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小数乘除法回顾整理
回顾反思
综合应用
系统梳理
整体回顾
课后作业
回顾整理——总复习
QD
五年级上册
一、整体回顾
想一想,本学期,关于小数计算方面,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小数乘法
小数除法
小数计算
继续
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小数
积的近似数(四舍五入)
混合运算
简算
交换律
结合律
分配律
解决问题
(转化成整数乘法)
二、系统梳理
返回
返回
3.2×4=
(元)
12.8
.
用竖式计算:
二、合作探索
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
。
小数乘整数。
例如:
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来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二、系统梳理
小数乘小数
返回
再如:
5.02×1.7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积的近似数。
小数乘法取近似值的方法是怎样的?
先按照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再根据“四舍五入”法
取近似值。有时根据实际生活情况,可能会用到“进一法”或“去尾法”。
≈8.5
5.02×1.7
=
8.534
≈8.5
二、系统梳理
返回
例如:
混合运算。
二、系统梳理
返回
1.4×5.5×2.6
5.5×0.6
-
2.3
(0.58+0.12)×0.06
5.9
+
0.25×0.4
=
7.7×2.1
=
16.17
=
5.9
+
0.1
=
6
=
3.3
-
2.3
=
1
=
0.7×0.06
=
0.042
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例如:
简算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
19.7×(5.3+4.7)
=
(2.5×4)×12.5
19.7×5.3
+
4.7×19.7
(2.5×12.5)×4
=
10×12.5
=
125
=
19.7×10
=
197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想一想,在计算的过程中,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二、系统梳理
返回
解决问题。
妈妈到超市去买水果,苹果每千克4.8元,橘子每千克3.2元,妈妈分别都买了2.5千克,应付多少钱?
4.8×2.5+3.2×2.5
=
20(元)
=(4.8+3.2)×2.5
答:妈妈应付20元钱。
二、系统梳理
返回
例如:
小数除法
小数除以整数
一个数除以小数
商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
解决问题
小数的分类
(按小数部分)
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转化成整数除法)
二、系统梳理
返回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返回
小数除以整数。
9
8
4
3
3
9
8
2
6
2
4
8
0
.
.
4
2
9.84
÷3
=
3.28
(米)
二、系统梳理
例如:
49.5÷0.66=
4
6
2
4
9.5
0.6
6
7
3
3
0
5
3
3
0
0
0
75
为什么要添0?
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
一个数除以小数。
一个数数以小数,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例如:
二、系统梳理
返回
80.4÷25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商的近似数。
小数除法取近似值的方法是怎样的?
≈3.2
80.4÷25
=
3.216
≈3.2
先按照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再根据“四舍五入”法
取近似值。有时根据实际生活情况,可能会用到“进一法”或“去尾法”。
例如:
二、系统梳理
返回
小数的分类(按小数部分)。
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如:8.909090······2.111······
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
小数
5.6
7.32
8.095
······
二、系统梳理
返回
四则混合运算。
33.6÷[14.2-(6.2+3.8)]
[6.4-(2.95-2.95)]÷1.6
7.2÷(2.4+1.2)×0.5
(1-0.2)÷(1-0.92)
=
0.8÷0.08
=
10
=
7.2÷3.6×0.5
=
2×0.5
=
1
=
33.6÷[14.2-10]
=
33.6÷4.2
=
8
=[6.4-0]÷1.6
=
6.4÷1.6
=
4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二、系统梳理
例如:
返回
解决问题。
一幢楼房高59米。除一楼高度是4.6米外,余下每层的高度都是3.2米。这幢楼房一共有多少层?
(59-4.6)÷3.2
二、系统梳理
=
54.4÷3.2
=
17(层)
答:这幢楼房一共有17层。
例如:
返回
1.计算。
三、综合应用
32.1×0.2=
1.08×2.1=
0.125×1.4≈
(保留两位小数)
6.42
2.268
0.18
24÷0.12=
200
0.544÷0.16=
3.4
78÷1.26≈
(保留整数)
62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三、综合应用
23.7×0.25×8
2.3
+
9×(22-19.7)
19.4×0.9+0.1×19.4
=
23.7×(0.25×8)
=
19.4×(0.9+0.1)
=
2.3
+
9×2.3
0.36÷[(6.1-4.6)×0.8]
=
0.36÷
[1.5×0.8]
=
23.7×2
=
47.7
=
19.4
=
19.4×1
=
23
=
2.3×(9
+
1)
=
2.3×10
=
0.3
=
0.36÷
1.2
三、综合应用
观察上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
(1)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米?
(2)跑道长多少米?
0.45×800
=
360(米)
0.36×550
=
198(米)
答:从家到学校要走360米。
答:跑道长198米。
三、综合应用
18.5×2.4
-
18.5
18.5×(2.4-1)
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18.5吨。九月份产量是八月份的2.4倍。九月份比八月份多产奶多少吨?
4.
=
44.4
-
18.5
=
25.9(吨)
=
18.5×1.4
=
25.9(吨)
答:九月份比八月份多产奶25.9吨。
三、综合应用
=
25(个)
罗老师要用1000元为学校买体育用品,一个足球45.5元,罗老师买了5个足球,并准备用剩下的钱买一些篮球,每个篮球30.9元。罗老师还可以买多少个篮球?
5.
(1000
-
45.5×5)÷
30.9
=(1000
-
227.5)÷
30.9
=
772.5
÷
30.9
答:还可以买25个篮球。
四、回顾反思
五、课后作业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116~120页“综合练习”第1、2、7、8、14题。(共19张PPT)
因数和倍数、折线统计图
回顾整理
回顾反思
综合应用
系统梳理
整体回顾
课后作业
回顾整理——总复习
QD
五年级上册
因数和倍数
(非零的自然数)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
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5、3倍数的特征
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关于因数和倍数及统计的知识,本学期,我们都学过哪些?
统
计
折线统计图
选择条形或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一、整体回顾
继续
二、系统梳理
例如:
18÷3
=
6
18
是
3
和
6
的倍数;
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不是独立存在的。
3
和
6
是
18
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
返回
例
24的因数有:
例
7的倍数有:
14
28
7
21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1
24
2
3
4
6
8
12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
二、系统梳理
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返回
2
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
3
的倍数的特征
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5
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
2、3
的倍数特征
个位上是0、2、4、6、8,并且
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2、5的倍数特征:
个位上是0的数
3、5
的倍数特征
个位上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数和是3的倍数
2、5、3的倍数的特征。
二、系统梳理
返回
按是否是2的倍数
按因数的个数
奇数
偶数
合数
1
质数
二、系统梳理
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自然数
返回
如果要突出表示数量的变化趋势,选择折线统计图;如果只需突出表示数量的多少,选择条形统计图。
二、系统梳理
折线统计图:
选择条形或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统计
返回
二、系统梳理
部分城市2010年5月份平均气温统计表
城市
济南
天津
南京
西安
成都
长春
广州
平均气温
(°c)
22
20
25
27
18
15
31
1949~2010年我国人均寿命情况统计表
1949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1953年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寿命
(岁)
35
――
64
68
68.6
71.4
73.5
例如:下面是部分城市5月份平均气温和我国近60年来人均寿命的变化情况统计表,你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这两组数据吗?
返回
气温(℃)
0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天津
南京
西安
长春
成都
广州
城市
32
34
部分城市2010年5月份平均气温统计图
22
25
27
18
15
31
20
2010年7月
济南
返回
二、系统梳理
直观地反映出每一个城市5月份平均气温的多少。广州的平均气温最高,长春的最低。
条形统计图反映出哪些信息?
条形统计图能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城市月平均气温的多少。
寿命(岁)
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1949
1964
1982
1990
年份
2000
2010
1949-2010年我国人均寿命变化情况统计图
2011年1月
二、系统梳理
返回
折线统计图主要反映什么信息?
主要反映我国人均寿命的变化情况:49年至64年人均寿命上升趋势较大;82年至90年最平稳,说明人均寿命很接近。
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出人均寿命的多少,又能表示出人均寿命的变化趋势。
35
·
64
·
·
·
·
·
68
68.6
71.4
73.05
1.任选两个数字组成符合下面要求的数。
6
0
9
5
(6)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
(1)奇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_______________。
69
65
96
60
60
69
90
60
90
65
95
60
90
60
90
三、综合应用
95
59
56
50
90
2.火眼金睛辨对错。
(1)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
(2)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
(3)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
)
(4)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
)
(5)两个奇数的和是偶数。
(
)
×
√
×
×
×
(6)1是奇数而不是质数。
(
)
√
三、综合应用
3.填空
(1)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最小的奇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个位是最小的质数,其他位是0,这个数是(
)。
10402
(2)一个三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又有因数5,这个数最小是(
),最大是(
)。
999
120
(3)1~20各数中,最大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19
4
(4)填质数:21=(
)+(
)=(
)×
(
)
=(
)-(
)
19
2
3
7
23
2
三、综合应用
4.
某商场去年下半年毛衣和T恤销售量统计图
(1)哪幅是毛衣销量统计图?哪幅是T恤的?为什么?
第一幅是毛衣销量统计图,第二幅幅是T恤销量统计图,这是根据销量变化的趋势来判断的。
(2)如果你是销售经理,在进货时有什么打算?
根据季节引起的衣服销量变化来决定每个月进毛衣和T恤的多少。
三、综合应用
5.
(2)小红的体温最高是(
)摄氏度,最低是( )摄氏度,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 )摄氏度。
39.5
36.8
37.5
(1)统计图的水平射线上的刻度表示(
),
垂直射线上的刻度表示(
)。
量体温的时间
病人的温度
三、综合应用
小红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3)从体温的变化看,小红的病情是恶化了还是好转了?
体温趋于正常,病情明显好转。
这张折线统计图合理吗,为什么?
6.
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数量的变化趋势。但这里需要表示的是每种家电的销售量的多少,所以选择条形统计图更合适。
三、综合应用
四、回顾反思
五、课后作业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116~120页“综合练习”第3、4、5、6、21(剩余的题目)题。(共15张PPT)
简易方程回顾整理
回顾反思
综合应用
系统梳理
整体回顾
课后作业
回顾整理——总复习
QD
五年级上册
运动会报名
一、整体回顾
关于方程知识,你都知道哪些?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2.如何辨析“等式与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
3.如何解方程?
4.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技巧是什么?
等式
含有未知数
解方程
方程
方程的解
用方程解决问题
等式的基本性质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依据
(审、找、设、列、解、答)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的未知数的值
(性质1、2)
二、系统梳理
解方程的类型有哪些?
第一类
x+a=b
x-a=b
第二类
ax=b
第三类
ax+b=c
ax-b=c
第四类
ax+bx=c
ax-bx=c
二、系统梳理
如何解方程?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x±a=b
ax=b
ax±b=c
ax±bx=c
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加)a
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a
先将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加)b,然后方程的两边再同时除以a
先将含有x的项合并,然后再将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a+b)
二、系统梳理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和步骤
李阿姨买了两条4.50元一条的毛巾,还买了三把相同的牙刷,买这
些东西一共花了19.50元。你能帮助李阿姨算出每把牙刷多少钱吗?
毛巾的单价×毛巾的数量+牙刷的单价×牙刷的数量
=
总价
分
析
题
意
找等量关系
解:设每把牙刷x元
4.50×2
+
3x
=
19.50
9
+
3x
=
19.50
答:每把牙刷3.50元。
9
+
3x
-
9
=
19.50
-
9
3x
=
10.50
x
=
3.50
3x÷3
=
10.50÷3
设未知数
解方程
检
验
写
答
列方程
检验:4.50×2+3×3.50
=
19.50
二、系统梳理
例如:
三、综合应用
1.
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
①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②
7+x是方程。
③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依然成立。
④
x=2.2是方程6x=13.2的解。
⑤
方程是等式,等式也是方程。
⑥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
(×)
(×)
(×)
(√)
(√)
三、综合应用
2.看图列方程。
列方程:
3x=60
列方程:
3x-28=122
三、综合应用
3.解方程。
5x+7
=
28
6.8+3.2x
=
14.8
6x
-
x
=
41
5.4x
+
6.6x
=
19.2
5x+7-7
=
28-7
5x
=
21
5x÷5
=
21÷5
x
=
4.2
解:
6.8-6.8+3.2x
=
14.8-6.8
3.2x
=
8
3.2÷3.2x
=
8÷3.2
x
=
2.5
解:
解:
5x
=
41
5÷5x
=
41÷5
x
=
8.2
12x
=
19.2
解:
12÷12x
=
19.2÷12
x
=
1.6
三、综合应用
输入2
输出60
乘x
加40
输入x
输出48
乘5
加7x
4.列方程求x。
2x
+
40
=
60
5x
+
7x
=
48
解:2x
=
20
x
=
10
解:12x
=
48
x
=
4
三、综合应用
5.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约用365天,比水星绕太阳旋转一周所用的时间的4倍多13天。水星绕太阳一周约用多少天?
解:设水星绕太阳一周约用x天。
4x
+
13
=
365
4x
=
352
答:水星绕太阳一周约用88天。
x
=
88
三、综合应用
一副乒乓球拍的价钱比一副羽毛球拍贵19元;乒乓球拍的
价钱是羽毛球拍的1.5倍。一副乒乓球拍多少钱?
解:设一副羽毛球拍x元,
6.
0.5x
=
19
1.5x
–
x
=
19
38
+
19
=
57(元)
x
=
38
答:一副乒乓球拍57元。
四、回顾反思
五、课后作业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116~120页“综合练习”第8、9(剩余的题目)、10题。(共16张PPT)
对称、平移与旋转回顾整理
回顾反思
综合应用
系统梳理
整体回顾
课后作业
回顾整理——总复习
QD
五年级上册
一、整体回顾
对称
本学期,有关图形的运动方面,我们学过哪些知识?
平移
旋转
图形的运动
继续
二、系统梳理
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
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对称
返回
平移的基本图形是
,所以要先画
2格
2格
2格
2格
将一个图形平移时,
再确定平移的距离。
要先确定方向,
平移
是怎样得到的?
例如:
返回
二、系统梳理
想一想,图形旋转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可以先画
,再将它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就可以得到
。
可以先画
,再将它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就可以得到
。
O
继续绕O点顺时针旋转90°两次,
就可以得到
。
继续绕O点逆时针旋转90°两次,
就可以得到
。
旋转
是怎样得到的?
例如:
返回
二、系统梳理
三、综合应用
1.下面的数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图形名称
对称轴条数
长方形
正方形
等腰三角形
等腰梯形
圆形
2
4
无数条
1
1
2.这些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三、综合应用
1.找出左侧图形各顶点的对称点;
2.连线;
3.检验对称轴两侧是否对称。
3.你能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吗?
三、综合应用
(1)小船图向
平移了
格。
(2)电灯图先向
平移
格,
再向
平移了
格。
下
三、综合应用
4.填一填。
5
左
10
6
上
①
5.画一画。
②
三、综合应用
(1)把图①绕0点逆时针旋转90°
(2)把图②绕0点顺时针旋转90°
利用对称、平移与旋转的知识,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图案
6.
三、综合应用
植物与动物
三、综合应用
三、综合应用
四、回顾反思
五、课后作业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116~120页“综合练习”第19题。(共20张PPT)
多边形的面积回顾整理
回顾反思
综合应用
系统梳理
整体回顾
课后作业
回顾整理——总复习
QD
五年级上册
基本图形
一、整体回顾
多边形
组合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你学过的多边形有哪些?你会求它们的面积吗?
你还记得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怎样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继续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b
ɑ
S
=
ɑb
ɑ
S
=
ɑ2
h
ɑ
S
=
ɑh
S
=(ɑ
+b)h÷2
ɑ
b
h
ɑ
h
S
=
ɑh÷2
二、系统梳理
b
ɑ
S
=
ɑb
ɑ
S
=
ɑ2
h
ɑ
S
=
ɑh
S
=(ɑ+b)h÷2
ɑ
b
h
ɑ
h
S
=
ɑh÷2
二、系统梳理
这些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继续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ɑ
b
S=
ɑb
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长方形一共有b行,ɑ列。所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
=
ɑb。
二、系统梳理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当ɑ
=
b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
=
ɑ2
返回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高是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S
=
ɑh
二、系统梳理
返回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三角形的底就是平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二、系统梳理
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
=
ɑh÷2
返回
ɑ
b
h
h
h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上下底之和,梯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二、系统梳理
两个梯形的面积相等,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
S
=(ɑ+b)÷2
返回
b
a
S=
ab
h
a
S=
ah
S=(
a+b)h÷2
a
b
h
a
h
S=ah÷2
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a
S=
a2
二、系统梳理
返回
分割法: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图形的方法。
添补法:通过添加辅助线,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的方法。
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系统梳理
10
8cm
11cm
4cm
S组合=
S大长方形
+
S小长方形
10×8+(10-4)×(11-8)=
98(平方米)
10cm
8cm
11cm
4cm
S组合=
S大长方形
-
S小长方形
10×11-(11-8)×4
=
98(平方米)
新图形
学过的图形
割、补、拼
转
化
想一想,怎样求多边形的面积?
二、系统梳理
返回
1.求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cm)。
三、综合应用
2.2×4÷2
=
8.8÷2
=
4.4
3.8×7
=
26.6
(20+60)×20÷2
=
80×10
=
800
(cm2)
(cm2)
(cm2)
2.老师新买了一套房子,客厅大概是下图这种形状。准备铺上地板砖,大家能帮老师计算一下客厅的总面积吗?
7cm
4cm
6cm
3cm
分割法
添补法
三、综合应用
继续
4×3+3×7
分割成两个长方形
=12+21
=33(cm2)
7cm
4cm
6cm
3cm
3cm
三、综合应用
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7cm
4cm
6cm
3cm
4×6+3×3
=24+9
=33(cm2)
3cm
三、综合应用
分割成两个梯形
7cm
4cm
6cm
3cm
3cm
(3+7)×3÷2+(3+6)×4÷2
三、综合运用
=
10×1.5+9×2
=
15+18
=
33
(cm2)
返回
添补成一个大长方形
7×6-3×3
=42-9
=33(cm2)
7cm
4cm
6cm
3cm
3cm
三、综合应用
返回
四、回顾反思
五、课后作业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116~120页“综合练习”第15(剩余的题目)、16、17、18、2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