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备课教案:第04课 孙权劝学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备课教案:第04课 孙权劝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27 15:4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孙权劝学
【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词语“初、见、过、更”等,了解一些文学常识,理解文章内容,领 会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品味文章中传神的人物对话。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诵,复述课文内容,通过提问、训练等方式提高学 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可进行比较阅读。www.21-cn-jy.com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对 自己的成长意义重大。
2.敦促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1. 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 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一、 导入
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伤仲永》一文,文中方仲永可谓天生神童,可就 是因为他的父亲“不使学”而让他“泯然众人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孙 权劝学》,了解吕蒙因为勤奋学习,才学大长以致让人刮目相看的故事。21·世纪*教育网
二、 资料助读
司马光(1019 -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 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 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2·1·c·n·j·y
训。
三、朗读课文,积累语句知识,并翻译课文,感知文意
1. 学生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帮助正音。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www-2-1-cnjy-com
卿(qīng)岂(qǐ)邪(yē)孰(shuí)遂(suì))更(gêng)
2.教师教读一遍。
3.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翻译课文。
(1)请学生翻译课文,其他学生发现错误并及时指正。
(2)教师提示学生积累重要词句,可以设计题目,让学生分组抢答,以加 深印象。
四、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1.请学生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 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2.本文故事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3.全文共写了哪两个片断?
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五、 研读赏析,体会对话表现人物的妙处
1.本文的人物对话写得十分精妙。请反复品读,细细揣摩三位人物各自 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体会本文对话描写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 味的特色。21cnjy.com
①孙权: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今f#,即因其“当涂掌事”的 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 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 蒙的亲近、关心、期望,又不失人主身份。21·cn·jy·com
②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 十分惊奇的神态,在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简直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 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 学识,由他说出此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非同一般。【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③吕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是吕蒙对鲁 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 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语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 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2-1-c-n-j-y
小结: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 调是不同的。
2.表情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要能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调,并要表演出人物的 神态。
3.找两名学生表演朗读。
4.学生齐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学习本文,我们不仅学习了通过写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精 彩笔法,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吕蒙的经历中得到启示,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从而热爱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21教育网
板书
板书设计
不可不学学习的必要性丨下 劝{身法学习的可能性}人物对话 结友而别 鲁肃的言行侧面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