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新课标高三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新课标高三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12-20 18:2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新课标高三级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卷
命题人: 审题人: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研究中所采取的方法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利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B.分离破碎细胞的细胞器时采用的是质壁分离法
C.制备细胞膜时是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涨破
D.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通常采用去核、核移植等方法
2. 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与无机催化剂都是通过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起催化作用
B.酶与ATP均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
C.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
D.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3.2015年11月19日北大谢灿课题组发现了位于细胞膜上的MagR(磁感应受体蛋白),或揭开“第六感之谜”。MagR为一种铁硫蛋白,只在视神经细胞中大量表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agR的元素组成为C、H、O、N
B.MagR溶液遇到斐林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
C.MagR蛋白不参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
D.MagR基因在神经细胞中属于可选择性表达的基因
4.现有2个取自同一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成熟细胞,将它们分别浸没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21·cn·jy·com
A.乙溶液的浓度比甲溶液大
B.2min时,甲、乙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均高于初始值
C.10min时,取出两个细胞并置于清水中,都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
D.本实验若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为材料,则现象更明显
5.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农田中东方田鼠的种群密度
C.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29.(8分)下图一是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说法。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
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Ca2+的 的活性。
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的关系最恰当的是 。
A.S1=2S2 B.S1>2S2 C.S1<2S2 D.无法判断21教育网
(5)该流动镶嵌模型属于 (填“物理”或“概念”或“数学”)模型。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30.(10分)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药用成分,它能有效地杀死导致疟疾的元凶—疟原虫。请回答下列问题:2·1·c·n·j·y
(1)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真核生物,它与大肠杆菌的主要区别是 。青蒿素治疗疟原虫的原理是:青蒿素和其衍生物可以与疟原虫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使细胞膜失去 功能,从而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
(2)在适合生长的氮浓度范围内,探究不同氮素水平对青蒿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氮素水平(mmol·L-1) 叶绿素含量(μg·cm-2)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气孔开放度(mmol·m-2·s-1) 胞间CO2浓度(μL·L-1)
5(低氮) 86 19.4 0.68 308
10(中氮) 99 20.7 0.84 304
15(偏高) 103 21.4 0.85 301
20(高氮) 103 22.0 0.84 295
①青蒿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合成ATP的场所是 。
②表中净光合速率是采用叶龄一致的叶片,在 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 的吸收量。
③从表中可知,随着氮素水平的增高,叶片净光合速率逐渐 ,气孔开放度
(限制/不限制)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④高氮组比偏高组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高,而叶绿素含量相同,推断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参与光合作用的酶 。21·世纪*教育网
31.(10分)下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2-1-c-n-j-y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若在良好条件下,该动物种群每年以λ倍“J”型曲线增长(如右图所示),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 。动物种群按“J”型曲线增长需要满足的良好条件具体是指 。21*cnjy*com
如果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中曲线Ⅰ所示,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应该是 。如果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中曲线Ⅱ所示,则当曲线Ⅱ趋近K1时,对该动物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 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
(11分)研究人员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发现了一种由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的遗传病(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进一步研究发现只有同时具有两种显性基因的人表现正常。下图是该研究人员调查时绘制的系谱图,其中I3的基因型是AABb,请分析回答:www-2-1-cnjy-com
I4为 (填“纯合子”或“杂合子”)。又知I1基因型为AaBB,且II2与II3婚配后所生后代不会患该种遗传病,则II2与II3的基因型分别是 、 。III1和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 。【来源:21cnj*y.co*m】
(2)研究发现,人群中存在染色体组成为44+X的个体,不存在染色体组成为44+Y的个体,其原因可能是 。经检测发现III2的染色体组成为44+X,该X染色体不可能来自I代的 (填编号)。【出处:21教育名师】
(3)II4与一正常男性结婚,生了一个正常孩子,现已怀上了第二胎,有必要对这个胎儿针对该疾病进行基因诊断吗 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版权所有:21教育】
37.略
38.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叶绿体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整合到叶绿体基因组中,该技术能有效改良植物的品质。请回答。
(1)转基因技术的核心步骤是 ,完成该步骤所需要的酶有 。
(2)将植物体细胞处理得到原生质体,再通过 或 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原生质体,使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之后,通过 技术培养可得到相应的转基因幼苗。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来自原核生物中有重要价值的外源基因,无需改造和修饰就可在叶绿体中高效表达,据此分析,原因是 。
(4)对大多数高等植物而言,与传统的细胞核转基因相比,叶绿体转基因更稳定,其遗传方式 (答“遵循”或“不遵循”)分离定律,不会随 (“花粉”或“卵细胞”)传给后代,从而保持了 (“父本”或“母本”)的遗传特性。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新课标高三级期末考试
生物科答案
选择题(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C D B D C
非选择题(共54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29.(8 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磷脂(或脂质) (2)协助扩散(或被动运输)
(3)载体蛋白 (4)B(2 分)
(5)物理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2 分)
30(10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疟原虫)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核膜)(2分)
控制物质进出
(2)①类囊体薄膜
②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答案不全不得分)(2分)
CO2
③提高 不限制 ④数量增多
31.(10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 种群密度 Nt= N0λt (2分)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2分)
(2)K2(2分) 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 基因频率 (2分)
32.(11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1)杂合子(2分) aaBB【补充:BBaa】 AAbb【补充:bbAA】 5/8(2分)
(2)控制生物体成活(或细胞代谢)的重要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不在Y染色体上(其他合理答案可以给分)(2分)【说明:缺乏X染色体的卵细胞不能受精、缺乏X染色体的胚胎或受精卵不能发育,1分】 1 【补充:Ⅰ1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有必要(1分),该胎儿也有可能患该疾病(1分)
38.(15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
(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各1分)
(2)农杆菌转化 基因枪 植物组织培养
(3)叶绿体DNA和与原核生物DNA结构类似(由于叶绿体大多数基因的结构、转录与翻译系统均与原核生物类似 合理答案给分)21cnjy.com
(4)不遵循(1分) 花粉(1分) 母本(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