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选修 4 城乡规划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考纲展示整体感知复习向导栏目导航随堂训练要点突破考纲展示1.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2.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整体感知复习向导要点突破 城市环境问题1.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
(1)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不合理的社会生活方式,是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诱因。
(2)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大量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将极大程度地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
(3)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大大超出了城市环境承载能力,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使城市的布局、结构、基础设施等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引发了各种环境问题。
(4)一些人对舒适的现代化生活的过度追求,也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侵害。2.常见城市环境污染问题3.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
(1)依据法律法规,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2)依靠科学技术力量,完善城市环境设施。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例1】 有报道说:“某年3月28日11时左右,N市出现了光化学烟雾”。为此,环保部门开展了调查。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4)题:
材料一 “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其表现之一是对眼睛有明显的刺激。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条件是:①有较高浓度的一次污染物(如NO2等);②有强烈的太阳光和较长时间的日照。
材料二 3月24日~28日有关空气污染物的日平均值如表所示。材料三 “霾”是一种类似于轻雾的天气现象。根据气象资料统计,N市各个月份中,最低日照时数在3月。有关气象资料见下表。材料四 对市民身体健康影响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见下表。(1)3月24日~28日N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 趋势,最主要的污染物是 。?
(2)简要分析“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原因。
(3)综上所述,是否可以确定这次污染就是光化学烟雾污染?请说明理由。
(4)根据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结合材料二分析N市应如何治理空气污染。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通过“光化学烟雾”这一污染事件考查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第(1)题,根据题中数据可知,3月24日~28日N市空气污染物浓度逐渐上升,最主要的污染物是TSP。第(2)题,根据材料一即可解释。第(3)题,根据光化学烟雾的成因进行分析判断。第(4)题,空气治理应从根本做起,控制污染源,减少废气排放。
答案:(1)上升 总悬浮微粒(或TSP)
(2)由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等排放大量一次污染物(如NO2等),再经过长时间积累,浓度增大,在强烈的太阳光和较长时间的日照下,形成光化学烟雾。
(3)不可以。理由:①NO2(或SO2)浓度不高;②日照时数短,不利于光化学烟雾的发生;③3
月28日11时左右没有日照,光化学烟雾污染发生的可能性更小。(4)由于N市SO2、NO2浓度低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要求,而总悬浮微粒(TSP)浓度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要求。因此,N市应主要治理工业生产与生活所排放的扬尘、粉尘等物质,减少总悬浮微粒,降低空气污染程度。城乡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1.乡村聚落的概念
乡村聚落是农业环境中的居民聚集地,如我国的集镇和村落。它们大部分包括房屋、道路、设施和周围的土地。
2.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成因(1)自然环境。一般来讲,平原面积大,水源供给充足,气候优越则聚落集中,否则聚落分散。
(2)农业生产方式。中国南方水田农业耕作半径较小,无论耕种、施肥、灌溉、收获等工作,均以居住在农田附近为宜,以散居最为方便。
(3)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中国北方的家族多喜欢群聚,显得宗族繁盛,且利于安全防卫。往往集村之内全是同姓,所以中国北方以姓氏为名称的聚落比比皆是。
因此在制定村落发展规划时,必须遵循乡村聚落分布规律,对村落进行针对性的合理布局,从而达到促进农业生产、提高村民物质生活水平、建立和谐乡村聚落系统的目的。乡村聚落的分散与集中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例2】 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A处聚落形态及形成的条件。
(2)据图分析,与A处相比,B处聚落密度较 ,大致呈 状分布,分析A、B、C、D四个聚落中 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说出理由。?
(3)若该区域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在不考虑煤、铁等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分析聚落D形成的原因。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乡村聚落的分布与形成原因。第(1)题,A位于河流上游,聚落分布在地形相对平坦的河漫滩平原,因此聚落沿河分布,呈条带状。第(2)题,B处地势平坦,聚落较A处密集,因此呈团块状分布。A、B、C、D四个聚落中,由于C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地形平坦开阔,因此容易发展为城市。第(3)题,D位于地势平坦的河流沿岸,利于种植水稻,为便于耕作管理,聚落呈分散型。
答案:(1)条带状。河流沿岸,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河漫滩地形相对平坦。
(2)大 集中团块 C 水运便利,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地形平坦开阔、水源丰富。
(3)D处地势平坦,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利于发展水稻种植,形成分散型的乡村聚落。测控导航一、单项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201页)
车流滚滚、阴霾蔽日、噪声连连,这是许多城市的写照。21世纪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各国要倡导“健康城市”,即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的城市整体。据此回答1~2题:
1.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①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 ②城市人口的组成复杂 ③城市人口迅猛增长 ④城市管理不善和绿地面积减小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二十一世纪城市发展的主流模式是( )
A.倡导“清洁城市”建设 B.倡导“生态城市”建设
C.倡导“文明城市”建设 D.倡导“卫生城市”建设
解析:1.A 2.B 第1题,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管理不善、绿地减少,才是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城市规模扩大已经包含了人口迅猛增长;至于人口组成复杂,主要会导致城市社会问题。第2题,生态城市的含义广于清洁城市、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3.聚落在由乡村→集市→集镇→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
①人口不断集中 ②规模不断扩大 ③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④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解析:B 聚落由乡村逐步发展成城市,其规模在扩大,人口在增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结构也逐渐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优化。
如图为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图。据此回答4~5题:4.台州市城区平面布局形态为( )
A.一城一区式 B.分散成组式
C.城镇组群式 D.串珠状式
5.影响台州市城区平面布局特点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与河流 B.地形与气候
C.河流及港口 D.气候与河流解析:4.B 5.A 第4题,台州市以绿地为中心,城市分三个区,分别布局在东部、南部和西部,表现为分散成组式。第5题,从图中分析可知,台州市受地形制约和河流分割。
二、综合题(对应学生用书第201页)
6.垃圾已成为城市又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目前,广东番禺本来计划新建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以解决迫在眉睫的垃圾处理问题,消息一传出,各种抗议行动、质疑不断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城市668座,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数量超过1亿吨,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此外历年的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以上。目前已有200余座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垃圾焚烧发电是将生活垃圾经过高温焚烧后,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其燃烧废气中含有国际公认一级致癌物质——二恶英,毒性是氰化钾的100倍,砒霜的900倍。
材料二 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分布示意图。(1)简要分析“垃圾围城”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2)目前,许多城市对垃圾采用填埋方式处理,该方式简便、省钱,但存在着明显不足。试回答存在哪些不足。解析:“垃圾围城”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与尴尬,正确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题结合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发电事件,考查城市垃圾及其环境保护问题,同时强调学生对社会时事与生活环境的关注。第(1)题,从不同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污染与影响进行分析。第(2)题,对垃圾采用填埋方式处理会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答案:(1)垃圾本身作为固体废弃物,是城市的污染源;大量垃圾产生难闻气味,污染大气;垃圾堆放会导致土壤和水污染。
(2)占用大量土地空间;污染土壤、地下水。
7.(2010茂名一模)如图为我国某聚落1968年、2005年相同比例尺示意图。比较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当地最初形成乡村聚落的原因。
(2)2005年,该地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其发展特点是:? 。?
(3)当地政府计划把甲处果园建成商品房。试判断建成后房产销售情况并说明理由。
(4)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区域未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趋势。
解析:第(1)题,结合地形、河流分析其农业生产条件和居住条件。第(2)题,图示地区2005年农业主要为城郊农业,受市场条件影响。其特点主要是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生态农业。第(3)题,甲处建成商品房,其销售情况好。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自然环境方面要求结合地势、通风、采光、山水等分析;二是基础设施主要为交通便利等。第(4)题,图中城市的东北部,沿高速公路沿线为规划中的工业区,因此未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会促进当地工业化的进程,沿高速公路向东(东北)形成新的工业区;同时工业化又会带动城市规模进一步向东(东北)扩大。
答案:(1)聚落沿河分布,地形平坦,利于耕种;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依山傍水,冬暖夏凉,居住环境舒适。
(2)市场因素 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乳牛、花卉、蔬菜、水产等);城乡协调,发展生态农业。
(3)销售情况好。该地依山傍水,位于阳坡和东南季风迎风坡,环境优美;距城市较近,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会促进当地工业化的进程,沿高速公路向东(东北)形成新的工业区;工业化又会带动城市规模进一步向东(东北)扩大。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