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紫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23 17:3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紫阳中学2017至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诗,就像一头大象,而全天下的诗人,其实都是盲人摸象。每个诗人的知识结构与社会生活的时空不同,创作的经验不同,写出来的诗,也就各有千秋,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这很像太阳的万丈光芒,一个优秀的诗人,如果能够拽住其中一缕,写出几句或几首好诗来,那就是造化有成了。
那么,什么是好诗?
好诗首先是感性的。如果一首诗给人的印象是凭借理性的智慧编织出来的,那恐怕就不是诗了。诗是直感的抒发与胸臆的喷涌和流淌,高明的诗人,一定会将这种直感用文字迅疾地固定下来。它是含着体温、裹着气息的,是一种吸纳着春温秋肃、寒来暑往的文字表达,是能够进入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的诗行。感性,是一种天赋,好诗人的感性直觉都非常好,他们能够抛开一切表面的现象而直抵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本质。卓越的诗人,凭借他的感性天赋,信手拈来,任意挥洒,出神入化,比如李白与苏东坡,几乎就是出口成章、即吟成诗。
这样说来,诗就是那些具有感性天赋者的天下了吗?当然不是。智性也很重要。一个诗人,如果只有感性而没有智性,很难有大作为,他们常常虎头蛇尾,会写着写着就跑题了,尤其容易坠入云雾山中,让人莫名其妙。那怎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呢?当感性帮助诗人完成了对事物本质的捕捉与文字的迅疾固化之后,智性会帮助诗人沿着感性的直觉,推动字与字的连动与激发,促使诗行有如神助般喷涌而出。感性迅疾转换为智性,智性又迅疾生发出激情与思想相融的表达。智性即智慧的习性,这种习性一旦养成,便会与感性联合,帮助诗人完成一首又一首诗歌的创造。
一位感性与智性俱佳的诗人,可以写出比较优秀的诗歌,但未必能写出卓越的诗歌。我们说诗歌充满了魅力,其实,并不仅仅指的是感性与智性的表达,同时,一定还包含着神性。什么是神性?这的确是很难说清楚的一种诗人的禀赋。它存在于感性与智性之间那一段含混不清的地带,如此,感性与智性才获得了贯通一体的生气,得以迅疾融化在一起,互相生发,共同放射出诗歌的光芒。
最后,让我们来说一说诗性。真正的好诗,一定是诗性充沛的,这个充沛指的就是诗的意境丰盈。无论是感性的表达还是智性的推动与神性的天助,最终都是为了创造一首浑然一体的诗歌。这首诗表面看是句子与句子的排列组合,其实更关键的是句子与句子相互激发着、推动着创造出来的诗境。这个诗境,是全诗的每一个音节、每一个笔画共同完成的。当我们蓦然回首再看这首诗时,就会发现,语言消失了,而诗的丰沛意境诞生了,令人深受感染。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4月29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诗是深奥的又是神秘的,诗人的创作就如同盲人摸象,而全天下的诗人就像是摸象的盲人。
B.诗人的创作之所以答案迥异,各具千秋,是因为诗歌创作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诗人的创作经验、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的空间,以及诗人所特有的知识结构等。
C.感性,是一种天赋,好诗人的感性直觉都非常好,他们能够利用一切表面的现象而直抵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本质。所以他们创作的诗歌,含着对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感知。
D.诗是直感的抒发与胸臆的喷涌和流淌,如果一首诗给人的印象是凭借理性的智慧编织出来的,恐怕就不是诗了,因为好诗首先是感性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 智性即智慧的习性,一个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一旦养成智性,智性便会与感性联合,帮助诗人完成一首又一首诗歌的创造。
B.感性不仅帮助诗人感知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帮助诗人完成对事物本质的捕捉与文字的迅疾固化;智性则进一步帮助诗人沿着感性的直觉,推动字与字的连动,促使诗行泉涌而出。
C.神性也是诗人的一种禀赋,神性使诗人的感性与智性贯通一体,融化在一起,互相生发,感性、智性和神性共同使诗歌放射出光芒。
D.一位感性与智性俱佳的诗人,就能写出有魅力的诗歌,就能成就像李白与苏东坡那样,几乎就是出口成章、即吟成诗的卓越诗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诗歌创作,不管是感性的抒发还是智性的推动或是神性的天助,最终都是为了创造一首浑然天成的诗歌。
B. 诗境关键的是由全诗的每一个音节、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句子的排列组合完成的;真正的好诗,一定是诗性充沛、意境丰盈的,使人得“境”忘“言”,深受感染。
C. 诗性,能让一首诗变得结实。文字本身的结实是一个层面,更深厚的结实,是诗的意境能够经得起风霜雨雪和时空变幻。
D.诗歌创作如同盲人摸象,即使是一个优秀的诗人,能写出几句或几首好诗来,也是难能可贵的,也算是造化有成了。
二、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2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左传》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军队)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
C.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赐:赏赐,给予)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
5.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被动句)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甲午, 中国传统纪年干支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31年称“甲午年”。60年一周期便又重复出现一次。
C.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侯、伯、公、子、男五等爵位,其中最高等级是侯爵。
D.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
7.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5分)
译文: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分)
译文:
(二)现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8—9题。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注:这首诗是徐志摩1924年5月至6月陪同印度诗人泰戈尔赴日本讲学期间所写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沙扬娜拉,是日语“再见”的音译。
8.下列对于这首诗的解说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首句中的“一低头”的细节写出了女子道别时欲言又止的神态,揭示了她不忍离别又不得不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B.“水莲花”的比喻新奇、贴切,既突出了日本女郎娇羞柔媚的风姿,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娴静、纯真的美好形象。
C. “道一声珍重”反复几次,虽是写殷殷的叮咛,却太直白,影响了一二句营造的优美意境。
D.诗歌用“沙扬娜拉”作结,不仅点题,而且把女郎的声声嘱咐、殷殷叮咛的眷恋心情传达出来,表现离别的深情。
E.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从临别者的角度形神兼备地描写了在特定场景中日本女性的鲜明形象,充分显示了诗人绘态传神的艺术功力。
9.用“蜜甜”修饰“忧愁”好不好,为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故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火热革命斗争生活回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鸿门宴》中说大丈夫应该不拘小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祭父
贾平凹
父亲贾彦春,一生于乡间教书,退休在丹凤县棣花;年初胃癌复发,七个月后便卧床不起,饥饿疼痛,疼痛饥饿,受罪至第二十六天的傍晚,突然一个微笑而去世了。其时中秋将近,天降大雨,我还远在四百里之外,正预备着翌日赶回。我并没有想到父亲的最后离去竟这么快。一下班车,看见戴着孝帽接我的堂兄,才知道我回来得太晚了,太晚了。父亲安睡在灵床上,双目紧闭,口里衔着一枚铜钱。他再也没有像以往那样听见我的脚步便从内屋走出来喜欢地对母亲喊:“你平回来了!”也没有我递给他一支烟时,他总是摆摆手而拿起水烟锅的样子,父亲永远不与儿子亲热了。
守坐在灵堂的草铺里,陪父亲度过最后一个长夜。满院的泥泞里人来往作乱,响器班在吹吹打打,透过灯光我呆呆地望着那一棵梨树,还是父亲亲手栽的,往年果实累累,今年竟独独一个梨子在树顶。
父亲的病是两年前做的手术,我一直对他瞒着病情,每次从云南买药寄他,总是撕去药包上癌的字样。术后恢复得极好,他每顿已能吃两碗饭,凌晨要喝一壶茶水,坐不住,喜欢快步走路。常常到一些亲戚朋友家去,撩了衣服说:瞧刀口多平整,不要操心,我现在什么病也没有了。看着父亲的豁达样,我暗自为没告诉他病情而宽慰,但偶尔发现他独坐的时候,神色甚是悲苦,父亲多半是知道了他得的什么病,他只是也不说出来罢了。
在贾家族里,父亲是文化人,德望很高,以至大家分为小家,小家再分为小家,甚至村里别姓人家,大到红白喜丧之事,小到婆媳兄妹纠纷,都要找父亲去解决。父亲乐意去主持公道,却脾气急躁,往往自己也要生许多闷气。时间长了,他有了一定的权威,多少也有了以“势”来压的味道,他可以说别人不敢说的话,竟还动手打过一个不孝其父的逆子的耳光,这少不得就得罪了一些人。为这事我曾埋怨他,为别人的事何必那么认真,父亲却火了,说道:“我半个眼窝也见不得那些龌龊事!”当他活着的时候,这个家庭和这个村子的百多户人家已经习惯了父亲的好处,似乎并不觉得什么,而听到他去世的消息,猛然间都感到了他存在的重要。我守坐在灵堂里,看着多少人来放声大哭,听着他们哭诉“你走了,有什么事我给谁说呀”的话,我欣慰着我的父亲低微却崇高,平凡而伟大。
父亲只活了六十六岁,他把年老体弱的母亲留给我们,他把两个尚未成家的小妹留给我们,他把家庭的重担留给了从未担过重的长子的我。对于父亲的离去,我们悲痛欲绝;对于离开我们,父亲更是不忍。当检查得知癌细胞已广泛转移毫无医治可能时,我为了稳住父亲的情绪,还总是接二连三地请一些医生来给他治疗。我知道他们所开的药全都是无济于事的,但父亲要服只得让他服,当然是症状不减,且一日不济一日,他说:“平呀,现在咋办呀?”后来他预感到了自己不行了,却还是让扶起来将那苦涩的药面一大勺一大勺地吞在口里,强行咽下,但他躺下时已泪流满面,一边用手擦着一边说:“你妈一辈子太苦,为了养活你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到现在还是这样。我只说她要比我先走了,我会把她照看得好好的……往后就靠你们了。还有你两个妹妹……”
按照乡间风俗,在父亲下葬之后,我们兄妹接连数天的黄昏去坟上烧纸和燃火,名曰“打怕怕”,为的是不让父亲一人在山坡上孤单害怕。冥纸和麦草燃起,灰屑如黑色的蝴蝶满天飞舞,我们给父亲说着话,让他安息,说在这面黄土坡上有我的爷爷奶奶,有我的大伯,有我村更多的长辈,父亲是不会孤单的,也不必感到孤单,这面黄土坡离他修建的那一院房子不远,他还是极容易来家中看看;而我们更是永远忘不了他,会时常来探望他的。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中秋将近,天降大雨”看似闲笔,却通过“中秋”“大雨”等特定的时间和环境的交代,于冷静的笔触之下隐含着作者波澜壮阔的心事。
B.第一段中父亲对母亲的喊话“你平回来了”以及“我”递烟时他“摆摆手”等都是细节描写,极真实地描写了“我”与父亲比较生疏的情况。
C.作者父亲的去世对村里人来说是很大的损失,所以同乡人都到灵堂来悼念老人,以表达他们对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的去世的无限悲痛。
D.作者的情感抒发虽然十分隐忍、节制,但也用了大量直接抒情的语句,再加上对父亲生活细节的描述,使得文章情景交融,情感抒发自然。
12. 简要概括作者父亲的形象特征。(4分)
13. 文章第二段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写的具体作用是什么?(5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至16题。   
主持人:祝希娟老师,您好!当年《红色娘子军》选择吴琼花这个角色的演员的时候,谢晋老师是怎样挑上您的?
祝希娟:以前我从不接受这样的专访。现在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我愿意说说以前没说过的一些心里话,让大家了解我们中国的电影艺术和中国文化有一个继承发扬的过程。当时,我在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三年级学习,那天谢晋看见我和一个男同学争论,就被吸引了。谢导问能不能找我谈一下。他把剧本拿给我看。我连夜看完,非常喜欢这个角色。谢导说,把那些让你激动的戏勾出来,我做到了。后来证明,我勾出来的是我拍得最让人感动的。比方说,枪打南霸天、洪常青就义等。后来我去剧组报到,到食堂吃饭时所有人都回头看,想看一看谢导花了两年时间找到的演员。结果看后摄影师说也不咋的,穿着旧棉袄,两根大辫子傻乎乎的,吃饭呼呼的没个样子。后来谢导让我们全部下到海南岛体验生活。我脱胎换骨成一个海南岛姑娘,而且是海南岛底层的丫头。
主持人:现在有很多影片,基本上四五十天就拍完了。所以,我觉得跟今天的演员比较起来,那个年代是在做艺术,现在是在做娱乐。
祝希娟: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当时我们没有片酬。我是学生,就只有每个月补助18元钱。18元对我来说已经很多了。
主持人:那时不像现在,那时的明星就是一份工作,一份职业,不像现在的明星要高片酬,住着大房,开着豪车。
祝希娟:那时不叫明星,叫文艺工作者。我们的演员、导演、编剧千万千万别忘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主持人:您看现在很多抗战片,是不是很好笑。一个女游击队员拍得跟女学生似的,有时候还烫了头发。
祝希娟:我觉得很好笑,抗日战争片中开的汽车是解放牌的,怎么可能呢?这是最起码的知识。
主持人:祝老师,我们现在有些追星族,像很多少男少女会去酒店、宾馆,一守就是一天
一夜,等待着他们追的明星。您那个年代有这样的情况吗?
祝希娟:我们那个年代没有明星。那个时候娘子军播完以后,差不多每天都有这么一摞信,全都是观众来信。那些观众绝大部分谈看了娘子军后对自己的教育,对自己的启发,里面没什么“我爱你”这类的东西。
主持人:希娟老师,你们那个年代的明星很少化特别浓的妆。那个时候的审美是什么样的标准呢?
祝希娟:一个内在美,一个外在美。不管角色的大小,你都要演好。不在乎演员漂亮不亮,但要有魅力,就是说要有人格的魅力。
主持人:根本不考虑妆饰。
祝希娟:现在的抗战剧,历史感都没有了,你说八路军能粘眼睫毛吗?怎么让人信服这段历史?
主持人:最近媒体报道一些明星吸毒和嫖娼的现象。像您这样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
祝希娟:我觉得现在一些演员中有个别是这样子的。不是说演员不允许,就是普通老百姓也不允许。你去吸毒、嫖娼,你对得起观众吗?你对得起国家对你的培养吗?这些败类不清除,我们这个队伍不会很纯洁。谢晋导演、陈强老师都在天堂。我每次到上海,一定跟着师母一块儿到福寿园,给那些老师们送一束花。
(选自“陕西新闻网”,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主持人从祝希娟在其成名作《红色娘子军》中所扮演的角色谈起,一下子就将观众的思绪拉到了过往的岁月中,引起了观众的兴趣。
B.当年的祝希娟“穿着旧棉袄,两根大辫子傻乎乎的,吃饭呼呼的没个样子”的形象其实是不符合角色要求的,能被选上关键在于她十分努力。
C.祝希娟多次强调那个年代没有明星,自己也不是明星,而是一名文艺工作者,其目的是让观众朋友们离现在的明星远点。
D.现在的影视剧中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有的人不尊重历史,甚至对于一些常识性的东西也弄不清楚,主持人和祝希娟对此都特别痛恨。
1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祝希娟艺术成就高,但从不接受专访,这说明她是一个性格孤僻、不屑于与人交往的人。
B.谢导为了让演员对生活有更深的感受,让祝希娟等人到海南岛体验生活,祝希娟也脱胎换骨成一个海南岛姑娘。
C.祝希娟上学时拍摄了《红色娘子军》,当时没有片酬,拿到18元生活费就很知足,这说明了当时生活比较贫困。
D.祝希娟拿现在的一些明星和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进行比较,是为了说明高片酬会使现在的一些演员丧失艺术追求。
E.祝希娟十分感谢谢晋等老一辈艺术家领她走向艺术之路,每次到上海都会去祭奠他们,这说明她有感恩情怀。
16.从材料看,祝希娟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请简要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文基础知识(21分)
17.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伴侣???????慷概???????主宰???????风华正茂 B.岐视?????? 草霉???????废墟???????激浊扬清 C.奥丧???????追朔???????斑斓???????鱼翔浅底 D.榆荫?????? 摸索???????星晨???????声名鹊起
18.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漫溯(suò) 百舸(gě) 慰藉(jiè) 强人所难(qiǎng)
B.谤讥(bàng) 寥廓(liáo) 胆怯(qiè) 浪遏飞舟(è)
C.忸怩(nǐ) 收盛(chéng) 戛然而止(gá) 有恃无恐(shì)
D.变徵(zhǐ) 谥号(yì) 挟持(xié) 怒发冲冠(guān)
1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1929年4月,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B.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是长调。
D.《史记》由八书、 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构成。其中,十表是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的。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C.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D.当年,梁启超为徐志摩和陆小曼证婚时,就直言他俩是“品格有问题的人”,并希望他们以后不要在道德上再出问题。
22.按照下面一段文字仿造两个句子。(6分)
例句:游子离开了祖国,就像巨轮离开了海洋,白云离开了天空;
人生离开了友爱,就像 , 。
六、写作(60分)
周杰伦在《菊花台》中唱道:“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这是包含忧伤的泪光。
张韶涵在《你的泪光》中唱道:“我应该是带着爱的希望,快乐的为你飞翔,不想再将伤心绑在身上,回应着你的泪光,我有个愿望,只想快乐不想悲伤,眼泪我会擦干,只留幸福在我脸上……”这是追求阳光般温暖快乐的泪光。
泪光中折射着行为的价值,泪光中蕴涵着人们对生活的种种体会。不同境遇的人看到他人的泪光体会各不相同。而对泪光蕴涵的意义的理解,则是人与人沟通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
请以“你的泪光”为标题作文。立意自定,写成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
1.C 表述错误,原文是“他们能够抛开一切表面的现象而直抵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本质不是“利用”。
2.D 以偏概全,原文是“一位感性与智性俱佳的诗人,可以写出比较优秀的诗歌,但未必能写出卓越的诗 歌。”“卓越的诗人,凭借他的感性天赋,信手拈来,任意挥洒,出神入化,比如李白与苏东坡,几乎就是出口成章、即吟成诗。”写出有魅力的诗歌,应该同时具备感性、智性与神性
3.B 原文“表面看是句子与句子的排列组合,其实更关键的是句子与句子相互激发着、推动着创造出来的 诗境论述类文本阅读 诗,就像一头大象,而全天下的诗人,阅读答案。这个诗境,是全诗的每一个音节、每一个笔画共同完成的。”
4.D
5.D
6.C 解析:最高等级是公
7.(1)我没能及早重用您,如今事情危急了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子”“急”判断句各1分,语意通顺两分。
(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东道主”“行李”“乏困”各1分,语意通顺2 分。
8.CE C项中“直白”、“ 影响”错,E项中无夸张 (其中选C项3分,E项2分)
9.好。诗人与这位温柔多情的日本女郎在交往中已经结下了真挚的友谊,即将分别,顿生“忧愁”。(2分)而女郎的声声嘱咐、殷殷叮咛,传达出了眷念的心情。这是深情的呼唤,也是美好的祝愿。想到这些,诗人怎不心生“蜜甜”之感。(2分)诗人巧妙地用一对矛盾的组合形成强烈的反差,更形象地写出了相聚的甜蜜和离别的忧伤,深刻地表现了“伤离别”的主题。(2分)
10(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1.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我’与父亲比较生疏”错误,这两个细节主要说明乡村人表达情感的方式。C项,“所以同乡人都到灵堂来悼念老人”于文无据。D项“用了大量直接抒情的语句”错误,文章直抒胸臆的语句特别少。
12.答案:①豁达,乐观。因为患胃癌父亲动了手术,但他没有因此唉声叹气,而是十分乐观、豁达,对别人说自己的病好了。②热心,耿直。乡亲们有什么事父亲都要帮忙,并且乐意主持公道,不怕得罪人。③坚强,爱家。估计父亲很早就知道了自己真实的病情,所以一个人独处时有悲苦的神色,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还是十分坚强地和疾病对抗;特别是预感到自己不行时,还坚持吃药。同时,他十分爱自己的孩子和家庭,临终时,交代作者要照顾好家人。(只需要概括特点即可,不分析不扣分,答对一个1分,答对两个3分,答对三个4分)
13.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把握父亲的形象特征,可以从父亲在病前、病中所做的事情、说的话等方面入手。比如从父亲对待疾病的态度中,可以概括出“豁达”“乐观”等特点;再如从父亲对乡亲们的态度和做法中,可以看出父亲的热心等。
14.答案:A 解析:B项,“不符合角色要求”于文无据,这只是表明了祝希娟的朴实。C项,所述目的不当,其目的主要是表明文艺工作者的责任。D项,“痛恨”一词用得过重,应是“不满”。
15.答案:BEC 解析:A项,从不接受专访,说明祝希娟是一个低调、谦逊的人。C项,说明祝希娟是个知足常乐的人。D项,把现在的一些演员丧失艺术追求的原因归结于高片酬,缺少依据。(B项3分,E项2分,C项1分)
16.答案:①做人很低调、谦逊。她虽然艺术成就高,但从不接受专访。②认真进行生活实践。如在海南岛体验生活,脱胎换骨成一个海南岛姑娘。③知足常乐。如拍《红色娘子军》时,没有片酬,拿到18元生活费就很知足。④有感恩情怀。如她十分感谢谢晋等老一辈艺术家领她走上艺术之路,每次到上海都会去祭奠他们。
17.答案:A 解析:选项B中 岐视→歧视、草霉→草莓;选项C中奥丧→懊丧、追朔→追溯;选项D中 榆阴→榆荫、星晨→星辰。
18.答案:B 解析:选项A中漫溯的正确读音为(sù);选项C中忸怩(niǔ ní)、戛然而止(jiá);选项D中谥号(shì)。
19.答案:D 解析:《史记》中的“表”指的是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而“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 等诸方面内容。所以表述有误。
20.A ①“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使用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山水。②“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使用错误。③“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④“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⑤“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⑥“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使用错误。故选A。
21.答案:D 解析:A “使”湮没了主语,应将使读者删去;B“十天的报纸”有歧义;C语序不当,“两千多年前”应该放在“文物”前面。
22.本题的解答关键在于调动我们知识和语言的积累,找出两个能生动地阐明本体的喻体,并组成和例句中划线的句子结构相类的句子。需要注意的是,它的本体“人生离开了友爱”是一个句子,因此,其喻体部分也必须分别都是句子。
示例:(就像)庄稼离开了雨露,婴儿离开了乳汁。
(就像)树木离开了沃土,幼子离开了慈母。(修辞1分,句式1分,句意1分,答对一处给3分,答对两处给6分)
六、作文
写好命题作文的关键是要审题。首先,对“你”的理解,可以指具体的某一个人,比如老师、家长、同学,甚至世界名人或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等等,也可以指某种动物或者植物,从它的泪光反映出某种现象或问题。其次,“泪光”一般有两种含义,可以代表喜悦的泪光,也可以是悲伤的泪水,或是激动感怀等等。本题要求使用记叙文文体进行写作,可以选择写某些人或物的泪光,从而写出来泪光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交融。要想写出好文章,还需要从思想和内容上加强深度和广度,使其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做到叙述清晰,结构合理,语言通畅,感情真挚。
你的泪光
男儿有泪不轻弹,泪光点点,只因情到深处。透过泪光,是拳拳爱国之心,是有家难回之愤,是缠绵思念之情,令人九曲回肠。
走在汨罗江畔,你痛哭流涕,。你深知以自己一人之力无法挽回国家灭亡的结局,只有葬身鱼腹方能保持自身的圣洁。“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用泪眼注视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渐渐模糊的山川最终消失于你的纵身一跃。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你“瑾瑜无比,日月争光”。泪光,幻化成浓郁的爱国之心,在壮烈中永恒。
囚于牢狱之中,你泪洒纸墨。“做个词人真绝代”的你却阴差阳错成了南唐后主------一代亡国之君。命运的安排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又受尽牢狱之灾。你感慨往日不复,想念往日的朝歌夜弦,美人为伴。你哭,不是因为皮肉之苦,只因无力复国,有家难回。“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你的绝笔,更是你对自己不济人生的完美谢幕。你透过泪光读懂了人间的喜怒哀乐、命运浮沉,成就了你浓墨重彩的词人生涯。泪光,幻化成家国之思的凄凉,在诗词中永生。
立于画屏之前,你泪流满面。“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是否也想像欧鹭一样,自由自在,无牵无挂地在水中嬉戏,忘却世间一切烦恼和忧愁。你终日过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生活,心生酸楚,泪如雨下。点点烛光在泪花中散成一片苍白,更平添了几分凄凉,终日忧伤思念,让你瘦弱黄花。泪光,幻化成思念之情的忧伤,在隽永中更加美丽。
家国之思让人无奈,让人感慨,让人悲伤。艾青因“对这把土地爱得深沉”而“眼中常含泪水”,杜甫看到破败的山河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对祖国、对家人的爱,他们用泪水诠释着忧患,点点泪光寄寓了最真挚、最令人动容的家国之思。
若不是情到深处,又怎会泪光点点?哭泣不是软弱,是对家国之思最真挚的表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