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国鼎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三国鼎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27 14:0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第16课 三国鼎立东汉末年形势图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袁绍匈 奴刘 璋刘 表袁 术张 鲁曹操袁绍曹操一、官渡之战1、背景:
东汉末期,政局混乱,军阀盘踞一方。
2、交战双方:
曹操、袁绍(1)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心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3)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2)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材料:(1)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政治上:
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招揽各种人才。经济上:
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2)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
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3、时间、地点:
200年,官渡十万人三四万人曹 操袁 绍 公元200年官 渡 之 战以少胜多乌巢延津4、结果:
曹操歼灭袁军主力。
5、特点:(抄)
以少胜多
6、影响:
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动脑筋:
比较一下战前袁绍和曹操各方面的实力,再分析一下战争过程中两人的所作所为,你能找出曹操打败袁绍的原因吗?(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
(2)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3)战术得当
(4)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龟虽寿(部分)
东汉 曹操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官渡之战后形势图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苏东坡
《赤壁怀古》二、赤壁之战1、背景:
刘备、孙权势力成为曹操统一全国的障碍。
2、时间:
208年
3、目的:
曹操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图中的人物都是谁?
这幅图反映了一个什么成语故事?三顾茅庐3、交战双方:
曹军、孙刘联军
4、经过:
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曹军大溃,曹操带着败兵北撤。曹刘孙、刘联军孙赤壁
大战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分析讨论(可从曹军弱点、指挥者的态度、计策、地理因素等方面思考。)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
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原因)5、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三国鼎立1、背景:
(1)曹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2)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四川、云贵地区。
(3)孙权把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魏洛阳蜀成都吴建业(2)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1)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3)222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建业)
2、形成: 鼎 请你绘制一个三国鼎立的示意图。
相信你能行!蜀吴魏曹丕刘备孙权221
成都220
洛阳222
建业曹魏重视农耕(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翻车3、发展:屯田(2)孙权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吴国船只孙吴开发江东(3)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蜀国的治理与开发 图示小结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 (官渡之战统一北方)刘备孙权努力发展联合抗曹赤壁之战(208年) 魏蜀吴话说曹操话说曹操作为军事家,曹操兼并群雄、统一北方;
作为政治家,曹操励精图治、改革弊政;
作为文学家,曹操开宗立派、慷慨悲壮。8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能否促进社会发展1、三国的曹魏是由谁建立的:( )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曹爽2、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 )。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奖励农耕,实行屯田  ③袁绍实力薄弱  ④曹操依靠外族支援
 A、 ① ② B、③ ④ C、① ③ D、② ④3、填空题:BA洛阳221年曹丕刘备孙权 曹 操粉白脸细眉长目。
在脸谱中,白色象
征阴险疑诈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就是一个阴险疑诈的奸臣吗?课外延伸提示: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