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备课教案:第12课 卖油翁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备课教案:第12课 卖油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27 15:5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卖油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激励学生为实现四化勤学苦练。
2.学习通过具体记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3.懂得文言虚词“而”的连接作用及其他用法。
【过程与方法】
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刻画人物
入手,体会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国有句俗话:“行行出状元”。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中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下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湮没无闻,连姓名也不可考。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资料助读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三、基础知识积累
1.生字注音。
尧咨(zī )自矜(jīn) 家圃(pǔ) 睨之(nì)
颔之(hàn) 忿然(fèn ) 酌油(zhuó)
2.重点实词。
善:擅长,善于。
以此:因此。
自矜:自夸。矜,夸耀。
尝:曾经。
释:放下。
立:站立。
睨:斜着眼睛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3.古今异义。
(1)但微颔之(古义:只是。 今义:连词,表转折,但是。)
(2)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表反问。今义:安静、安全。)
4.一词多义。
(1)射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动词,“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技”)
(2)以
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借,靠”)
以钱覆其口(动词,“用,拿,把”)
5.词类活用。
(1)汝亦知射乎(动词作名词,“射技”)
(2)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四、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一段:写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及卖油翁对陈尧咨高超的射技不屑一顾:“睨之”“但微颔之”。为后面两人的碰撞埋下伏笔。21教育网
第二段: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艺,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走进文本 ——探究第1段
1.故事中先出现的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为什么要先概括他的特点?
善射;自矜。(在讲到“当世无双”时可以用“举世无双”“首屈一指”“无与伦比”进行对比)
2.卖油翁是怎么观射的?他观射时的神态说明了什么?
睨之,久而不去,微颔。说明略表赞许的同时又感到美中不足。
3.小结:第一段简介人物,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这个原因就是陈尧咨对自己的箭术的评价和卖油翁对他的评价明显有差距,有矛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感受到我国古代诗歌、散文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进一步加深这方面的体会。www.21-cn-jy.com
二、合作探究
(一)走进文本——探究第2段
1.这段文字从冲突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分成几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连续发问,咄咄逼人,表现出强烈的自矜、自傲。而卖油翁沉着招架,淡淡回答:“无他,但手熟尔。”轻描淡写却底气十足。21·cn·jy·com
第二个回合:卖油翁轻描淡写的话更有损陈尧咨的自信自矜心理,于是引出问与答的第二个回合。陈尧咨忿然作色:“尔安敢轻吾射?”火冒三丈,出语狂傲。而卖油翁心平气和,用自己数十年练就的绝技来教育陈尧咨。从“我亦”二字中可以看出,卖油翁并未因自己的绝技而自满自夸。
第三个回合:陈尧咨在事实面前服输了。由“忿”到“笑”,说明他对自己的缺点已经有所认识。
2.如何看待课文中“卖油翁酌油”这个情节?
“卖油翁酌油”这个情节写得曲折有致,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究其原因,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最富有个性的神态、言行来描写。陈尧咨的轻狂自傲,卖油翁的从容稳重就跃然纸上了。
(二)走进人物
在这个故事的两个人物当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示例一:我喜欢卖油翁。他虽然身怀绝技,却心态平和,不骄傲自满。
示例二:我喜欢陈尧咨。他不是一个完人,他因射技高超而沾沾自喜,认识到骄傲自满的错误后又能虚心接受卖油翁的批评。21·世纪*教育网
示例三:我喜欢卖油翁。他是一位深明世故的老人,对于陈尧咨的责难,他没有分辩,只是用行动说明一切。www-2-1-cnjy-com
(三)走进主题
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记述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件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四)走进写法
为何如此短的篇幅,作者未发表一点议论,就把道理说得明白生动,引人深思?
(1)剪裁合理。把生活中的素材作了合理的详略处理。主角是卖油翁,写陈尧咨的善射,只为了陪衬卖油翁的善酌。因此,写陈尧咨射技之精只作概括交代,不加渲染。主要笔墨放在酌油的现场操作,采用白描手法,细腻传神。细节清晰,动作、神态、手艺和议论,均写得精确。略中有详,详中有略,详略交错运用,服从于突出中心的要求。 21cnjy.com
(2)对比鲜明。课文始终把两个人对比着写。
(3)语言精炼。生动运用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动词、形容词等。
三、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陈尧咨与卖油翁之间的问答小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有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陈尧咨的确有他的过人之处,他的射技不是一般人所能练就的。只不过在肯定他的本领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他的不足,切不可片面地评价一个人。2·1·c·n·j·y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