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校2017-2018学年(上)半期调研检测
高2020届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这就是“士”。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处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一旦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或“入仕”。按这个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等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利。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照。指点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
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风作为美谈。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将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有的社会及文化现象。2·1·c·n·j·y
中国的士人之“气”,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故士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效应。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会了诸子学说的“士文化”。士文化的本质,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这种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它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刚柔并济、博大精深和充满了人性和理性的智慧型民族文化。孔子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均贫富、缩小差距的最早立论。而士文化所憧憬的“大同”社会就是中国古版的“共产主义”。令西方不理解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但不崩溃,反而如日中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可提供历史的答案。【版权所有:21教育】
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否则,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无法解释的。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法宝之一就是团结党外的仁人志士。仁人志士的共同标准就是爱国。尽管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对士及士文化有过“焚书坑儒”灭绝性的剿杀,更有长达1300多年制度性地长期禁锢与扼杀,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雄风不衰,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国魂”。
? (节选自《中国的“士”与“士文化”》,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士是古代历史上一类特殊群体,其不以官职、财富论成败,懂进退,知取舍,既可拜将封相,也能遨游山野,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
B.古代的“士”多指读书人,他们具有鲜明的特征,即不当官,不掌权。延续至今,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
C.士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草根阶层的灵魂,其结晶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D.“志在天下”是士的社会属性,这决定了他们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将自身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的士讲风骨,重操守,尽管其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利,尊崇气节,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做不朽之人。
B.中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它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刚柔并济、博大精深,富有人性和理性及高度的智慧。
C.文章围绕“士”展开,阐释了“士”阶层的内涵及表现,阐明了“士”的本质特征及在历史上的地位,论述了“士文化”的影响。
D.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无可替代,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雄风不衰,成为民族特有的“国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品质和“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士人的操守。
B.中国的士人社会地位、社会属性、优良操守及个人学识,使得他们在辅佐当权者的时候,能够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并提出较科学合理的建议。
C.中国士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智慧型民族文化。它以儒家文化为主体,融会了诸子学说,憧憬“大同”,具有爱国色彩。21*cnjy*com
D.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当权者对士人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利用又警惕,正是因为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21教育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新年礼物 侯发山
? 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街道两旁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超市,商场门口的大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降价的信息扑面而来。街口巷角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过年了,城管也睁一眼闭一眼的,他们也知道弱势群体的不容易。卖衣服的,卖年货的,还有现杀活羊的……都来了。有商家门口的音响放着“新年好啊新年好……”,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年味送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 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件礼物。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旗袍,脸似乎比平时笑得还灿烂:“欢迎光临!”
? 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件礼物。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屎一把尿一把,既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洗脚盆。还是李娟在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员,说白了,就是保姆。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这话也是雇主给李娟说的。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即使偶尔洗一次,也是用的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第二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袖珍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豫剧、曲剧,还有大鼓戏。弟弟和弟媳在外打工,不常在家,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听听戏也不寂寞。这玩意也是李娟在公园里见到的,不少城里老人都有,腰里挎着,手里拿着,口袋里装着,想听谁的就听谁的,比收音机方便多了。21·世纪*教育网
? 第三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按摩椅,母亲经常腰疼,都是干农活给累的。这也是李娟看到雇主家里有这个,才想起给母亲买的……
? 李娟东瞅瞅,西看看,给母亲买什么合适呢?衣服?平时没少给她寄,弟媳也给她买,到老也穿不完。用的?电视机,家里有。冰箱,家里也有,除了过年派上用场外,其他时间都罢着工。洗衣机,在弟弟的屋里锁着。李娟想再给母亲买一个,母亲不要,说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使用的却很少,都当成柜子塞满衣服了,说洗衣机老费电。即便是给母亲买了,会不会用还得一说。吃的?母亲饭量不大,也不吃肉,说老了,吃啥都不香甜了。开心果、核桃之类的坚果,她的牙也退化了,咬不动。
? 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半天,也没想好给老母亲买什么礼物好。她打通家里的电话,问问母亲还缺少什么。
? 听到是她的声音,母亲在电话那端显得挺激动:“娟,是你吗?你五天都没打电话了。家里啥都不缺……你啥时间回来?”家里装的是座机,母亲却不会拨号,不能主动打电话,只能接电话。又是这句话。每次打电话,母亲都问李娟啥时间回去。李娟耐心解释道:“娘,我最近工作忙,回不去。”前不久,李娟刚换了雇主,这一家有一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媳妇都在国外,忙,没时间回来陪老人家,老太太晚上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晚上陪她睡觉。老太太的儿子给的价钱也诱人,李娟就答应了。
? 母亲在电话那端不说话。
? 母亲似乎不高兴,李娟忙换了欢快的语气:“娘,我弟弟他们回去了吧?我们几天前通过电话。我有时间就回去。”弟弟他们回去了,这个年也就热闹一点,家里也不至于太冷清。
? “娟,给你寄的礼物你收到了吗?”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
? 给我寄礼物?李娟感到新奇:“娘,您老人家给我寄啥子礼物,真是的。”母亲又说:“我让你弟弟寄的,他说丢不了,你会收到的。你弟弟他们今个儿去镇上赶集了……”
? 电话挂断后,李娟就给弟弟拨通了手机,闲聊了一会儿,就问到正题:“娘说给我寄的礼物,啥礼物?”
? “姐,你别生气啊。娘给我二百块钱,让我买张火车票给你寄去……我今天早上才在网上订购的,让他们直接送票去你那里,估计今天就会给你打电话,是腊月二十六的票。姐,你几年没回来了,你就回来一趟吧。你知道吗?你给娘买的洗脚盆,她一直没拆封,按摩椅一次也没用……姐,你真的很忙吗?娘想让你回来陪她睡一晚上……”
? 弟弟的话音没落,李娟眼里的泪已悄然滑落下来。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5年第9期)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母亲接到李娟的电话,始而激动,继而沉默,再后怯怯地问话,表现了她对女儿由思念、期盼到理解、关心的变化,这是小说的细腻之处。
B.李娟听弟弟在电话里讲述母亲对她的思念和期盼,于是也开始思念母亲,亟不可待地想回家和母亲团聚,感受母女亲情,所以流下了泪水。
C.弟弟回到家里过年,而且还帮母亲劝姐姐回家过年,说明弟弟对孝道的理解和实践都超过了姐姐,他是小说着力树立的一个鲜明的孝子形象。
D.李娟陪雇主老太太睡觉,而放弃陪母亲睡觉,令人感慨,其中蕴含着作者对现在家庭和社会伦理关系的忧虑和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5.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5分)
答:
6.结合文本,请简要分析小说的现实意义。(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半个世纪的超越与导引
赵忠贤,1941年生,辽宁新民人,1964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到中科院物理所工作至今,曾担任国防课题组业务负责人和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50多年来,除参加国防任务外,他一直从事超导研究,是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197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我国一批年轻学生和学者被派往国外学习,赵忠贤借此机会于1974年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接触到了世界超导研究最前沿。1975年回国后,赵忠贤开始“探索高临界温度超导体”,寻找临界温度在40K以上的超导体。“以前的经费是现的1%,实验条件更是落后发达国家30年。”赵忠贤回忆说。没有设备,赵忠贤就带领团队自己搭建,尽管条件艰苦到在被窝里捉老鼠,但赵忠贤仍旧乐观地认为,自己的相对劣势没有那么大。“相对于其他科学研究来讲,超导材料探索不需要特别高级复杂的仪器,我愿意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去研究。”
多少个不眠之夜,反反复复地试验,累了,赵忠贤就在椅子和桌子上靠一靠,饿了,就煮面条。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和团队成员相互鼓励:“别看现在这个样品不超导,新的超导体很可能就诞生在下一个样品中。”终于,1986年底,赵忠贤的团队和国际上少数几个小组几乎同时获得了40K以上的高温超导体。一时间,世界物理学界为之震动,“北京的赵”多次出现在国际著名科学刊物上。
赵忠贤团队还发现了70K的超导迹象,这已经离77K液氮温区不远了。不过,后来经过反复思考试验,赵忠贤意识到:由于实验样品用的原料含有很多杂质,70K迹象的出现可能是杂质发挥了某种作用。顶着巨大的压力,赵忠贤并没有放弃,他开始主动“引入杂质”。赵忠贤清楚地记得,就在1987年2月19日深夜,他们团队在钡—钇—铜—氧中发现了临界温度93K的液氮温区超导体。1987年2月24日,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了这一发现,并在世界上首次公布了元素组成。
1987年,世界性的超导竞赛迎来了巅峰时刻,赵忠贤作为五位特邀报告人之一参加了美国物理学会3月会议。1100人的大厅里,挤进了3000多人,被高温超导突破吸引来的物理学家们挤满了整个会场,狂热的场面持续了7个多小时,报告一直继续到次日凌晨3点。这场会议后来被称作“物理学界的摇滚音乐节”。面对几千人参加的年会作演讲,赵忠贤向世界展示中国超导研究的重大突破,倍感光荣与骄傲。赵忠贤说:“荣誉归于国家,成绩属于集体。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无论是经历辉煌,还是面对低谷,赵忠贤都能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继续潜心研究,厚积薄发。也是这种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让赵忠贤在20年后再次引领世界热潮,收获了超导研究的第二次突破。2008年,日本科学家表示在镧—氧—铁—砷体系中存在26K的超导电性,与赵忠贤“在具有多种相互作用的四方层状结构系统中会有高温超导电性”新思路是一致的。赵忠贤立刻意识到,这一类铁砷化合物(后来被称作“铁基超导体”)很可能是新的高温超导体。赵忠贤提出了高温高压合成结合轻稀土元素替代的方案,带领团队全力以赴。团队里,有负责高温高压合成的、有负责测量以鉴别超导电性的,还有做常压合成、高压物性研究和单晶生长的。他们用从淘汰的设备中捡回来的设备做实验,一台被大家叫做“土炮”的压机坏了修、修了坏,他们把有限的条件用到了极限。
很短的时间,他们首先做出了52K的镤铁砷氧氟超导体,紧接着51K的钕铁砷氧氟和55K的钐铁砷氧氟超导体也相继做出来了,整个团队非常兴奋。很快他们又合成了绝大多数50K以上的系列铁基超导体,创造了大块铁基超导体55K最高临界温度纪录并保持至今,为确认铁基超导体为第二个高温超导家族提供了重要依据。当时已67岁的赵忠贤带领年轻人几乎通宵工作,完成了铁基超导研究最关键的三篇论文。赵忠贤的研究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评价。美国《科学》杂志3次报道赵忠贤及其团队的工作,并评论说,“中国如洪流般不断涌现的研究结果,标志着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国已经成为强国”。
相关链接
①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常客”。他及团队在198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集体一等奖,2013年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还曾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新闻网 2017年01月09日)21*cnjy*com
②今天,他难得盛装一次,缓步走上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从国家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象征科技终身荣誉的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
(《中国青年报》2017年01月09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强调赵忠贤“ 50多年来,除参加国防任务外,他一直从事超导研究”,照应标题“半个世纪的超越与导引”,既紧扣题又巧妙解题。
B.虽然“经费是现在的1%,实验条件更是落后发达国家30年”,但由于超导研究不需要特别高级复杂的仪器,所以,赵忠贤就“利用现有条件”开始了研究。
C.1986年底,赵忠贤和他的团队攻克了一道世界性难题,当赵忠贤的团队获得了40K以上的高温超导体时,世界物理学界为之震动。
D.在超导领域的探索中赵忠贤有着敏锐的意识,当日本科学家与他的“新思路”一致时,他立刻意识到有一类铁砷化合物很可能是新的高温超导体。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赵忠贤经受了无数次失败的考验,在最困难的时候,他鼓励队员“新的超导体很可能就诞生在下一个样品中”,他的坚持终于获得了成功。
B.时隔30年,赵忠贤还清楚地记得他们团队发现临界温度93K的液氮温区超导体的准确时间是“1987年2月19日深夜”,这说明他记忆力非常好。
C.作者较为详细地描述了1987年美国物理学会3月会议盛况,凸显了中国超导研究的重大突破产生的轰动效应以及赵忠贤因此感受到的光荣与骄傲。
D.赵忠贤的团队用从淘汰的设备中捡回来的一台被大家叫做“土炮”的设备做实验,坏了修,修了坏,用到了极限,说明经费投入还是不足。
E.作者最后引用美国《科学》杂志的评论,视角从个人转到国家和团队,与赵忠贤所说:“荣誉归于国家,成绩属于集体”相照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9.赵忠贤为什么能在超导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21cnjy.com
……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B.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喜欢,高兴。
C. 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原谅,宽容
D.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用手提起
11、下列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秦王还柱而走 ②图穷而匕首见
③而乃以手共搏之 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12、下列对所选文段内容所作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B.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竟“色变振恐”,眼看事情就要败露。在这猝然生变的节骨眼儿上,荆轲面不改色心不跳,几句话,既遮掩了秦武阳失常的表情,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语意圆转,滴水不漏,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
C.“图穷而匕首见”,矛盾冲突达到白刃相见的地步。毫无精神准备的秦王“惊——起——绝——拔——操——急”,慌得连剑也“不可立拔”。与此同时,荆轲“取——奉——发——把——持——擿”,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
D.这一部分多用急促短语,突出地渲染了千钧一发的紧张形势。在这惊心动魄的搏斗中,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倚柱笑骂”,绘形传神,突出了荆轲的视死如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译文:
(2)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译文:
(二)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②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③真。已诉征求④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呈:呈送。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②转须:反而更应该。③甚:太。④征求:指赋税征敛。www-2-1-cnjy-com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首联写作者过去放任邻妇扑枣,因为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诗人其实是暗示吴郎应该让她打点枣。【来源:21cnj*y.co*m】
B.颔联紧接一二句,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
C.颈联出句“防”的主语是妇人,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
D.尾联看似与诗歌主题无关,实则欲借邻妇的诉苦,揭示当时百姓贫困的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E.本诗具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情感,语言沉郁顿挫而又不乏直白、讽刺和幽默。
15.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你从本诗中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 , 。21·cn·jy·com
(2)写高渐离击筑时,荆轲和而歌的声音的句子:
(3)荆轲“又前而为歌”的内容,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觥筹交错的背后是庸俗酒桌文化浸淫,吃喝无度的背后是作风问题泛滥,闲谈闲话之间反映出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状态、价值取向和党性修养。
②本世纪80 年代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伴随文化市场的扩大和宗教复兴运动的盛起,一些原已销声匿迹多年的帮会借助于宗教的外形沉渣泛起,重新显现于社会舞台。
③ 有的领导干部对下属阳奉阴违,容不得异见,听不得旁音,总以为搞“一言堂”就能树立起尊严。
④ 蔡英文上台一年来,国际上,所谓“邦交国” 纷纷和台湾“断交”, 岛内抗议之声此起彼伏… … 所有精心遮掩的真相和矛盾一齐爆发,内外交困,四面楚歌。
⑤活跃于北京各大医院的“号贩子”倒卖专家号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挂号的患者和家属都对“号贩子”敬而远之,医院就诊秩序明显好转。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⑥中国乒乓球技术先进、后备人才众多,不管是奥运会还是世乒赛,几乎都能凯歌高奏、折戟沉沙,把所有奖杯收入囊中。
A. ③⑤⑥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近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发布的一组雪景被网友们盛赞“白雪镶红墙,美得那么安静”,以至“到故宫拍雪景”也成了周末游客们挤爆故宫的理由之一。
B.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独生子女奖励政策不仅不应取消,而且对计划生育家庭扶助保障的力度还应加大,以便进一步完善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等制度。
C.据悉,成渝高铁即将投放使用,铁路局加强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安全教育,要求人人树立“铁路安全重于泰山”,以保障高铁正常运营。
D. 描写上海市民生活的长篇小说《繁花》于2015年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其作者出自名不见经传的被业内称为当今小说界“潜伏者”的金宇澄之手。
19.填入下句横线上的语句,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①故有“秋老虎”之说。
②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
③“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④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⑤被称为“多事之秋”。
A.②①⑤③④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③⑤④ D.①②③④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几乎所有人都有这种经历:出门后总在担心屋门是否忘记锁了,煤气、电器是否关好,甚至会因此回家检查。如果程度较重,持续时间长,同时引起严重焦虑等情绪障碍的话, ① 。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状一般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前者表现为反复思考一些想法,比如怀疑、回忆、穷思竭虑等; ② ,如反复检查、反复计数、反复洗手等。 ③ ,以致手上有一股浓重的肥皂味,有人甚至把手都洗出血来。
21.张广同学从正义路南国书城走出来时,恰好看到马路对面公共候车亭有位老人突然倒地。当他赶到老人身旁时,发现老人(女性)昏迷不醒,情况危急。张广马上给警务中心(110)、救护中心(120)打了电话,并守护在老人身旁等待救助。医生到场开展救护后并将老人送到市人民医院就医。警察从老人身上手机的通话记录中发现:老人40分钟前与“儿子”通过电话。
请你以张广的名义分别给警务中心、救护中心各打一个应急电话,再以警察的名义给老人的“儿子”打一个电话,向各方面简要报告事情的经过。每个电话内容不超过40字。(6分)
答:(1)
(2)
(3)
22. 作文。(60分)
以“我的家”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要有细节描写,在记叙中适当加入议论抒情文字。(2)书写工整、卷面清晰(3)不得抄袭或套作 (4)不少于800字。
2017-2018学年(下)半期调研检测
高2020届语文试题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C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草根阶层的灵魂”错,于文无据。据原文,“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非“草根阶层”。www.21-cn-jy.com
2.【答案】B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错,根据原文,“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会了诸子学说的‘士文化’。士文化的本质,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答案】 D (“正是因为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错,逻辑关系判定失当,由原文最后一段“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可知,士文化的与世长存与“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
(二)4.D
5.(1)渲染气氛, 写年关越来越浓的年味,为故事的发生发展提供背景。
(2)烘托人物的情感,在这样的氛围中,李娟自然想为母亲买礼物,母亲自然盼望女儿回家团聚。
(3)为下文写李娟为母亲买新年礼物做铺垫(或引出下文写买新年礼物)。
(4)反映了在外为生活忙碌的打工者家中老人得不到陪伴的矛盾现实。
6.(1)表现在外打工者的艰辛;(2)儿女们只关注对老人的物质供给;
(3)对老人来说陪伴比物质更重要;
(4)反映了在外为生活忙碌的打工者家中老人得不到陪伴的矛盾现实;
7. (3分)B (“但由于超导研究不需要特别高级复杂的仪器”错,原文的话有特定的前提和背景,首先是“赵忠贤仍旧乐观地认为”,其次是“相对于其他科学研究来讲”,第三是“超导材料探索”而不是泛指 “超导研究”。)2-1-c-n-j-y
8.(5分。选对一项2分,全选对5分) C E (A.“他鼓励队员”“ 他的坚持”不妥,原文 “他和团队成员相互鼓励”,团队成员的共同坚持。B.“说明他记忆力非常好”不妥,应该是印象深刻,难以忘怀。D.“说明经费投入还是不足”不妥,主要是体现他们节俭。)
9.赵忠贤为什么能在超导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①个人的执着与专注。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③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他善于管理团队,他的团队团结协作精神好。④国家的重视和支持。(答对一条给1分,其他有道理亦可。)
10、D 提:掷击
11、解析:选C。①连词,表修饰关系;②连词,表承接关系;③④均为介词,用,拿。
12、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A项,“穷困”,不是家境贫困,而是“不得志,走投无路”的意思。
13、(1)既然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意愿(意思)呢?(然则、见、岂……乎,各1分,大意2分)
(2)秦武阳脸色大变十分恐慌,群臣认为(感到)他很奇怪,荆轲回头看着秦武阳对他笑了笑,走上前道歉说(“怪”意动用法、“顾”、“前”“谢”各1分,大意1分)
14.C E(C“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理解有误。这两句诗意思是: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该还要插上篱笆。E“不乏直白、讽刺和幽默”理解有误)(选对一个得3分,选对两个得 5分)
15.(1)同情弱小,富有悲悯情怀。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依然任凭老人打枣,还特意写诗劝慰吴郎对老人亲善,体现出诗人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2)关注社会,忧国忧民。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诗人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每答对一条3分,两条6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为变徵之声
17. B 【解析】①觥筹交错——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②沉渣泛起——已经沉到水底的渣滓又漂浮了起来。比喻已经绝迹了的腐朽、陈旧事物又重新出现。③阳奉阴违——表面上装着遵守奉行,实际上却违反不照办。用于下级对待上级。从语境看应该是盛气凌人。④四面楚歌——被团团包围,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⑤“敬而远之”:表示尊敬,但不愿接近。不合语境。⑥折戟沉沙——折断了的戟沉没在泥沙里。形容失败惨重。【出处:21教育名师】
18、A 【解析】B.语序不当,“不仅”应放在“独生子女奖励政策”前。C.成分残缺,在“铁路安全重于泰山”后加“的意识”。D不合逻辑,“其作者”改为“这部小说”
19、C 首先了解文段大意,是说秋季气候和养生的关系。再抓住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判断顺序。②紧承上文,解释秋季是“阳消阴长”的阶段,所以放在首句,②①构成因果关系,③⑤构成因果关系,④和下文又构成因果关系,放在结句位置。
20.(5分)①就是患上了强迫症(1分) ②后者表现为反复做一些行为(2分) ③有人因为反复洗手(2分)
21.【参考答案】(1)110吗?正义路南国书城对面公共候车亭有位老人倒地,请救援。(2分)
(2)120吗?正义路南国书城对面公共候车亭有位女性老人昏迷,请救护。(2分)
(3)我是警察,你妈在南国书城对面公共候车亭昏迷,请你马上赶到市人民医院。(2分)
【评分细则】划线处一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