强课堂效率。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课标要求:知道乙醇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地位:在学习了甲烷、乙烯、苯几种烃之后,乙醇的学习拉近了有机化学与
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入了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让学生充分感
受有机物的学习特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知识内容:乙醇的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学生情况:知识储备:
1.初中知道了乙醇的组成、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用途;
2.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从微观结构认识乙醇分子
2.从乙醇的特征结构入手,掌握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及Cu、Ag做
催化剂的催化氧化反应
教学方式:启发诱导、实验探究。 教学手段: 学生实验对比法,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技术准备: PPt幻灯片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
2.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3.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及部分化学性质
(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逐步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乙醇用途的介绍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人文精使神,学生认识到酗酒的危害,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及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教学难点:建立乙醇的立体结构模型,乙醇的催化氧化。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1
引入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从古至今有很多与“酒”有关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乙醇的性质
?
感受乙醇确实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
?
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让学生产生兴趣。
?
?
?
环节2
乙醇的物理性质
?
【过渡】通过预习大家能从书中找到乙醇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感受一下乙醇的性质特点
?
?
【强调】乙醇的特殊香味;熔沸点低,易挥发以及溶解性
?
学生分组实验:
1、闻乙醇的气味
2、将乙醇倒入有颜色的水溶液中,振荡,观察其密度和水溶性
3、用蘸有乙醇的棉花擦元珠笔道
?
汇报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在预习笔记上作出标记
?
?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
?
检验预习的效果,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
?
环节3
乙醇的结构
【插球棍模型】强化对乙醇分子结构的认识
?
【讲解】乙醇分子中的官能团——羟基(—OH)
?
对比乙醇、乙烷结构上的区别,加深对羟基结构的认识
?
在预习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
环节4
乙醇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
【提问】钠与乙醇的反应为什么开始沉在乙醇底部,随着反应进行逐渐浮上水面?
?
【验证实验】向反应后的溶液中继续加一块金属钠
?
【情景过度】焊接银器、铜器时,表面会生成发黑的氧化膜银匠说,可以先把铜、银在火上烧热,马上蘸一下酒精,铜银会光亮如初!这是何原理?
【演示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分析】反应过程中乙醇到乙醛化学键变化的位置及作为催化剂的Cu的反应历程
?
【介绍】乙醇在人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
【提问】乙醇还可被那些氧化剂氧化
【介绍】酒后驾车对司机的检测方法
(硫酸酸化)
CrO3???Cr2(SO4)3
(橙红色)? ? (绿色)
?
【资料卡片】人饮酒后的行为
【讲解】乙醇的燃烧
乙醇燃烧产物清洁,无污染,所以乙醇除了用于食品加工业以外另一重要用途就是作燃料使用。
【知识拓展】介绍乙醇汽油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产生现象原因
对比乙醇和水分别与金属钠的反应,写出实验现象和方程式
学生讨论钠沉、浮的原因并设计实验验证
?
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
?
?
?
同学联想到与Cu、Ag有关的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
?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
?
听讲、笔记、记忆
?
?
?
?
?
?
?
乙醇还可以被酸性K2Cr2O7或酸性KMnO4溶液直接氧化为乙酸
?
?
学生认识到酗酒的危害,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
书写方程式、反应现象
?
?
?
?
?
培养学生实验的观察能力,并学会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化对比的学习方法。
?
?
?
?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
?
?
?
?
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告戒学生不要过量饮酒
?
?
?
?
?
?
?
?
了解乙醇作为燃料的特点
?
?
环节5
乙醇的用途、制法
?
?
?
【展示】乙醇用途的图片
?
?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乙醇的用途
?
【知识拓展】学生介绍乙醇的工业制法
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及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6
归纳提升
?
【小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
介绍官能团、烃的衍生物的概念
?
学生回顾乙醇在化学反应中断键的位置,强化对官能团的认识
复习巩固,检验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是否掌握,同时强化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的学习方法。
作业
1、写出下列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 CH3CHO← C2H5OH← C2H4?→C2H5Br?
2、 调查各种酒中酒精的体积分数
?
(五)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课容量还是比较大的,从乙醇的结构到性质,从分组实验到演示实验,一节课的时间能够完成教学内容应该说归功于课前预习。新课程教学内容多,课时紧,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课前预习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课上只讲学生看书看不明白的,同时增加一些探究实验,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当然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还比较差,因此预习的学案要给学生出的详细,适当给一些思考题,让学生不是一味的在抄书,尤其是对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同学,在看书时逐渐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2、在本节课的实验设计上还可再补充些内容如:用酸性高锰酸钾或酸性重铬酸钾氧化乙醇,酸性重铬酸钾氧化乙醇的实验课前我实验过,效果不好所以课上没做,今后还要再试试,看看实验失败的原因。另外还可以找找类似于交警使用的“酒精检测仪”等装置这样可以将化学知识生活化。一好课在课前实验准备上是会花费很长时间的,但我想只要有好的效果这都是值得的。
3、课后检测第1题:假酒中严重超标的有毒成分主要是什么?我本来觉得从日常生活中听到一些相关的新闻报导以及和本节课的知识相联系,学生选出CH3OH(甲醇)并不困难,但这道题却把学生难倒了,选什么的都有。课后我又认真分析了这道题,首先学生对假酒并不熟悉,另外选项中四个化学式只有(A)CH3CH2OH乙醇相对熟悉,(C)CH3CHO乙醛,在乙醇的催化氧化产物中出现,(B)CH3OH甲醇(D)CH3COOH乙酸,学生都不认得,也难怪选不出来了。因此今后学生题目的选择还要更加仔细,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否则很难达到检测课上学习内容的目的。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让学生讲述课前准备的有关酒的知识,指出各类酒都含有一种主要成分酒精,酒精的化学名称为乙醇,也是一类重要的烃的衍生物。
[提问]乙醇的组成结构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来推测乙醇的组成和结构?首先考虑组成。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叙述其方案
[总结](1) 求摩尔质量 (2) 求最简式
[板书]一、乙醇
1、乙醇的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C2H6O
[学生]试写结构
可能结构为:CH3CH2OH CH3-O-CH3
[提问]如何确定是哪一种结构,需要借助于什么实验?
[学生思考回答]
[演示实验]Na和乙醇反应,检验生成的气体
[学生活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1molNa和1mol乙醇反应可以生成1mol氢气。
[小结]推出乙醇的结构应该是(1)而不是(2)
[板书]  结构式:???????????????????? ????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乙醇的官能团是 -OH(官能团定义:决定有机物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课件演示]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
[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实验台上的无水酒精,总结物理性质。
[学生归纳]乙醇的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密度比水小,易挥发,沸点比水低,易溶于水,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板书]2、乙醇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密度比水小,易挥发,沸点比水低,易溶于水,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知识补充]一些无水酒精、工业酒精、医用酒精的知识。
[板书]3、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和金属钠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
[设问]钠与乙醇的反应有什么现象?与Na和水反应有什么不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回答]? 钠放入乙醇中,沉在乙醇液体的底部,表面有气泡产生,然后逐渐上升到乙醇表面,钠块形状不变,体积逐渐减小,最后消失,产生的气体是H2。
[提问]与乙醇的反应中,乙醇断裂的是什么键?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总结]钠与乙醇的反应中,乙醇断裂的是O—H键。
[板书](2)乙醇的氧化反应
a、燃烧?
 
[演示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2mL无水乙醇,把光亮的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烧红,当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氧化铜时,趁热插到盛有乙醇的试管底部,反复操作几次,最后热的黑铜丝插入试管中但不接触乙醇液体。(或观看“乙醇”课件中相关视频)
[设问]根据实验过程,分析铜丝在此实验中的作用(启发学生,铜丝先变黑又变为红色)
[总结]在这个反应中,乙醇是还原剂,氧气是氧化剂,铜是催化剂,氧化铜是中间产物,O2把乙醇氧化成了乙醛
[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
  a. 黑色的氧化铜变成亮红色的铜
  b. 在试管口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c. 最后黑铜丝还没有和乙醇混液体接触就变成了红色
[思考回答] 铜丝作催化剂
??  
[课件演示]? 乙醇催化氧化的断键部位
[板书]b、催化氧化
[结论]乙醇的催化氧化又证明了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
[练习]根据下图所示的乙醇分子结构判定在以下反应中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情况
  
  1、与金属钠反应时_____键断裂
  2、在Cu或Ag催化下与氧气反应时_____键断裂
[小结]本节介绍了乙醇的几种化学性质,如:能与钠发生置换反应,被氧氧化以及消去反应等,所有这些性质表现都是由乙醇分子结构中“—OH”官能团决定的。
教学反思:
乙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重要的烃的衍生物,该课时在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起到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在本课时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要通过乙醇模型、多媒体课件、补充实验等直观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官能团”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课件展示分析,自行总结、归纳乙醇的化学反应类型与分子结构中化学健断裂的关系。注意引导学生大胆假设、自主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品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酒的主要成分----乙醇,本节课再学习一种生活中常见有机物——食醋的主要成分——乙酸,俗称醋酸。
【板书】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醋酸)
【过渡】国人用醋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传说古代山西省有个酿酒高手叫杜康。他儿子黑塔学跟父亲学会了酿酒技术后,觉得酿酒后把酒糟扔掉可惜,便把酒糟浸泡在水缸里。到了第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黑塔忍不住尝了一口,酸酸的,味道好极了。烧菜时放了一些,味道特别鲜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酱”。这就是传说中醋的来历。〖课件展示“醋”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生活中,煎炒烹炸盐为主,五味调和醋为先,美食制造中醋的作用很重要。日常使用的食醋种类繁多,请第一活动小组为大家介绍一下。
【小组汇报】超市采访(常见食醋种类----连接主片)
【过渡】感谢这个小组的精彩介绍(掌声)。其他小组成员同学是否还有补充?
从同学非常棒的解说中,我们了解食醋的种类和部分用途,知道各种食醋的主要成分都是乙酸,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乙酸的物理性质。
【阅读】教材P75 (学生归纳)
【板书】一、物理性质
(幻灯片)〖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熔点117.9℃ (易挥发),沸点16.6℃,温度低于16.6℃时,凝结成类似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乙酸又称为冰醋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实物展示】无水乙酸(液态)和冰醋酸(固态)(大家来看,这就是无水乙酸液态和固态时的存在)
【过渡】通过以往学习,我们知道乙酸具有酸性,能电离出H+,是一种弱电解质。与学过的乙烷、乙醇等有机物性质不同。要掌握他们性质差别的原因,就要从结构入手,研究乙酸组成和结构。
【板书】二、组成和结构 官能团:(羧基)
(幻灯片) 〖分子式:C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 CH3COOH
官能团:(羧基) 〗
【分析】在决定乙酸特殊性质的官能团——羧基中,碳氧双键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中的氢氧键容易断裂,羟基中的氢原子电离出来,生成氢离子,从而体现酸性;在羧基中,碳氧单键比碳碳单键和碳氧双键不稳定,也能在一定条件下断裂而体现出一定的化学性质。(彩笔标断键位置)
【过渡】结构决定性质,我们继续研究乙酸的化学性质。
【板书】三、化学性质
1、弱酸性 
CH3COOHCH3COO-+H+ (乙酸是一种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现红色,具有酸的五大通性——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与碱反应、碱性氧化物、活泼金属、某些盐)
【过渡】乙酸即醋酸,利用其酸性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面我们欢迎第二小组给大家介绍醋酸在生活中的常见用途。
【小组汇报】1、用途:调味、保健防病、药用、其他。(严格要求时间)
2、醋蛋制作流程。
3、展示样品
【评价】其他小组成员是否还有补充?
这个小组的介绍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他们亲手制作了醋蛋,成果显著。实践探索精神值得学习。掌声鼓励。
【设疑】结合刚才同学的讲解,我们如何比较弱酸------碳酸和醋酸的酸性相对强弱呢?
(学生回答)醋能除水垢,能缓慢溶解鸡蛋壳(水垢、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推测酸性强于碳酸
【板书】酸性强于碳酸(写在弱酸性后)
【讲评】学习中注意培养使用资料,分析信息的能力。
【过渡】有人说醋还有个用途,用醋解酒,我们来看个漫画。
【幻灯片】〖漫话解酒〗
【讲解】注意:这个办法解酒是否有效我们还不能确定,但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种说法产生的原因。这个同志认为醋中的乙酸和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消耗了乙醇,从而解酒。具体如何反应,做实验。
【分析实验】阅读教材75 实验3-4,说出注意事项并思考原因。
【幻灯片】注意事项(试剂添加顺序、操作;试管倾斜加热;导管与液面位置)
【演示实验(投影)】请两位同学协助实验(甲描述过程、现象,课代表协助操作并补充)生:观看思考。
〖先用量筒量取3mL无水乙醇、2mL浓硫酸、2mL无水乙酸,边加浓硫酸边震荡〗
【分析实验】实验进行中,分析实验注意事项(幻灯片)
【演示实验(投影)】叙述现象。展示产物。
【分析】有香味的物质就是乙酸乙酯。
【板书】
(幻灯片)
师: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加热反应条件下反应,产物是乙酸乙酯和水。反应是可逆的。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碳酸钠作用利于乙酸乙酯的分层,吸收乙酸、溶解乙醇,便于闻乙酸乙酯的气味。
【讲解】在有机化学中,我们把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板书】2.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分析】断键关系。利用同位素示踪法,可以知道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断裂的是羧基中的碳氧单键,醇断裂羟基中氧氢键,乙酸剩余部分与乙醇剩余部分结合生成乙酸乙酯。(板书中彩笔画出)该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
(幻灯片)〖断键动画及讲解〗
【小结】酯化反应产物是酯,一般由有机酸和醇脱水而成。很多鲜花和水果的香味都来自于酯的混合物,现在可以通过人工方法合成各种酯,用于饮料、糖果、香水、化妆品的香料。
【设疑】现在思考问题:白醋有酸味,陈醋除了酸味还有特殊的香味,你知其中的道理吗?(学生回答)(陈醋长时间酿造过程中生成乙酸乙酯----应该是多种酯的混合物)
【过渡】下面就本堂课的学习,同学进行一下总结。(学生总结------了解乙酸物理性质,学习了乙酸结构和化学性质,知道乙酸断羟基中氧氢键体现酸性,断羟基发生酯化反应,还做了酯化反应的实验,还知道了醋的种类和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各组组长总结本组同学表现
【教师总结】
国人用醋千百度 调味保健不含糊
弱酸酯化羧基显 妙助香糖芳气吐
【过渡】学以致用,练习巩固
[课堂练习]
1、关于乙酸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B.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C.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D.乙酸分子里有四个氢原子,所以不是一元酸
2、酯化反应属于( B D )
A.中和反应 B.可逆反应 C.离子反应 D.取代反应
3、取代反应可以证明乙酸酸性强于碳酸的事实是( C )
A、乙酸和水能任意比例混溶
B、1mol/L的醋酸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醋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醋酸可与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
[课后作业]
1、教材P76 567
2、了解家中食醋的种类,根据食醋的用途及性质,给父母提供些食醋使用建议。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醋酸)
一、物理性质
二、组成和结构 官能团: (羧基).
三、化学性质
1、弱酸性 酸性比碳酸强

2、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四、用途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1)
课题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1)




知识与
技能
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掌握乙醇的结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自学、分析、探索、归纳的能力。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过程与
方法
学习烃的衍生物由结构到性质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乙醇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用途以及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应用的重要意义,增强求知欲。
教学重点
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乙醇的催化氧化和被酸性高锰酸钾或酸性重铬酸钾氧化的氧化反应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内容
修改建议
【展示】各种含酒精饮料的图片,如啤酒、白酒、葡萄酒等。它们含有共同的成分——酒精。
【提问】对于乙醇,你已经了解了它的哪些性质?
【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乙醇是一种无色、有醇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的小,具有挥发性,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乙醇俗称酒精,在酒类饮品中都含有一定量的乙醇。某白酒标签上注有“38°”字样,试说明其涵义。近年来,假酒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你知道假酒中有毒的物质是什么吗?
【讲解】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根据各原子的成键特点(碳四价、氧二价,氢一价),写出其可能的结构式。
(学生可能写出的结构式为和)
到底乙醇是那一种结构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学生实验】取1mL无水乙醇于试管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
【演示实验】实验3—2
学生填写67页表格。
【分析】乙醇与金属钠反应产生了氢气,说明乙醇分子里有不同于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存在。证明了乙醇是第一种结构而不是第二种结构,可以简写为:CH3CH2OH或C2H5OH。
【板书】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讲解】“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的概念。
【过渡】乙醇除了可以用作饮料外,还经常用作燃料,如实验室常用酒精灯来加热。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2、乙醇的氧化反应
(1)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
【学生实验】实验3—3
【演示实验】乙醇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的反应
【归纳并板书】
(2)催化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
(3)其他氧化剂:CH3CH2OHCH3COOH
【小结】乙醇发生各化学反应时的断键位置,进一步渗透“官能团”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阅读】资料一:课本67页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资料二:乙醇在人体内的生理作用 ??? 人饮酒后,分布于各组织中的乙醇,大部分在肝内氧化分解,很少一部分在其他组织中分解。乙醇先经醇脱氢酶的氧化,被氧化为乙醛,然后在醛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为乙酸,参加体内正常的乙酸代射,最后生成CO2和H2O,释放出能量。乙醛氧化为乙酸的速度较快,因此,在一般饮酒量不多的情况下,乙醛不致于在体内储留,但如果大量饮酒,即可发生乙醛储留,并出现中毒症状。醉酒后,次日出现的不适感往往与乙醛的中毒有关。另外,大量饮酒,也会给人带来其他疾病,如诱发脂肪肝的形成,并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硬化,还可造成多发性神经炎、心肌病变、脑病变、造血功能障碍、胰腺炎、肾炎和消化性溃疡病等疾病,经常过量饮酒的人,高血压患病率也较高。
CH3OH
钠沉入试管底部,钠表面缓慢放出气泡
乙醇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布置作业
[作业] P77 8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结构: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
结构式为
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C2H5OH。
二、乙醇的物理性质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乙醇的氧化反应
(1)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
(2)催化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
(3)其他氧化剂:CH3CH2OHCH3COOH
课后反思
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学生课后要仔细揣摩乙醇发生各化学反应时的断键位置及成键位置。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 第2课时 乙 酸
【课标点击】
1.了解乙酸的主要用途。
2.掌握乙酸的组成与主要性质。
3.了解乙酸与人类日常生活与健康的知识。
4.学会分析官能团与物质性质关系的方法。
【知识导学】
要点
1.乙酸的物理性质。
俗称:醋酸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气味
        
溶解性
          
熔、沸点
沸点:  ℃__熔点:  _℃
挥发性
    
分子组成与结构。

3.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
[实验一]乙酸与镁的反应。
实验步骤:向一支盛有少量乙酸的试管里加入一小段镁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乙酸能跟活泼金属作用,具有酸性。
化学反应方程式:                。
[实验二]乙酸与碳酸钠的反应。
实验步骤:向一盛有少量碳酸钠粉末的试管里,加入约3 mL乙酸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乙酸具有酸性,且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
[实验三]乙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实验步骤:先取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一滴酚酞,再逐滴加入乙酸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乙酸具有酸性。
化学方程式:                。
通过前面几个小实验可以证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活泼金属、碱、盐等物质发生反应。乙酸的酸性比硫酸、盐酸等的酸性弱,但比碳酸的酸性强。
乙酸除去水垢的原理:                。
酸性强弱:        。
(2)乙酸的酯化反应。
根据教材3-17。
实验步骤:在试管里先加入3 mL无水乙醇,然后一边摇动一边慢慢地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无水乙酸。然后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5 min。同时将导管通到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注意产物的气味。
实验现象:                     。
通过实验得出:乙酸与乙醇在有    存在并加热的条件可以发生反应,实验中生成的有果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叫    。像这种酸跟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  反应。
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
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
③为何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
a.                        。
④长导管有何作用?
                          。
⑤导管为何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
【应用思考】
1.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温度较低时,无水乙酸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若在实验室中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
2.如何证明CH3COOH的酸性比H2CO3强?
3.(1)如何配制酯化反应的混合物?
(2)实验中浓H2SO4起什么作用?
(3)酯化反应还属于哪一类有机反应类型?
(4)为什么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
【课堂演练】
1.下列有关乙酸的分子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酸分子中有两个碳原子
B.乙酸分子是由一个乙基和一个羧基构成
C.乙酸分子的官能团是羧基
D.乙酸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
2.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它可以跟碳酸盐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
B.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所以它能使溴水褪色
C.乙酸在温度低于16.6 ℃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
D.乙酸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3.用30 g乙酸与46 g乙醇反应,如果实际产率是理论产率的67 %,则可得到的乙酸乙酯的质量是(  )
A.29.5 g       B.44 g
C.74.8 g D.88 g
【课时训练】
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2.红葡萄酒密封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下列能与乙醇反应生成酯的物质是(  )
A.苯   B.乙烯 C.乙酸   D.甲烷
3.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酯化反应的反应物之一肯定是醇
B.酯化反应一般需要脱水
C.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
D.酯化反应一般需要催化剂
4.将1 mol乙醇(其中的氧用18O标记)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与足量乙酸充分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18O
B.生成的水分子中含有18O
C.可能生成88 g乙酸乙酯
D.不可能生成90 g乙酸乙酯
5.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有关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试剂添加的顺序为硫酸—乙醇—乙酸
B.为增加产品乙酸乙酯的产量,应急速加热至反应所需温度
C.试管B中的试剂为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D.制取乙酸乙酯的反应类型是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
6.取某一元醇13.00 g跟乙酸混合后,加入浓硫酸并加热,若反应完毕时,制得乙酸某酯15.80 g,回收该一元醇1.40 g,则该一元醇是(  )
A.C7H15OH B.C6H13OH
C.C5H11OH D.C2H5OH
7.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1H12O3
B.该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该有机物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该有机物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8.关于乙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与乙醇反应
B.能溶解鸡蛋壳
C.食醋中含有乙酸
D.为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9.已知乙烯能发生以下转化。
(1)乙烯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合物官能团的名称:B中含官能团名称________;D中含官能团名称________。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
(1)写出乳酸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乳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乳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乳酸在浓H2SO4作用下,两分子相互反应生成环状结构的物质,写出其生成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乳酸在浓H2SO4作用下,三分子相互反应生成链状结构的物质,写出其生成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知识导学
俗称:醋酸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无色溶液
气味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
熔、沸点
沸点:117.9_℃__熔点:16.6_℃
挥发性
易挥发
有气泡产生 2CH3COOH+Mg===Mg(CH3COO)2+H2↑ 试管里有无色、无味的气泡生成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红色褪去 CH3COOH+NaOH===CH3COONa+H2O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H2SO4>CH3COOH>H2CO3 有不溶于水、具有果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生成
浓硫酸 乙酸乙酯 酯化 提高反应速率;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有利于收集乙酸乙酯 催化剂和吸水剂 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酸和乙醇;b.使乙酸乙酯和碳酸钠溶液分层 导气和冷凝 防止倒吸
【应用思考】
1.提示:可将试剂瓶用手或热毛巾捂热,也可放在温水浴中温热,待冰醋酸熔化后,倒出即可。
2.提示:将CH3COOH溶液滴加到盛有少量Na2CO3或NaHCO3溶液的试管中,产生气泡,即证明酸性CH3COOH>H2CO3。
3.提示:(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
(2)催化剂、吸水剂。
(3)取代反应。
(4)用饱和Na2CO3溶液可除去少量乙酸,溶解乙醇,并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课堂演练
1.B
2.B 解析:A显然正确;乙酸不能使溴水褪色,B错;容易知C、D正确;故答案为B。
3.A
课时训练
1.C解析:反应A为加成反应;反应B为消去反应;反应C为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反应D为加成反应,答案为C。
2.C解析:酸能与醇反应生成酯,选C。
3.B解析:酯化反应不是脱水反应。
4.B解析: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18O,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故不可能生成90 g乙酸乙酯。
5.D解析:A.浓硫酸与乙醇混合放热,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浓硫酸小,所以试剂添加的顺序先加乙醇,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浓硫酸,待溶液恢复至室温后再向其中加入乙酸,因此物质的加入顺序为乙醇—硫酸—乙酸,错误;B.为增加产品乙酸乙酯的产量,为了防止乙醇挥发,使反应物的浓度降低,乙酸乙酯的产率降低,应该缓慢加热反应混合物,错误;C.通过导气管进入试管B的物质中含有挥发的乙醇和乙酸及反应产生的乙酸乙酯,为溶解乙醇,反应消耗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应该在B试管中放入饱和碳酸钠溶液,若试管B中的试剂为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会使乙酸乙酯水解消耗,错误;D.制取乙酸乙酯的反应类型是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正确。
6.A解析:设一元醇结构简式为R—OH,则:
R—OH+CH3COOH―→CH3COOR+H2O
Mr(R)+17      59+Mr(R)
13 g-1.4 g       15.8 g
联立解之,得Mr(R)=99,因为99÷14=7……1,所以烃基为烷烃基C7H15—,故该醇为C7H15OH。
7.A解析:A显然正确;有机物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羧基、羟基,所以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错;C.该有机物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选C;D.有碳碳双键和苯环就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羧基和羟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不选D;答案选A。
8.D解析:A.乙酸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正确;B.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能溶解鸡蛋壳,正确;C.食醋中含有乙酸,正确;D.为一种无色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液体,错误;答案选D
9.
10.解析:乳酸分子中含有“—OH”和“—COOH”用官能团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答案:(1)羟基、羧基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第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理解羧基的结构特征;
2.使学生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采用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展示及实物展示,进一步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
2.采用复习回忆法及实验验证法学习乙酸的酸性;
3.利用实验探究、设疑、启发、诱导、讲述等方法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
4.利用类推法学习酯、羧酸的结构与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解析思维能力;
2.通过酯化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通过乙酸在生活和生产的应用,了解有机物跟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紧密联系,渗透化学重要性的教育。
教学重点: 乙酸的酸性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概念、特点及本质
教具准备: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投影仪;
冰醋酸、乙酸水溶液、乙醇、浓H2SO4、水垢、饱和Na2CO3溶液、乙酸乙酯、稀H2SO4、
稀NaOH溶液、蒸馏水、冰水混合物;试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引言]
师:为何在醋中加少许白酒,醋的味道就会变得芳香且不易变质?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为何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便会知道其中的奥妙。
[板书]第三节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一、乙酸
师:乙酸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我们饮用的食醋,其主要成分就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普通醋含醋酸3%~5%,山西陈醋含醋酸7%。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板书]1.分子结构
【讲述】 从以上实验知道乙酸有两个重要化学性质,就是它有酸的通性和能发生酯化反应。为什么乙酸会有这些性质呢?要从结构上来认识。下面我们研究乙酸的分子结构。
师:在初三化学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乙酸的简单性质,也知道性质决定于结构,请回忆乙酸的结构?
生:乙酸的结构含有甲基(—CH3)和羧基(—COOH)。
【展示】 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
师:请同学们写出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和分子式。(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
生:分子式:C2H4O2
结构简式:CH3COOH
官能团:—COOH(羧基)
【讲述】 乙酸分子是由甲基和羧基组成的。羧基是由羰基和羟基相连而成的。这两个基团连在一起,相互影响,结果不再是两个独立的官能团,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羧基表现的性质跟羟基和羰基都不同,而是羧基特有的性质。
师:结合生活知识,请思考乙酸有哪些典型的物理性质呢?
师:展示乙酸样品,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概括出乙酸的重要物理性质及用途。
[板书]2.物理性质及用途
生: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是117.9℃,熔点是16.6℃,易溶于水和乙醇。乙酸是醋的主要成分之一,醋是用得较多的一种酸性调味品,它能改善和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师:将一瓶纯乙酸和一瓶乙酸的水溶液同时放入冰水浴中,片刻后同时取出,让学生观察现象。
生:[观察实验现象]纯乙酸立即变为冰状固体,而醋酸的水溶液无明显变化。
师:乙酸的熔点是16.6℃,当温度低于16.6℃时,乙酸就凝结成像冰一样的固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
师:[过渡]乙酸的官能团是—COOH,其化学性质主要由羧基(—COOH)决定。乙酸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板书]3.化学性质
师:初中学过乙酸有什么重要的化学性质?
生:具有酸的通性。
[板书](1)酸的通性
CH3COOHCH3COO-+H+
师:醋酸是一元弱酸,在水中部分电离生成CH3COO-和H+,那么酸性有哪几方面的表现呢?请看练习。【多媒体】实验设计:根据下列药品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乙酸的确有酸性
药品:镁粉、NaOH溶液、Na2CO3粉未、Na2SO3粉未、乙酸溶液、酚酞、石蕊。
生:①方案一:往乙酸溶液中加石蕊,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②方案二:往镁粉中加入乙酸溶液,和活动性顺序表中H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
③方案三:方案四:NaOH溶液与乙酸溶液混和,和碱、碱性氧化物反应。
④往Na2CO3粉未中加入乙酸溶液,和盐反应。
师:下面我们用实验证明醋酸是否具有这些性质。
[实验]学生分组完成上述实验,互相合作,共同讨论乙酸的性质。
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生:醋酸显酸性,根据以上反应确定CH3COOH酸性比H2CO3强,比H2SO3弱。
师:根据此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家中铝壶内的水垢用食醋浸泡可以除去。那么水垢的成分是什么?请大家写出反应方程式。
生:Mg(OH)2和CaCO3
Mg(OH)2+2CH3COOH====(CH3COO)2Mg+2H2O
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
师:请大家写出下列方程式
[多媒体]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学生分组练习,先互相检查,再对照答案)
1.乙酸溶液与Fe(OH)3反应
2.乙酸与CuO反应
3.将铁粒投入到乙酸溶液中
4.用乙酸除水垢
生:(学生对照答案)1.2CH3COOH+Ca(OH)2====2CH3COO-+Ca2++2H2O
2.2CH3COOH+CuO====Cu2++2CH3COO-+H2O
3.2CH3COOH+Zn====Zn2++H2↑+2CH3COO-
4.2CH3COOH+CaCO3====Ca2++2CH3COO-+CO2↑+H2O
2CH3COOH+Mg(OH)2====Mg2++2CH3COO-+2H2O
师:[过渡]乙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板书](2)酯化反应
[演示实验]在大试管里加入3mL乙醇、2mL冰醋酸,再缓缓加入2mL浓硫酸,边加边振荡。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按投影片上的装置(制乙酸乙酯的装置)组装好。注意组装顺序,导管口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液面下。装有碳酸钠的试管里有什么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色、态、味怎样?
师:请一位同学讲述看到的现象。
生:[观察现象]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
[结论]在有浓H2SO4存在、加热的条件下,乙酸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无色、透明、不溶于水、有香味的油状液体。
师:这种有香味的油状液体就是乙酸乙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师:像这种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红葡萄酒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产生了一种有香味的酯。
【板书】 2.酯化反应
【讲述】 酯化反应是怎样发生的?
【多媒体动画模拟】酯化反应的化学键断裂过程。(同位素示踪法)
师:这个反应有何特征呢?
生:酸脱羟基醇脱氢
师: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跟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生成水,其余部分结合生成酯。酸跟醇生成酯时,部分酯发生水解,生成酸和醇。所以,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要用可逆符号表示。当正逆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酯化反应跟水解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师:在酯化反应中,乙酸最终变成乙酸乙酯。这时乙酸的分子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生:乙酸分子中的羟基被—OC2H5(烷氧基)替换了。
师:酯化反应在常温下反应极慢,一般15年才能达到平衡。怎样能使反应加快呢?
生:使用催化剂。
师: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加热。
师:我们做酯化反应的实验时加热、加入浓硫酸。浓硫酸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生:作催化剂。
师:除了作催化剂外,从酯化反应产物考虑,反应中还利用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生:脱水性。
师:所以,浓硫酸在这里既是催化剂又是脱水剂。
师:为什么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物的试管里要装饱和碳酸钠溶液?
生:可能因为加热时有一部分乙酸和乙醇被蒸发出来,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它们。因为碳酸钠可以跟乙酸反应,乙醇溶于水。
师: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而改用水来吸收酯化反应的生成物,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生:乙酸被碳酸钠溶液吸收时发生反应,生成乙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溶液没有特殊的气味。用水吸收会生成乙酸溶液。乙酸溶液有刺激性气味。
师:我们在实验中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因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如果改用水吸收产物,就很难闻到香味。所以,使用饱和碳酸钠,一是为了吸收乙酸,二是乙酸乙酯在无机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
师:为什么出气导管口不能插入碳酸钠液面下?
生:防止倒吸。
【教学小结】
1.羧基在水溶液中有一部分电离产生H+。
CH3COOHCH3COO-+H+
因此乙酸有酸性,但它只部分电离,所以它是弱酸。
2.羧基上的羟基能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在酯化反应中,酸从羧基上脱去羟基。乙酸的化学反应都跟羧基有关,所以羧基是决定乙酸化学性质的官能团。最后,我们看看乙酸的用途。
【板书】 四、乙酸的用途
师:物质的用途都跟性质有关。乙酸有酸性,能生成多种金属乙酸盐,如乙酸锰、乙酸铝。乙酸铝在染色工业中被广泛地用作媒染剂,也可作合成染料的原料。乙酸跟多种低级脂肪醇形成的酯都是喷漆溶剂的主要成分。乙酸跟不饱和醇形成的酯可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纤维。有些酯是香料,如乙酸异戊酯是香蕉精。乙酸经氯化后,得到的一氯乙酸和三氯乙酸是医药和农药的原料。乙酸还能制得乙酸酐,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乙酸的用途极广,因而要研究它的制备,我们将在下节课探讨。
【总结】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物和实验,认识乙酸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还了解酯化反应。通过对乙酸分子结构的解析,我们认识乙酸的化学性质是由羧基决定的。
【例题剖析】
例1.某工厂废液经测定得知主要含有乙醇,其中还溶有丙酮、乙酸和乙酸乙酯。根据各物质的性质(如下表),确定通过下列步骤回收乙醇和乙酸。
物质
丙酮
乙酸乙酯
乙醇
乙酸
沸点(℃)
56.2
77.06
78
117.9
①向废液中加入烧碱溶液,调整溶液的pH值=10
②将混和液放入蒸馏器中缓缓加热
③收集温度在70~85℃时的馏出物
④排出蒸馏器中的残液。冷却后向其中加浓硫酸(过量),然后再放入耐酸蒸馏器蒸馏,回收馏出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烧碱使溶液的pH值=10的目的是 ;
(2)在70—85℃时的馏出物的主要成份是 ;
(3)在步骤④中,加入过量浓硫酸的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4)当最后蒸馏的温度控制在85—125℃一段时间后,残留液中溶质的主要成份是 。
师:这是一道图表信息阅读题,找到图表所提供的信息的内涵和外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看有没有什么好思路。
生1:加入烧碱使溶液的pH值=10就是为反应退稿一个碱性环境,其目的是将乙酸中和成乙酸钠,使乙酸乙酯在蒸馏时水解成乙酸钠和乙醇。
生2:因为乙醇的沸点是78℃,乙酸乙酯的沸点虽然在77.06℃,但已经在碱性环境水解,所以在70—85℃时的馏出物的主要成份是乙醇。
生3:过量的浓硫酸主要作用是和乙酸钠反应,重新生成CH3CO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COONa+H2SO4=Na2SO4+2CH3COOH,最后蒸馏的温度控制在85—125℃一段时间后,残留液中溶质的主要成份只能是Na2SO4。
【答案】(1)将乙酸中和成乙酸钠,使乙酸乙酯在蒸馏时水解成乙酸钠和乙醇 (2)乙醇 (3)2CH3COONa+H2SO4=Na2SO4+2CH3COOH (4)Na2SO4
例2.A、B、C、D四种有机物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物质A能溶于水,它的式量是60,分子中有8个原子,其中氧原子数与碳原子数相等,A能与Na2CO3反应。B分子中有9个原子,分子内原子的核电荷数之和为26,1mol B充分燃烧时需消耗3mol O2。C与H2可发生加成反应得到D,D是B的同系物,其摩尔质量与O2相同,D可与钠反应生H2。问A、B、C、D各是什么物质?
师:本题属于物质推断题,它是有机化学的重要题型,对这种题型,你认为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呢?
生1:解题时和无机推断题的解题类似,必须找到解题突破口,然后层层深入、顺藤摸瓜,最终找到答案。
生2:很多时候这种题给的条件很多,需要我们认真解析,多与教材联系,找到契合点。然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师: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可以讨论本题。
生3:该题涉及的知识有分子组成和结构、有机物燃烧时所需氧气的推算知识及有关物质性质,已知A是能溶于水且能与Na2CO3反应、分子组成中有C、H、O的有机物,可能是羧酸,分子中的氧原子及碳原子数只能都为2(根据碳原子数与氧原子数相同,式量为60),可推知A为CH3COOH。
生4:B物质分子中原子的核电荷总数为26,由三种元素(C、H、O)组成,因为C、H、O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分别足6、1、8,B分子中有9个原子、所以B分子中只能有1个氧原子(若有2个氧原子,则26-8×2=10,碳原子数只能为1,H原子数为9-2-1=6,化学式为CH6O2,不存在;若氧原子为3,则3×8=24,显然不合题意),分子中碳原子数必小于3。经解析,只有C2H6O符合题意。
生5:由什么两位同学的解析,D物质式量32,是B的同系物,为CH3OH。C只能为甲醛。
【解析】:A为CH3COOH; B为C2H6O; C为甲醛; D为CH3OH
例3.乙酸跟乙醇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和条件下发生的酯化反应(反应A),其逆反应是水解反应(反应B)。反应可能经历了生成中间体(Ⅰ)这一步
⑴ 如果将反应按加成、消去、取代反应分类,则A—F反应中(将字母代号填入下列空格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
⑵ 如果使原料C2H5OH,用标记,则生成物乙酸乙酯中是否有?如果使原
料 中羰基( )或羟基中的氧原子用标记,则生成物H2O中氧原子是否有?试简述你判断的理由。
⑶ 在画有圈号的3个碳原子中,哪一个(或哪些)碳原子的立体形象更接近甲烷分子中的碳原子?试述其理由。
师:本题以酯化反应的机理为背景设计,起点高,落点低,实际还是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请大家讨论,看应该如何处理呢?
生1:由转化关系可见,A和B分别代表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D和E、F涉及到中间体的产生和分解问题,容易判断C、F属于加成反应,D和E属于消去反应。
生2:都有标记。因为反应中间体在消去一分子H2O时,有两种可能,而乙氧基(OC2H5)是保留的,见如下三种情况:


生3:类比甲烷的分子结构是正四面体形,只有 (或答中间体)符合题意,因为这个碳原子边有4个原子团。
师:大家解析很好,下面对照答案。
【多媒体】.⑴A B,C F,D E ⑵都有标记。因为反应中间体在消去一分子H2O时,有两种可能,而乙氧基(OC2H5)是保留的

⑶ (或答中间体),因为这个碳原子边有4个原子团。
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乙酸的主要断键方式有几种?
[投影板书]
[板演] 让学生在黑板右上角的有机物的相互关系中添上与酯的联系,从而完成知识网络。
课堂小结
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食醋的主要成分,所以作为羧酸的代表物,单列一节讲授。这样既与前面的乙醇、形成一条知识主线,又通过乙酸的性质——酯化反应引出乙酸乙酯,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做了铺垫。所以本节总结时可进一步补充这个知识网络。
布置作业
P69 T3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第2课时)
一、乙酸(醋酸)
1.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OOH 官能团:—COOH(羧基)
2.物理性质及用途
乙酸的熔点是16.6℃,温度低于16.6℃时,乙酸就凝结成像冰一样的固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
3.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CH3COOHCH3COO-+H+

(2)酯化反应
【活动与探究】:
1.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我国酿醋、食醋的发展历史及醋对人健康的影响。
2.了解果醋在我国现在的发展情况,调查果醋的品种及其功效。
3.动手实验,探讨不同浓度的醋酸除去水垢的时间差异,把自己的发现试写成小论文。
【随堂练习】
1.下列各组有机物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但最简式相同的是 ( )
A.甲醛和乙酸 B.乙酸和甲酸甲酯
C.乙炔和苯 D.硝基苯和TNT
2.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
A.苯 B.乙烯 C.乙醇 D.乙酸
3确定乙酸是弱酸的依据是 ( )
A.乙酸可以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B.乙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C.乙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D.Na2CO3中加入乙酸产生CO2
4.下列有机物,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还能发生催化氧化的是 ( CD )
A. CH3COOH B. BrCH2CH2COOH
5.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浓硫酸的作用是( )。
A.脱水作用 B.吸水作用
C.氧化作用 D.既起催化作用又起吸水作用
6.当与CH3CH218OH反应时,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 BD )
C. H218O D. H2O
7.下列关于乙酸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
B.乙酸的沸点比乙醇高
C.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它能与碳酸盐反应
D.在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跟醇分子中的羟基结合成水
8.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H2SO4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2CO3溶液的上面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时,有气泡产生,原因是 ( )
A.产品中有被蒸馏出的H2SO4
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
C.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
D.有部分乙醇跟浓H2SO4作用生成乙烯
9.如图3—4,在试管a中先加入2mL95%的乙醇,边摇动边缓缓加入5mL浓H2SO4并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g无水醋酸钠,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b中加入7mL饱和碳酸钠溶液。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试管a加热,当观察到试管b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1)写出a试管中的主要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2)加入浓H2SO4的目的是 。
(3)试管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 ,其原因是 。
(5)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
10.某一元有机酸分子中的C、H、O原子数的最简单整数比为1∶2∶1,其钠盐含有一定质量的结晶水。当此钠盐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因失去结晶水,质量减少39.7%,将5.44g此结晶水的钠盐与适量的硫酸在加热下反应,得2.84g Na2SO4。
(1)求此钠盐的式量及其含结晶水的数目。
(2)求此一元有机酸的式量并写出结构简式。
【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C 2.B 3.B 4. CD 5. D 6. BD 7. D 8.C
9.【解析】:
(2)制乙酸、作催化剂、吸水剂
(3)液体分层
(4)防止倒吸;当液体上升到干燥管中由于球形干燥管容积大,导致试管内液面明显下降,使导管末端脱离液面,干燥管中的液体又流回试管中
(5)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10.(1)136,3 (2)60,CH3COOH
【习题祥解】:
1.B?
解析:要求学生走进生活,通过调查研究,才能采集到正确的答案。
2.C D?
解析:要鉴别乙酸、乙醇和苯,金属钠与乙酸和乙醇都可以反应生成氢气,与苯不反应,不能鉴别;溴水与乙酸和乙醇互溶,与苯不互溶,直接分层;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有气体放出,与乙醇可以互溶,与苯分层;紫色的石蕊试液与乙酸反应显红色,与乙醇不反应可以互溶,与苯分层故正确的答案为C和D。
3.A ?
解析:本题只要把握住这是一个过量计算问题,而且所涉及的知识有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问题,容易忽视造成错误。
4.C
解析: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由于二者的沸点相差不大,故不能使用蒸馏法;虽然乙酸乙酯难溶于水,乙酸易溶于水,但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却溶于乙酸,不能先水洗再分液;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乙酸生成新杂质乙酸钠,故只能选C。
5.(略)
3.3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1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会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从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
教学重点:乙醇的结构与性质
教具准备:多多媒体、试管、酒精灯、乙醇分子结构模型、小烧杯、尖嘴管、铜丝、火柴、酒精检测仪、钠、澄清石灰水、无水硫酸铜、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多媒体】
1.白日放歌须纵 ,青春作伴好还乡。
2.明月几时有,把 问青天。
3.借问 何处有,牧童摇指杏花村。
4. 何以解忧,唯有 。 (把酒相关的词语空出,由学生填写)
师:古往今来无数咏叹酒的诗篇都证明酒是一种奇特而富有魅力的饮料。
多多媒体:杜康酒的由来
多媒体录音:相传杜康酒就是偶然将饭菜到入竹筒,泥土封住后,形成的。酒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酿酒技术提高的同时,也形成了我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传颂着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
师:此时此刻你想起了哪些美妙的诗句?
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等
[推进新课]
师:那么你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多多媒体】酒是多种化学成份的混合物,酒精是其主要成份,酒精的学名是乙醇,啤酒中乙醇含量为3-5%,葡萄酒含酒精6%~20%,黄酒含酒精8%~15%,一些烈性白酒中含乙醇50-70%。 (均为体积分数)。
师:为什么有的人“千杯万盏皆不醉”,而有的人则“酒不醉人,人自醉”,闻酒就脸红呢?就让我们一起从本堂课开始来慢慢解开其“醉人的笑容”吧!
探索练习1:某有机物中只含C、H、O三种元素,其蒸气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H2的23倍,2.3克该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0.1摩尔CO2和27克H2O,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学生分组训练,对照讨论结果)
小结:分子式 C2H6O
启发思考:根据C、H、O元素在有机物中的价键特征,你能否推测乙醇具有可能的结构简式呢?(学生讨论练习,分组汇报结果,教师总结):
设问:这两种结构哪种表现乙醇分子呢?如何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证实,常见无机物中含有-OH基团的物质(如H2O,H2SO4等),它们常有哪些典型性质呢?
实验探究2:将一小粒金属钠投入无水乙醇中,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
观察现象
解析:钠与乙醇反应能产生气体,那此气体是什么?如何检验?
收集产生的气体,检验其是否可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这样检验就能证明产生的气体肯定是H2吗?
点燃后依次用干燥洁净的小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
上方,看是否有水珠和变浑浊现象。
现象:
有气体放出,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壁有水滴,加石灰水不变浑浊。
数据处理:
1摩尔无水乙醇与足量钠反应时收集到H2 11.2升(已换成STP)
探究3:乙醇与钠反应产生氢气的H是来自于乙醇分子结构中的哪一部分?
根据事实证明乙醇结构是(I)式,那么你能否根据其它事实证明C-H中的氢不能置换呢?
师点拨:金属钠保存在什么物质中——煤油
生:煤油是各种低级烃的混合物,也就是说,金属钠不是置换出烃中的氢
师:刚才我们推倒过程正是科学家发现乙醇分子结构的过程
视频:乙醇的分子结构视频剪辑(同时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
师:先展示乙烷的球棍模型,再在一个C—H键之间加一个氧原子球模型,变成乙醇分子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后,写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结构简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出学生的书写错误。
[板书]一、乙醇的组成和结构
乙醇的分子结构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师:如何看待乙醇的分子结构呢?
生:乙醇分子是由乙基C2H5-和羟基-OH构成的,可看作乙烷分子里的氢原子被羟基所取代的产物,乙醇是衍生物或是水分子中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
[讨论]⑴.乙醇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什么事实可以证明?
⑵.乙醇溶于水是否导电?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⑴.乙醇是极性分子。它与水任何比互溶就是因为相似相溶。
⑵.乙醇溶于水不导电。因为乙醇是非电解质。
师: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由官能团-OH决定,那么乙醇有哪些性质首先通过实验来研究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物理性质
学生实验:观察酒精灯内的酒精,观察色、态、闻气味
(请一名同学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其它同学补充)
总结:乙醇俗称酒精。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易挥发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78.5℃,可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师:如何检验市场销售的乙醇是否含有水分呢?
走进生活:谁能帮帮我――老王的烦恼(老王几次买到的都是劣质酒精,含水很多,这一次找同学帮助检验酒精的真伪,同学现场表演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分存在的实验)。
师:刚才实验中的不纯酒精如何除去水分提纯呢?
生:可以利用蒸馏的方法分离。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师:从刚才的乙醇结构的推倒过程及以前所学的知识,你能推测出乙醇具有哪些典型的化学性质吗?
乙醇与金属钠(活泼金属)反应
(回忆乙醇和钠反应的实验现象,并与以前学习的钠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比较)
动画模拟:金属钠与乙醇反应时断键情况(乙醇中羟基中的O-H键断裂)
师:你能否完成本实验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呢?与钠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比较,你能够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讨论)
生: 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H2↑
生:此反应类似于钠与水的反应,故乙醇又可以看作是水分子里的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根据实验现象可以比较出乙醇与钠反应不如水与钠反应激烈,这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探究问题4:根据原电池的构建条件,把乙醇与钠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学生讨论展示实验设计方案,互相交流、讨论,教师用多多媒体展示参考实验装置)
乙醇的氧化反应
⑴常用的燃料
图片 乙醇可做燃料
录音材料:燃料乙醇的使用不仅可节省能源,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巴西等国是推广汽车燃烧乙醇的最早国家,我国燃料乙醇刚起步,2003年投产的吉林6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是国内乙醇生产规模之最。
生: CH3CH2OH+ 3O2 2CO2 +3H2O
⑵催化氧化——生成乙醛。
动画模拟:乙醇催化氧化的断键方式
探究问题5:实验室只有铜丝和酒精灯,请设计简便的方法实现上述反应。
【补充】
短片:交警查酒后驾车的操作
学生实验: 酒精检测仪原理之一 (乙醇与三氧化铬硫酸溶液的反应)
生:记录反应现象,探讨结论,思考完成方程式。
师:乙醇还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直接生成乙酸。
探究问题6:乙醇作为还原剂脱氢而生成乙醛,那么如果改变氧化剂和外界条件,乙醇是否有其他可能的脱氢方式?产物是什么?
讨论 :试写出乙醇各种脱氢方式后产物的结构式:
脱水反应
师:除了使用石蜡油催化裂化制备乙烯外,我们实验室是如何制乙烯气体的呢?
动画模拟:乙醇的消去反应
①消去反应——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

如果制乙烯时温度较低,将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乙醚。
②取代反应——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
动画模拟:乙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
师:羟基是乙醇的官能团,决定着乙醇的化学性质,在解析乙醇的化学性质时,一定要抓住断键的位置,这样才能掌握好乙醇的性质。
(引导学生根据有机反应中键的断裂和生成规律推测产物结构后看乙醇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的微观本质)
师:乙醇的脱水反应随反应条件(温度)不同,脱水的方式不同,产物也不同,因此,可以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按照实际需要,控制反应条件,使反应朝我们需要的方向进行
探究7:乙醇化学性质中还有无其他可能的断键方式吗?产物是什么?
动画模拟:乙醇与HBr的反应
师:另外,下节课我们还将学习乙醇一种新的断键方式――制乙酸乙酯。。
师:因乙醇性质的多样化,则乙醇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泛,它有哪些用途呢?你能否尝试用乙醇的性质来解释呢?
(学生联系实际讨论乙醇的用途)
师: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乙醇的常见性质,也对酒这种神奇的饮料有了全新的认识,不过我们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千万不可饮酒。
[资料:李白斗酒诗百篇—难]李白,唐代大诗人,传说他非常爱喝酒,且酒后常诗兴大发,故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之说。就是说,李白酒喝的越多,写的诗越多。其实喝酒,特别是大量饮酒,能刺激人的神经,使人处于一种不能自已的状态,往往表现为头昏脑胀、醉语连篇,严重者甚至会昏迷、损伤大脑神经,哪里还能写诗!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酒精的刺激会影响大脑发育,所以同学们一定不要饮酒,也应该劝告大人少饮酒!
知识链接:
一、乙醇燃料电池
1.正、负极材料: 铂电极
2.电解质溶液: KOH溶液
3.电极反应:
负极(氧化反应):
C2H6O+16OH--12e- →2CO32-+11H2O
正极(还原反应):
6H2O+3O2+12e- →12OH-
【例题剖析】
【例1】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最终质量增加的是(  )
A.硝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
师:这是一个实验问题,需要大家结合所学知识,用想象完成,究竟是哪一个答案呢?(学生讨论完成)
生1:铜片灼烧后生成CuO,硝酸、盐酸使生成的CuO溶解,铜丝的质量减少;
生2:乙醇可实现CuOCu转变,铜丝的质量不变:C2H5OH+CuOCH3CHO+Cu+H2O;石灰水不能使CuO还原为Cu,铜片质量增加。
答案:C
【例2】.实验室常用NaBr、浓H2SO4与CH3CH2OH共热来制取溴乙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aBr+H2SO4====NaHSO4+HBr,C2H5OH+HBrC2H5Br+H2O。试回答:
(1)第二步反应实际上是一个可逆反应,在实验中可采取 和 的措施,以提高溴乙烷的产率。
(2)浓H2SO4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其用量(物质的量)应 于NaBr的用量(填“大”“小”或“等”)。
(3)实验中可能发生的有机副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 和 。
师:本题涉及到实验设计等,关键要明确反应的顺序及机理。
生1:(1)乙醇的溴代反应是可逆的,要提高溴乙烷的产率,应设法使平衡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
生2:)浓H2SO4在第一个反应里是反应物;在第二个反应里它可作吸水剂。因此它的用量应大于NaBr的用量(物质的量),以利于减少反应体系中的水,使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生3:浓H2SO4具有脱水性,乙醇在浓H2SO4的作用下可以有两种脱水方式,分别生成乙醚和乙烯。
答案:(1)增加任一种反应物 移去生成物可使平衡向正方向教学。
(2)反应物和吸水剂 大
(3)2C2H5OHC2H5—O—C2H5+H2O
CH3CH2OHCH2==CH2↑+H2O
【例3】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图:
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醇和钠反应键①断裂
B.在Ag催化下和O2反应键①③断裂
C.乙醇和浓H2SO4共热,在140℃时,键①或键②断裂;在170℃,时键②⑤断裂
D.乙醇完全燃烧时键①②断裂
师:本题涉及化学键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请四位同学逐个解析。
生1:乙醇的钠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断裂①键,A正确。
生2:乙醇的催化氧化:2CH3CH2OH+O2 ,断裂①③键。
生3:乙醇和浓H2SO4 140℃共热: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断裂①②键。
生4:乙醇和浓H2SO4 170℃共热:CH3-CH2OHCH2==CH2↑+H2O,断裂②⑤键。
乙醇的燃烧:分子中的化学键完全断裂。所以A、B、C正确,D错误。
答案:D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我们熟悉的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探究,不仅要求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善于用化学的视角看待周围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能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主动探究的科学方法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发现奥秘、开拓创新。
布置作业
P69 T1 、T5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
(第1课时)
一、乙醇
1.乙醇的分子结构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2.化学性质
(1)与Na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氧化反应
①燃烧:C2H5OH+3O22CO2+3H2O
②催化氧化
(3)消去反应
【活动与探究】:
1.你能利用下列药品设计出两组对比实验,用来证明乙醇可使蛋白质变性吗?
鸡蛋白溶液、硫酸铵溶液、水、碘水、无水乙醇、淀粉溶液、淀粉酶
2.课后搜集有关乙醇的益处和弊处的材料,以备交流!
【随堂练习】
1.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增加的是
A.HNO3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
2.甲醇、乙二醇、丙三醇中分别加入足量金属钠产生等量的氢气(相同条件),则上述三种醇的分子个数比为
A.6∶3∶2 B.4∶3∶2 C.2∶3∶6 D.3∶2∶1
3.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6∶3,则A、B、C三种醇分子里羟基数之比是
A.3∶2∶1 B.3∶1∶2 C.2∶1∶3 D.2∶6∶3
4.某有机物蒸气,完全燃烧时需三倍于其体积的氧气,产生二倍于其体积的二氧化碳,该有机物可能是( )
A.C2H4 B.C2H5OH
C.CH3CHO D.CH3COOH
5.山西发生假酒案,假酒中严重超标的有成分是( )
A.丙三醇 B.CH3OH
C.HOCH2CH2OH D.CH3COOH
6.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溴苯和水 B.甘油和水
C.丙醇和乙二醇 D.溴和乙醇
7.若分子组成符合CnH2n+1OH的醇与浓H2SO4共热时,最多生成3种烯烃,则醇分子中的n值为( )
A.2 B.3
C.4 D.5
8.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2、CO和 H2O的总质量为27.6 g,其中H2O的质量为10.8 g,则CO的质量是( )
A.1.4 g B.2.2 g
C.4.4 g D.在2.2 g和4.4 g之间
答案:A
9.某醇的分子式为C5H12O,解析数据表明分子中有2个-CH3、2个-CH2-、 1个 和1个-OH,它的可能结构只有4种,它们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10.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看到铜丝表面生成黑色的__________,再迅速把铜丝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里,看见铜丝表面__________,反复多次,试管内有__________气味的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乙醇被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
[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C 2.A 3. B 4.AB 5.B 6. A 7. C 8. A
9:CH3CH(OH)CH2CH2CH3 CH3CH2CH2(OH)CH2CH3
CH2(OH)CH(CH3)CH2CH3 CH3CH(CH2OH)CH2CH3
10:CuO 变红 刺激性 乙醛 CH3CH2OH+CuOCH3CHO+Cu+H2O 氧化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一、设计思想
新课程倡导“生活化教学”、“探究性教学”的理念。化学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所以关注学生的已有生活和知识经验,突出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是我对乙酸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首先从学生熟悉的食醋引入本课,学生易于接受。其次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弱酸性,通过乙酸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理解乙酸的酸性是因乙酸分子中O—H键的断裂。最后通过实验探究酸与醇的酯化反应,利用同位素原子示踪法来解释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失羟基醇脱氢。这样一气呵成,自然流畅。
二、教材分析
乙醇和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这两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三、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本课题进一步学习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其酸性与酯化反应,并学会用有机物结构和化学键知识来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教学中若适时、适当、适度地使用多媒体和实验,并引导学生推理、分析和实验探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用途。
②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特性。
②通过对“同位素示踪法”的信息介绍,引导学生探究酯化反应的机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乙酸的组成、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酯化反应。
六、教法、学法
实验探究法,指导学生按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完成知识的学习。
七、教学仪器
乙醇分子模型、酒精灯、铁架台、烧杯、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无水乙醇、浓硫酸、醋酸、饱和碳酸钠溶液
八、教学设计过程
导入新课
为什么酒越放越醇香?为什么做鱼的时候放点酒再加点醋就会很香?这些问题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得很紧密,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醋中含有乙酸,故又名“醋酸”。
乙酸
1.分子结构
推进新课
[展示模型]展示乙酸分子比例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
乙酸的分子式:C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
故乙酸分子可以看成是由一个甲基和一个羧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组成—COOH的羰基和羟基不是孤立存在的,二者会相互影响。
[问题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接触醋,但是纯净的醋酸大家可能没见过,那么醋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呢?联系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回忆、思考、交流。
[情景创设]展示一瓶冰醋酸观察色、态,闻气味,让学生获取感性认识。
2.物理性质
[投影归纳]乙酸的物理性质:乙酸俗称醋酸,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当温度低于16.6 ℃时,纯乙酸凝成像冰一样的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
3.化学性质
[问题讨论]有机物的性质是由其官能团所决定的,那么乙酸的官能团是什么?决定乙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索和研究。
[情景创设]邀请个别学生动手实验:①向2 mL醋酸中滴加1~2滴石蕊试液,观察现象。②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乙酸,观察现象。让学生亲临基本实验操作,激发探究兴趣。
[问题讨论]①石蕊变红,说明乙酸的水溶液呈什么性?
②为什么呈酸性?
③还有哪些反应能表现乙酸的酸性?
④家庭中用醋酸除水垢的化学原理是什么?
⑤醋酸酸性与碳酸酸性谁强?
采用组内讨论、组间质疑,竞赛回答,复习酸的通性。
[师生归纳]乙酸具有弱酸性(断O—H键):
CH3COOHCH3COO-+H+,酸性强于碳酸。
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能和碱、碱性氧化物、盐反应;它还能和活泼金属反应。
[学生练习]写乙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钙、金属钠、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情景创设]邀请个别学生实验:取一支大试管,作为盛反应混合物的容器。加入3 mL无水乙醇,2 mL浓硫酸(慢慢滴加),2 mL冰醋酸(慢慢滴加),塞上带导管的胶塞。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另取一支试管作为吸收产物的试管,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并滴加2滴酚酞试液,将导管伸入到试管中。仪器安装好后,开始加热反应混合物。轻轻振荡碳酸钠溶液,引导学生观察: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实验现象、观察产物颜色、状态、气味,重点是碳酸钠溶液中酚酞的红色有什么变化?液面上的无色液体发生了什么变化。目的是学习酯化反应操作,并培养实验安全意识。
[引入新知]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酯化反应的特点:酯化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得很慢,为了使反应加快,使用了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它会达到平衡状态,如何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呢?复习化学平衡知识。
[师生总结]为了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我们加入的乙醇是过量的,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将生成的产物乙酸乙酯蒸出,水可以被浓硫酸吸收,由此使生成物的浓度减少,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所以浓硫酸在反应中既是催化剂又是吸水剂。为了使蒸发出的乙酸乙酯蒸气迅速冷凝,加长了导气管。
[问题讨论]既然这个反应要脱掉一分子水,那么脱水的方式有几种?
[提出假设]
[问题讨论]如何能证明哪种假设是正确的?能否提供理论或实验依据?
[分析]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的信息,引导学生探究酯化反应的机理。
[多媒体动画]模拟乙酸与乙醇反应本质的微观过程。观察酯化反应的断键方式,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帮助学生理解。
[归纳小结]酯化反应的实质:酸失羟基醇脱氢。属于取代反应。目的是理解概念,形成条纲,灵活巧用。
[问题讨论]为什么必须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呢?
[师生归纳]①碳酸钠能跟蒸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所以反应完毕后振荡试管酚酞的红色变浅,它还能溶解蒸发出的乙醇,由此可以提纯乙酸乙酯。
②乙酸乙酯在无机盐溶液中的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
目的是学习乙酸乙酯的除杂。
[问题讨论]实验注意事项:A.导气管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内,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B.长导管除导气外,还有______作用。
C.向试管内加入化学试剂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注意不能先加浓硫酸,防止________)。
D.用__________方法分离乙酸乙酯和碳酸钠溶液。
[思维点拨]巧记口诀:乙醇乙酸意缱绻,催化吸水求硫酸。常加碎瓷防暴沸,除酸除醇靠纯碱。
4.主要用途
[问题讨论]乙酸在生活、生产中的主要用途:重要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醋酸纤维、合成纤维、溶剂、医药、农药等。
[指导阅读]阅读酯的用途,拓宽学生知识面。
[课堂小结]
本节课内容:乙酸的化学性质主要是这两个方面:一是有酸性,二是能发生酯化反应。乙酸之所以具有如此的化学性质,正是因为它具有羧基这个官能团。
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乙酸的主要断键方式有:
[问题讨论]乙酸与乙醇化学性质比较:(说明反应与否)
Na
NaOH
Na2CO3
石蕊
乙醇
乙酸
培养分析比较的能力。
[跟踪练习]采用竞赛抢答,同学互评,最后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适时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及时巩固新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参与学习的乐趣。
1.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乙酸和水      B.苯和水
C.苯和溴苯      D.乙醇和乙酸
2.下列物质可用来鉴别乙酸溶液和乙醇的是(  )
A.稀盐酸       B.水
C.氯化钠溶液     D.碳酸钠溶液
3.下列物质既能与金属钠作用放出气体,又能与纯碱作用放出气体的是(  )
A.C2H5OH       B.CH3OH
C.CH3COOH      D.C6H6
4.关于乙酸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酸易溶于水,且是难挥发的物质
B.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C.乙酸分子是由一个乙基和一个羧基组成
D.乙酸分子里有四个氢原子,所以是四元酸
5.下列生活常识中不是利用醋的酸性的是(  )
A.煮骨头汤时,加一小匙醋,可增加汤的营养,味道也更加鲜美
B.在刷牙时往牙膏上滴两滴醋再刷,这样持之以恒,就可除去牙垢,使牙齿洁白而有光泽
C.烧鱼的时候,既加点酒又加点醋,使鱼更鲜美
D.在煮面条时,适量加入醋,不仅可消除面条的碱味,而且可以使面条变得白些
6.关于乙酸的酯化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反应
B.属于取代反应
C.酸去氢,醇去羟基
D.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
7.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H2SO4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2CO3溶液上面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时,有气泡产生,此油状物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还含有少量的__________。
答案:1.B 2.D 3.C 4.B 5.C 6.B
7.乙酸乙酯 乙酸和乙醇
布置作业
1.了解市场上食醋的种类和用途,研究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用途。
2.家庭小实验:将鸡蛋放入稀释过的食醋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实验报告。(任选一题)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酸
1.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OOH 官能团:(羧基)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1)弱酸性
CH3COOHCH3COO-+H+
(2)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4.主要用途:
我在本节课中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突出重点内容——乙酸的化学性质,突破难点——乙酸的酯化反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启发和指导,及时反馈、诊断和矫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能够很好地接受新知识,教学效果良好。
自我感觉最成功之处在于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酯化反应时能够环环相扣,由浅到深。
美中不足的是,本节课很难开展学生分组实验,酯化反应若改成分组实验,则需要花费大量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所以本节课学生动手实验能力不能进一步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地进行探究,必须大胆地进行问题的设计,而且将一堂课的重点突出来,不要小步走。要善于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快乐学习,健康发展。
1.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我国酿醋、食醋的发展历史及醋对人健康的影响。
2.了解果醋在我国现在的发展情况,调查果醋的品种及其功效。
3.动手实验,探讨不同浓度的醋酸除去水垢的时间差异,把自己的发现试写成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