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27 08:55:46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 面对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疯狂屠杀迫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白色恐怖包围之下的中国共产党该怎么办?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国民党残酷的屠杀所吓倒。他们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遗体,又继续战斗了。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思考:中国革命之路究竟应该怎么走?思考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6课 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1、南昌起义 (2)、爆发: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1)、背景:①、国民革命失败。②、四一二政变后,中国共产党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周恩来叶挺朱德刘伯承贺龙南昌起义图 (3)、经过:
①、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南昌城。
②、南下广东(受挫)。为什么要南下?
③、转战粤北、湘南(朱德、陈毅)。(4)、意义:①、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②、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善思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和军旗与南昌起义有什么关系? 1927年8月1日中共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因此,8月1日就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光荣节日。2、秋收起义(1)、背景:八七会议的召开。①、召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会议。
②、内容: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2)、爆发: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3)、经过 起义军分三路进攻长沙,由于力量对比悬殊,起义军接连受挫。于是,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转向进军农村。(4)、三湾改编:毛泽东在江西永新三湾村进行军政改编,史称“三湾改编”。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创建:1927 年10 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在当地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建立工农民主政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2)、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2、井冈山会师 1928 年4 月,朱德、陈毅
率领南昌起义部分队伍也登上
了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
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
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
泽东任党代表。3、中央苏区的建立 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建立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4、工农红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 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中央闽浙赣湘鄂赣湘赣鄂豫皖湘鄂西左右江已成燎原之势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5、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实施了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毛泽东等人领导红军运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策略,连续取得了4 次反“围剿”的胜利。1、背景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起因: 1933年9月,蒋介石集中100万军队发动第五次“围剿”。(2)、失利的原因:②、主观:当时中共领导人博古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①、客观:敌众我寡③、根本原因:军事领导和战略战术的错误。(3)、结果: 红军损失惨重,根据地日益缩小,敌军逼近瑞金,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2、经过(1)、开始:1934 年10 月,中央红军8 万多人,从江西瑞金、福建长汀等地围,开始长征。冲破4 道封锁线后,红军只剩下3 万余人。 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 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A、认为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军事领导和战略战术的错误,并批评了博古等人,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2)、转折点:③、主要内容:①、时间:1935年1月②、地点:贵州遵义B、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会址④、意义善思: 是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当时中央主要负责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有人说,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你认为是这样的吗?(3)、冲破重围 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随后,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红军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计划巧渡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飞夺泸定桥夹金山和青衣江红军穿着单衣翻越空气稀薄、白雪皑皑的夹金山翻越雪山红军翻越雪山(想象画)过草地(4)、胜利会师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 1936 年10 月,红军三
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此时,人数已不足3 万。英勇的红军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3、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3)、红军在长征中表现的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1)、红军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2)、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使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课堂讨论 在《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上找到金沙江、大渡河、夹金山和大草地的位置,了解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说说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想想我们今天应该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就要传承长征英雄们那种:
(1)、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于胜利、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2)、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贵品质。
(3)、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 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时间:1927年8月1日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等
意义: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秋收起义井冈会师时间:1927年9月9日 领导人:毛泽东
意义: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陈与毛泽东的军队胜利会师
意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红军第5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长征原因:时间:意义: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经过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
会师,长征胜利。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使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2.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斗争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C.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
D.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1. 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 )
A. 武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井冈山会师BC3.许多地方被称为革命圣地,是因为它跟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有关。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瑞金——红军主力大会师
B.南昌——红色政权的建立
C.遵义——红军长征出发地
D.井冈山——红色根据地创建 D4.毛泽东、朱德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中心内容是( )
A. 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
B. 开展土地革命
C.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 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5.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 开辟新的根据地
C. 北上抗日 D. 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6.下列哪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A. 八七会议 B. 七届二中全会
C. 遵义会议 D. 十一届三中全会CA7.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件中,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巧渡金沙江 ②强渡大渡河 ③四渡赤水河 ④飞夺泸定桥 ⑤渡过乌江
A. ⑤①②③④ B. ⑤③①②④
C. ②④⑤①③ D. ③⑤①②④B8.从红军被迫长征到取得长征的胜利,这一历程说明了( )
①中国革命需要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②中国革命的中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③中国革命的道路艰难
④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A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6课 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南昌起义的影响;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学习红军长征的原因、开始结束的时间、经过、意义,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通过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和实践意义,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有关史实,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学习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认识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党和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坚持革命斗争的伟大创举,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对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南昌起义的影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井冈山会师;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2、教学难点:
中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红军长征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探究法、提问启发法。
【学 法】阅读、观察、讨论法与合作探究法。
【课 时】1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
生:(思考并回答)
师: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国民党残酷的屠杀所吓倒。他们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遗体,又继续战斗了。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思考:中国革命之路究竟应该怎么走?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6课吧!
第16课 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板书)
【2.讲授新课】
● 南昌起义与秋收暴动
师:多媒体展示:
1 、南昌起义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1页第一自然段,从中找出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和历史意义。
生:(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历史背景:1927 年4 月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全国各地逐渐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
时间——1927年8月1日。地点——江西南昌。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结果——占领南昌城,撤出南下广东时,遭受敌人的封锁。历史意义——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师:(归纳)(1)、背景:①、国民革命失败。②、四一二政
变后,中国共产党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2)、爆发: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
伯承等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
(3)、经过:
①、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南昌城。
②、南下广东(受挫)。为什么要南下?
③、转战粤北、湘南(朱德、陈毅)。
(4)、意义:①、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②、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师:多媒体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因此,8月1日就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光荣节日。
2、秋收起义
师:(提问)秋收起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生:(阅读回答)八七会议。
师:(提问)中共中央在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什么?
生:(阅读回答)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
师:(讲解)(1)、背景:八七会议的召开。
①、召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会议。
②、内容: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师:(指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中找出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旗帜、结果。
生:(回答):时间——1927年9月。地点——湘赣边界。领导人——毛泽东。旗帜——“工农革命军。”结果——起义受挫。
师:(讲解)(2)、爆发: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3)、经过:起义军分三路进攻长沙,由于力量对比悬殊,
起义军接连受挫。于是,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转向
进军农村。
(4)、三湾改编:毛泽东在江西永新三湾村进行军政改
编,史称“三湾改编”。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
领导,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起义部队到达三湾之时,人员不足千人,组织很不健全,思想混乱。毛泽东将部队整编
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把党组织建立在连上,设立党代表制度,确
定了“党指挥枪”的基本原则;在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的民主制度,确立了新型的官兵关系。
● 井冈会师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师:多媒体展示:《井冈山》图片,让学生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时间、地点等历史过程。
生:(观看、交流、归纳后回答)1927 年10 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在当地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师:(归纳)(1)、创建:1927 年10 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在当地开展游击
战争,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建立工农民主政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
(2)、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井冈山会师
师:(讲解)1928 年4 月,朱德、陈毅率领
南昌起义部分队伍也登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领
导的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师:多媒体展示:《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图片
3、中央苏区的建立
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建立了以瑞金为中心
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
4、工农红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
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师:多媒体展示:《工农武装割据》图片(讲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道路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
5、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师:(PPT出示并讲解)
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实施了经济封锁和军事
“围剿”。毛泽东等人领导红军运用“敌进我退,敌
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策略,连续取得了
4 次反“围剿”的胜利。
● “红军不怕远征难”
师:多媒体展示:毛泽东《七律?长征》图片(学生齐读)
生:齐读。
1、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师:毛泽东等人领导红军运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策略,连续取得了4 次反“围剿”的胜利。那么,第五次反“围剿”的战况如何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3页,了解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和结果?
生:(阅读、交流后回答)1933 年9 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集中了100 万军队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当时中共领导人博古等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损失惨重,根据地日益缩小,敌军逼近瑞金,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师:(归纳强调)(1)、起因:1933年9月,蒋介石集中100万军队发动第五次“围剿”。
(2)、失利的原因:①、客观:敌众我寡。②、主观:当时中共领导人博古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③、根本原因:军事领导和战略战术的错误。
(3)、结果:红军损失惨重,根据地日益缩小,敌军逼近瑞金,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经过
师:(提问)红军长征何时开始?长征初期,红军情况如何?
生:(阅读后回答)1934 年10 月,中央红军8 万多人,从江西瑞金、福建长汀等地突围,开始长征。冲破4 道封锁线后,红军只剩下3 万余人。
师(强调)(1)、开始:1934 年10 月,中央红军8 万多人,从江西瑞金、福建长汀等地围,开始长征。冲破4 道封锁线后,红军只剩下3 万余人。
师:(讲解)在红军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博古等人仍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遵义。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影响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会议。那么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
(2)、转折点:——遵义会议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3页,了解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生:(阅读后回答)1935 年1 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认为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军事领导和战略战术的错误,并批评了博古等人,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师:多媒体展示:《遵义会议》会址图片(讲解)
①、时间:1935年1月 ②、地点:贵州遵义
③、主要内容:A、认为反“围剿”失败的根本
原因是军事领导和战略战术的错误,并批评了博
古等人,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B、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④、意义: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 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会后,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掌
军事指挥权。
师:多媒体展示,善思:有人说,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你认为是这样的吗?
生:(结合所学交流、归纳后回答)
师:(归纳并强调)是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当时中央主要负责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冲破重围
师:多媒体展示:(讲解)
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随后,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
师:多媒体展示图片,说一说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
生:(结合课文、交流、归纳后回答)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
(4)、胜利会师
师:多媒体展示:《三大主力会师》图片。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长征的胜利要关注几次会师,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交流、归纳后回答)两次,分别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的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和红四方面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的会师。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甘肃会宁三大主力会师。
师:(归纳强调)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
1936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此时,人数已不足3 万。英勇的红军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师:(提问)同学们,关于长征胜利的意义,你觉得有哪些?
生:(结合课文、交流、归纳后回答)红军长征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壮举。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使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
础。红军在长征中表现的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
师:(归纳强调)3、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1)、红军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
(2)、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使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3)、红军在长征中表现的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
【3.课堂小结】
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长征精神,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将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代代高呼:长征精神万岁!
【4.板书设计】
【5.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
1、 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 )
A. 武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井冈山会师
2、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斗争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C.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 D.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3、许多地方被称为革命圣地,是因为它跟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有关。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瑞金——红军主力大会师 B.南昌——红色政权的建立
C.遵义——红军长征出发地 D.井冈山——红色根据地创建
4、毛泽东、朱德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中心内容是( )
A. 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 B. 开展土地革命
C.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 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5、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 开辟新的根据地
C. 北上抗日 D. 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6、下列哪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A. 八七会议 B. 七届二中全会 C. 遵义会议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7、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件中,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巧渡金沙江 ②强渡大渡河 ③四渡赤水河 ④飞夺泸定桥 ⑤渡过乌江
A. ⑤①②③④ B. ⑤③①②④ C. ②④⑤①③ D. ③⑤①②④
8.从红军被迫长征到取得长征的胜利,这一历程说明了( )
①中国革命需要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②中国革命的中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③中国革命的道路艰难 ④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6.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