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勿忘国耻歌曲《在松花江上》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2、背景: 1931 年9 月18日晚,日军在沈阳城北的柳条湖村蓄意炸毁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并在第二天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爆发(1)、国际: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发动对外战争;英美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2)、国内:国共内战,给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3、导火索 日军在沈阳城北的柳条湖村蓄意炸毁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4、目的以此为借口,侵占沈阳。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沈阳城战后成了一片废墟的东北军北大营日本“发现”的所谓“中国肇事者”的枪支、军帽等5、态度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1931年8月16日电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事变后蒋至张的密电(1)、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结果:不到半年,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3000 万东北同胞惨遭蹂躏,许多人流落他乡。(2)、共产党坚持抵抗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抗日战士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与敌人周旋,有力地牵制和打击日军。(3)、东北人民的态度:不做亡国奴,奋起反抗。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广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4)、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也挺身而出,英勇抗击日寇的进攻。 为掩人耳目,1932 年,日本策划在长春成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以溥仪为“执政”。接着,日本政府与“满洲国”签订协议,确认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控制权。至此,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人为什么要利用溥仪当伪满洲国“执政”?溥仪能自主“执政”吗?为什么? (1)、为掩人耳目,企图分裂中国。
(2)、不能。因为伪满洲国只是日本为控制东北的傀儡政权,其目的是与“满洲国”签订协议,确认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控制权。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侵占东北后,疯狂掠夺资源,野蛮推行“以人换煤”的血性政策,残害中国矿工,仅在吉林省辽源煤矿,日军就留下了六个尸骨累累的“万人坑” ,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和残害中国劳工罪行的历史铁证。6、影响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局部战争 (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寇的侵略。 (2)、1936年初,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有力地牵制和打击日军。 (3)、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也挺身而出,英勇抗击日寇的进攻。 1933年5月,冯玉祥、方振武和共产党员吉鸿昌等在张家口组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多次英勇抗击敌人,并一度把日寇赶出察哈尔。 1932 年1 月28 日,日军突袭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的指挥下,英勇反击,打死、打伤日军万余人,迫使日军三易主帅。①、《何梅协定》的签署:1935 年,日本逼迫中国签署《何梅协定》等系列协定, 控制了察哈尔、河北的大部分主权。②、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日本又积极策动所谓的“ 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企图使华北五省成
为第二个东北。2、一二.九运动(1)、背景——华北危机③、危害:中华民族的危机到了空前严重的程度。明理(2)过程: ①、爆发: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②、口号:“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等。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游行图 清华大学救国会发表《告全国民众书》,悲愤地写道:“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中国是没有几个华北和东北,是经不起几回‘退让’和‘屈服’的!”(3)、影 响:
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多个城市爆发示威游行各地工人声援学生文化界出版救亡刊物各界成立救国会动员全民族的运动一二.九运动1、背景: (1)、国难当头,华北危急。1935年8 月1 日,中共表“ 八一宣言”, 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民族统一战线。(2)、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感召和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张、杨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3)、张、杨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遭到蒋介石的拒绝。2、爆发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阐明救国八项主张,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史称“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日本 :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南京国民政府: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进行和平谈判。应张、杨邀请,中共派周恩来等赴西安参加谈判。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标志着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在各方努力下,蒋介石接受了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将东北军撤至关内;1936 年,张学良对蒋介石发动“兵谏”,要求联共抗日。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温故知新 (1)、根本原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的严重。(2)、客观原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影响。(3)、主观原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和中共对张学良的争取。集思广益 联系四一二政变中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的史实,想一想,为什么抓住了蒋介石,共产党人反而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呢?(1)、从国内形势看: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有利于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 (2)、从民族利益看:有利于推动国民党实现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针,有利于团结全民族抗战、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
华北事变
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百团大战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AA 3.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入敌手,主要原因是 ( )
A.日本为发动侵略作了长期准备
B.东北军战斗力低下
C.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D.伪满洲国成为日本的侵华帮凶
4.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
B.蒋介石亲自督促围剿红军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CC5、材料一:张学良自与国民党接近以来,对于日本在满洲权益的压迫愈益激烈,招致严重紧张状态。9月18日事件,在极紧迫气氛下产生,日本军队的行动并未超越自卫权,就公平判断,倘置其它国家于日本同一境地,则亦将出诸同一行动。
——引自日本政府关于九一八事变发表的意见书
材料二:我国人民此刻民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引自蒋介石在国民党南京市党员大会上的演讲
请回答:(1)材料一中,日本对发动九一八事变作了怎样的解释?目的是什么?你认为真实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结果如何?蒋介石采取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并由此分析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通过九一八事变,了解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明确了解这场战争的性质;把握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发生后国内外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最后和平解决这一基本线索。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播放《松花江上》,以东北人的特殊身份切入课堂,创设历史情境。收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通过声、像等材料直观、全面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原貌。课本剧《西安事变》,学生分组讨论,分别站在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内亲美派、亲日派的不同立场分析西安事变的发生、发展及解决,形成历史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以生成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的能力。通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讨论,培养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下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了解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在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站在全民族立场上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过程,感受他们强烈、浓厚的爱国情怀,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心,从而形成民族大义重于一切、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日军侵华的过程和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
2、教学难点: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探究法、提问启发法。
【学 法】阅读、观察、讨论法与合作探究法。
【课 时】1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并播放视频《在松花江上》。
生:(观看、聆听、思考)
师:你感受最深的歌词是哪一句?为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
师:“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从那个悲惨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脱离了我的家乡”“流浪”?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一问题去学习第17课吧!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板书)
【2.讲授新课】
● 九一八事变
师:多媒体展示:
1 、爆发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7页第一自然段,从中找出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
生:(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1931 年9 月18 日晚,日军在沈阳城北的柳条湖村蓄意炸毁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并在第二天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师:(归纳)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经过和结果——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东北三省。
2、背景
师:(讲解)(1)、国际: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发动对外战争;英美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2)、国内:国共内战,给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
3、导火索:日军在沈阳城北的柳条湖村蓄意炸毁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
4、目的:以此为借口,侵占沈阳。
师:(提问)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生:(阅读交流后回答)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1929 年到1931 年,日军4 次秘
密侦察东北三省,绘制东北军兵力分布图, 并制定了侵略东北的作战方案。
师:(归纳并强调)(1)、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2)、制造借口,欺骗舆论;
(3)、距离北大营和沈阳很近,便于攻击。
5、态度
师:多媒体展示:《蒋介石》画像(讲解)
结果:不到半年,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3000 万东北同胞惨遭蹂躏,许多人流落他乡。
(2)、共产党坚持抵抗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抗日战士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与敌人周旋,有力地牵制和打击日军。
(3)、东北人民的态度:不做亡国奴,奋起反抗。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广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4)、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也挺身而出,英勇抗击日寇的进攻。
师:(指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伪满洲国于何时何地成立?执政是谁?有哪些危害?
生:(回答):为掩人耳目,1932 年,日本策划在长春成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以溥仪为“执政”。接着,日本政府与“满洲国”签订协议,确认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控制权。至此,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师:(提问)日本人为什么要利用溥仪当伪满洲国“执政”?溥仪能自主“执政”吗?为什么?
生:(交流后回答)
师:(归纳)(1)、为掩人耳目,企图分裂中国。(2)、不能。因为伪满洲国只是日本为控制东北的傀儡政权,其目的是与“满洲国”签订协议,确认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控制权。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师:(讲解)日本侵占东北后,疯狂掠夺资源,野蛮推行“以人换煤”的血性政策,残害中国矿工,仅在吉林省辽源煤矿,日军就留下了六个尸骨累累的“亡人课” ,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和残害中国劳工罪行的历史铁证。
6、影响: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局部战争
师:(讲解)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抗争。提问: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观看、交流、归纳后回答)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和杨靖宇的东北游击队,以及后来改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也挺身而出,英勇抗击日寇的进攻,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师:(归纳)(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寇的侵略。
(2)、1936年初,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有力地牵制和打击日军。
(3)、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也挺身而出,英勇抗击日寇的进攻。
1932年1月28 日,日军突袭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
蔡廷锴、蒋光鼐的指挥下,英勇反击,打死、打伤日军万余人,迫使日军三易主帅。1933
年5月,冯玉祥、方振武和共产党员吉鸿昌等在张家口组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多次英勇
抗击敌人,并一度把日寇赶出察哈尔。
2、一二?九运动
(1)、背景——华北危机
师:(提问)一二?九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发生的?
生:(阅读交流后回答)华北是日本的下一个目标。1935 年,日本逼迫中国签署《何梅
协定》等系列协定, 控制了察哈尔、河北的大部分主权。随后,日本又积极策动所谓的“ 华
北五省自治运动”,企图使华北五省成为第二个东北。中华民族的危机到了空前严重的程度。
师:(归纳)①、《何梅协定》的签署:1935 年,日本逼迫中国签署《何梅协定》等系列协定, 控制了察哈尔、河北的大部分主权。
②、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日本又积极策动所谓的“ 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企图使华北五省成为第二个东北。
③、危害:中华民族的危机到了空前严重的程度。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此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由国内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人民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
(2)过程:
师:多媒体展示:《一二?九运动》图片
提问:什么是一二?九运动?
生:(答)1935 年12 月9 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师:(PPT出示归纳并强调)①、爆发: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②、口号:“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等。
清华大学救国会发表《告全国民众书》,悲愤地写道:“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中国是没有几个华北和东北,是经不起几回‘退让’和‘屈服’的!”
(3)、影 响:
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毛泽东指出,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
● 西安事变
1、背景:
师:(讲解)(1)、国难当头,华北危急。1935年8 月1 日,中共表“ 八一宣言”, 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2)、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感召和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张、杨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
抗日”的主张。
(3)、张、杨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遭到蒋介石的拒绝。
师:(提问)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生:(交流后回答)
师:(强调)①日军侵略东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的危机关头,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感召了张学良、杨虎城。③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之心是西安事变爆发的个人因素。④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围剿红军是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
2、爆发
师:(指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中找出西安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和大致经过。
生:(回答)12 月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阐明救国八项主张,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史称“西安事变”。
师:(PPT出示归纳并强调)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阐明救国八项主张,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史称“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师:(讲解)西安事变震惊全世界,引发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响。如何处置解决西安事变,当时就有不同的看法:
日本 :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南京国民政府: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进行和平谈判。应张、杨邀请,中共派周恩来等赴西安参加谈判。
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将阶级恩怨放到一边,从大局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赴西安谈判。所以,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和平解决,是当时各种政治力量较量的结果,也是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努力的结果。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师:(讲解)在各方努力下,蒋介石接受了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课堂小结】
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先烈用自己的鲜血、生命捍卫了自己爱国的信念,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置自身的安危于不顾,以民族大义为先,发动了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他们都是爱国的。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死者的血,生者的泪,提醒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历史的屈辱,并在铭记中奋进!在奋进中崛起!
【4.板书设计】
时间: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经过: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东三省→伪满洲国建立
抗争:抗日义勇军(杨靖宇) 东北抗联
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爆发
时间:1935年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 原因:日本制造华北危机,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
口号:“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影响: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过程:扣押蒋介石——和平解决
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争初步形成
【5.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
1.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百团大战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3.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入敌手,主要原因是 ( )
A.日本为发动侵略作了长期准备 B.东北军战斗力低下
C.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D.伪满洲国成为日本的侵华帮凶
4.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 B.蒋介石亲自督促围剿红军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
5、材料一:张学良自与国民党接近以来,对于日本在满洲权益的压迫愈益激烈,招致严重紧张状态。9月18日事件,在极紧迫气氛下产生,日本军队的行动并未超越自卫权,就公平判断,倘置其它国家于日本同一境地,则亦将出诸同一行动。
——引自日本政府关于九一八事变发表的意见书
材料二:我国人民此刻民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引自蒋介石在国民党南京市党员大会上的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对发动九一八事变作了怎样的解释?目的是什么?你认为真实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结果如何?蒋介石采取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