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
彭荆风,当代作家,江西萍乡人。1929年生,1949年夏参加人民解放军,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云南边寨,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 如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绿色的网》等,还有与别人合作的电影剧本《芦笙恋歌》、《边寨峰火》等。在“四害”横行期间,他被投入囚牢;在牢房中,还坚持写作。“四人帮”垮台后,他的作品才重见天日。《驿路梨花》是作者坐了七年监狱以后重新提笔的第一篇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作家对党的无比信赖,对新生活的无比热爱。确如作者在《驿路梨花》一书的后记中所写:“我热爱生活,……尽管我的功力有限,我还是要尽力为欢乐的生活奏乐。”
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 ,内收描写云南边地少数民族生活的短篇小说11篇。本文是其短篇小说集中的一篇同名小说。
就文章的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或者:你最想从文章的题目知道些什么)?1、“驿路”指什么?(确切解释)
2、“梨花”指物还是指人?
3、如果指物: (驿路的) “梨花”是怎样的?
如果指人: (驿路的) “梨花”又是怎样的人?
4、“驿路梨花”的结构?
5、这个题目的出处?以“驿路梨花”为题的意义? 挨 太阳寨 露宿 竹篾
火塘 简陋 倚 喷香
撵走 麂子 恍惚
香气四溢 修葺 小雀似的
晶莹 折损 菌子 我会读: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以及词语:
驿路 陡峭 露宿 竹篾
简陋 喷香 悠闲 恍惚
香气四溢 修葺 修长
晶莹 照料 照管 处处开读完文章,解决了你的哪些疑问?(即开头对文章的题目的思考)
那么,小茅屋的主人是谁,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呢?
(即:给文章分层,并概括每层的意思。)1、写“我们”深山行,在梨树林中发现小茅屋。
2、写小茅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疲劳。
3、写瑶族老人述说小茅屋主人名叫梨花。
4、写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
5、最后点题点人。作业(作业本):
1、查词语(一遍)
2、词语各五遍(回来听写)
3、按照课文叙述顺序,填写课后练习一表。并思考练习二。 速读课文,读后指出课文中写了哪些人?按照他们出场的顺序列出他们的名字?“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哈尼小姑娘
(解放军)
(梨花)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指出上述人物依次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试填写下表) 跳读课文,找出本文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本文的记叙顺序。 暮色
夕阳西下
一弯新月
这天夜里
第二天早上上个月
几年前
十多年前 快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试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中心。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神州人人学雷锋
有人说“文中不只一次提到梨花,标题中也有‘梨花’,这是因为文中有个哈尼族姑娘叫梨花”,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文章的标题是“驿路梨花”, 字面的意义是指驿路上的梨花(自然界的梨花),实际上是一语双关,它还指什么?用“驿路梨花”作标题并在文章结尾引用诗句有什么含义?给这篇课文拟一个揭示中心思想的标题。 假如“我”和同行的老余,住进茅屋后正好碰上了回娘家路经这里的梨花姑娘,故事会怎样发展下去?请大家发挥想象力,在不改变原文基本情节的情况下,简要谈谈你们的设想。 谢谢,再见!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2、把握课文的记叙顺序。
3、理解课文主题,学习和发扬
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雷锋(1940—1962)同志是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穷农民家庭的孩子。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
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