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图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用集合直观图来表示事物。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课前谈话: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在这里你们觉得谁的身份最特殊?为什么?
一、探究新知
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学生名单:
语文
杨明
李芳
刘红
陈东
王爱华
张伟
丁旭
赵军
数学
杨明
李芳
刘红
王志明
于丽
周晓
陶伟
卢强
朱小东
仔细观察,你从这个表格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
这两个小组没有17人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去解决这个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1、能不能借助图表或者你喜欢的其他方式,把这个表格再整理一下,让人们很清楚的看出参加语文小组的是哪些同学,参加数学小组的是哪些同学,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是哪些同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
2、小组讨论画图表
(1)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伴交流一下。
(2)小组讨论说说计划用什么方案。
(3)动手在空白纸上画一画。
(4)小组派代表汇报各自方案。
3、教师小结
展示不同的方案:
用两个椭圆形来表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同学。
先请一位同学将这两个图形补充完整。
用这样的一幅图来表示,你感觉怎么样?(清楚简洁,比较容易数人数)
说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中间重叠部分表示什么呢?红圈左侧表示什么?蓝圈右侧表示什么?
(左边表示只参加语文小组的同学,右边表示只参加数学小组的同学,中
间重叠表示既参加语文小组又参加数学小组的同学)同桌复述。
5、列式计算:
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解决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想一想为什么可以这么列式?
生说师板书,说出自己想法。
6、揭示课题
这种有重复现象的数学问题我们把它叫做重叠问题。(板书:重叠现象)
二、实践应用,拓展新知
1、出示课本P110页第一题: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在合适的位置。
鲸鱼 猫头鹰 天鹅 蝴蝶 金鱼
(1) (2) (3) (4) (5)
鲨鱼 大雁 老鹰 海龟 鸽子
(6) (7) (8) (9) (10)
反馈学生的练习。
2、(出示110页第2题)指名介绍这两天文具店的进货情况。
“这两天一共进了多少种文具呢?”
(1)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2)反馈。(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圈圈出来)
3. 三(1)班课间活动调查:参加跳绳的有36人,参加踢毽子的有34人,两项都参加的有30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这两项活动?21教育网
4、圆珠笔的笔杆长13cm,笔套长6cm,估一估,套上笔套后的圆珠笔长多少cm?
6、智慧解密 读懂韦恩图。
7、欣赏生活中的重叠。
三、课堂小结
说说你在这节课里的收获。
四、布置作业
回家调查你爸爸的抽烟、喝酒情况,并以大组为单位制成韦恩图。
板书设计
重叠问题
例1: 8+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