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课件+情境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有的人》课件+情境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23 21:00:03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有 的 人——纪念鲁迅有感走近鲁迅 自 嘲
——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野草·题辞》 走近鲁迅朗读要注意的三个环节1、停顿--按意义或音节划分
2、重音--要强调的重点词语
3、感情--按诗歌的内容确定感情基调2.文中写了哪两种人? 1.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文中写了两种人:欺压人民的人和像鲁迅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人,其实是两种对立的阶级。对比思考:总写两种人的生命价值活着——死了
死了——活着这两种人:不同表现:对人民骑在人民头上
俯下身子对人生想“不朽”
作野草对社会别人不能活
多数人更好地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而战斗,为革命愿献身给别人带来幸福 不同表现:对人民骑在人民头上
俯下身子对人生想“不朽”
作野草对社会别人不能活
更好地活不同结果:把他摔跨
记住他名字腐烂
野草萌生下场可以看到
抬举得很高1、诗中第一小节中的两个“活”和两个“死”字的各有什么不同含义?活着--死了死了--活着“活”--躯体活着
“死”--精神已死
醉生梦死,如同行尸走肉,生命毫无价值,虽生犹死死--生命结束
活--精神永存
虽死犹生,永垂不朽,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探析:2、诗歌的第一节包含了深刻的哲理,请你探究其所包含的哲理。 为人民服务的人,虽死犹生;
与人民为敌的人,虽生犹死。3、诗歌切忌议论,因为议论往往是抽象的,有损于诗歌的意境,可这首诗却大量的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 可以。尽管这首诗中运用了不少的议论,但由于这首诗在议论中饱含了诗人的感情--对鲁迅深深先生的景仰,对反动派无限愤恨,这种情感无疑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同时,诗中大量地运用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和贴切的比喻,从而鲜明地勾画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的形象,也给读者以深刻的应像。因此可以说,这首诗歌尽管有很多议论,但其诗的意境仍然是鲜明的。 就诗歌“遣词造句”、所运用的“手法” 、所表达的“感情”等,自由赏析诗歌。自由赏析 可以用下面的句式进行赏析。“我喜欢第 节(句)诗,因为它 。”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袁隆平焦裕禄大搞科研,兴国利民亲民爱民,无私奉献拓展延伸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