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23 17:2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郭国昌
古人云:“诗言志。”就是说,诗歌是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只要翻开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诗歌中蕴含的内心情感绝不是诗人的任意发挥,而是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尽管人们可能因为生活境遇的不同而对诗歌的本质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只要是真正的诗人,他就无法拒绝现实生活在诗歌情绪生成中的决定意义。
虽然现实生活是诗歌情绪产生的基础,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产生。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深厚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遍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2-1-c-n-j-y
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没有丰富的情感就不会产生优美的诗篇。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诗人要在真善美的表达中“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给人以美好的感受”。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这样说,并不是意味着个人的生存感受就没有价值。相反,那些在与普通大众相互交融的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往往是最接近真善美的,是最具有人文情怀和精神深度的。【出处:21教育名师】
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不但是一个情感的把握过程,而且是一个语言的挑选过程。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说的就是诗歌创作中语言运用的重要性。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白话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工具,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现代汉诗的口语化并不是意味着语言的粗俗化。日常口语可以成为诗歌的语言,但是它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不仅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且也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卞之琳的《断章》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但是诗人却通过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常人司空见惯却又难以言说的人生体验和情绪。 (《人民日报》)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中蕴含的内心情感来源于生活,因此,诗人的现实生活在诗歌情绪的生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B.诗歌是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的,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C.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诗人要写出好诗,就必须将自己的情感尽情抒发。
D.诗人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因为现实生活是诗歌情绪产生的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只有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他们的诗歌才能能够感动读者。
B.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和情绪升华的过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www-2-1-cnjy-com
C.诗歌的情绪蕴藏在深厚的生活土壤中。真正的诗人应该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
D.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诗人所具有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但日常口语也必须是经过诗人进行选择和审美加工才成为诗歌的语言的。
B.诗人要表达真善美,必须在与普通大众相互交融的生活中产生最具有人文情怀和精神深度的情绪体验。
C.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还是一个语言的挑选过程,因此诗歌创作中的语言运用十分重要。
D.进入诗歌的日常口语要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而且是诗意化的,卞之琳的《断章》就是用诗化的口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21教育网

二、古诗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孔雀东南飞》诗段,完成4-8小题。(19分)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谴,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4、与“勤心养公姥”的“公姥”不属同一类语言现象的是( )(3分)
A、此妇无礼节 B、昼夜勤作息
C、我有亲父兄 D、逼迫兼弟兄
5、对下列加点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B、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6、“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这是兰芝辞别婆婆时的一段话,其正确含义是( )(3分)
A、兰芝自知自己不配作仲卿妻,认为理当被遣。
B、兰芝不能忍受婆婆的虐待,被遣正合心意。
C、兰芝表面自谦自责,实际是对婆婆的骄横的抗议。
D、兰芝表示,既已被遣,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文学史上有用“风骚”指代文学的说法,“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屈原的《离骚》,分别代表我国诗歌创作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B、“乐府”原指汉代管理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指一种诗歌体裁名称。汉代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被称为“乐府双璧”。www.21-cn-jy.com
C、《短歌行》的歌是一种诗歌体裁,行是指歌词音节的节奏。
D、曹操,字孟德,东汉人。陶渊明,字元亮,东晋人。
8、断句与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哀溺
柳宗元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1)用“/”给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4分)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明诗,完成9-10题。
渭上观猎
(明)郑定
草折渭门霜,萧萧猎气黄。飞弓秋万里,纵马日千场。
雕雾藏沙迥,鹰风入树长,将军骄意气,射杀白河狼。
【注释】迥:远。
9、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10、第三联“藏”“入”二字用得妙,请赏析。(6分)
(三)默写(每句1分,共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王维《使至塞上》中“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21cnjy.com
(3)在《离骚》一文中,表达作者执着追求美好理想,不惜牺牲生命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又见荷塘月色
吴兆民
①今儿晚上,我终于来到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 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就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年,把眼前的荷塘尽情倾洒。 ③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 ④前面是石拱桥了。站在桥边向荷塘对面望去,近春园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木蓊蓊郁郁,白杨树最为高大。它的身影连同高处丛生的灌木被月光切割在塘水中,显得黝黑而错落。 ⑤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水里的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边是一列高高土坡,上面是密植的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不时瞟我一眼。 ⑥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走过莲桥,拐过小弯,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地平展展的,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碑石,记载着近春园的历史。后面小土坡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彩,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邈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极目远望,未见昔日那只有些大意的一带远山,恐是让长高了的树木遮住了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⑦七十五年前的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朴朴素素的人,做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默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却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去监督你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但这反而衬托出你的崇高,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 ⑧这样想着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 ⑨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绿色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 ⑩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融入现代文明民族还要不要气节?现实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作了否定性回答。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尚且坚守操节,洁身自好,成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自我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七十五年前那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回复我们人的本性的一剂良药。 荷塘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清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采,却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选自2004年8月《人民日报》,有删改)21·世纪*教育网
1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从怀着渴望已久的心情来追寻朱自清的足迹 写起,紧接着勾勒了荷塘月色,最后联系史实,评价先生高洁傲岸的人格。 B.第③段中,作者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月下荷塘的美景:荷花、荷叶和荷香,显得空灵洒脱。 C.第⑦段主要运用呼告的方法,将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营造向故人直接倾诉的氛围,有利于直抒胸臆。 D.文末“荷塘还是那样的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一句的意思是说,荷塘、月色依旧,而我的心思既深切怀念故人,又对在险恶环境里变节投降的文人深表遗憾。 E.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的表达方式,既评价了朱自清的人格,又结合现实,探求了发人深思的“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 13.在第⑧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全文看,作者采用虚写相间的手法“移植”了朱自清先前描写的美景,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在第⑩段中说的“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的人的本性”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这是“陈旧而永恒的人生命题”?(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6、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来源:21cnj*y.co*m】
A.改名换姓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 弄巧成拙
C.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 D.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昨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公布了“2015年十大流行语”,“获得感”、“主要看气质”等流行语入选。21*cnjy*com
B、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C. 六年间,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的进步。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 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表现。________,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________。________。
①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
②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等的程度
③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
④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淳、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
⑤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
A.②③④①⑤ B.②③④⑤① C.⑤②④③① D.⑤②④①③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言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1·cn·jy·com
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__①__,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新春佳节时,许多地方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___②__,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___③__,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20、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写出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前央视记者柴静自费100万元拍摄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推出后,引发了各方关注。
有人点赞,认为柴静唤起了公众对环保的关注,其勇气与良心值得敬佩;有人质疑,认为名人自费拍摄新闻调查是一种有目的的商业行为;有人谩骂,甚至挖出柴静个人隐私,对其进行人身攻击。【版权所有:21教育】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 自拟题目;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