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节 城乡规划及其意义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第一节 城乡规划及其意义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1-24 18:0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探 索丁渭修皇城
北宋时,皇城被大火烧毁。宋真宗派大臣丁渭主持修复。皇城修复工程浩大,所需砖、木、土、石等材料数量众多,又需要大量的工程用水。交通不便,运输困难,时间有限,丁渭面临巨大困难。
丁渭详察工地,陷入深深的思考。很快,他拿出了一个新颖、独特的总体方案:挖掉皇城门前的大道,取土烧砖,并形成一条河渠;引水入渠,使水渠与外河相通,用大船载运木、石等材料进入工地;就渠取水,直接供建筑工地使用;工程结束后,将所有建筑废料填入河渠,恢复大道的原状。一条小河渠,同时解决了取土烧砖、材料运输、工程用水、废物处置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功效,节约了费用。思考丁渭方案体现了何种设计思想?这种思想在城乡规划中有什么用处?第一节 城乡规划及其意义城乡规划在我国城乡可持续发展中有何意义?
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现实中的村落在出现的时间、大小、形态、居民点景观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城乡规划的含义城乡规划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并为城乡未来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思考 武汉市主城总体规划中有多少种土地利用类型?
其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 明确城市的性质
● 确定城市规模
● 安排城市土地利用,确定空间布局
● 综合部署、安排城市各项建设
村镇规划● 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 有利于保障城乡安全。
● 有利于合理布局城乡内部功能组织。
● 有利于改善城乡环境。
● 有利于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城乡规划的意义阅读两种不同类型的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具体可分为城乡总体规划和城乡详细规划两部分。
城乡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乡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如武汉市主城总体规划(图3-1-1) 。总体规划一般以20年为一期,其规划中的近期规划以5年为一期。 根据总体规划编制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又分为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规划,用以直接指导和安排各项用地与建设。控制性规划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规划工作的创新, 它是依据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修建性规划的重点是“修建” ,可以理解为在近期要开发建设的用地范围内,把所要建设的房屋、道路、绿地、基础设施作出具体的布置。思考
武汉市主城总体规划中有多少种土地利用类型?其分布各有什么特点?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各种建设协调进行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明确城市的性质
城市性质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主要职能。正确的确定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是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城市性质的确定除了应充分分析对城市发展的有利因素外,还应充分认识到城市发展的不利因素。如水源条件差的城市对发展耗水量大的产业将构成制约因素。城市的性质应该体现城市的个性,反映其所在区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地理、自然等因素的特点。不同的城市性质决定着城市规划的不同特点。例如,交通枢纽城市和风景旅游城市在城市用地构成上有明显差异。 ● 确定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城市规模通常以一定时期城市内人口和用地总量来表示。城市规划要预测城市到规划期末有多少人口,各项建设用地如居住、公共建筑、工业、道路、绿化和广场等用地占多少比重。由于用地规模随人口规模而变化,因此,城市规划者更关注城市人口规模。
合理预测人口规模,对于城市未来建设和发展十分关键。如果人口规模预测得过大,则用地规模也会偏大,相应的建设投资也会偏高,造成浪费。相反,如果人口规模预测偏小,则会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各项设施标准的偏低和不配套,阻碍城市的健康发展。阅读几个国家对城市规划的理解
德国: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是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空间安排,探索和实现城市不同功能用地之间的相互管理关系,并以政治决策为保障。这个决策必须以公共为导向,一方面给居民提供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实现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日本: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和建设的技术手段,旨在合理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
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目的,不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体——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公园、公用设施等,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实现社会与经济目标。城市规划的实现要靠政府统一运筹,并需要调查、分析、预测和设计等专门技术的运用。 ● 安排城市土地利用,确定空间布局
城市规划的实质就是对土地利用的安排。通过对各类用地的使用性质、强度、比例等内容的统筹规划,使城市的整体建设真正做到有序、和谐。同时,城市规划还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的空间构成及组合,包括地上空间的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以及城市轮廓线、景观和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
● 综合部署、安排城市各项建设
“各项建设”具体指城市规划区内与城市规划有关的一切建设活动。城市规划制定中长期发展建设目标,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并对当前各项建设作出具体安排。村镇规划 村镇规划是村镇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计划,是村镇政府为实现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村镇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定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包括小城镇规划和乡村规划。
小城镇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通常是所在农村区域的地方性中心。小城镇规划必须满足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使小城镇成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载体。要把市场需求与本地优势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实现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同时,要将生态环境建设列为重要内容,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小城镇接近大自然的优势,建设生态型小城镇。 乡村规划根据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及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历史等情况,对农村各项建设进行规划布局,为农村发展提供可靠依据。乡村规划主要是对住宅和供水、供电、道路、绿化、环境卫生以及生产配套设施做出具体安排。在进行乡村规划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使乡村性质和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标准,同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必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利用空闲宅基地;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合理安排住宅、乡村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设布局,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和整治乡村容貌,搞好环境卫生建设。阅读我国城乡规划步入一体化的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该法规定了城乡规划的制订、实施、修改和法律责任,该法的制定是“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本法中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规划。 ” 《城乡规划法》改变了以往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制订与实施模式,解决了城市和乡村规划之间缺乏统筹协调、衔接不够的问题,使城乡规划纳入一体化管理。城乡规划的意义 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城镇布局混乱、违法建设屡禁不止、环境恶化等问题。城乡规划作为城市和村镇开发和建设的“指挥棒” ,对城乡土地和空间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对于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城乡规划依据“珍惜用地、合
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用地标准,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合理安排各类产业。有些产业在布置时,应留有后备的发展空间。
● 有利于保障城乡安全。城乡规划注重抗御和减少灾害对城乡的危害,尽量满足城乡防火、防爆、防洪、防台风、防泥石流以及治安、交通管理和人民防空建设等要求,保障城乡安全和社会稳定。
● 有利于合理布局城乡内部功能组织。城乡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各自的发展必须相互协调,如有些大城市已向郊区扩展,乡村成了“都市中的村庄” ,因此,在城乡规划中,一些大型基础设施的分布一定要考虑城乡结合、协调发展。● 有利于改善城乡环境。由于生产的发展和住宅建设的激增,城乡生态环境已日趋恶化。特别是农村地区,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乡镇企业任意布点,污染问题已相当严重。通过城乡规划,有利于解决污染问题,改善环境,促进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在城乡规划中,要注重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对历史名城整体格局、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古迹及周边环境的保护,详细规划出城乡历史文物、场所、遗存、历史性建筑、街区和地段,甚至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整个城区的保护区,并注重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特色的保护,使人类文化遗产一脉相传,永续发展。复习题1. 城乡规划是如何促进我国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
2. 城乡规划有几个阶段、几个层次?主要内容是什么?
3. 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