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英国伦敦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1800年,伦敦初步形成中心城市和郊区组成的都市区,半径约13千米,总面积200多平方千米,总人口260万。英国伦敦的城市演变思考 读图:
⒈从1800-1914年,伦敦城市空间形态是怎样变化的?
⒉从1939-1980年,伦敦城市空间形态是怎样变化的?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学习指南◆ 现代城市的空间形态有哪些类型?◆ 城市空间形态是如何变化的? 提示 将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变化联系起来,可以深入了解城市空间的变化趋势。 城市空间形态及类型 城市空间形态即城市的表面形状,指城市的空间轮廓与整体表现,是城市不同要素及各自形态在空间上的组合。 城市受政治、经济、历史、自然等条件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布局形式。一定时期内城市基本保持稳定的空间形态,但是,城市是在发展的,随着内在、外在条件的变化,城市的空间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如果以城市建成区主体表面形状进行分类,城市空间形态可以划分为集中团块状、带状、星座状、组团状、放射状和大都市连绵区等几种主要的类型。● 集中团块状
构成城市的物质要素集中成块状布置,是城市空间形态中最常见的形式。这种布局形式有利于集中设置市政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经济,交通便捷。但如果此类城市规模过大,则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城市中心地区的交通拥堵,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较为典型的有中国首都北京的主城区。中国北京主城区的集中团块状城市形态中国兰州的带状城市形态● 带状
带状城市布局的形态是受自然条件或交通线的影响形成的,有的
沿着江河或海岸线的一侧或两岸分布,有的沿着狭长的山谷发展,还有的沿着陆上交通干线延伸。此类城市基本沿轴线呈带状发展,空间结构和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此类城市因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轴线交通压力较重,交通组织较为困难,较为典型的有中国甘肃省会城市兰州。● 星座状
以一个较大的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若干城镇而形成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类似于行星周围围绕若干卫星的情况。此类空间布局形态多见于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因为该形态能够在城镇群中合理分布人口和产业,同时又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所以能够较为有效地克服块状布局城市的弊端,较为典型的城市有中国上海、法国巴黎。法国巴黎的星座状城市形态●组团状
由于受到自然条件或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用地被分成若干块,每一块形成功能相对独立的组团。组团内集中功能和性质相近的部门,布置生产和生活设施,组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有便捷的交通联系。组团状布局较为典型的有中国的重庆。
●放射状
城市建成区的主体部分有3个以上明确的发展方向。这种形态的城市多位于地形比较平坦、对外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在迅速发展阶段,这些城市往往会以原城区为中心沿各交通干线同时向外呈放射状发展,而促使城市空间形态中国重庆的组团状城市形态发生变化,由于绿地或农业用地嵌入各放射轴,这种城市的空间形态能大大改善城市环境条件。同时,便捷的交通有利于新老城区之间的联系。但是,放射状的交通线又很容易将过境交通引入城市中心,增加市区交通压力,扩大运输距离。●大都市连绵区
20世纪60年代在发达国家开始出现的一种高度工业化、高度城市化地带。一般的空间布局特征是沿交通线发展的一系列综合性的城市,形成城市连绵区。连
绵区内的城市之间具有相对的产业互补性和基础设施的协调性。这些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各自的特色,城市之间有绿化隔离带和农业地带,较典型的是美国东海岸大都市连绵区。美国东海岸的大都市连绵区 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地域的扩展形态不一样。一般来说,城市空间形态总是由简单向复杂逐步演化。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以集中式发展为主,连片地向郊区拓展;当城市发展遇到障碍时,城市往往沿交通干线向外作带状扩展,形成放射状的城市空间形态;当放射状发展的经济效益逐步降低,并趋于相对稳定时,城市开始作内向填充,城市空间形态成为更大的块状;随着城市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城市再次进入外向伸展阶段,演变为更为复杂的形态。 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与城市交通状况的变化密不可分。每一次城市交通技术的创新所形成的新型交通线,都在一定程度上牵引人口、工业、商业向远离城市中心的方向发展。当一种交通技术发挥到极至而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时期时,整个城市的空间可达性因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呈现出明显的同心环状,城市在这个时期也往往表现为同心环状的空间形态。
在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级别的各个城市当中,以同心圆式的环形道路与放射形道路作为基本骨架的“圈层式”发展格局最为典型。这种格局的优点是城市边界明确、市中心地位突出、可以有效减轻穿越市中心的交通压力。然而这种空间形态盲目扩张也会出现问题,如城区内人居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恶化等。认识城市空间形态的现状对于城市发展的不利影响,有利于人们积极寻找解决的途径,以规划引导城市空间形态的合理发展。
调控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主要措施有:合理地规划和控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态;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围,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卫星城镇。案例研究近年来中国多中心团块状城市不断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用地持续快速扩展,促使城市形态演变迅速而剧烈,许多城市形态的类型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中心团块状不断发展,组团城市得到强化,组合城市日趋增多。福州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空间形态示意 团块状是我国最为常见的城市形态类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紧凑度高,且可获得较高的集聚效益。该类型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城市四周用地条件较好,城市围绕原有核心,向四周紧凑、均衡地扩展,城市的发展表现为一种连续的空间蔓延生长现象,城市由小到大,由内及外不断扩展。“趋圆性”是城市形态自行演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其本质是城市扩展中空间经济效应的体现。中、小城市大多为单中心团块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中心功能与等级的分化,新城及开发区的建设,带来单中心相对不合理性,必然导致城市形态寻求更为合理的空间布局模式。单中心团块状城市不断向多中
心团块状城市转化,不少城市由中等城市迈向大城市,大城市迈向特大城市。大规模的新城和开发区的建设,许多开发区和新城发展为中等城市甚至大城市,其功能也日渐完善,有独立的城市中心或副中心,形成多中心的城市格局。新的行政区划的调整,也促进了多中心城市的形成。一般来说,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
当城市人口大于50万,进入大城市行列时,会开始向多中心城市转化,当城市人口大于100万,进入特大城市行列时,多中心的结构就会比较明显。续 每个城市的自然条件、发展机遇不同,其城市形态的类型也就不同,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选择一个合适的类型。类型之间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可以相互转化和共存,有时不同类型存在于同一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有时同一城市的形态是多种类型的混合。星状往往是团块状发展的中间状态,从团块状的扩展过程来看,沿交通干线扩张时表现为星状,轴间填充时表现为团块状。组团状城市当组团间相互吸引,互相靠近,连绵发展时,就转化为多中心团块状。当团块状城市的主城规模超过300万人时,就会向区域扩散,与周边城市构成都市区、都市圈的形态。大多数城市都是多种类型的混合,组团状、组合状、都市圈中每个个体往往都是团块状的发展,团块状在发展中往往有主要的带状发展轴。城市形态的基本类型一旦形成之后,会受形态依赖原理作
用而产生维持原有布局的惯性。只有加入一个突然性巨大投资,才能改变城市形态的基本类型。因此,在选择城市形态的基本类型时一定要慎重决策,照顾到各参与主体的利益,避免过于频繁地转换城市形态的基本类型。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形态多变主要是用地快速增长、开发区建设等引起的。续复习题
1. 城市的空间形态类型有哪些?
2. 城市的空间形态是如何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