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风云忆旧》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组名: 姓名: 创作: 审核:_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_
活动目标:
1.深入了解与认识甲午战争,感受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精神。
2.锻炼收集资料,交流展示的能力。
问题导读(内容性问题+知识性问题+思想性问题+习题性问题+拓展性问题等)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 ↓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
↓ ↓ ↓
开始 → 加深 → 完全
↑ ↑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
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收集资料:
1. 教材所提供的图文材料
2.有关甲午战争的历史类、军事类、传记类等课外读物3.反映甲午战争的文学,影视等文艺作品,如《甲午风云》、《北洋水师》等
习题巩固:
读下图,结合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签订《南京条约》 图二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书 图三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请回答:
近代史上,我国从独的封建国家开始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与哪一次侵略战争直接相关?
哪一战争的胜利是中国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近代史上,哪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分别割占过我国的香港岛和台湾岛?
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根据这一伟大构想,1999年12月20日我国政府对哪个地区恢复行使主权?
简答: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
自我评价:______ 组长评价:_______ 家长评价: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
《甲午风云忆旧》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组名: 姓名: 创作: 审核:_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_
拓展训练
一、单选
1.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中国近代百年历史的大幕徐徐拉开,这一开端的标志是( )
A甲午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红鬼、白鬼、黑鬼,俱有内鬼;将军、制军、抚军,总是逃军。”这一民间歌谣反映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的重要原因是( )
A清政府腐败无能 B清朝军队的将领指挥不力 C中国经济落后 D清朝军队的装备差
3. 6月8日,首批流散在民间的圆明园石雕文物正式回归故里。圆明园内的文物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是在( )
A1842年 B1856年 C1860年 D1870年
4.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外国列强割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 B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烧毁圆明园
5.下列人物,发动了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的是( )
A洪秀全 B左宗棠 C李秀成 D李自成
6.100多年前,日本军队宣称以“合法”身份进驻我国宝岛台湾,这里所谓的“合法性”依据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在一幕课堂剧中,小强扮演的邓世昌被大家评为最佳男主角,这一幕课堂剧的名称应是( )
A虎门销烟 B 甲午风云 C “六君子”喋血 D 辛丑之耻
8.清政府收复新疆后,为加强新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了( )
A伊犁将军 B行台 C行省 D中书省
9.“贪婪的侵略者对北京城进行了一年多的大洗劫。《永乐大典》307册,经史子集4.6万余册,四库藏书4.7万余本,宝物2000余件,镀金佛3000余尊等,被尽行劫毁……”以上的侵略行为应出现在___期间(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C日本侵略者攻占旅顺 D阿古柏率军入侵新疆
10.在电影《甲午风云》中,你可以看到 ( )
A林则徐的光辉形象 B邓世昌的光辉形象 C李秀成的光辉形象 D叶挺的光辉形象
11.在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过程中,以下各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允许外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②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④中国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
12.下列各项,属于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共同之处的是( )
A建立了革命政权 B其领导者明确提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D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二、列举题
1.请根据下列提示列举与其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⑴领导了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
⑵为收复新疆做出了突出贡献,率军消灭了阿古柏政权的民族英雄——
⑶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
2.请列举与下列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程度。
⑴《南京条约》——
⑵《马关条约》——
⑶《辛丑条约》——
三、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烟枪即铳枪,自打自受伤;多少英雄汉,困死在高床。”
材料二 “……以中国有用之才,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鸦片),渐成国病之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黄爵滋
材料三 “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林则徐
请回答:
⑴材料一、二反映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⑵为了改变上述情况,林则徐采取了什么措施?
⑶材料三中的带有预见性的观点是否正确?请加以说明。
2.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⑴图一中的人物是在哪场战争的哪场战役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他是谁?
⑵图二中的人物是谁?1875年,他率兵进入新疆,希望解决当时在此地区出现的危机,结果如何?
⑶图三中的建筑物残迹是哪一次战争后留下的?看到这一残迹你又和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