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27 13:5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朝时期著名的科技著作有哪些?一、科技著作李时珍《本草纲目》插图1.《本草纲目》(东方药学经典)(1)作者:
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2)内容:
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3)地位(评价):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草纲目》成就与影响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使我国的药物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学习和研究中国医药学的必读经典,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为世界医药学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东方药学经典”。
《本草纲目》不同语言版本:日文、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天工开物》及书中记载的提花织机2、《天工开物》(2)内容:?几乎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1)作者: 宋应星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3)评价(地位):3.《农政全书》(2)内容:(3)评价: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1)作者:明代农学家徐光启(2)直接原因:科学家自身的努力。古典科技巨著涌现的原因: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长城是我国古代雄伟的军事防御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宏伟的建筑工程。长城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直到明朝末年。它已经被列为世界的一大奇迹。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八达岭长城1、明长城(1)目的: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2)简介:
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3)评价:
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
(4)作用:
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东部重要地段,用条石和巨砖砌成,十分坚固。鸭绿江明长城秦长城嘉峪关山海关鸭绿江临洮辽东2、北京城(1)修建:
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从1406年开始,1420年基本完成,次年正式迁都北京。
(2)构造:
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宫城皇 城
外 城宫城即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称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 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三、小说和戏剧
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1. 小说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1.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社会经济的变化促使新的文化因素动;2.广大的市民阶层对大众文学艺术的爱好和需要不断增长,使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3.通俗文学的商业化,又进一步激发了不少文人对小说的创作热情;4.文人认识到小说在讽刺时弊、宣泄不满方面的优势。 (1)《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作者:
罗贯中
时代:
元末明初
地位: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体,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2)《水浒传》作者:
施耐庵
时代:
元末明初
评价:
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3)《西游记》作者:
吴承恩
时代:
明代中期
评价:
小说的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2、戏剧 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牡丹亭》。明长城和北京城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总长万里科技名著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小说:小说和戏剧戏剧:汤显祖《牡丹亭》李时珍:《本草纲目》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随堂小测1.外国学者称之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 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CC2、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者都属同一领域的是 ( )
A.《齐民要术》与《本草纲目》
B.《水经注》与《农政全书》
C.《千金方》与《本草纲目》
D.《资冶通鉴》与《天工开物》3、明长城的东端起于 ( )
A.鸭绿江 B.辽东 C.山海关 D.嘉裕关4、北京城的中心是 ( )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AA5、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