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课件:第2单元 8古诗四首泊秦淮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课件:第2单元 8古诗四首泊秦淮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27 18:5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 泊秦淮
杜牧杜牧(803-852)  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本诗选自《樊川文集》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从城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请你参与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秦淮河吗?秦淮——我梦中的河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 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 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 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 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 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 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 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 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 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
——节选自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古诗欣赏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本诗主题:
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写景——夜景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名句欣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
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这是秦淮河美丽的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意境非常淡雅。连用两个“笼”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烟、寒水、月、沙,都是最能反映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 点名“夜泊”,交待写诗的时间、地点;以“近酒家”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诗人在此用了曲笔。试想一下,歌女所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吗?可见“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听歌的家伙。“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深;一个“犹”字,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在杜牧看来,晚唐政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听亡国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国的悲剧。 《泊秦淮》这首诗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指责的是座中点歌的人,讽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诗人针砭时弊,抒发心中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学习迁移:欣赏一些借古讽今的诗
隋宫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
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
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
岂宜重问后庭花?
这是一首咏史诗。题目“隋宫”,指的是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营建的行宫江都宫、显福宫和临江宫等。此诗批判了历史上荒淫无度,穷奢极欲的君王,对他们的亡国行径给予了嘲讽。全诗借古喻今,内容深刻,手法巧妙,风趣而又有力。绝句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评:诗中歌颂了项羽这位失败的英雄,同时也隐讽赵构的昏庸和南宋政权苟且偷安。这既是咏史诗,也是言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