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节 城乡规划及其意义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第一节 城乡规划及其意义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1-24 18:0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丁渭修皇城 北宋时,皇城被大火烧毁。宋真宗派大臣丁渭主持修复。皇城修复工程浩大,所需砖、木、土、石等材料数量众多,又需要大量的工程用水。交通不便,运输困难,时间有限,丁渭面临 巨大困难。 丁渭详察工地,陷入深深的思考。很快,他拿出了一个新颖、独特的总体方案:挖掉皇城门前的大道,取土烧砖,并形成一条河渠;引水入渠,使水渠与外河相通,用大船载运木、石等材料进入工地;就渠取水,直接供建筑工地使用;工程结束后,将所有建筑废料填入河渠,恢复大道的原状。一条小河渠,同时解决了取土烧砖、材料运输、工程用水、废物处置等问题, 大大提高了功效,节约了费用。 思考 丁渭方案体现了何种设计思想?这种思想在城乡规划中有什么用处?第一节 城乡规划及其意义学习指南 ◆ 城乡规划在我国城乡可持续发展中有何意义? ◆ 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提示 现实中的村落在出现的时间、大小、形态、居民点景观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城乡规划的含义 规划是对未来的一种安排和谋划,是类同于计划性质的工作。 当我们策划建设一个工厂、剧院或体育馆时,怎样根据各自特点 及周围环境,在城乡中统筹安排它们的位置,这就需要进行规划。 城乡规划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 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并为城乡未来发展留下 足够的空间。就其制定过程来看,包括城乡总体规划和城乡详细 规划两个阶段;根据规划对象,可分为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等。 国家依据城乡规划对城乡空间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以实现城乡经 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因此,城乡规划具有综合性、 政策性和前瞻性,被称为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蓝图”。阅 读两种不同类型的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具体可分为城乡总体规划
和城乡详细规划两部分。城乡总体规划
是对一定时期内城乡性质、发展目标、
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
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如武汉
市主城总体规划(图3-1-1)。总体规划
一般以20年为一期,其规划中的近期规
划以5年为一期。武汉市主城总体规划(1996-2020年)思考 武汉市主城总体规划中有多少种土地利用类型?其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总体规划编制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又分为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规划,用以直接指导和安排各项用地与建设。控制性规划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规划工作的创新,它是依据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修建性规划的重点是“修建”,可以理解为在近期要开发建设的用地范围内,把所要建设的房屋、道路、绿地、基础设施作出具体的布置。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各种建设协调进行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明确城市的性质 城市性质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主要职能。正确的确定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是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城市性质的确定除了应充分分析对城市发展的有利因素外,还应充分认识到城市发展的不利因素。如水源条件差的城市对发展耗水量大的产业将构成制约因素。城市的性质应该体现城市的个性,反映其所在区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地理、自然等因素的特点。不同的城市性质决定着城市规划的不同特点。例如,交通枢纽城市和风景旅游城市在城市用地构成上有明显差异。 ● 确定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城市规模通常以一定时期城市内人口和用地总量来表示。城市规划要预测城市到规划期末有多少人口,各项建设用地如居住、公共建筑、工业、道路、绿化和广场等用地占多少比重。由于用地规模随人口规模而变化,因此,城市规划者更关注城市人口规模。合理预测人口规模,对于城市未来建设和发展十分关键。如果人口规模预测得过大,则用地规模也会偏大,相应的建设投资也会偏高,造成浪费。相反,如果人口规模预测偏小,则会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各项设施标准的偏低和不配套,阻碍城市的健康发展。几个国家对城市规划的理解 德国: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是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空间安排,探索和实现城市不同功能用地之间的相互管理关系,并以政治决策为保障。这个决策必须以公共为导向,一方面给居民提供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实现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日本: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和建设的技术手段,旨在合理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 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目的,不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体——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公园、公用设施等,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实现社会与经济目标。城市规划的实现要靠政府统一运筹,并需要调查、分析、预测和设计等专门技术的运用。阅读 ● 安排城市土地利用,确定空间布局 城市规划的实质就是对土地利用的安排。通过对各类用地的 使用性质、强度、比例等内容的统筹规划,使城市的整体建设真 正做到有序、和谐。同时,城市规划还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的空间 构成及组合,包括地上空间的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以及城市轮廓线、景观和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 ● 综合部署、安排城市各项建设 “各项建设”具体指城市规划区内与城市规划有关的一切建设 活动。城市规划制定中长期发展建设目标,确定近期建设目标, 并对当前各项建设作出具体安排。 村镇规划 村镇规划是村镇在一定时期内的 发展计划,是村镇政府为实现村镇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村镇的性 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村镇布局 和各项建设而制定的综合部署和具体 安排。包括小城镇规划和乡村规划。 小城镇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通 常是所在农村区域的地方性中心。小 城镇规划必须满足农业产业化的要求, 使小城镇成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 服务的载体。要把市场需求与本地优 势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 求实现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同时, 要将生态环境建设列为重要内容,利 用先进技术手段和小城镇接近大自然 的优势,建设生态型小城镇。宁夏中宁县县城总体规划 乡村规划根据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及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历史等情况,对农村各项建设进行规划布局,为农村发展提供可靠依据。乡村规划主要是对住宅和供水、供电、道路、绿化、环境卫生以及生产配套设施做出具体安排。在进行乡村规划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使乡村性质和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标准,同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必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利用空闲宅基地;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合理安排住宅、乡村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设布局,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和整治乡村容貌,搞好环境卫生建设。我国城乡规划步入一体化的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该法规定了城乡规划的制订、实施、修改和法律责任,该法的制定是“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法中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规划。”《城乡规划法》改变了以往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制订与实施模式,解决了城市和乡村规划之间缺乏统筹协调、衔接不够的问题,使城乡规划纳入一体化管理。阅读 城乡规划的意义 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城镇布局混乱、违法建设屡禁不止、环境恶化等问题。城乡规划作为城市和村镇开发和建设的“指挥棒”,对城乡土地和空间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对于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城乡规划依据“珍惜用地、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用地标准,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合理安排各类产业。有些产业在布置时,应留有后备的发展空间。 ● 有利于保障城乡安全。城乡规划注重抗御和减少灾害对城乡的危害,尽量满足城乡防火、防爆、防洪、防台风、防泥石流以及治安、交通管理和人民防空建设等要求,保障城乡安全和社会稳定。 ● 有利于合理布局城乡内部功能组织。城乡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各自的发展必须相互协调,如有些大城市已向郊区扩展,乡村成了“都市中的村庄”,因此,在城乡规划中,一些大型基础设施的分布一定要考虑城乡结合、协调发展。 ● 有利于改善城乡环境。由于生产的发展和住宅建设的激增,城乡生态环境已日趋恶化。特别是农村地区,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乡镇企业任意布点,污染问题已相当严重。通过城乡规划,有利于解决污染问题,改善环境,促进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 有利于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在城乡规划中,要注重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对历史名城整体格局、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古迹及周边环境的保护,详细规划出城乡历史文物、场所、遗存、历史性建筑、街区和地段,甚至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整个城区的保护区,并注重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特色的保护,使人类文化遗产一脉相传,永续发展。 城市防灾设施——长沙湘江防洪大堤案例研究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英国城市规划家霍华德(1850-1928)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针对当时的城市尤其是像伦敦那样的大城市所面对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田园城市(GardenCity),以此作为他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他提出的田园城市的定义是: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个委员会受托管理。根据霍华德的设想,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围绕,城市居民可以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仅限于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在城市里,城市的边缘地区设有工厂企业。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田园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万人,超过了这一规模,就需要另建设一个新的城市,目的是避免城市过度集中和拥挤,防止产生大城市常见的弊病,同时也可使每户居民就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模式 田园城市实质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是一个“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在这个城市群中,城区用地占总用地的1/6(每个田园城市的总用地约2 400公顷),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着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为58 000人)。这些田园城市整体上呈圈状布局,借助于快速的交通(铁路),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往来于田园城市与中心城市或其他田园城市之间。每个田园城市都有农业用地包围,其中包括耕地、牧场、果园、森林以及其他相应的设施,如农业学校、疗养院等。作为永久保留的绿地,农业用地永远不得改作他用,从而达到“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目的。复习题1. 城乡规划是如何促进我国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
2. 城乡规划有几个阶段、几个层次?主要内容是什么?
3. 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