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11-28 15:3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习题
○课内练习
1、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以下做法中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C.因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故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2、某小组为了验证蜡烛燃烧后的产物的成分,设计了如下的探究活动,其中有以下几项主要操作。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完成以下填空。   探究活动名称:______________   所需仪器和试剂:蜡烛、澄清石灰水、火柴、_________________等。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点燃蜡烛,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
3、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烛芯组成的。某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产生的“白烟”,他惊奇的发现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水蒸气   D.石蜡固体小颗粒
4、通常状况下,人体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如下表所示(含量指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空气中的含量(%)
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氧气
21
15.7
二氧化碳
0.03
3.6

<0.03
6.2
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并设计实验:验证剩余的一种气体成分在空气中和人体呼出气体中含量的不同,答案写在相应的空格内。(使用的仪器和药品可以任选,实验室备有刚收集好的呼出气体250mL两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其中一瓶呼出气体和等体积的一瓶空气,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
 
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少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呼出气体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瓶中无明显现象
 
 
 
 
5、小明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图所示。 (1)根据实验的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
(2)小明进一步了解人体呼出和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原因,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是由于人体内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了     交换。
6、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的方法是(  )   A.把呼出的气体收集起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B.把呼出的气体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C.把呼出的气体收集起来,然后到入澄清的石灰水   D.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呼气
○随堂练习
1.为了测定教室中空气中的成分,化学教师让兴趣小组的小明同学提前收集一瓶教室中的空气,以备上课实验时用。小明从实验室中拿了一只空集气瓶,带进教室,敞口放置了一会儿,盖上了玻璃片。
(1)你认为小明的收集方法正确吗? 。
(2)请你叙述正确的收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用生活中的日用品代替集气瓶来收集教室内的空气,你的方法是 。
2.(2007·泰安市)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观察 B.实验 C.假设 D.做结论
3.小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2006年·甘肃兰州)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
5.(2006年·安徽课改)某实验测出的人的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
气体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X
78%
75%
Y
21%
15%
CO2
0.03%
3.68%
H2O
0.06%
5.44%
其它
0.91%
0.88%
(1) 请你判断:X是 ,Y是 。(填物质名称)
(2)请你回答: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 。(填物质名称)
(3)请你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实验方法是 。
(4)请你分析: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少,原因是 。
课后作业:
1.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 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可以发现和验证 ,学习 的方法并获得 。
2.因为蜡烛熔化时 ,所以是物理变化。因为蜡烛燃烧时 ,所以是化学变化。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
①冰熔化 ②煤气燃烧 ③汽油挥发 ④钢铁生锈 ⑤瓷碗破碎 ⑥食物腐烂⑦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⑧灯泡发光 ⑨植物的光合作用
4.人的呼吸过程中,吸入的主要是 ,呼出的主要是 ,呼吸过程是 变化。
5.蜡烛燃烧的火焰有 、 和 三部分构成,其中 的温度最高。
6蜡烛有以下一些性质:①固体 ②白色 ③质地较软 ④密度比水小 ⑤难溶于水 ⑥受热易熔化 ⑦能燃烧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 ,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
7.有四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怎样把它们区分开?
8.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9.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 、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   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振荡后发现 。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
10.观察蜡烛的燃烧,得出下列结论。请回答:
(1)哪些是不需要燃烧就能观察到的现象(填字母) .
(2)哪些是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填字母)  .
 a.自顶端起约1cm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塑型;
 b.原料是半透明、微臭、无味白色固体;
 c.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碗状存在
 d.一白色烛心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1cm
 e.形状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尖出
 f.烛心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色
 g.吹熄后,能看见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并慢慢消失
 h.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
 i.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碗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
 j.如受空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且生出黑烟。
除此之外,燃烧时你还观察到的现象有(写两个)
     ;

 。
11.蜡烛熄灭后有一股白 ,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 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白烟是石蜡_________ 凝结成的石蜡固体。
12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
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
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
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 )
A.极易溶于水 B.不易溶于水
C.易溶于水 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⑴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 的含量高。
⑵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高。
⑶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比空气中
的含量高。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含量明显发生变化的主要有 、 、 三种物质。
13:实验室配制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生成,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气体
14:从冰箱取出的杯子,放在空气中,外壁有水珠形成,为什么?
15:现有三瓶气体,分别为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用简单的方法来鉴别。

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
参考资料:第三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堂小问号
1.你都知道蜡烛的哪些物理性质?
2.蜡烛燃烧的火焰都有哪些特点?
3.蜡烛燃烧都会有哪些生成物?
4.人的呼吸过程,吸入和呼出的分别是什么气体?
5.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有哪些性质?
○课堂目标台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4.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
○基础知识点
知识点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正确观察、描述和理解化学实验现象是学习化学和科学探究必备的技能。实验前,必须设计好实验现象记录表和实验报告表;实验中,要细致地观察、准确地描述、认真地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后,要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说明和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1.对蜡烛点燃前、燃烧时及熄灭后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和结论
点 燃 前
观察蜡烛
圆柱形,乳白色、红色等 有轻微气味
蜡烛因加入颜料而呈现各种颜色
用指甲划蜡烛
划出刻痕
石蜡较软
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
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燃 烧 过 程 中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产生黄白色光亮火焰;蜡烛火焰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火焰分三层,最里面的一层暗淡;中间的一层明亮;最外一层不明亮。
蜡烛火焰由于受气流影响而摇晃,黑烟是石蜡未充分燃烧产生的炭黑;三层火焰从内到外称为焰心、内焰、外焰。
取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s—2s后取出
火柴梗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先变黑,第二层次之,里层变黑最慢。
外焰处石蜡蒸气充分燃烧,温度最高;内焰处石蜡蒸气燃烧不充分,温度较低;焰心主要是未燃的石蜡蒸气,温度最低。
熄 灭 后
熄灭蜡烛,观察现象
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
石蜡的蒸气遇冷形成白烟
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观察现象
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白烟是石蜡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
2.对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将上述烧杯取下来正放,迅速往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浑烛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要点诠释】: (1)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表示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此反应的条件是点燃,写在了箭头的上方。表达式的意义是:石蜡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2)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生成新的物质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般采用该方法来鉴别二氧化碳气体。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碳酸钙+水 知识点二:对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1.知识储备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利用这一点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在澄清石灰水的量一定时,白色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多。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此可以检验氧气的存在。木条燃烧得越旺,说明氧气的浓度越大。 2.活动探究
实验步骤与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再收集两瓶空气,闻气味。
两种气体均没有气味
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均没有气味
步骤2、取一瓶空气与一瓶刚收集的人呼出的气体,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
步骤3、用燃着的木条对比检验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呼出的气体中小木条火焰先熄灭
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少
步骤4、用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比检验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形成水雾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多
步骤1、2、3、4具体操作见下图   【原因解释】我们吸入的空气中含有—定量的氧气,这些空气进入人体后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被吸收,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增多。
○课内练习
1、【答案】C
2、【答案】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  干燥的小烧杯 1.烧杯内壁变模糊,有无色液珠生成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答案】D
4、【答案】
 
呼出气体瓶中的小木条比空气瓶中的小木条熄灭得快
 
取呼出气体一瓶和等体积的空气一瓶,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
 
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向其中的一块呼气,另一块放在空气中
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另一块玻璃片上无明显现象
人体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多于空气中的含量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5、【答案】(1)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 (2)气体
6、【答案】D
○随堂练习
附答案:
1.(1)不正确(2)先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拿进教室后将水倒出,静置一会,盖上玻璃片即可(3)用矿泉水瓶子进行上面同样的操作。或用注射器抽取教室内的气体。其它合理的答案也可。2.C 3.C 解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品质,是取得重大发现的首要条件。 4.C 5.(1)氮气 氧气 (2)氧气 (3)对着玻璃呼气(或对着无水硫酸铜呼气) (4)主要由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的增加引起的。
课后作业
参考答案:
1. 实验现象、化学原理、科学探究、化学知识;
2. 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质;
3. ①③⑤⑧,②④⑥⑦⑨;
4. 氧气、二氧化碳,化学;
5. 内焰、外焰、焰心,外焰;
6. ①②③④⑤⑥,⑦;
7.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深入四瓶气体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和氮气。然后向火焰熄灭的两瓶气体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证明是二氧化碳,去变化的是氮气。8、D9、小 ;外焰、内焰、焰心;A ;外焰;水珠;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10、abdeh;cfgij ;火焰分为三层;外层火焰最明亮;11、烟;气;蒸汽;;13:实验室配制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生成,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气体
答:澄清的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会变浑浊,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别二氧化碳气体。澄清石灰水久置空气中生成白色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14:从冰箱取出的杯子,放在空气中,外壁有水珠形成,为什么?
答:从冰箱取出杯子,杯体温度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凝结在杯子外壁。
15:现有三瓶气体,分别为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用简单的方法来鉴别。
答: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到瓶中,如果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发生的是空气。
16.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
答: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方便面拆封后,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因此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