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0张PPT。城市地理学AQTC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
和发展导读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区域条件对城市产生与发展有何影响?不同类型城市的功能、特点和形成动因有何不同?城市与聚落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城市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密集性、经济性、社会性聚落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希腊建筑师道萨迪亚斯(C. A. Doxiadis) (1913—1975) 人类聚居 人类聚居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活而使用或建造的任何类型的场所。可以是天然形成的(如洞穴),也可以是人工建造的(如房屋);可以是临时的(如帐篷),也可以是永久性的(如花岗石庙宇);可以是简单的构筑物(如孤立的农房),也可以是复杂的综合体(如现代大都市)。人类聚居的内涵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1、人类聚居是地球上可供人类生活直接使用的、任何形式的、有形的实体环境;2、人类聚居不仅是有形的聚落本身,也包括聚落周围的自然环境;3、人类聚居还包括了人类及其活动,以及由人类及其活动所构成的社会。 总之,只要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是人类聚居;人类聚居实际上就是人类世界本身。人类聚居的组成要素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① 自然:聚居产生并发挥其功能的基础;② 人类:作为个体的居住者;③ 社会:人类相互交往的体系;④ 建筑:为人类及其功能和活动提供庇护
的所有构筑物;⑤ 支撑网络:所有人工或自然的联系系统,
服务于聚落并将聚落联为整体,如道路、
给排水系统、发电和供电系统、通讯设备,
以及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体系等。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 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出现漂泊不定氏族乡村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谋生方式打猎原始畜牧业采果寻根种植原始农业训养技术和金属工具定居的可能与必要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城市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剩余产品经常性交换固定场所集市更频繁的交换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集镇城市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商业与手工业分离扩张与功能转化大城市城市存在的前提人类定居
社会分工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 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雏形形成- 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城市规模扩大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起源地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美索不达米亚
印度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中国华北平原
中美
安第斯山中部
尼日利亚西南部叙利亚6000年古城 2000,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教授麦肯吉尔-吉伯森在近东考古国际会议上宣布,一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和叙利亚官方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叙利亚东北部的泰-哈穆卡(TellHamoukar)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考古人员推断,这座古城距今已有6000年历史。 使人类城居历史上溯6000年 辽阔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布满了小小的类似山丘的高坡,这些土丘都是平顶,四坡陡峭,许多已经剥蚀。多少年来,贝都因人傍山休息,骆驼嚼着山下稀疏的野草,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土丘里的秘密,而西方考古学家却一直怀疑这些土丘下面埋藏着什么。根据《旧约》的记载,两河流域被称作阿拉姆-纳哈莱姆,意思是“两河间的叙利亚”,叙利亚在希伯莱文里的意思是土地,和希腊文的“美索不达米亚”是一个意思。圣经里说:上帝把愤怒降临到这里的城市上,因为这些城市的居民不信仰上帝。1843年,法国人博塔第一次从这些土丘下面挖出了古代城市的遗迹,从而揭开了近东地区人类早期文明的面纱。 德国学者西拉姆在他的一本书中写到:世界各地都在进行出土工作,这是因为我们需要了解过去的5000年,以便掌握未来的100年。吉伯森考古队的发现使人类的城居历史一下子上溯到6000年以前,并且动摇了有关原始社会城市起源地的传统观点。依照吉伯森的推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才是人类城居生活的起点。
尽管泰-哈穆卡古城遗址的深入发掘还在进行,考古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这个古城的特殊之处。与那个地区发现的其他遗址不同的是,这个城市并不是傍河而生。古城遗址所处地区十分干燥,其形成原因似乎是因为商业活动的缘故。考古学家们猜想,来自于不同地区的商队在这里打尖休息,交换商品的同时还交换各自旅途的见闻,这样,城市与城市文化的信息广为传播,从而推动了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 的区域基础 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不同的区域为那里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形成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区域基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纬度与城市分布(P32)大城市在中纬度范围内向低纬方向缓慢移动? 气候区与城市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少,湿润半湿润地区城市多? 地形与城市分布我国三级地形阶梯与城市分布我国不同地形类型与城市(P33)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1.滨海城市 2.三角洲平原城市 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 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 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 6.平原中腹的城市 7.高平原上的城市 8.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 9.中山谷地城市 10.高山谷地城市 在高纬度的城市分布也有一些特殊的条件 分布在气候上能得到暖流影响的地区。
如:奥斯陆(5 9o55N)斯得哥尔摩(59o20N)赫尔辛基(60o10N)圣彼得堡(59o58N)以及更靠北的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64o09N)和世界纬度最高的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及不冻港摩尔曼斯克(68o58N)都受惠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在低纬度的大城市有两种主要区位类型:一种是坐落在海拔较高的气候凉爽的高原或山间盆地。
例如:
南美厄瓜多尔首都基多被称为是地球的中心(南纬0o13ˊ)海拔2818米。各月平均气温都在13o左右,一年四季,凉风习习,丝毫没有气候灼人的酷热。哥伦比亚的波哥大(4o36ˊN)海拔2556米,玻利维亚的拉巴斯(16o30ˊS、H、3632米),墨西哥城(19o24N、H 、2259米)等等
另一种类型则分布在低纬度地带能接受海洋调节的滨海低地。 如新加坡(1o11′N)印尼雅加达(6o10 ′S)智利利马(12o03′S)等,
少数低纬度城市则两种条件兼而有之。
如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10o30′S、H、1000米)的山谷,北距加勒比海很近,既避免了酷暑,又可享受热带海滩的乐趣。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等等都可以影响区域的城市发展。 城市是区域的缩影、中心和焦点。 城市与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之间的关系好比是植物与土壤. 其基础原理:城市要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原料、燃料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产品和各种服务。区域能够向城市提供多少食物、原料、燃料、劳动力,区域又能够吸收多少城市的产品和服务,城市与外界区域有什么样的交流手段,就成了城市发展的基础。
二者的关系决定着城市的性质、功能、特点。如山西是资源大省,山西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各城市形成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结构,太原发展成能源重化工基地中心城市。
地理区位区域所在地与周围的自然和社会实体的空间相互关系的总和。自然地理区位 与山地、平原、江
河、海洋的空间关系经济地理区位 与交通线、进出口
岸和已有大城市的空间关系 地理区位要素结构图示城市区
位因素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宗教中心海拔较低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地形资源丰富之地资源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交
通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气候水运起点或终点、河流交汇处、过河点、河口河
流一、概念位置--是指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观存在的东西的总和。
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与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亦反。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1、大、中、小位置(从不同空间尺度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当图上距离相等时,小比例尺扫表示的范围大,大比例尺所表示的范围小。
大位置--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小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
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
有时可以从大小位置之间分出一种中位置。
大城市才有大位置
广州的地理位置大位置:
中国南部,珠江出海口,邻接香港、澳门,中国的南大门(面向东南亚出口)、对外通商口岸
中位置:
岭南地区、珠江流域的下游,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上部,邻近香港、澳门,
小位置:
西江、北江的交汇的地方,白云山南部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
(1)、中心、重心位置
中心——地域的几何中心。
城市位于某一区域的中央,城市与其以外各个方向的联系距离都比较近。
中心位置既便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向中心会聚,也有利于从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因而促使城市的发展。 巴西最大的城市是圣保罗,首都本是里约热内卢,为促进内陆的发展。特意在巴西高原新修首都巴西利亚。
太原-运城 成都-重庆 合肥-安庆 郑州-开封 贵阳 广州重心:当一个地域内人口分布和开发条件差异较大时,地域几何中心难说是最佳中心城市位置,犹如肩挑一头重一头轻的担子,这时重心位置才是最佳位置。
西安 杭州 南昌 乌鲁木齐2)、邻接、门户位置
邻接——即相邻连接。
有些城市必须要邻接于决定其发展的区域,不必要或不可能在本区域的中央。
渔港(北海)
煤城(抚顺、阜新)
铁矿(鞍山、本溪)门户位置——即出、入口位置。(一种特殊的邻接位置)
当一个地理区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时,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常常不在本区中央,而明显偏于主要联系方向一端。
河口港是最典型的门户位置。中心位置利于区域内部的联系和管理,门户位置则利于区域与外部的联系,各有优势。3、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
(1)城市沿河流成长的区位类型:
航运端点类型-河运的起止点
梯级中转点类型-航道因深度发生变化,航船的大小或船型必须变换的地方,因有中转活动发生而促使城市形成。武汉、宜昌、重庆、宜宾的发展都是借肋了梯级转动中心的区位。
河流交汇点类型-通航干流与支流汇合的地方。因有大量人流、物流集散中转,腹地广阔。(长沙)
河曲位置类型-河流大拐弯的地方(吸引范围大,便于和邻接地域进行物资交流)。(株洲、湘潭)
过河点位置类型)-河岸坚固或河道较窄的地方。(常德、益阳)
河口类型-全流域物资吐纳之口,拥有广大的腹地(岳阳)(2)城市沿海岸线成长的区位类型
河口港类型(上海、广州)
海湾类型(青岛、大连)
岛屿类型(香港)
陆连岛类型(澳门)
陆岬等类型(开普敦、直布罗陀) (3)、沿铁路线成长的区位类型
枢纽
位置
类型
主要枢纽(株洲:城市的兴起、服装市场)
一般枢纽
次要枢纽
专业性枢纽 通过城市类型: 城市
端点城市类型:
城市(不少港口城市、矿业城市属之。) 分析城市地理位置应注意的方面从以上几个方面所述可知,城市地理位置的特点千变万化,难以概括出分析的固定套路。不过以下几点应给予注意: 不要忽视对城市自然地理位置的关注,并要赋予它经济意义。 对外交通运输是城市与外部联系的主要手段,因此城市地理位置的核心是交通位置。
重视城市所在地域或城市直接腹地的经济发展过程和经济特征的分析。如德州和连云港交通位置很好而没有等到理想的发展,主要原因是腹地小。 城市地理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加以分析。 对若干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加深对某城市地理位置特点的理解。
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从城市产生和发展的观点出发,将城市分成三种类型:1、中心地型城市2、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3、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三类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相互关系第三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专门化职能中心地职能交通运输职能工业 城市港 埠港口 城市城 镇城 市大城市探矿 基地加工 基地渡 口集 镇中心地型城市第三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动因 商品农业
功能 满足农村的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
特点 职能综合,发展稳定,等级鲜明
乡级镇、区级镇、县级镇、专署所在地市镇
类别 集镇、城镇、县城
发展前景 取决于城镇的行政等级、服务范围大小以及服务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本身的发展条件。
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第三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动因:交通地理位置
功能: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
类别:铁路沿线、铁路枢纽、渡口、
河海港、边境和特区、综合运输
枢纽城市
特点:职能较单一,发展起伏较大转运功能(Break-in-Transport) (l)实体转运(Physical Break) (2)商业性转运(Commercial Break) (3)政治性转运(Political Break) 转运职能为主的城市的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经济腹地、后方疏运系统及城市本身的建设条件。经济腹地是决定此类城市发展的基础,腹地越大、越富饶,转运要求越大,城市发展规模就可能越大 。第三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初期,转运导致城市产生;中后期,此类城市成为多种职能的城市。
新加坡:“东方十字路口”,在转运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炼油、造船、电子、石油钻井平台制造、纺织、食品、旅游业等,成为亚洲富裕国家。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第三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动因:天赋的资源和人类特殊需要
功能:满足某种专门需要,集聚经济,
规模经济
特点:职能较单一,对外联系广,但联系
内容单一,发展历史短但速度快,
发展起伏大
类别:矿业、工业、旅游、科学文化城等十堰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设立了郧县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实现以市带县的管理体制。思考题 以你所熟悉的某座城市为例,分析该市地理区位对其城市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