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城镇合理布局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第二节 城镇合理布局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1-24 17:5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二节 城镇合理布局 核心要点突破典型例题剖析随堂自测巩固第二节 基础知识梳理课标领航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研究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两个角度、城市间相互联系的三种方式。
2.理解构成城镇体系所具备的条件和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职能结构。
3.学会评价城市体系布局是否合理的方法。基础知识梳理一、城镇体系的形成
1.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的主要方式
___________的移动、______上的往来以及_____的流动。
2.城镇体系的概念
(1)概念:指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不同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的集合。货物和人口资金信息职能分工等级规模(2)构成条件
①各城镇在_____________上邻近,具有便捷的_______________。
②各城镇间形成稳定的_________联系,有较明确的________。
③各城镇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从________到一般集镇,共同构成整个系统内的__________。
地域空间联系社会经济分工中心城市等级序列3.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
(1)概念:指体系内__________、规模不等的城镇的___________与特征。
(2)不同规模城镇的作用和数量
①规模____、级别___的城镇所起的作用较大。
②较高层次的城镇数量较______,处于较低层次的城镇数量较_______。层次不同组合形式大高少多 思考
我国西北五省人口400万以上的大城市只有一个,人口200万~400万的城市没有,人口100万~200万的只有3个,50万~100万人口的城市有12个,其他的城市人口都在50万以下。这种城镇体系合理吗?
【提示】 不同等级的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不同,按照“中心地理论”可知,各级城市的数量应分别具有1∶6的比例。西北地区中等城市数量明显偏少,这种“有大无中”的城市体系是不合理的。4.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
(1)概念: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中所起的______、所承担的_______。
(2)城镇体系职能分析的实质:使城镇体系中的每个城镇都具有明确合理的_______,优势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得到最佳的________。
二、城镇体系的合理布局
1.合理布局时考虑因素:城镇与城镇、城镇与交通网、城镇与区域之间的合理结合。作用任务任务整体效益2.合理布局的目的:使一定地域范围内规模、职能各异的城镇,组成具有一定________并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而有效地促进_________,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考察角度:城镇的规模结构、不同城镇的功能定位、_________、城镇之间的联系网络等。
4.规划时考虑的因素:区域发展的自然因素、历史因素、___________、城镇布局现状和存在问题等。
5.规划的目的:通过调整结构、明确分工,逐步实现城镇的___________和协调发展。地域结构区域发展区域分工经济基础合理布局6.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1)市域空间结构:“一轴两带三区”西部城镇发展天津的产业布局城乡和区域核心要点突破1.二者的区别
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二者的区别可以从下表中体现:2.城市的作用:由城市为外部服务的经济活动来体现。
3.认识和确定城市性质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城市的其他主要职能。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进一步明确“北京是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1)“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指的是北京市的职能还是性质?
(2)在确定北京市性质时应从哪些方面考虑?针对训练解析:第(1)题,“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现状职能。第(2)题,对一个城市性质的描述,要达到“即使不告诉你这个城市的名称,从它的特点也可以知道是哪个城市”。
答案:(1)职能。 (2)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城市的其他主要职能。1.目的:将市域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安排各项建设活动,协调和解决上下之间、点面之间的各种矛盾,加速城镇群整体优势的形成。
2.成果内容:包括“点”与“面”两部分,“点”即各建制镇的总体规划,“面”即城镇群整体发展规划。
3.城镇空间结构:(1)“一个中心,两个圈层,四条轴线”。(2)乡镇企业向城镇或工业小区集中。
(3)农村人口向城镇逐步集中。
(4)农田向现代化农业园和种田大户集中。
4.效果:(1)避免了城镇各自为政的状况,节约了大量土地和资金。
(2)初步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在空间上的协调一致,为后来镇级规划继续深化打下基础。
(3)对浙江省其他地区开展类似规划起到了示范作用。
2.一个区域的城镇体系是否合理,主要从哪些方面来考虑(  )
①城镇的等级规模结构
②不同城镇的功能定位
③区域分工
④城镇之间的联系网络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B。一个区域的城镇体系是否合理,主要从城镇的等级规模结构、不同城镇的功能定位、区域分工、城镇之间的联系网络等方面进行考查。
针对训练类型一 区域城镇体系典型例题剖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山东省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是以济宁—兖州—邹城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形成三角形复合中心是规划构思的核心。市域近期和远期开发重点是兖济煤田,兖州是市域的机械、商品工业中心。邹城是兖济煤田综合性开发基地,正好位于兖州和济宁之间。材料2: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1)目前,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的中心城市是______;在规划中,有________个一级中心地。
(2)在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的规划中,邹城可能的主导工业是________。
(3)在济宁市市域城镇体系的规划中,三角形复合中心的规划构思合理吗?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通过济宁市市域规划考查区域城镇体系。解答本题要抓住以下关键点。(1)城市主导职能要根据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来确定。(2)邹城位于兖州和济宁之间,是兖济煤田综合性开发基地,适合发展煤炭、电力、化学等工业。(3)判断城市规划是否合理,要看体系中城镇职能能否相互补充,各有侧重。【答案】 (1)济宁 3 (2)煤炭、电力、化学工业
(3)合理。济宁是区域的行政中心,但其交通通达性差,发展受限,无力带动市域各县发展;兖州、邹城交通便捷,三个城市的主要职能各有侧重,相互补充,构成三角形的复合中心后可以弥补中心实力的不足,带动市域的全面协调发展。
某学校学生就“农村居民到哪里去购买衣服”为课题作了一个社会调查,他们发现农民买衣服主要去三个城镇,并把调查到的资料画在地图上,如下图(图中线条连接的是消费者的居住地和买衣服的地点),根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类型二 区域城镇体系的合理布局(1)根据图中信息,这三个城镇的服务范围间的关系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
(2)三个城镇中,________规模可能较大,从图中分析,其规模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某银行要在三个城镇中建设一个支行,你认为最有可能选择________。
(3)根据图分析,C城镇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解析】 从三个城镇的服务范围,可看出由两级城市体系组成,C是该区域的一级中心城镇,A、B是该区域次一级中心城镇;由于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被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所包括,相同级别的中心地和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所以这三个城镇的服务范围间的关系是重叠和交错的。C城镇靠近河流,交通便利,发展成为区域的中心,但由于受河流的阻挡,城镇的分布和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河流以东地区,今后应向河流的西岸发展,同时搞好规划和交通建设。【答案】 (1)重叠 交错
(2)C 靠近河流,交通便利 C
(3)向河的另一岸发展。合理规划城市,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