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 课件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第三节 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 课件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1-24 17:5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三节 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什么是城市的历史文化景观?为什么要保护?保护的方式有哪些?
观察各种城市地图,了解城市的不同形态,分析其形成原因:从社会和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理解城乡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探 索城市景观特色 城市景观(urban landscape)特色是城市个性的重要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文物古迹的特色 文物古迹代表着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如北京的故宫就独具特色。
● 自然环境的特色 自然环境的特色主要从山、水、风景方面反映出来。大理濒临洱海,泉州紧靠晋江,虽然两个城市均依山傍水,但由于山水景色不一,其自然景观各具特色。
● 城市格局的特色 城市格局主要体现了城市规划思想。我国古代的城市大多是按照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建造的,强调中轴对称和等级秩序。
一般的城(如县城)只有四个城门,开在每边城墙的正中,四门两两相对,城内主要街道便构成十字型,在十字路口或附近有报时用的钟楼。这种规划布局,对后来中国都城的建设有很大影响。● 城市的轮廓景观及主要建筑和绿化空间的特色 主要指入城口的标志物、城市制高点、著名建筑物和建筑群等。● 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特色 由于气候、地形、建筑材料及民族风俗等方面的不同,各地建筑风格大不一样。北方厚重,南方明快,高原粗犷,水乡秀丽。我国一些城市中的西方近代建筑也是城市的景观风貌。● 民族风情与民间艺术特色 民族风情和地方艺术特色是城市的重要景观风貌。城市的发展与保护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运用现代材料建造摩天大楼、高速公路、多层立交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冲击着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空间格局和建筑物。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不仅在于保存城市历史发展的轨迹,留存城市的记忆,也不仅是继承传统文化,以延续民族发展的脉络,它同时还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对策措施 目前我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进行保护。● 建筑物保护
此处所说的建筑物指国家确定的城市中不可移动的文物、历史遗迹、古代或近代杰出人物的纪念地等。对被保护的建筑物本身,不仅要将保护对象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还要做必要的维护性修缮、加固和恢复性修复。但是修缮、加固和修复的前提是不改变原貌,要特别尊重历史,有确凿的考古学证据,任何增添部分都必须与原有部分有所区别,以保持文物建筑的历史真实性。
城市中属于文物的建筑,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保护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利用,使它继续成为城市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被保护建筑物的位置与现在的城市建设发生冲突时,可以采取整体移位或异地原样、原材料复建的方法将其保留下来。上海松江方塔园内的天妃宫和楠木厅就是从其他地方整体拆移过来,按原样、原材料复建的。● 历史地段的保护
历史地段指一些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格和民族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北京的中轴线,就属于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保护的核心是街区的整体风貌,包括建筑物的外观、道路、绿地等。对历史地段的保护,要采取保护修整外观、更新改造内部的原则,对传统建筑要按原样进行修整,对非传统建筑要逐步改造使之符合环境风貌的要求。要注意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环境质量,完善地区的使用功能,保护社区的活力。不搞大拆大建、以新换旧,不以仿古建筑替代原有的传统建筑。欧洲许多城市都采取了这样的保护措施。活动保护历史环境的利弊
对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观。有人认为城市中历史文化的遗存,是城市文化的延续,是城市的个性和魅力所在,理应保护;有人则认为旧时代的陈迹,是落后生产力条件下形成的,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还有人不满地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保护文物,有多少意义?难道要让死人压活人吗?
调查 征询你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了解他们对待历史文物古迹保护的态度。
自制类似下面的表格,将他们的意见整理出来。思考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说出你的理由。● 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从城市的整体着眼,侧重于景观环境的保护,以达到保护城市整体风貌的目的。
英国牛津城通过立法手段禁止建设高层建筑,不让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争高低。正是由于在城内禁止高层建筑,才使原有城市环境风貌得以保持,呈现优美动人的牛津城市轮廓线。为保护北京故宫的历史景观风貌,1985年北京制定了二环路以内建筑物高度控制图来控制这个地区的开发行为。● 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
除有形的文物古迹之外,还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如传统艺术、民间工艺、民俗精华、名人轶事、传统产业等,这些内容与有形的文化相互依存、相互烘托,共同反映了城市历史文化的遗存和积淀,共同构成城市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案例研究 历史街区
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保护什么?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提出:一是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二是延续古城的岁月特色,三是工艺品、戏曲、民俗等传统文化。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威尼斯宪章》有异曲同工之妙,即保护的对象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梁思成先生1951年就提出:北京城的价值不在于王府、宫殿和寺庙,而在于所有建筑物之间的“空间秩序” ,我们要保护的重点是城市而不是文物。以北京为例,故宫、八达岭固然重要,但从永定门、前门到钟楼的这条中轴线是北京城“空间秩序”的基本特点,是大一统封建王朝的象征。如果轻率破坏或改变这条中轴线,800多年古都就像一个被抽掉了筋骨的巨人,细节再精彩也会给人以凌乱、瘫痪的感觉。耐人寻味的是,这条中轴线不可能成为一件文物!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一般文物保护的区别:
——一般文物包括金石、字画等器物和宫殿、庙宇等单幢建筑物,基本上都在“墙内”;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在“墙外”的历史环境。
——“墙内”的文物等级较高;“墙外”的如民居、店铺等分开来看多半够不上文物,但作为一个整体就能见证历史,正如1987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华盛顿宪章》所言, “这些文化财产无论其等级多低,均构成人类的记忆”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在整体布局和风貌特色,而不是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要原封不动,可以实事求是地划定保护范围,不反对在保护范围之外进行新的建设。这样可以大大缓解保护与建设的矛盾。思考
1.为什么要保护历史文化古城?
2.你认为保护历史文化古城存在什么障碍?你有什么建议?复习题1. 城市景观特色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2. 我国目前对城市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有哪几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