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私家藏书
私家藏书是公家藏书的补给库,政府往往是依靠民间藏书来恢复和重建公藏的。此外,宋朝以后,很多藏书家都利用自己的藏书来刻书印书,增加了图书的流传,挽救了很多濒临灭绝的孤本和珍稀本。21教育网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称为成长期,始于春秋末期,到东汉结束。虽然古代最早的藏书可以追溯至殷商时期,但它实际上是公家藏书。因为在那时,学术内容尚处于萌芽阶段,都掌控在官府手里,私人是没有能力藏书的,且那时候的制书工艺很复杂,私人没有生产力来制造图书。这也是“学术官守、学在官府”的一个现象。到了春秋后期,周王室势微,诸侯纷起,出现“诸子学说”。西汉建国以后,文化建设逐渐兴起,中央藏书机构去民间大力搜罗图书,但私人藏书还是比较薄弱。私人藏书主要集中在两类人手中,一是有权势的诸侯王,一是有学问的士大夫和官员。到了西汉后期,由于私人藏书的需求,开始出现一些图书的买卖市场,叫作“书肆”。东汉时期有一批有名的藏书家,是经学家杜林、史学家班固、医学家华佗、文学家蔡邕。
第二个时期是发展期,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这个时期有一个大事件促进了私家藏书的发展,即纸的普及。第三个时期是古代私家藏书的兴盛期,从宋朝到清朝末年。以前图书生产是靠手工抄写,生产速度很慢,到了北宋以后,雕版印刷逐渐普及,流通数量大大增加,给私人藏书提供了很多资源。
我们不仅要研究藏书史,还要研究蕴藏在里面的藏书文化,特别是对藏书楼和藏书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古些时候藏书比较少,藏书楼就无从谈起,慢慢积攒到一定数量以后,在北齐就出现了藏书楼,到了明清,藏书家数量众多,且藏书规模越来越大,所以在江南一带就曾经出现书楼林立的壮观场面。藏书家藏书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藏书章,藏书章最早的作用是为了表示对这个图书的所有权,但后来随着藏书文化的发展,藏书章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经常用来表达藏书人的一种心态和志向,甚至宣泄一些情绪,所以藏书章就越来越多,而且内容越来越丰富。
私家藏书是公家藏书的补给库,每一次改朝换代,中央政权的藏书遭到破坏后,都是到民间搜集藏书;而且当公家藏书流散四方的时候,民间藏书都是一个巨大的容纳库,把公家藏书收容进来。所以,政府往往是依靠民间藏书来恢复和重建公藏的。
1.下列对“私家藏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私家藏书是公家藏书的重要补给,政府只有依靠民间的藏书才能来恢复和重建国家的公共藏书馆。
B.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成长期、发展期、兴盛期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春秋末期,到东汉结束。
C.宋朝时期,因为很多藏书家都利用自己的藏书来刻书印书,所以增加了图书的流传,挽救了很多濒临灭绝的孤本和珍稀本。
D.古代最早的藏书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但那时候大多还是公家藏书。因为学术内容尚处于萌芽阶段。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由于纸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私家藏书的发展,加上北宋以后雕版印刷逐渐普及,给私人藏书提供了很多资源。
B.东汉时由于私人藏书的需求,开始出现一些图书的买卖市场,叫作“书肆”。也出现了一批有名的藏书家,如杜林、班固、华佗、蔡邕等。2·1·c·n·j·y
C.西汉建国后,中央藏书机构去民间大力搜罗图书,但私人藏书还是比较薄弱。私人藏书主要集中在有权势的诸侯王、士大夫和官员手中。
D.殷商时期,学术都掌控在官府手里,私人没有能力藏书,加上那时候制书工艺很复杂,私人无法制造图书,这是“学术官守、学在官府”的一个原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私家藏书是公家藏书的补给库,只有在每一次改朝换代的时候,政府往往是依靠民间藏书来恢复和重建公藏的。
B.藏书楼出现于北齐,直到明清,藏书家数量众多,藏书规模更加庞大,所以就出现了书楼林立的壮观场面。
C.藏书章最早的作用是为了表示对这个图书的所有权,但后来藏书章经常用来表达藏书人的一种积极心态和高远志向。
D. 我们不仅要研究藏书史,还要研究蕴藏在藏书历史里面的藏书文化,特别是对藏书楼和藏书章的研究,意义重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良 心
孩子送来时,已经快不行了,张朝和老婆急红了眼。好几个医生,在看了片子和孩子的状况后,都摇着头说:“不行,不行,这个手术我没把握。”张朝和老婆真的是急疯了,差点就给他们跪了下来:“求求你们,你们一定要救我儿子啊!”一个年轻医生,看着有些不忍,说:“如果丛医生在,可能还有点希望,但是……”年轻医生有些欲言又止。
“但是什么?”张朝问。年轻医生想了想说:“我去帮你打个电话试试,他如果说可以,那就可以。”电话打完,年轻医生说:“丛医生答应了,马上就动手术,你们准备一下吧。”张朝和老婆一阵惊喜。张朝朝老婆使了个眼色,他老婆就匆匆出了医院,回来时手里多了个鼓囊囊的信封。
那个丛医生走过来时脸上有点憔悴,他的身后跟着的是推着孩子病床的护士。眼瞅着快要到手术室了,张朝把丛医生拉到了一个角落,然后递上那个信封。丛医生推托着不接,反复几次,张朝脸上都有了汗。这时那个护士喊:“丛医生,可以手术了。”丛医生推托不过,只好接过信封,随手放进口袋里,然后就匆匆进了手术室。
张朝和老婆被阻拦在手术室的门口,看着门轻轻地被关上。张朝拍了拍老婆的肩说:“没事的,一定没事的,丛医生都收了咱的红包,他一定会尽全力的。”
这次的手术,真像是一场马拉松。从下午六点一直到凌晨两点,张朝和老婆坐在门外的地上,差点都虚脱了。“怎么还没好呢?怎么还没好呢?”老婆嘴里不停地在喃喃着,眼角的泪早已干了,留下一道道清晰的泪痕。不时还怪上自己几句:“都怪我,没照看好儿子。”张朝拉住她的手,紧紧地。
不知什么时候,手术室的门打开了,先前那个护士喊:“谁是张海旭的家属?”“张海旭”正是孩子的名字。张朝和老婆冲了过去应道:“我是,我是!”护士告诉他们,手术很成功,孩子一会儿就出来,先进重症监护室,让他们别着急。转身要进手术室的护士又回头说:“你们啊,还真该好好感谢丛医生!”
几天后,张朝的老婆经过医院楼下的表彰栏,发现上面有丛医生的照片,仔细一看,这是年度模范医生的事迹专栏。原来丛医生叫丛勇强,他因一台手术,错过了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
张朝的老婆回到病房时,把丛医生的事告诉给了张朝。张朝说:“他是尽力了,可他不是也收了我们的红包了吗?这样的人,怎么可以评模范呢?”老婆也说:“是啊,是有点说不过去。”
张朝和老婆只是在病房里轻声地谈论,邻床的一个病友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出了病房,就和另一个病友说起了那个叫丛勇强的医生收受红包却被评模范的事情。
事情很快传到了很多人的耳朵里。
第二天,张朝的老婆看到表彰栏里,丛医生的照片被撤了下来。回到病房时,来了两个医院监察处的人,把他们带进了一间办公室,说是要了解情况。
在那里,他们看到了丛医生,他们是有些歉意的,虽然他们给了红包,但毕竟人家救了自己的孩子。丛医生却朝他们微微一笑,说:“你们查过交给医院的押金吗?”张朝和老婆摇头说:“没有。”一个工作人员递给他们一份押金收据,收据上显示,在孩子手术的第二天,孩子的医院账户上多了一笔钱。那个数字,正是张朝塞给丛医生的那个红包的数额。
丛医生说:“当时收你们的钱,一是想让你们放心,二是时间确实也紧迫……”
张朝说:“丛医生,对不起,我……”
丛医生摆了摆手说:“医者父母心,无论我做什么,我首先想到的都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在刻画人物时运用的是语言描写的方法,如通过一些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突现了张朝夫妻在救治孩子时的焦急心情。
B.小说通过张朝夫妻误会丛医生这个小故事,揭示了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医患关系问题,即医患之间的不理解、不信任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护士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她目睹丛医生收红包,也见证他抢救小男孩,同时这个人物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D.文中略写救治孩子的过程,详写孩子父母对丛医生的前后态度变化过程,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表现孩子父母的忘恩负义。
E.小说篇幅短小,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直至结局依次展开,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
5.丛医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简要分析其形象特征。(4分)
答:
6. “你们啊,还真该好好感谢丛医生!”试分析护士这句话的含意及作用。(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
(一)课内文言文知识(7~10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B.①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C.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①吾其还也 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8.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往而不反者
B.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①卒起不意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①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②使使以闻大王
B.①吾得兄事之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C.①群臣怪之 ②拔剑撞而破之
D.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沛公欲王关中
10.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
A.项王曰:“沛公安在?” B.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9分)
李充字大逊,陈留人也。家贫,兄弟六人同食递衣。妻窃谓充曰:“今贫居如此,难以久安,妾有私财,愿思分异。”充伪酬之曰:“如欲别居,当酝酒具会,请呼乡里内外,共议其事。”妇从充置酒晏客。充于坐中前跪,白母曰: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坐中惊肃,因遂罢散。充后遭母丧,行服墓次,人有盗其墓树者,充手自杀之。服阕立精舍讲授。www.21-cn-jy.com
太守鲁平请署功曹,不就。平怒,乃援充以捐沟中,因鼟署县都亭长。不得已,起亲职役。后和帝公车征,不行。延平中,诏公卿、中二千石各举隐士大儒,务取高行,以劝后进,特征充为博士。时鲁平亦为博士,每与集会,常叹服焉。【出处:21教育名师】
充迁侍中。大将军邓骘贵戚倾时,无所下借,以充高节,每卑敬之。尝置酒请充,宾客满堂,酒酣,骘跪曰:“幸托椒房①,位列上将,幕府初开,欲辟天下奇伟,以匡不逮,惟诸君博求其器。”充乃为陈海内隐居怀道之士,颇有不合。骘欲绝其说,以肉啖之。充抵肉于地,曰:“说士犹甘于肉!”遂出,径去。骘甚望之。同坐汝南张孟举往让充曰:“一日闻足下与邓将军说士未究,激刺面折,不由中和,出言之责,非所以光祚子孙者也。”充曰:“大丈夫居世,贵行其意,何能远为子孙计哉!”由是见非于贵戚。【版权所有:21教育】
迁左中郎将,年八十八,为国三老。安帝常特进见,赐以几杖。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注:①椒房:后妃的代称。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B.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C.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D.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1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车”是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21cnjy.com
B.古代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词语有:举、辟、征、诏、迁等。
C.“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21*cnjy*com
D.“足下”在古代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足下意为“您”。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充家境贫寒。虽已娶妻成家,但仍与母亲兄弟居住在一起。妻子不堪忍受贫困,主动分家,自立门户,遭到李充的数落和休弃。
B.鲁平很佩服李充,曾经强令李充出来做官。朝廷征召天下名士,鲁平力荐李充入朝担任博士。每有集会,鲁平便要赞赏李充。 21*cnjy*com
C.李充遭遇母亲离逝的不幸,十分哀伤。服丧期间,李充住在母亲墓旁守丧;有人偷盗母亲墓上的树,他怒不可遏,竟然亲手将其杀死。
D.李充曾为大将军邓骘列数天下高士,因为其中有人不合邓骘口味,邓骘不想让他再说,拿肉给他吃,李充将肉扔到地上,扬长而去。
14.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丈夫居世,贵行其意,何能远为子孙计哉!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8分)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5.下列几项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亦指送行的酒筵。意同“祖席”。
B. 作者感情经历了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这几个阶段。
C.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这两句写到环境,表现出友人离去造成自己的空虚感、落寞感,而“日暮长河急”更加重了心绪的撩乱。www-2-1-cnjy-com
D.“ 解缆君已遥 ”,写船快,实则怨船快;“望君犹伫立”,一个“犹”写出了作者犹豫不决的心情。
16.这首诗通过哪些表现手法表现诗人的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5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诗经·氓》中,“ , ”描述了男女主人公少年时一起玩耍的情景,反衬了婚后生活的痛苦。21·cn·jy·com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 ”。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写出了诗人送武判官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5)白居易的《观刈麦》表明繁重的赋税带给人们无尽苦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牧《赤壁》中“ ,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8.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和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篷头 广有羽翼 作揖(yī) 引吭(kēng)高歌
B.旗竿 绿草如茵 解剖(pāo) 殒身不恤(xù)
C.文采 纷至踏来 尸骸(haí) 长歌当(dāng)哭
D.翌年 桀骜锋利 倘(tǎng )使 摘星揽(lǎn)月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① 离不开酒。② 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③唐代文人之醉酒,④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⑤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⑥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总是
如果
而
╱
但是
从而
B
都
如果
╱
固然
而且
因此
C
可是
倘若
那么
既
╱
所以
D
却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
20.下列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的作品多以二战为背景,反映的是峥嵘岁月中罗马尼亚裔德国人的生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南怀瑾先生虽屡遭磨难,却矢志不渝,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夜以继日,宵衣旰食,先后出版了三十二部专著。21·世纪*教育网
C.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一股改进文风、会风的“新风”上行下效,各级会议纷纷以实际行动落实文风、会风的改进,引发舆论关注。 2-1-c-n-j-y
D.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也将受到世界人民的唾弃。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我国67个城市自然资源趋于枯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被列为衰退型城市,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B.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C.对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反动行径,曾经饱受侵略战争祸患的中国人民和其他亚洲国家的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D.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22.请为下面的上联选择一个最佳的下联( )
上联:一亭尽揽山中趣
A. 万树苍颜千里翠 B. 千树流莺歌丽日
C. 幽室能观世外天 D. 几家深树碧藏楼
四、写作(60分)
23.请以“撒在成长道路上的几缕阳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泉港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3分) B
解析:A项,说法绝对。“只有依靠民间的藏书”说法错误;C项,时间错误,原文说的是“宋朝以后”;D项,应是“中国古代”,另外“大多还是”错误,应是“都是”。
2.(3分)A
解析:B项,时间错误,应为“西汉后期由于私人藏书的需求”。 C项,缺少修饰性语言,导致扩大了范围,应为“有学问的士大夫和官员”;D项,“原因”应为“现象”。
3.(3分) D
解析:A项,表述不全,缺少“而且当公家藏书流散四方的时候”。B项,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在江南一带就曾经出现书楼林立的壮观场面”。C项,表述错误,依据原文,应是“但后来藏书章经常用来表达藏书人的一种心态和志向”。
4.(5分)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解析:A项,除了语言描写外,还有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C项,“目睹丛医生收红包”于文无据;D项,文中未写救治孩子的过程,张朝夫妻忘恩负义分析错误。
5.(6分)丛医生是一个医术精湛、敬业奉献、不计得失、医德高尚的人。
①接手别的医生都没把握的手术并且手术成功,可见其医术高明,技术精湛。
②为给患者做手术而错过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可见其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
③返还患者送的红包,面对患者的误会报以宽容理解,可见其廉洁行医等高尚医德。
(每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
解析:解答本题,应先概括其形象特征,然后再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如别的医生都没有把握的手术他能够成功,可见其医术高明;因手术而错过与父亲见最后一面的机会,可见其敬业;面对患者的误会能够理解并宽容,可见其医德高尚等。
6.(6分)含意:①丛医生不顾手术艰难和自身疲惫即刻动手术,挽救了孩子的生命。②因给孩子做手术而未能与父亲见最后一面。
作用:从侧面赞扬了丛医生的高风亮节,为下文丛医生将孩子父母送的红包抵作孩子住院押金等情节作了铺垫。(含意每点各2分,作用2分)
解析:理解句子的含意,可以结合语境,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进行。本句话主要是“感谢”丛医生,结合语境概括出感谢丛医生的原因就可以得出句子的含意。分析作用时,从内容方面考虑,也就是对丛医生形象的突出所起到的作用;从结构方面考虑,后面有丛医生妥善处理红包的情节,这句话又为这些情节作了铺垫。
7.(3分)A(驻军。B:只是,不过;回头看。C:给予;给,替。D:还是;他们的)
8.(3分)D(A项,距——拒,内——纳,反——返;B项,倍——背,蚤——早;C项,卒——猝,共——供)
9.(3分)C(①形容词意动用法,②动词使动用法。A项都是动词使动用法,B项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D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10.(3分)B(被动句。A项宾语前置,C项定语后置,D项判断句)
11.(3分)C
12.(3分)B
解析:“迁”是调动官职的意思。
13. (3分)B
解析:“鲁平力荐李充入朝担任博士”的说法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文中只说了天子下诏选取品行高尚的人,用来鼓励后辈,特地征召李充担任博士,但并没有明确说明是由于鲁平的力荐。
14.(10分)(1)大丈夫活在世上,贵在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哪里能够考虑子孙长远的事情呢!(得分点:“居世”“意”“计”各1分,句意2分)
(2)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跑到沛公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尽地告诉了他。(得分点:“之”“私”和介宾短语后置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李充,字太逊,陈留人。李充家中贫困,弟兄六人同在一块吃饭,交替穿一套衣服。妻子私下对李充说: “现在生活贫困到如此地步,很难长期安定,我个人有些财物,希望你考虑分家。”李充表面应酬说:“如果想分开来过,应当酿酒准备宴会,请来同乡人和亲戚,一同商量此事。”妻子照着他的话准备酒宴请客人。 李充在酒席上跪在母亲面前禀告说:“这妇人行为不端,竟然教我离开母亲和兄弟,她的罪够得上休弃了。” 接着大声呵斥妻子,(把她)逐出家门,妻子含着泪水走了。酒席上的人全都震惊肃然,因而罢席散去。李充后来遭遇母亲去世,他住在墓旁服丧,有人偷盗他母亲坟上的树,李充亲手杀了他。服丧期满以后,李充建讲堂讲学。
太守鲁平请他暂任功曹,他不去。鲁平发怒,就抓来李充把他丢到水沟里面,接着将他降为县里的都亭 长。李充迫不得已,出来理事。后来孝和帝公车征召他,他不去。延平年间,天子下诏要公卿和中二千石官员各自举荐隐士和学问高深的儒者,一定要选取品行高尚的人,用来鼓励后辈,特地征召李充担任博士。这时鲁平也任博士,每次与他集会,经常赞赏佩服他。
李充升任侍中。大将军邓骘身为贵戚,权倾当代,无需有所凭藉,但因为李充节操高,总是对他卑下恭敬。邓骘曾经设酒宴请李充,满堂都是宾客,酒喝得正酣畅,邓骘跪着说:“有幸凭借后妃,当上大将军,将军府刚刚设置,想用天下奇异杰出的人,用以匡正不到之处,希望各位广泛寻求这样的人才。”李充于是为邓骘列举天下隐居而又身怀道术的人,其中不少人不投合邓骘的口味。邓骘不想让他说下去,拿肉给他吃。 李充将肉扔到地上,说:“游说之士还会满足于吃肉!”接着走出门,径直离去。邓骘对他很怨恨。当时也在座的汝南人张孟举前去责备李充说:“昨天听到足下与邓将军谈论士人没说完,就当面激烈指责,不遵循中庸平和之道,说出口的话所造成的后果,不能用来为子孙增辉造福。”李充说:“大丈夫活在世上,贵在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哪里能够考虑子孙长远的事情呢!”自此李充受到贵戚的非议。
李充调任左中郎将,八十八岁时,为国三老。安帝经常特意召见他,赐给他几案和手杖。李充在家中去世。
15.(3分)D
解析:作者“犹豫不决的心情”错,应该是表现作者执着之情。
16.(5分)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②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③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④对比,“方一笑”与“还成泣”对比,写出了相聚短暂的遗憾。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答对1点给3分,答对2点给5分。)
17.(12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8.(3分)D
解析:A项 篷-蓬 吭(háng) B项 竿-杆 剖 (pōu)
C项 踏-沓 骸 (hái) 当(dàng)
19.(3分)B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词语的搭配产语境的掌握。第一处,前面说“无论……”,后面与之搭配的应是“都……”,排除AC两项;第二处,后面说“那么……”,前面应使用表假设的关联词“如果”,构成“如果……那么……”的假设复句;排除D项。第三处不需要使用关联词语,第四处要使用表转折的关联词,因为后面说了“打败……”。第五处,前面说“不仅……”,后面应使用“而且”,与前面构成递进关系的复句。最后一处是对前面的总结。
20.(3分)A
解析:B 项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此处不合语境。
C项“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贬义褒用。
D项 “危言危行”,指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望文生义。
21.(3分)C
解析: A. 缺少主语,删去“由于”。B.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可将“到”删去,“能否很好地”改为“的”。D.语序不当,应为“开发、设计、建造”。【来源:21cnj*y.co*m】
22. (3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