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通用《诗的色彩与民族审美》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通用《诗的色彩与民族审美》教学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27 12:0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的色彩与民族审美》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 董一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古诗鉴赏的相关知识。
审美目标: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最深的文化底蕴,从而热爱民族文化。
教学时间:1课时50分钟
课型:校本课
教学用具:计算机、数码投影仪、无线话筒
教学情景:这是一堂诗歌鉴赏课,是一堂“新课程杯”观摩课。屏幕上的背景是韩干的《照夜白图》,课题是《诗的色彩与民族审美》,多媒体教学座无虚席,有省市领导和许多语文界同仁。(铃声响起……)
师:俄国画家列宾说:“色彩即思想。”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有自己钟爱的色彩。向日葵的金黄是梵高生命的向往;莫奈用棕色表现伦敦漫天的迷雾,实则传达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缕寂寞和孤独;多瑙河流淌的是施特劳斯的湛蓝;四月的天空飘洒的是诗鬼李贺瑰丽的红雨。你能用色彩描写一下古代诗人的诗风吗?(亲切地提示)有人说,张爱玲小说的风格是葱绿配桃红,因为她表达了悲凉、凄凉、凄艳和寂寞的哀伤。
生:我喜欢的诗人是温庭筠,他的诗中充满“叶绿体”,能产生出丰富的营养,而我作为一个初级消费者,心情地享用他的诗。
师:好酷的比喻。(笑声)
生:我认为李商隐的诗是百花园中一朵淡紫色的奇葩,在每朵花瓣上都滚动着美丽的海蓝色的露珠,浪漫、神秘,透着忧伤,让人百感柔肠。
师:你把世间最浪漫的蓝和忧郁的紫都送给了李商隐。
生(很急的):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李煜的词风,就是蓝色了,更恰当些,李煜属于蓝色中的深蓝,象征南唐后主的帝王之尊,国破家亡,愁多、怨广、恨深,同时加上深蓝色的忧郁,使李煜具有古代诗人少有的双性气质。
师:是吗?看来蓝色不该属于李商隐,应该属于李煜。(笑声)
生(很激动地):用赤诚和热烈的红色、深沉而执著的黑色来诠释曹植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为你可以从他身上找到勇士的精彩,更可以从他身上品味出那份卓然与唯我独尊,虽然红与黑的搭配过于凝重,可命中注定,一份红色就是一份热情,一份黑色就是一份高贵与完美。
师:难怪谢灵运说曹植才高八斗。
生:我认为“玉碗盛来琥珀光”才是李白的光泽,玉色浓白而凝重,高洁而纯清,那是李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真性情所在,而琥珀呢?那种淡淡的金色,雅正、澄澈,更能折射出李白诗风中高贵、豁远的光辉,能醉倒我在诗乡的一世一生。
师:我们已经沉醉不知归路了,还有补充吗?
生:我有一首打油诗,也送给李白。(直接接过话筒)
赤橙黄绿蓝靛紫,李白诗中皆尽有。
若问为何许多色,只因诗仙爱饮酒。
(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
师:看来解释诗只能用诗的语言。
师:诗离不开色彩,那是诗心,那是诗魂,那是渴望与何人诉说的千种风情。看来诗在同学们心中本来就是缤纷的。看,这是白居易的一首《忆河南》,白居易曾任苏、杭太守,江南那片多情的土地有他的青春,他的抱负,那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诗人用怎样的色彩描绘江南春的明媚和蓬勃?(打出多媒体课件)
生(全班齐读、重读):“红”、“绿”。
(放映课件)〔学生放声齐读〕
师:请两位课代表复习一下有关“红”与“绿”的诗句。
(男课代表说上句,其他学生填下句)
1、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4、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女课代表说上句,学生填下句)
5、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6、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7、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好一片如火的红,好一片醉人的绿,古典诗歌“穿红着绿,占尽风流”,红与绿的着色是最大胆的着色。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仅“碧”而且“无穷碧”,不仅红,而且“别样红”,这种大红大绿是否太俗了?(放映课件“红与绿的交响”)这体现了我们民族怎样的审美境界?
(众生举手,指一名)
生:红与绿的结合体现的是艺术的辩证,是对比,是衬托,是虚实相应,是冷与暖的调和,是海水与火焰的共存。(流畅的表达)
生:我想从审美的角度说,(笑声)我认为中华民族是最懂得审美的民族,(环顾)就像她对红与绿的欣赏。红色代表生动,而绿色代表安静,既生动又安静,这本是最理想的人生,古往今来太平盛世的人,心中都有这种情感融和在一起。中国人喜欢红与绿,绝不仅仅停留于绿与红对礼堂的强烈冲击所带来的快感,更深层的应是对于一种理想生活的追求,所以说中华民族是最懂得审美的民族。
师:好像一首祖国的颂歌。(笑声)
生: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我认为可以分为北国和南国,而红色在我看来是属于北国的,它有着火一样的激情,热烈而奔放、浓烈而灼人。南国的绿是妩媚的,是楚舞灵韵的舍利子,是水的灵旋,舞姿的婆娑,这红与绿便构成了中华民族挥之不去的民族情结。
师:好抒情啊,对楚舞还略知一二,佩服!佩服!(学生鼓掌)
生:从道家思想的角度上,我是这样认为的,道家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自然最美,而自然又是什么呢?自然就是红花和绿叶。所以红色和绿色最美。
师:好厉害!参禅悟道了。(笑声)
生:列宾说:“色彩即思想。”我想说:“色彩即性格。”孔子“仁”的思想淋浴着中华大地数千年,中华民族自古以“礼仪之邦”见称,中国人自古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观念中形成了温柔敦厚和谦虚的性格,而中国人的心中却有着火样的激情,我想梅纽因评价莫扎特音乐的一句话来说一说中国人:“中国人如那火山斜坡上的葡萄园,外面宁静优美,里面却是火热的。”我想这就是中国人。因为心中有激情,所以他们热爱那滚烫的红色;因为心中有激情,所以他们热爱珠联璧合的红与绿。
师:好卓越的思维!同样卓越的语言!难怪哲学家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师:红明绿暗,红色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情结所在,从山顶洞人红色的顶礼膜拜,到古典文学顶峰《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化似乎是以红开始又以红终结,更是有大量重情感、有内涵与红色相关的词。如吴三桂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古人讲“红颜知己”、“红袖添香”;陆游深情加快唐婉“红酥手,黄滕酒”;此外,还有“红杏”、“红莲”等。李后主有“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红”改成“花”或“英”好不好?
生:红色可刺激视觉,人一受到刺激印象就深刻了。
生:我补充两句,我认为“红”代表的应该是黄昏,这便有了一种强烈的悲壮的色彩,春天本来是美好的,生机勃勃的季节,可春天的黄昏是这一切美好事物将要逝去的时刻,诗人借此来表达对过去的美好生活的怀念和悲痛的心情,使诗愈发的悲壮、动人。
生:红是一种大气,抽象的色彩,用“红”来代替“英”、“花”可以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人去想“红”到底代表了什么。
生:我想从人性的角度来阐述一下红的含意。“红”在古代可以代表红红火火的日子。我猜李煜写这首词的时候一定在想:“唉,这么红红火火的日子,就这么快过去了,怎么会这么快?”
师: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嘛。
生:我想从一个侧面来说,我们都知道,当太阳人地平线上升起来的时候,永远那么鲜红,永远那么豁达,包容了一切事物。反之,当它下落的时候必定会托起一片郁闷的黑暗,那能撕破人心中理想的无形的手,那……我想这句诗中的“红”字的成功就在于此吧!
生:李煜诗中的“红”字,寓意深刻。红不仅指花,而是艳丽如花的红颜知己,此时的李煜已失去了国家,又失去了此生的挚爱,自古就有无数为红颜而洒泪、洒血的英雄,而李煜饱蘸心血,用“红”怀念他的爱人。
师:好悲情啊,李煜看来不仅丢失了国家,还丢了爱人。
师:“红”有点杜鹃啼血,有点悲剧,有点触目惊心。到曹雪芹和笔下更有“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大悲大痛,红色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民族生命的血气蒸发的枚枚红豆。(很兴奋,很激情)
大家都知道余光中的《等你,在雨中》,请一位同学背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段。〔生诵〕(配乐)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掌声响起,朗诵者相当深情)
师:如果说这首诗中如红莲一样的女子,如女子一样的红莲象征的是中国古典文化,那么这中国式的红莲的“红”与西方红玫瑰的“红”有什么不同?你喜欢红莲还是红玫瑰?
生:东方的“红”与西方的“红”差别很大,西方的“红”热情奔放而又浪漫,如盛开的玫瑰;而东方的红却如含羞的红莲,淡淡的。用两个英语短句来表达就很清楚了,西方的红玫瑰是“Look at me ”,东方的红莲是“Don‘t stare,please!”(有点表演的味)
生:我认为西方的红玫瑰和东方的红莲最主要的不同是它们韵致上的不同。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里我借用一下说一方水土也养了一方的花。西方的红玫瑰和西方人一样具有那种热情、爽朗、奔放的个性,它的红是那种娇艳欲滴。
生:感谢玫瑰,没有它,我用什么换回陪伴我一生的红莲呢?(笑声、掌声)
生:红莲与红玫瑰存在着渗透美。古人讲阴阳之说,在这里把红莲比作男人,把红玫瑰比作女人,所谓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嘛!
师:这却是个未曾见诸史册的比喻。(哄堂大笑)
生:我都喜欢。玫瑰之于红莲就像小憩之于酣眠,酣眠固不可少,小憩也别有风味。我既喜欢红莲的柔情,又喜欢玫瑰的激情似火。
师:早在二千多年前孟子就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可是你却不为囿。有胆识,有魄力!
生:喜欢了五千年的红莲,赞美了五千年的红莲,换一下口味,喜欢一下玫瑰又何妨?
生:玫瑰、红莲两者我都喜欢,一份是热情,一份是含蓄。我认为做人应当全面,在东西文化碰撞的今天,与会者的组合可称天作之合。
师:看来最高的选择是不选择。(笑声)
生:曾经有一支火红的玫瑰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去珍惜,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选择红莲。
师:哟,我无法评判了,有点个人隐私的味道了。(全场笑声)
生:红莲诚可贵,玫瑰价更高。
若为学习故,二者皆可抛。
(全场笑声)
师:古人有这样一句话“少年心事会拿云”,我把这名话送给你。
生:我喜欢红莲,我请求支持一下,希望找个人配合一下,我想让他大笑,那种开怀大笑……(后排站起一男同学,开怀大笑)(全场气氛热烈)
生(继续):我想如果当年的杨贵妃如此回眸一笑,想必六宫粉黛无颜色,不是因为美丽,而是因为可怕。因此红莲的美便在于此,娇而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师:大家谈得很充分,并且能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说红色是打不开的中国结的话,那么黑与白就是绚烂至极归于素朴的大美,黑色是无形无色无我无物的原始的混沌,魄是无形无色无我无物的终极的空无。这是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请两位同学读一下。(男女生配乐朗诵)
春江潮水连海平(男),
海上明月共潮生。(女)
滟滟随波千万里,(男)
何处春江无月明!(女)
……
不知江月待何人,(男)
但见长江送流水。(女)
(掌声一片)
师:美吗?读得美,诗美吗?
请同学们展开联想描述“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或者是“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之画面。
要求:诠释追求个性和美。(众生跃跃欲试)
生:画面朦朦胧胧,景物似有似无。仿佛神界仙地,又像太古之境——“流霜飞舞,白沙虚无”,如幻似真。画面呈现飘渺虚无,神秘、浪漫的氛围。
师:很得神韵,谁来补充?
生:我想谈“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两句诗描绘了秋水共长天一色,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江清月白,水天一色,玉宇澄明的和幽美恬静的景色。诗人并没有从星月交辉入手,而选取了月朗星稀这一独特视角。请辉四射的孤月,月华如水,点点银光散射在皎皎空中,更穿刺了秋空寥淡这一特点。
师:很有意境,但这是“秋天”吗?
生(七嘴八舌):“春江花月夜”应是春天。
师:为什么本首诗“不着一色,尽得风流”?这实际上就是“黑与白的诱惑”。(放映课件)
生:本诗确实是不处一色,尽得风流,看似无色,却写尽了黑白两种颜色。夜本是黑的,轩为有了月光,它才笼上一层淡淡的朦胧的白色,这便体现了一种东方神韵,一种空灵美,可以说是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生(抢话筒):我补充几句,画家重视画面上的空白,并讲求“意不到笔到”,音乐家考究“弦外之音”,寻取“此时无声用胜有声”的效果,我想黑与白的诱惑便在于此吧。因为黑与白包容了一切色彩。
生(高举手最后站起来):我从光学角度说,白光包含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白光折射后形成了七色光,而发光体被无边的黑暗包围着,就构成了宇宙,所以说黑与白是构成宇宙的色彩。
生:我背个名句给大家听:“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
生(短兵相接):不着色可以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和张力,读读可以用饱蘸自己心灵的色彩去涂抹。
生:黑白最玄妙,所以包罗万象的阴阳鱼只能用黑白两色表现。
生(急切):曹操的脸是白色,也只有白色才能包容曹操人格的对立。
师:是曹操的脸白?
生:是京剧曹操的脸谱。
生(主动站起):黑白两色使得诗情厚、味厚、语言厚,非常像陶渊明的诗,有一种洗尽铅华的赤子之音。
师:同学们能够想到各个门类的艺术,非常精彩。春江、春花应该很绚烂,这里为什么变得无色?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染成了梦幻一样的银灰色,所以“月”是一种具有传统意象美的象征。李白是“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杜甫借月书写妻子的美丽——“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李商隐更是借月喻自己泣血无望的爱情——“沧海月明珠有泪”。请同学们仿句。
(打出课件)
月之美,美在
月之美,美在
月之美,美在
要求必须引用有关月的诗句或用叠字。
生:月之美,美在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月之美,美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之美,美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生(调皮地):老师我说得好吗?
师:很棒。
生:月之美,美在澄澄静静;
月之美,美在朦朦胧胧;
月之美,美在清清冷冷。
师:怎么清清冷冷?
生:玉宇澄清万里埃嘛。(全场笑)
生:月之美,美在离离散散;
月之美,美在团团圆圆;
月之美,美在悲悲喜喜。
师:美得好辩证啊!
生:“月”音同“乐”,人说“音乐是流动的文字”,所以我想用一首歌表达月之美。(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学生们热烈鼓掌)
生(很调皮):我跑调了吗?
众生:(充满真诚地鼓励):没有。
师:艺术发展到极致就会看到哲学之光,在这黑与白的诱惑里,我们分明看到了儒、道、佛三家对古典诗歌的影响,看到了儒家温柔敦厚的温静,道家超凡绝俗的虚静,佛家四大皆空的寂静。下面我们请到会的专家,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中语会的语文教研员——谢维奇老师当场出题,学生鉴赏!
(用实物投影打出专家例题)
(全场听课教师几百人翘首以待,不到一分钟,一生站起)
生:《阮郎归》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花草树木的摇曳之中产出了情人间的呢喃私语,流露出浓浓的郎归妾喜之情。
师:是首情诗?(全场笑)怎么看出来的?
生:萍啊,水鸟啊。
师:有道理。
生(另一生站起):我认为那个女子等待的人没归来,所以她很寂寞愁苦,水中的鸳鸯更加衬托出她的孤独,她怜惜水中的落红正如怜惜自己,把她们一一拎回家了吧?
师:你很会欣赏诗,懂得弦外之音。
生:我觉得《阮郎归》后面一句,表现出思妇一种急切的心理,生动的描写出“独倚望江楼”、“思君不见君”的形象,诗中美丽的形象描写更衬出寂寞、愁苦、急切盼望的心绪。
师:征夫思妇,从《诗经》就曾唱起,离愁别绪一直绵绵无期,看来也深深感染了同学们。温庭筠有句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师生同背)
生:我不同意大家的意见,我认为该诗表达的是一种活泼的感觉,因为它运用红色与绿色,首句“杨柳占庭院”,“占”字令人感到满眼的绿,而后几句中又提到“桃花”是红色的,可谓万绿丛中一点红,色彩学上认为红与绿搭配会给人以喜庆、欢愉之感,诗中采用这两种颜色作为主色,准确地体现了那种轻松明快的感情基调。
师:有几分艺术的辩证。
生:我用一首诗谈谈感受吧。
萍散絮飘庭院忙,碧波荡漾小池塘。轻盈本是女儿色,思君直使人断肠。
师:才思敏捷。
生:王国维曾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本诗做到了真景物与真感情融为一体,做到了“以景寓情”、“意与境界”意境两忘,物我一体,既写真景物又抒写真感觉,把逼真传神的定景和诚挚真切的抒情有机地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了“物色尽而情有余”。
师:有点理性的力量了!
生:下片首句的“萍”为本诗中最为打动人心的地方,是本诗的点睛之笔。外界景物之所以能感动人心,大约主要有两种情形;其一是由于有生之物对于生命之荣衰、生死的一种共感,所以见草木之零落,可以想到美人迟暮之悲;其二则由于大自然之永恒不变的运转,往往可以对人世的短暂无常形成一种强烈对比。众所周知,萍是没有根,随遇而安之物,所以萍往往也被人赋与漂流的意象,这可能也是词人自身的写照,“一叶浮萍归大海”,于此种种,无不透露悲感、伤怀、无助、矛盾的心情,有情之生命面临无常之际遇的缱绻哀伤,这也就是人世千古共道的悲哀吧!
(众生赞叹:哇!)
师:由旷男怨女推而广之,上升到人类的共同悲哀与无奈,真的很深刻,好犀利的目光。
由于没有词作者的介绍和词背景,大家完全可以见仁见智,时间关系,同学们就谈到这里,回去再查找有关资料,形成文字材料。
(打出课件)
师(动情地):色彩从《诗经》、《楚辞》多情地溢出,氤氲了巴山秋池,染红了南国红豆,飞扬了宋元山水,落尽了唐诗宋词,沉淀成了我们民族的情感、审美,甚至哲学,愿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诗心,一双绘画的眼睛,一双音乐的耳朵。(铃声响起,下课。)
【教后记】
本节课是2002年,在牡丹江地区首届“新课程杯”教学观摩作的一节课,那时候我正对诗歌专题课进行大胆的尝试,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理念。
这节课体现了我对诗歌教学的思考,也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