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水利工程。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教学重点
战国七雄。
2、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
从商鞅变法中得到的启示。
教法教具
教法:师生探究法、小组互助法、讲述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相结合。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意见
导入合作探
究课堂达标课堂小结
由“立木取信”的故事导入。战国七雄出示《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对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战国七雄”指哪七个大国?韩、赵、魏是怎么来的?“田氏代齐”又是什么事?3、出示《战国铜壶》该图包含了哪些历史信息?4、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战役?5、思考: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二、商鞅变法1、原因2、目的3、内容4、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这是一组战国时期的图片。(1)
材料一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2、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
亲近……材料二: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商鞅起兵反抗,败死后被车裂。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
回答: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商鞅推行改革的方法有哪些?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你认为成功的原因何在?
3、商鞅变法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发展有何启示?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建造及特点“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说明了什么?结构出示“都江堰示意图”了解各部位用途。作用和影响材料: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开放性作业。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感受
看视频自学展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自学展示看图介绍独立完成畅所预言
板书设计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战国七雄二、商鞅变法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