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打包5套)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秋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打包5套)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1-27 22:37:25

文档简介

8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制8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表内乘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www.21-cn-jy.com
2、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3.通过例题教学,在实际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
难点: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过程预设】
复习与巩固
背7的乘法口诀。
与老师对口令
3学习新知识《8的乘法口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a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制8的乘法口诀
b初步记住8的乘法口诀
c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表内乘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下面我就来搭一个这样的正方体。
提问: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那如果搭这样的2个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你是怎么知道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提问:那么搭这样的3、4个、5个……8个大正方体各用了几个小正方体呢?请同学们看例题算一算把它填在课本上的表格里。2·1·c·n·j·y
核对交流:摆1个大正方形需要1个8? 摆2个大正方形需要几个8,也就是2个8相加?摆3个是几个8?4个8是几?摆5个呢? ……8个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自编口诀
谈话:我们回过来再来看着表格一起说一说1个8是8,2个8是16……
学生齐说。
谈话:过去我们已经编过1~7的乘法口诀了,今天你有没有信心能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根据1个8是8,你能编出哪句乘法口诀?教师相机板书:一八得八。其他口诀怎么编,请你看着表格编一编,把它填在课本上,如果有问题可以先写出乘法算式,再来编口诀。
学生独自编口诀,教师巡视指导。
谁来读读你自己编的口诀,其他同学听听你和他的一样不一样。教师相机在黑板上出示8的所有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现在我们一起读一遍,并在读时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大声齐读一遍。
2、发现规律。
提问:你发现这些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吗?
根据学生回答得出:
从上往下看每句口决的第一个字依次增大一,第二个字都是八。
口决的得数从上往下看依次增加八,从下往上看依次减少八。
3、记忆口诀。
(1)学生自读、自背。
(2)齐背一遍后提问:你觉得哪几句口诀好记?
哪几句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提问:如果忘掉了四八三十二,那怎么想四八多少呢?
根据学生回答得出可以根据前一句口诀加八往后推,也可以根据后一句口诀减八往前推。
还可以在容易记忆的口诀基础上推导,如“五八四十”容易记忆,在想“四八”“六八”“七八”就比较容易。
在此过程中适时点出古时女子年龄年方二八的说法,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并拓展知识面。
(3)对口令。
师生互对:师说前半句,生后半句;师说后半句,生前半句。
照样子同桌互对。
4、送卡片回家。
提问:刚才我们一直在记8的乘法口诀,学了口诀就要会用口诀。根据“一八得八”这句口诀能解决哪几道乘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师在黑板上贴出算式卡片1×8和8×1。
谈话:其他几句口诀又能解决哪些乘法算式呢?有一些小卡片就在你的桌子里,你能送它们家吗?有卡片的学生送卡片回家,其余学生看看他们有没送错。21cnjy.com
学生送完卡片提问:“八八六十四”这句口诀能算几道乘法算式?其余口诀呢? 算8×4,想哪句口诀? 6×8呢?21·世纪*教育网
三、巩固应用,拓展应用
谈话:看来同学们已经会用口诀了,下面这些题你会算了吗?赶快算一算。
1、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出示算式)
独立完成后校对。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说出每组三道题的得数相同后指着最后一组追问:就比如这一组,为什么它们的得数会一样呢?也就是说7个8比6个8少几?比8个8呢?www-2-1-cnjy-com
2、想想做做第4题
看来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了,下面有这么多的口算题,你有信心全做对吗?赶快做一下,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指名校对后核对正确人数并订正。
3、座位问题。
谈话:不仅数学书上有很多关于8的问题,其实我们的座位中也藏着很多8,比如1横排坐几个小朋友?
提问:1横排坐8个小朋友,那2排呢?3排、5排呢?
如果老师要请你算一算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你会列算式吗?
学生在自备本上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核对。
4、螃蟹问题。
谈话:同学们见过螃蟹吗?(课件出示螃蟹图片)一只螃蟹除了两个大钳子外有几条腿?5只螃蟹呢?
谈话:学了数学知识后不仅可以用来解决问题,还可以来做游戏呢?不信?老师我就用它们编了首儿歌,想不想看看啊?21教育网
出示儿歌:一只螃蟹一张嘴!2只眼睛8条腿
两只螃蟹两张嘴!4只眼睛16条腿
三只螃蟹三张嘴!6只眼睛24条腿
……
谈话:我们先一起来念一遍。
学生齐读一遍后提问:儿歌的后面有个什么符号啊?它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把儿歌续编下去吗?谁先来试一试。21·cn·jy·com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1个8 1ⅹ8=8 一八得八
2个8相加 2ⅹ8=16 二八十六
3个8相加 3ⅹ8=24 三八二十四
4个8相加 4ⅹ8=32 四八三十二
5个8相加 5ⅹ8=40 五八四十
6个8相加 6ⅹ8=48 六八四十八
7个8相加 7ⅹ8=56 七八五十六
8个8相加 8ⅹ8=64 八八六十四
9的乘法口诀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80-81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编写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养成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9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正确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难点:理解9的乘法口诀来源,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资料1份。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动画片《西游记》及主题曲——《一个师傅三个徒弟》,播放完后,提问:歌词中,你发现哪些数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或许这些数字与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有关呢。出示九个竖框,先写9,再写18,提问:9加多少等于18,18又加9等于多少?这样每次加9你能往下加下去吗?(学生加。)21·cn·jy·com
2.问题: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一列数,看看有什么规律?
3.既然这些数都与9有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9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思考,完成表格后比较。
我们数数的时候,当数到9,再往下数就是10了,也就是说,9与10很接近。
出示10个方格,学生数一数。再出示9个星星。问题:你能一眼看出有多少个星星吗?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说出一个9比10少1是9;在出示两个9,三个9,一直到十个9,让学生根据规律天下去。然后,说明1个9和10比,几个9和几十比得出了这些数,这些数与刚才每次加9得到的数有什么关系?(一样的)www.21-cn-jy.com
2.编制口诀。
一九得九 二九( ) 三九( ) 四九( ) 五九( )
六九( ) 七九( ) 八九( ) 九九( )
3.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1)学生读口诀,找口诀中蕴藏的规律。
(2)看数字读记口诀。
(3)师生对口令,检查学生的记忆情况。
(4)介绍9的乘法口诀哪句最容易记住,哪一句或哪几句最难记?当我在记口诀时,如果六九不记得了,你能帮助我记一记吗?探索口诀与口诀的联系。
(5)介绍手指记忆法。
(6)背诵口诀。先指名背诵,再集体背诵。
(三)巩固强化、学以致用
1.教学试一试。
运用9的乘法算式,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计算。比如:2х9=18,9х2=18, 18÷2=9,18÷9=2。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想想做做”第2题。
你能够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写出用这句口诀计算的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吗?在我们的教材上81页第二题。21教育网
3.找9的倍数的数,并观察规律。
4.“想想做做”第3题。
你能运用乘法口诀算出得数吗?
(四)拓展运用
1.9元超市。你想买几样东西,要付多少钱?
2.介绍九言诗。
3.介绍九头蛇。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及口诀求商
9
18
27
36
45
54
63
72
81
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2х9=18
五九四十五 9х2=18
六九五十四 18÷2=9
七九六十三 18÷9=221cnjy.com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题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型
新授课
第几课时






(三维)
1.能比较熟练地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2.初步了解乘除法之间关系及除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事物间互相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难点:
能比较熟练地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
方法

手段
引导、归纳
课件、口算卡片
使






在探究新知环节中,在出示了教材中的两个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列出除法算式时,没有让学生直接想得数,而是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话先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这样既巩固了除法的意义,又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 页(总 页)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 补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活动)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复习引入
1.教师出示一组口算题。
20÷5= 36÷6=?7×3=? 5×7=???
7×4=??24÷4=?18÷3=?7×7=???
3÷3=??6×7=? 30÷6=?12÷2=?
集体校对后,引导学生观察上面12道算式,请将它们分成两类。
2.教师指名让学生说说20÷5、24÷4的口算过程。
小结: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诀,然后写出商
3.?引入新课。?
教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我们已经掌握了。用7的乘法口诀怎样求商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教师设置情境,出示插图。?
(2)引导学生观察花朵图:一共有几朵花?
a如果每7朵扎一个花环,可以扎几个花环?
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b.如果要扎4个花环,平均每个花环有几朵?
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8÷7=???????28÷4=?
(4)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会用7的乘法口诀求这两道题的商吗?
教师板书:???
???
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按顺序写出得数。????
学生通过观察,一般会按乘法、除法的特点将其分成这样两类。?
学生回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让学生说用口诀计算28÷7=4、28÷4=7的过程。?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 页(总 页)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 补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活动)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28÷4=7???
想:???四(七)二十八
(5)总结出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 师:比一比28÷7、28÷4与20÷5、
36÷6,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
小结: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诀,然后写出商。?
2.?做 “想想做做”中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的第一组
突出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写出两道除法算式的直观感知,渗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题
4×7 7×5 2×7 7×6
28÷4 35÷7 14÷2 42÷7
28÷7 35÷5 14÷7 42÷6
指出:做除法时既可以想口诀,又可以想乘法。
2、“想想做做”4题
3、做“想想做做”5、6题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要总结的?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思考
学生说出想法,集体讲评。
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 页(总 页)
当 堂 检 测 设 计
 
14÷2=??? 21÷3=? 28÷7=??? 18+3=
30÷5=??? 7÷7= 15÷5=??? 24+4=
作 业 设 计
1、有42张卡通画片,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张?
2、28只羽毛球,平均装在4个盆里,每个盆里装几只?
3、28只羽毛球,每个盒里装7只,需要几个盒子
板 书 设 计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28÷7=4???想:?(四)七二十八
28÷4=7???想:???四(七)二十八
教 学 反 思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一、单元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70~86页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7-9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在单元结束时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左右,平均正确率94%;能应用学国的乘、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出发的含义。
2、 使学生在编制和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况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3、 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活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单元重点、难点: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所有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求商。
四、进度安排:共12课时
7的乘法口诀及口诀求商 2课时
7的乘法和相应的除法练习 1课时
8的乘法口诀及口诀求商 2课时
8以内的乘法和相应的除法练习 1课时
9的乘法口诀及相应的练习 1课时
乘法口诀表 1课时
连成、连除和乘除混合 1课时
表内乘、除法练习 1课时
表内乘、除法复习 1课时
乘、除法实际问题复习 1课时

第6单元 课题:7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70、71页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3.让学生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情感,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四、教学难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课件,挂图
六、学情分析
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这是蔚蓝色的(大海),看,这些帆船把大海装点得多美呀!
  (二)探究交流
  1、铺垫孕伏,填写表格。
  师:这只小船是用几个三角形拼成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生同数三角形的个数。
  师:拼一只小船用了7个三角形,那么,拼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三角形?拼 3只小船呢?4只呢?……好,我们就来算一算,填一填。请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到第62页,完成小船下面的表格。
  学生动手填表,教师巡视学生填表情况。
  指名汇报。
  小船只数   1   2   3   4   5   6   7
  ▲的个数   7   14   21   28   35   42   49
  师:拼一只小船用了7个三角形,是几个7? 生:1个7
  师:拼2只这样的小船用了14个三角形,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7+7=14
  师:这是几个7相加? 生:2 个7相加得14
  师:拼3只小船用了21个三角形,大家又是怎么得到的?生:7+7+7=21 生: 3×7=21 生:14+7=21
  师:14是几个7相加得到的?再加7就是几个7相加? 生:3个7相加得21
  师:这么说,28是几个7相加得到的? 生:4个7相加得28
  师:35呢? 生:5个7相加得35
  师:6个7相加得多少呢?
  师:49里面有几个7?
  学生回答后,组织学生看表格中的数,按顺序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3个7是21……
  2、根据乘法算式,尝试编写口诀。
  师:1个7是几?乘法算式怎么写呢?谁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7=7 一七得七
  师:2个7相加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谁也能编一句乘法口诀?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7=14 二七十四
  师:口诀中“二”表示什么意思?
  生:2个7相加
  师:你能根据“几个7相加”把书上62页乘法算式的得数填好,编出口诀吗?
  指名板演,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展示部分学生的作业,发现错误及时指导纠正
 3、利用规律,有效记忆。
  师:同学们把7的乘法口诀都编出来了,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能很快记住它们!
  学生自由地读、背口诀。 指名背口诀。
  师:你记得真快!有什么好方法?
  生:每一句都比前一句多七,只要记住前一句,再加上7就可以得到后面的一句口诀。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得数依次大7吗?
  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7的个数相差一个,所以得数会相差7。
  师:你觉得这些口诀中哪些比较好记,哪些又比较难记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记忆比较难记的口诀吗? 学生各抒己见,并说出理由。例如: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比较好记。
  出示: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晴,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这句话中用到了哪几句乘法口诀?【版权所有:21教育】
  难记的可以利用前一句或者后一句口诀帮助记忆。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口诀中的规律:相邻两句的得数相差7。好的,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这个规律再来记一记7的乘法口诀。
  学生集体背一背7的乘法口诀,然后进行师生对口令的游戏。
  (三)反馈完善
  1.送算式“回家”。
  师: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呢?根据口诀能算出哪些乘法算式的积?我们做一个游戏——送算式“回家”。
  教师将1×7、2×7……7×7、7×1、7×2……7×6等13张算式卡片分发给各小组,学生把它们贴到相应的乘法口诀后面。
  黑板上形成板书:
  一七得七 1×7 7×1
  二七十四 2×7 7×2
  三七二十一 3×7 7×3
  四七二十八 4×7 7×4
  五七三十五 5×7 7×5
  六七四十二 6×7 7×6
  七七四十九 7×7
  教师组织学生检查:是否有算式送错了家?并引导学生发现:根据“七七四十九”只能算一道乘法算式,根据其它几句口诀,都分别能算两道乘法算式。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书上63页“想想做做”第1题。
  3×7+7= 4×7+7= 5×7+7=
  4×7= 5×7= 6×7=
  7×4= 7×5= 7×6=
  (1)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2)全班交流。
  每组题的计算结果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对利用口诀进行计算的同学给于表扬,做错的同学说说原因。
  (3)讨论:为什么每组题的结果相同?使学生认识到:尽管每组题中的三道算式各不相同,但它们所求的7的个数是相同的。
  对每横行的题目进行比较时,让学生试着在5×7+7的后面再写一道乘加算式,应该写什么?
  (4)进一步追问:5个7比4个7多几?比6个7少几?使学生明白前后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3.听算练习
  老师报书上“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仔细听题,很快说出得数,并说出相应的口诀。
  4.应用性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
  指导学生看懂图意,每只瓢虫的背上有7个“星”。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想想做做”第6题。
集体读题,独立完成。交流:你是怎样想的?7个6相加是多少?
  (四)总结回顾,加深印象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小矮人的画面,让学生照样编儿歌:1个矮人1张床,7个矮人7张床;1个矮人2只碗,7个矮人14只碗……
  师:下面还有没有
  生:有
  师:我们继续编一编好不好?
第6单元 课题: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72、73页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自主探索、理解掌握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五、教学准备:挂图、乘法口诀卡片
六、学情分析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智慧老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
  师: “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智慧老人,今天来你们班想请大家和我一起玩分花片游戏,好吗?”
  谈话:每个课桌上有28朵花片,同桌互相合作,把28朵花片分一分,分完后互相说说是怎样分的。
  (二)探索交流
  1、出示挂图。
  师:我们看智慧老人带来的4个小朋友也来到了我们教室一起玩花片。我们来看豌豆老师和茄子老师结合小朋友玩花片提了哪些问题?
  2、师:谁来把左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同学们一共做了28朵花,每7朵扎成一个花环,可以扎几个花环?)
(1) 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用除法算?
(2)学生讨论:怎样求商?
(3)交流:怎样算?用哪一句口诀?
(4)独立填在书上。
? 3、 谁来把右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一共有28朵花,扎成4个花环,平均每个花环有几朵?)
(1)算平均每个花环有几朵可怎样列式?
(2)可以怎样计算?独立在书上填写。
(3)观察比较这一组算式所用口诀你发现了什么?交流自己的发现
???? 教师适时点拨,突出计算28÷7和28÷4时,都要用口诀“四七二十八”。
   4、小结:刚才小朋友们提出了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找出了计算方法,计算28÷7,想四七二十八,商是4;计算28÷4,想四七二十八,商是7。?
   提问:计算这两道算式时你是用的什么方法呢?你发现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用了同一句口诀:四七二十八)?
  (三)反馈完善
  过渡:今天,智慧老人还带来了不少礼物呢,你们想得到它吗?
  1、 做“想想做做”第1题
  师:现在智慧老人带我们去池塘边看一看,池塘里有荷叶和荷花苞。智慧老人要我们小朋友要认真完成荷叶上的三组题目,等荷花开了,他答应我们去观赏荷花呢。
  (1)指名三人上黑板完成,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2)集体纠正。
  提问:你发现什么?
  观察比较每组题中乘、除法的关系,交流后得出: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直接写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的得数。
  师:小朋友们完成得真不错,智慧老人一定会带我们去观赏荷花的。
  2、 “交朋友”游戏(“想想做做”第2题)
  师:智慧老人还带来了他的学生呢,他们很想和我们小朋友交朋友,不过他们有个条件,要请小朋友看着他们衣服上7的乘法口诀说出两道除法算式,如果说对了,那他们就会和你永远交朋友。
  让学生自愿上来说一说,说对了,就把动物玩具送给他。
  3、“争星”游戏(想想做做第3题)(1分钟)
  在1分钟内完成得又对又快,就能得一颗智慧老人带来的红五星。
  4、“想想做做”第4题。
  师:现在智慧老人的学生有一些问题不能解决,请小朋友来帮他们一下,好吗?
  让学生充分观察图意:
??? 根据问题和图中的信息,你能完整地说说每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
??? 学生列式解答后,比较两个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智慧屋
  师:智慧老人看到你们帮他们解决了困难,太高兴了,他们夸你们聪明呢。现在他们要带我们到智慧屋去,相信你们会更聪明的。
  (1)21÷7=□ 21÷□=7 14÷7=□ 14÷□=7
  (2)□÷7=□ □÷□=7
  同桌讨论,然后指名交流。
  (四)全课总结,揭示课题
  1、师:今天,智慧老人带来的游戏好玩吗?那你在游戏中有哪些收获呢?(板书课题: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2、师:智慧老人还想对小朋友说几句话呢。
   智慧老人:在生活中存在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勤动脑。我们就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小朋友要努力做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小朋友,记住我的话了吗?再见了!
(五)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28÷7=4 28÷4=7
   (四)七二十八 四(七)二十八
第6单元 课题:练习十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74、75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熟记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并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用已学过的简洁口诀熟练计算相应的乘法、除法。
教具准备:口诀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一第1题。
  要求学生横、竖都能背。
2.练习十一第2题。
  同桌游戏:一人出示一张卡片,一人说出四道相应的算式。(要提醒学生在课外相互之间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
3.练习十一第3题。
  要求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交换批改。
4.练习十一第4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写一写,再通过小组交流,启发学生有序地进行整理,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第2个乘数可以从 1 开始填。
  出示(1)÷(7)=7 ? 让学生辨析纠正。
5.练习十一第5题。
  先出示7×2+6,3×7-5
  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交流小结:乘加、乘减算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练习十一第6题。
  先算一算,再比一比。
  算好后交流:每组算式的结果是相同的。
  提问:结果相同,算式之间有联系吗?
二、综合练习。
1.练习十一第7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理解三题所表达的不同含义,自己解决问题。
观察三题答案,有何关系?
2.练习十一第8题。
仔细观察图,说说图中所表示的意思,列式解答。
3.练习十一第9题。
  提问:如果买圆珠笔,可以买多少支?怎样列式?交流结果:4×7=28(支)。
  如果每支圆珠笔2元,每支钢笔多少元?怎样列式?
4.练习十一第10题。
  出示拼好的组合图形,说说它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列式解答。
    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作业
  《补》
  
第6单元 课题:8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推导8的乘法口诀,掌握并熟记8的乘法口诀。
2.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8的乘法口诀的数学来源和意义。【出处:21教育名师】
3.在学生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学会如何与小伙伴交流,培养合作精神,让全体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编制8的乘法口诀并运用。
教学难点:掌握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记忆。
教学准备:挂图、小正方体。
学情分析:学生经历推导8的乘法口诀,掌握并熟记8的乘法口诀。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8的乘法口诀的数学来源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你能用最少的小正方体搭一个大正方体吗?试着动手搭一搭。(学生操作后汇报)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搭1个大正方体用了8个小正方体,搭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搭3个呢……搭8个呢? 学生填写表格。 交流填写情况。
  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8、16、24、32、40、48、56、64)
  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8)
  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1个8是多少?2个8呢?“24”是几个8?几个8相加得32? ……
  你能根据这张表格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先在小组里交流,再把书上的口诀填写完整。
  全班交流:指名读口诀,大家共同订正。
  小朋友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8的乘法口诀,让我们一起自豪地读一遍口诀。
  从这些口诀中你发现了什么?(1、每句口诀的开头依次是一、二、……2、每句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八。3、从上往下得数依次多八。4、从下往上得数依次少八。)
  哪几句口诀容易记?哪几句口诀比较难记?谁有好办法帮助我们记忆?
  (如忘了“四八三十二”,想“三八二十四”24+8=32或者想“五八四十”40-8=32)
  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
  课间休息:智慧树(把口诀补充完整) 。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做第一组题。 计算3×8用什么口诀?再加1个8就是几个8?你发现了什么?
  继续完成第二、三组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提示学生审题:比8个8少( ),是指谁比8个8少( )。
3.看口诀说出相关的乘法算式。
4.大转盘 你能用口诀算一算吗?
5.“想想做做”第5题
  这些是乘加算式。乘加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回答:从前往后,依次运算。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6.“想想做做”第6题
  仔细观察图,看一看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7.“想想做做”第7题
独立完成,交流:你想的是哪句口诀?
  四、反思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8的乘法口诀?
  2.你们知道1只螃蟹几条腿?2只呢?你能遍一首儿歌吗?如一只螃蟹8条腿,2只螃蟹16条腿…… 8只螃蟹64条腿。 让我们一起拍手说一说。
第6单元 课题: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77、78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经验,在计算和比较中自主掌握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关系,初步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用刚学习的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所学计算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计算和比较中自主掌握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准备:挂图、口诀卡
学情分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经验,在计算和比较中自主掌握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关系,初步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8的乘法口诀。  
(1)背口诀  全班齐背——指名背——小组对口令。
  (2)把下面的口诀说完全。 
  (3)开火车游戏  看卡片说得数,并说一说用了哪句口诀。
2、“想想做做”第7题
小朋友,用你们的火眼金睛观察一下,这几道乘法算式中缺少什么?你能补充完整吗?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出示例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是花边。花边是有长短的。你知道这条花边长多少厘米吗?(16厘米)这里每一只鸟图案的长度是1厘米。21cnjy.com
出示题目:把花边平均剪成2段,每段长多少厘米?平均剪成8段呢?
学生自主列出算式。
指名交流并板书算式:
16÷2=8(厘米) 16÷8=2(厘米)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想:二( )十六,( )八十六。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二八十六
2、拓展思维。
(1)提问:还可以平均剪成几段,每段长多少厘米?
想一想,同桌讨论,交流结果。板书:16÷4=4(厘米)
(2)提问:如果花边的长度是24厘米,可以平均剪成几段,每段长多少厘米?
引导:得数是二十四的口诀有哪些?
同桌交流,得出: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学生总结:花边的长度是24厘米,可以平均剪成3段、8段、4段、6段。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分组练习,说说每组算式之间的联系。
指出:每组的三道都是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乘法口诀既可以帮助口算乘法算式又可以帮助口算除法算式。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你能根据一句8的乘法口诀说出两道除法算式吗?
同桌互相合作,一人出口诀卡,一人说出两道除法算式。
3、用下面的各组数编写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4、8、32 6、8、48 2、8、16
4、出示:□÷8=□????? □÷□=8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全班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有序地表述。
5、口算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校对。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的典型错误,指导他们分析原因并要求及时订正。
提问:你觉得在口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6、比较练习 “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每组题,说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醒:要看清符号,不同的符号用的解题方法不一样。
学生口算后,交流答案,说说分别用哪一句口诀。
3、解决问题的练习 “想想做做”第5题??
  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指名说说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4、拓展练习
一根绳子长24米
如果每段长8米,分了几段?要剪几次?
(2)如果剪3次,每段长多少米?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在口算8的除法时,可以利用什么来计算?在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6单元 课题:练习十二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79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学生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学生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乘法卡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口诀?你都掌握了吗?
  指定要求背(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师生、生生对口令背
  把口诀填完整:四八( ) ( )二十四 六( )四十八
      四( )三十二 ( )五十六 ( )二十一
  学了这些口诀有什么用呢? 谈话: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闯关,比比谁能顺利闯关。
二、基本练习
  1.第一关 转转盘(第2题)
  出示转盘图。 学生抢答,并说出相应的口诀。 做了这两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2.第二关 填数字(第3 题)
  40>8×□ □×8<60 4×□<32 □×□=16 24÷□=□
  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字?独立思考后和同桌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有序地整理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3.第三关 (第4 题)
  提问: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每段有8格,有这样的三段,也就是3个8.可以用算式3×8=24或8×3=24.
  引导学生:我们还可以说:一共有24格,平均分成了3段,每段有几格?
  师:还可以怎样看?
  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有24格,每8格一段,分成了几段?
  提问:这道题可以写出哪些算式?
三、综合练习
  1.第四关 (第5 题)
  (1)提问:求参加义务劳动的一共有多少人?要知道哪些条件?
  知道男同学和女同学的人数,求总人数,用什么方法计算?
  提问:求一共分成了几组?要知道哪些条件?
  引导学生说出:把全部32人,每8人分一组。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小结:在解决第2个问题时,必须先求出第1个问题。
  2.第五关 (第6 题)
  仔细观察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是什么?需要找到哪些条件?独立解决,集体交流。
  交流: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该怎样解答?
3、去超市逛一逛。
  出示玩具图片
  小明带了20元可以买几辆玩具公共汽车?
  小军用16元买了4辆玩具拖拉机,每辆玩具拖拉机几元?
  你准备带几元买什么东西?和同桌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第6单元 课题:9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1·cn·jy·com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记住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图片、小卡片。
学情分析: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谈话:同学们都看过动画片《西游记》吧,里面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辛苦取得真经。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出一句乘法口诀吗?(九九八十一)这是一句关于9的乘法口诀。www.21-cn-jy.com
  2.你能把9的乘法口诀说一说吗?
  同学们还不太熟悉的是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今天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知道9的乘法口诀中正确的得数,并找到规律,熟悉牢记它们。2·1·c·n·j·y
二、自主探索
  1.出示星星图的第一行空格。
  数一数有几个格?(10格)再出示星星,你知道有几颗星星? 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出来的;有10个格子,贴上星星后还剩一个空格,比10少1就是9个)板书:1个9 比10少1 是921*cnjy*com
  2.出示第二行星星图。 现在又几颗星星?你是怎么想的?(看到2个9,9+9=18颗;2行格子是20格,还剩2个空格,就是比20少2是18)板书:2个9 比20少2 是18
  3.猜一猜:下面会是几行星星出现?共有几颗星?你是怎样想的?
  4.实践操作。现在把你的猜想填在P75的表格中,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填完后和你的同桌交流结果。
  5.全班交流,读一读所填的结果(1个9是9,2个9是18……)。
三、编制口诀
   1.谈话:你能根据表格的结果,把口诀补完整吗?
   2.出示:一九得九 二九( ) 三九( ) 四九( ) 五九( )
    六九( ) 七九( ) 八九( ) 九九( )
   3.找出规律。
   (1)讨论:怎样才能很快记住9的乘法口诀?
    (2 ) 交流: 9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9;积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得9;几和9相乘,积的十位上的数就比几少1;几个九的得数就比几十少几……
   (3)小结:这些我们发现的规律,都可以帮助我们记忆9的乘法口诀。如记不清6×9的积是45还是54时,可以这样推算,6个9的积比60少6,所以积是54。
   4. 用喜欢的方法熟记还不太熟练的口诀。
   5. 介绍手指记忆法。
   教师示范说明:伸出两手,从左往右,按1——10的顺序排列。几乘9,只要弯曲相应的第几个手指,这个手指左边的数就是积十位上的数,右边的数就是积个位上的数。
   学生跟着打屏幕试一试。
   运用口诀
1.各种形式背诵口诀
2.独立完成试一试。
四、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交流填写结果。
你发现了什么?指名交流。
小结:几个9比几个10少几。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观察:每组题有什么特点?
交流,指出:都是根据上面的口诀来计算的,一句口诀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交流:每组的两道题想同一句口诀计算,根据乘法算式可以算除法算式的得数。
提问:今天学习的口诀中,有哪些得数在以前的口诀中出现过?
交流:有三三得九、三六十八、六六三十六。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第6单元 课题:练习十三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82页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转盘、或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背9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
  3.生生对口令。
  让学生仿照教师的出题方式让同桌对口令、背口诀。
二、基本练习
  1.第一关:接力小火车
  第2题,让学生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看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2.第二关:计算小能手
  出示第3题,比比谁是计算小能手。
三、综合练习
  1.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相互交流,说说比较的方法。
  小结:比较的方法有好几种,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来判断,也可以在一个乘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另一个乘数的大小来判断等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第5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出示实际问题,先做什么?要求先读题。
  在作业本上解答。
  根据交流结果板书:9×3=27(人),36÷4=9(组),18÷2=9(人)。
  说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意思?
  补充练习:幼儿园小班有40个小朋友。王阿姨准备将一箱牛奶分给他们,这箱牛奶有9排,每排4盒,够分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提问:先求什么?组织完成并交流结果。
四、反思总结
  谈话:在计算乘、除法的时候,要仔细看清数字,选择正确的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1*cnjy*com
教后反思:
第6单元 课题:乘法口诀表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83、84页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通过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乘法口诀。21教育网
  2.初步感受知识整理的重要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熟记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熟记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布置预习填完整乘法口诀表。
学情分析: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通过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昨天,老师请你们帮助鸽子送信,你们完成任务了吗?说说你当时是怎么填写这些口诀的?(指名口答)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你发现了乘法口诀表中的秘密了吗?
  (竖着看,这些都是一乘几、二乘几、三乘几……九乘几。
  横着看,都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的口诀。
  斜着看两个乘数都相同。)
  同桌互相检查一遍,是否把乘法口诀表填对了。
  2.看来小朋友们不仅能完整地整理出乘法口诀表(板书课题),还能发现藏在其中的规律呢!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些规律来记住所有的乘法口诀呢?你打算怎么记?
  这乘法口诀表中你觉得哪部分难一些?请你小声地把难的部分读一读,熟练的同学也可以小声背一背。
  如果4×6这句口诀突然想不起来了,怎么办?
  生1:可以想三六十八,再加一个六就是四六二十四。
  生2:五六三十,减去一个六就是四六二十四。
  师:我们可以联系口诀中的上下句来帮助记忆突然想不起来的某句口诀。
二、探究交流
  1.第一横排和第一竖列分别出现了1——9,现在我们将这些数相乘,并且已经算好了一些乘积。你知道这些积是怎么算出来的,选一个说说看。
那我们一起来算算第一横排,请你报出算式和乘积……
观察一下,我们刚才填的都是?(一乘几)。接下去你会填了吗?打开书填写。
  请同学一排排直接报得数,其余同学看着自己的书认真核对。
  2.观察这张表格,第2排都是什么样的乘法?(二乘几)。第4排呢?第9排呢?
  这里的乘积,有的只出现一次,有的出现好几次,以7为例,你找找乘积7在这里出现了几次?(学生很快能发现有两次)。
  都认为有两次,那咱们在表中找一找,说出算式。(1×7=7 7×1=7)那乘积8出现了几次呢?(学生很难准确答出)
  你觉得这样找快不快?要想很快找到某个乘积还是要想乘法口诀。乘积是8的口诀有哪几句?(一八得八 二四得八 师板书)
  根据一八得八可以写几道乘法算式?(1×8=8 8×1=8 师板书)
那二四得八呢?(2×4=8 4×2=8 师板书)
  根据这里的口诀和算式,再回到表中找找,8出现在哪里?
  (1×8=8 8×1=8 2×4=8 4×2=8)
  那8出现了几次?现在你觉得在表中找某个积难吗?有了好方法就容易了。回忆刚才的方法,我们先想什么?再想什么?最后再回表中找一找,那我考考你,乘积20在表中出现了几次?
  看黑板,根据一道乘法口诀可以写出几道乘法算式?
  3.再看看乘积64出现几次?先想什么?再想什么?
  还能再写一道吗?为什么?(因为两个乘数都相同,反过来还是一样的。那像这样只能写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我们称为特殊的口诀。)这样特殊的口诀还有哪些?
  二二得四、六六三十六……(师点出对角线上的乘积,1、25、49、64、81用红色,4、9、16、36用黄色)
  同学们用这些特殊的口诀算出的积都在这条斜线上。我们知道64出现了一次,那81呢?那49呢?那25呢?1呢?
  这些积只和一句口诀有关系,而且是句特殊的口诀,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因此它们只出现一次。老师用红色表示。那剩下来的黄色的积出现了几次呢?选一个研究研究。
  (这次和两句口诀有关,但其中一句是特殊口诀,所以只能写三道算式)它出现几次?
  其他几个黄色的积和36的类型是一样的。在这里乘积出现三次的老师用黄色表示。观察在这条斜线上乘积,要么出现一次,要么出现三次。你对哪个数感兴趣,可以回家找找看它出现几次,为什么?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口算比赛。
  全班交流。
  2.想想做做第3题:
  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老师想比一比,看谁想的算式多。
  学生口答。
  3.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先解决第1个问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作业
  《补充习题》
第6单元 课题:连乘连除乘除混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85页
教学目标:
1. 学会读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挂图、若干面小红旗。
学情分析:学会读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通过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激趣。
谈话: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让我们起航吧!
学生随着音乐边表演边唱:“走走走走走走走,我们乘上小轮船,走走走走走走走,我们要上快乐岛。”
售票员说: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们登上快乐岛,只要同桌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快乐岛的大门就为你们打开,你们就能上岛参加游园会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复习。
同桌两人,一人读题,一人口算,再交换练习。出示题目:
2×3= 6×4= 48÷6= 8÷2=
36+4+5 39-13- 15 14+9-21 56+6-12
鼓励:祝贺你们获得了参加游园会的入场券,请小松鼠为我们带路,快点儿走吧!
二、思索探究
1.教学例题的第1个算式。
(出示挂图)水果店的水果真多啊!你们听,猴老板正在喊:“今天是数学游园会,只要能做出我的题目,就能免费品尝又甜又大的鲜桃呀!快来试试把!”
出示:2×3×4。
谈话:同学们,我们来试试,好吗?
(1)指导读算式。
提问:谁会读这个算式?
学生读一读,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
(2)尝试计算。
提问:这个算式该怎样算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
交流时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2×3×4=24,最后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并在黑板上用线划出计算过程。
2.教学例题的第2个算式。
(出示挂图)猴老板说:“你们算得真好!可我还有个题目,你们会吗?”
出示:36÷4×3。
谈话:同学们,你们谁来读一读呢?
指名试读,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
你们想到怎样算了吗?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让学生试着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错误及时纠正。
全班交流时板书:36÷4×3=27
在黑板上划出计算过程。
3.教学“试一试”。
谈话:同学们,你们真爱动脑筋。看看又有谁来了。
小熊缓缓走来,说:“小朋友,我来考考你们吧!”
出示:48÷6÷2=□        8×3÷6=□
? 学生读题,在书上完成。
全班交流运算顺序,老师板书得数。
奖励:做对的学生每人拿出一个鲜桃奖励自己。
4.小结。
提问:小动物给我们出了四道题,每道题都是几步运算,(两步计算)
我们叫它----结合学生的回答分段板书:(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这种两步计算题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吗?(从左往右依次算)
三、反馈完善
  谈话:我们去聪明屋里看看有什么发现吧!
1.“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完成在书上。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愿意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本领去接受智慧宫的挑战吗?
3.游戏:夺红旗——“想想做做”第3题。
男同学做左边的4题,女同学做右边的4题,比一比看谁能夺得红旗。交换题目,再比一次。
显示:小朋友们真聪明,你们已经成功地游玩了快乐岛,祝贺你们!欢迎下次再来。
四、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愉快地参加了快乐岛的数学游园会,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你们太棒了。谁来讲讲今天我们在游玩的过程中学习了什么?你又知道了什么?
第6单元 课题:练习十四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8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进一步掌握乘、除法计算的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1·世纪*教育网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计算乘、除法范围内的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来源:21cnj*y.co*m】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灵活运用学过的算法解决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熟练使用乘法口诀,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学完了表内乘、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表内乘、除法。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能更加正确、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
二、知识再现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2.指名背。 3.同桌互相背 4.四人一组抽背
  5.请学生在乘法口诀表中找到积是十二的口诀,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再说说积是18、36的乘法算式。
三、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 (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
  63÷9= 7×6= 40÷8= 54 ÷9=
  21÷7= 5×9 = 6×6= 6×8=
  7×4= 81÷9= 35+5= 63-9=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说有错的几题的计算过程。
  (3)我们可以怎样来口算乘、除法?
  2.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
  拿出数字卡片进行游戏. 游戏规则:两人同时出示卡片,一人根据卡片上的两个数说出乘法算式,另一人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每说对一次得1分,最后比谁的得分多。
  3.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1)学生算出得数之后,选择部分题目要求学生说一说 分别是怎样算的
  (2)你认为在笔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是要注意些什么呢?
四、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1)学生独立解答第(1)题
  (2)第二问应怎样解答?
  (3)你发现了什么?
  (4)说说第1问和第2问之间有什么联系?
  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要求学生先读题,再解答。
  3、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提问:从题目中知道什么?怎样解答?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计算,在计算时要用准口诀,平时要多加练习,把表内乘、除法算得又快又好。
六、课堂作业
第6单元 课题: 复习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8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沟通乘法与加法、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2.通过复习,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以及相应的表内乘、除法计算,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操作、思考、评价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复习,进一步沟通乘法与加法、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以及相应的表内乘、除法计算,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课前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前一阶段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以及用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将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复习。
二、知识系统整理
1.出示第1题图谁来说说图意?
生:左边盘子中有7个草莓,右边盘子中有7个草莓。(出示图下四个算式框)
看一幅图写四道算式。知道该怎么做吗?做之前请大家先说说图意,看看这样的方法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然后再将算式填写进去。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
  练习反馈。(报算式,说说这样列式解决的问题和思路)
  在计算结果的时候,我们都用到了——二七十四这句口诀
  过渡:口诀在计算中是十分有用的,通常根据一句口诀可以写四道算式,你能根据下面的口诀各写出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吗?
 2.出示第2题
 根据下面的口诀各写出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
 (分小组写在作业本上,指明扮演,集体订正)
  所有的口诀都可以写出2道乘法和2道除法吗?不是,也有例外,如:二二得四、五五二十五等。
  这样特殊的口诀一共有几句呢?
 3.齐背口诀。
  能完整地将口诀背出来吗?
  (1)生齐背乘法口诀 (2)挑战倒着背。
  (3)与“胡迪”对口诀:
  七(??)六十三 ( )八五十六 ( )五十四
  五七( ) 四八( ) ( )二十四
三、查漏补缺训练
  1.填表计算
  口诀背得这么好,你会用口诀吗?(出示第87页第3题)
  先看表格第一列,齐读。想一想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乘数×乘数=积)
  2.展示学生作业:
  提问:表格的最后一列,为什么填7呢?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一:因为5×(7)=35,所以填7。
  预设二:因为35÷5=7,所以填7。
  出示:
乘数
6
7
4
8
乘数
3
8
9
9

18
56
36
24
9
改编并指明回答,说说怎么想。先看表格第一列,齐读。想一想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表格二
被除数
21
48
72
36
除数
3
8

9
学生独立将表格填完整。集体核对。
3.还有一种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来检查自己做的对不对,那就是顺着读一读。.
(指导检验的方法)
四、综合运用提升
1.填一填,再想一想:
1+3= 1+3+5= 1+3+5+7=
2×2= 3×3= 4×4=
2.大擂台:
  (1)比一比,算一算:45+5 8÷8
   45÷5 8×8
  (2)出示:36÷4 72÷9
   36÷6 27÷9
  (3)出示:2×3×9 9×4÷6 18÷6×3 72÷8÷3
  提问:在计算的时候分别要注意些什么?
3.三分钟口算比赛。(第5题)
  比赛结束后,核对,统计错误人数,并让做错的学生说说错误的原因。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今天你在课堂上的表现又如何?

第6单元 课题:复习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建构乘法、除法解决问题的框架,分析信息,理解信息与解决问题之间的联系,为采纳正确的解决策略做好准备。www-2-1-cnjy-com
2.在讲解练习的时候注重各题之间的差别,提高采集信息及提取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审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1-c-n-j-y
教学重难点:弄清题意,在图文中找寻有用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今天我们来复习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复习”第6题。
出示图,让学生说说图中表示的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
交流结果。
小结:已知总数,求每份是几个,用除法计算。
完成“复习”第7题。
  指明回答算式。
  提问:这三道题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已知每份和份数,求总数用乘法;已知总数和每份求份数用除法;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用除法。
查漏补缺训练
完成“复习”第8题。
1.(1)先出示前两个信息:铅笔画有7张,蜡笔画有7张。
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怎么想?算式怎么列?
2×7=14(张) ;7+7=14(张)
(2)出示第三个信息。水彩画也有7张。
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怎么想?算式怎么列?3×7=21(张);7+7+7=21(张)。你喜欢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2.完成“复习”第9题。
引导学生想积是18的口诀解决问题。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复习”第10题。
  提出问题:选哪种船需要的只数少?你是怎样想的?
  交流:(1)根据“每份分得越多,份数越少”的规律想到的;
   (2)用计算的方法,分别求出大船和小船的只数。
2.完成“复习”第11题。
  (1)根据图意,理解什么是“一套”。(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是一套。)
  (2)搬一套课桌椅要多少人?
  (3)完成(2)(3)题。引导学生根据“搬一套课桌椅要3人”解决一下问题。
  
  3.完成“复习”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今天你在课堂上的表现又如何?
从这节课中我们体会到了弄清信息是很重要的,有些信息是直接告诉你的,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先想一想,然后再做,千万不能盲目。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85页的例题,完成“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读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让学生通过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计算情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地算出第二步的计算结果。
教学具准备:课件,小红旗。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激趣:美丽的大森林有一片宽阔的草地,草地上聚集了一大群小动物在玩耍,特别热闹。今天,森林王国的大象爷爷邀请小动物们去参加?“夺红旗比赛”。 你们想去吗?我们先来完成学习任务,再去夺红旗比赛好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请小朋友口算并说说对应的口诀:
7×5= 6×4=?49÷7 =?8×3= 48÷6 =?45÷9 = 9×3 =? 40÷8 =?
2)请你计算并说说计算过程(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5+6 =? 9-3-4?= 15-7+9 =??
提问:这些是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要几步计算?都是按怎样的顺序一步一步计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21·世纪*教育网
齐读: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引入新课。
看,图中的小花猫在干什么?小花猫说:我遇到难题了,大哥哥大姐姐能帮帮忙吗?小朋友们都很有爱心,都想帮助小花猫,那下面的知识小朋友们就要跟着老师认真学啦!?
二、 探究交流,掌握新知
1、教学例题1。
出示:2×3×4
(1)指出:这个算式中只有乘号,像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称为连乘。
谁会读这个算式?你是按什么顺序读的?
(2)指名读,齐读:(读作“2乘3再乘4”)
(3)这题要怎样算呢?请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想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交流:你准备怎么算?指2名学生说
指出:这样的题第一步计算2×3,2×3是在算式的那边?得到6,为了不忘记第一步算出的结果,我们可以在2乘3的下面把6写下来,等以后熟练了也可以记在心里面,然后再用6和右边的4计算,6×4=24,也就算出2×3×4=24,把得数写在等于的后面(教师完成板书)【来源:21cnj*y.co*m】
(请2-3人说,再同桌互说)谁能再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计算2×3×4?
通过学习你体会到这样的题是怎样算了吗?
2、教学例题2
(1)小花猫还有一道题要你们帮忙:36÷4×3
这道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乘法,是——乘除混合。
(2)谁愿意读读这个乘除混合运算?要按什么顺序读?(指名试读,“36除以4再乘3”)齐读。
(3)你们想到怎么算了吗?(与同桌交流,试着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发现问题要帮助纠正)
(4)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追问:9是怎么算出来的?然后呢?(教师完成板书)
追问:你们同意吗?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指名说)
(4)概括算法。
比较:这两道算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结合题目说一说:第一题先算2乘3,第二题先算36除以4,(都先算算式的哪边的)也就是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21教育网
小结:像连乘、乘除混合这样的算式,都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计算时先算出第一步的得数,再用这个得数去算第二步,得出题目的结果。www.21-cn-jy.com
小朋友们非常的热心,帮助小花猫解决了难题,小花猫也明白了:连乘、乘除混合这样的算式,只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就可以(课件)21cnjy.com
3、完成“试一试”
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小熊要来考考你们,出了两道题
(1)出示:48÷6÷2???????? 8×3÷6
指名读题,说明第一道算式是连除,第二道算式是乘除混合。
(2)学生尝试。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尝试、完成计算。完成好同桌相互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帮助纠正
全班交流。(先读一读算式,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小结运算顺序。
提问:我们做了四道题,有连乘连除,乘除混合,都是几步计算?这四道题计算时都按怎样的顺序算的?
小结:这里的四道题,是今天学习的内容,有连乘、连除,还有乘除混合。计算时都是从左往右一步一步算(板书:从左往右)。特别是乘除混合运算,不论乘法在前还是除法在前,都要从左往右计算。 齐读21·cn·jy·com
三、 反馈完善,巩固内化
现在我们去动物王国的聪明屋去看看有什么发现吧
1、出示题目4 ×9= 36÷6=??? 3 ×2 6×7=
4×9 ÷6=??? 3×2×7=
指名学生口答。思考: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其实是一样的。得数同,上面一题第一步得数写出来了,下面没有写。后面两题 关系一样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仔细观察错在哪里?怎么改?
18÷2×3=3?? 2×4×4=16 63÷9÷7=49?
3、小朋友观察真仔细,小动物奖给你们三个大蛋糕,每个蛋糕有三层,每层上面都有一个算式,就在我们的书本85页,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2-1-c-n-j-y
(1)要求一组一组题计算。
(2)独立完成,交流检查,订正错误。
(3)引导:观察每组算式上面两题和第三道题有什么关系?
指出:第三道题是按上面两题的顺序算的,上面的两个一步计算算式综合成了下面的一个两步计算算式,上面两道一步计算时下面一道两步计算的分解,比如3×3×5就是先算3×3再算9×5;24÷4×8就是先算24÷4再算6×8。21*cnjy*com
4、现在我们去智慧宫玩一玩(课件) 口答
5、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交流得数,有错误的订正。
6、我们知道(课件)……下面来进行闯关游戏:
第一关、开火车钻山洞,可不要出故障,山洞里可是危险的!
第二关、玩玩跷跷板,明白题目的意思吗?
第三关、找规律,正方形中间有一个数,四个角有四个圆圈有四个数,观察发现了什么规律?(有说乘法口诀的,有说乘法算式的)2·1·c·n·j·y
第四关、游戏:夺红旗(“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游戏。
谈话:大家刚才表现非常好,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参加“抢红旗比赛”咯。同桌左边的同学做左边的题(从下往上依次完成),右边的同学做右边的题,谁先做完谁就抢到红旗。 学生计算,比比谁抢到了红旗。www-2-1-cnjy-com
谈话:我们再比一次,同桌左边的同学做右边的题,右边的同学做左边的题,这回看谁能抢到红旗。
学生计算,比比谁抢到了红旗。
(2)校对得数。
谈话:刚才有的小朋友是抢到红旗了,真不错!不过,现在要检查一下你算得对不对呢。现在校对得数,如果你错得比同桌多,红旗可要让出来哦!【出处:21教育名师】
校对得数,(指名同桌两人轮流说一题),评比抢到红旗的结果。
四、回顾内容,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你觉得今天学习的乘除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是一致的?
是啊,数学知识前后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学习,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