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教案学案素材)(打包16套)新人教版选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教案学案素材)(打包16套)新人教版选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11-29 13:45:58

文档简介

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了解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2.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通过实例了解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 调查、查阅资料并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人体常量与微量的关系,让学生明白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例了解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课]在20世纪,科学家发现只用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水的饲料喂养,实验动物不能存活。但如果在饲料中加入极微量的牛奶后,动物正常生长。科学家反复实验后认为,动物膳食中除含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水外,还必须含有微量维生素、矿物质等。
[板书]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阅读]资料卡片---维生素的发现
[交流]你知道的维生素有那几种?它们各有什么性质?
[板书]一、维生素
1、维生素的作用
[讲述]维生素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这类物质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所以虽然需要量很少,每日仅以毫克或微克计算,但必须由食物供给。绝大多数维生素作为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维生素都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在结构上无同性,通常根据其溶解性质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名称
来源
缺乏症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1
豆,瘦肉,谷类外皮
脚气病,多发性神经炎
维生素B2
蛋黄,绿叶疏菜等
口角炎,舌炎,皮炎等
维生素C
新鲜水果,蔬菜
坏血病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肝,蛋黄,鱼肝油,奶汁,胡罗卜等
夜盲症,皮肤干燥
维生素D
鱼肝油,肝,蛋黄,日光照射
佝偻病,软骨病
[板书] 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维生素C。
[演讲故事]著名探险家雅克·卡蒂尔的历险故事。   卡蒂尔在1534年11月至1535年4月间率一队船员在考察圣劳伦斯的加拿大湾。当时有数周的时间,他们被坚冰困在海湾里出不去,渐渐的他们都出现了以下症状:牙龈出血、皮肤反应性青紫、身体虚弱、易怒、肌肉隐隐作痛、关节痛。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一位魁北克印弟安人,印弟安人让他们喝一种由当地生长的一颗大松树的叶子和皮制成的茶,这种茶竟然神奇的治好了他们的病。马斯魁勒(Masquelier)博士受此启发,开始研究该树种的树皮于1951年提取OPC成功,并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19年后,即1970年,他成功的从葡萄籽中提取了纯正的OPC,含量高达95%以上,而且无论浓度还是抗氧化作用都优于松树皮提取物,患者服用后都感觉更有效。OPC即维生素C。
[板书]2、维生素C
[讲解]维生素C,其化学名称为:L-抗坏血酸。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6H8O6,是水溶性维生素,溶液显酸性,有可口的酸味。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中,水果中又以柑桔类含量较多,蔬菜中青色者含维生素C较多。人工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又叫抗坏血酸,是人体中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它维持牙齿、骨胳、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具有解毒作用。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并能预防肿瘤。在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量丰富,尤其是绿叶蔬菜,西红柿等酸性水果和豆芽中含量较高,缺乏时使人得坏血病表现为骨胳脆弱等症状。中学生每天需要补充60mg维生素C。
[板书] 维生素C,其化学名称为:L-抗坏血酸。分子式:C6H8O6。
[结构]
[查询]根据维生素C结构推断它具有那些性质?
[回答]加成、氧化、水解等。
[例析] 研究性试题: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其水溶液显酸性),它的化学式是C6H8O6,人体缺乏这种维生素可能得坏血病,所以维生素C又称抗坏性血酸。维生素C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在新鲜的水果、蔬菜、乳制品中都含量较高,如维生素C在新鲜的橙汁中含量500mg/L左右。学校课外活动小组测定了某中品牌的软包装橙汁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下面是测定实验的分析报告。
I、测定目的:测定某中品牌的软包装橙汁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
II、测定原理:C6H8O6+I2= C6H6O6+2H++2I-
III、实验用品及试剂
①仪器和用品(自选)
②试剂:指示剂 。维生素C溶液(浓度7.50×10-3mol·L-1)标准碘溶液、蒸馏水等。
IV、实验过程:
⑴洗涤仪器,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润洗后装好标准碘溶液。
⑵打开:软包装,目测:颜色——橙黄色。澄清度——好。用 仪器向锥形瓶移入20.00ml待测橙汁,滴入2滴指示剂。
V、数据记录与处理: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体积
(ml)
标准碘溶液体积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体积(ml)
第一次
20.00
0.24
15.22
?
第二次
20.00
0.10
15.11
?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此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VI、问题讨论
⑴橙汁和碘溶液分别盛放在何种滴定管中?
⑵滴定时能否剧烈摇动锥形瓶?为什么?
⑶从分析数据看,此软包装橙汁是否是纯天然橙汁?[ ]
A、是 B、可能是 C、不是
⑷制造商可能采取的的做法是[ ]
A、加水稀释天然橙汁 B、橙汁已被浓缩 C、将维生素C作为添加剂
⑸你是否同意这种做法[ ]
A、同意 B、不同意 C、调查后再作结论
分析:①根据题意信息维生素C水溶液显酸性,所以把它放在酸式滴定管中,碘溶液具有氧化性同样应放在酸式滴定管中。
②反应原理是用碘氧化维生素C,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淀粉溶液,当维生素C被碘氧化后继续滴入碘溶液使淀粉溶液变蓝。
③由于维生素C易被空气氧化,所以滴定时不能剧烈摇动锥形瓶。④维生素C溶液的体积为20.00ml,与之反应的贷内溶液的体积为两次滴定的平均值15.00ml。
由反应原理:C6H8O6+I2= C6H6O6+2H++2I-维生素C的浓度C=5.6×10-3mol·L-1,即每升溶液中含有C6H8O6 质量为985.6mg/L。⑤信息中新鲜橙汁维生素C的含量500mg/L左右,计算结果远大于此数据,说明此橙汁
肯定不为天然橙汁。对于制造商而言需要作调查后才能下结论。
[作业]P25 1、5、6
[板书计划]
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一、维生素
1、维生素的作用
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维生素C。
2、维生素C
维生素C,其化学名称为:L-抗坏血酸。分子式:C6H8O6。
例析:
[教学反思]
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名师导航
知识梳理
1.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维生素是参与生物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根据其溶解性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维生素和______________维生素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______________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____________排泄,__________________在体内积存,主要积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__________________等。
水溶性维生素_____________溶于水,_______________被人体吸收,一般___________在体内积存,所以___________缺乏。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_______________和维生素________________。
名称
来源
缺乏症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C
维生素A
维生素D
2.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一种_____________晶体,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__,是一种______________溶性维生素,有_______________味,其水溶液显___________性,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中。人体___________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3.实验探究: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1)将3片维生素C药片(成分为维生素C和淀粉)研成粉末,加蒸馏水溶解。
(2)配制一些滴加几滴稀碘水的淀粉溶液。
(3)取少许加有碘水的淀粉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维生素C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探究:已知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请设计实验检验维生素C的存在。
实验步骤:
(1)配制一些滴加几滴稀碘水的淀粉溶液。
(2)分别取少量芹菜、西红柿、葡萄等蔬菜和水果的汁,向各种果汁中加入配好的滴有碘水的蓝色淀粉溶液,观察淀粉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人体被测知的元素已有60多种——这60多种元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者,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共11种;另一类,只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者,称为_________________元素,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锰、钴、钼、碘、硒、锂、铬、氟、锡、硅、钒、砷和硼共_________________种。这些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虽少,但其功能却是无法替代的。
6.碘
碘被称为____________,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在人体中的含量约为_______mg,其中一半左右集中在_____________内,其余分布于其他组织。含碘较多的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海产品,在蔬菜中唯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含碘量较高,每千克可达1.64 mg和1.60 mg。
我国有许多地区属于低碘区,因此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是防止碘缺乏的最佳途径。我国在1989年之前,碘盐中的碘是以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形式存在的,但由于____________易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挥发,并且口感也略有苦涩味,因此逐步改为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其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日来,有关雀巢奶粉碘超标的新闻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
的看法。
7.铁
铁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元素。成年人体内约含铁__________ g,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_____________的一种。人体内含铁化合物主要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它们一起参与氧的运输,其余的铁与______________结合,分布于身体各器官。
疑难突破
1.碘元素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剖析:碘有“智力元素”的美誉,碘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一样是作为一种营养素而存在于人体,它在人体内的含量仅有25—50毫克(平均35毫克),为身体重量的两百万分之一,属于70余种微量元素的一种。尽管含量极低,却是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乏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具有影响肌体代谢、生长发育,特别是脑发育的生理作用。因此,如果甲状腺功能异常,分泌激素过量或不足,势必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造成很大影响,导致种种疾病的发生,如较常见的甲状腺肿大。
2.铁元素对人体有什么重要作用?
剖析:铁在人体中含量约为4—5 g。铁在人体中的功能主要是参与血红蛋白的形成而促进造血,参与O2、CO2的运输和交换。在血红蛋白中的含量约为72%。人体铁缺乏时引起缺铁性贫血,同时一些含铁酶活性降低,造成智力发育障碍。铁元素在菠菜、瘦肉、蛋黄、动物肝脏中含量较高。
问题探究
问题1:人体缺铁会出现哪些不良情况? 请加以探究。
探究:需要从铁元素在人体内的作用以及缺铁对人体的影响探究。
如果人体长期缺少铁元素,或对铁元素的吸收受到障碍时,人体内就难以产生血红蛋白,造成血色素降低,甚至发生缺铁性贫血。此时血液供氧能力降低,肤色苍白,使人感到疲乏无力,影响人体的全面生理功能。
问题2:生吃新鲜蔬菜要比熟吃时维生素C的损失小,你觉得这句话对吗?你能探究这是为什么吗?
探究:从维生素C的性质探究。
维生素C是一种极其娇嫩的水溶性维生素,它的性质极不稳定,一不注意很容易氧化而被破坏。维生素C不仅怕光、怕热、怕碱,而且还怕铜器、铁器,所以炒菜时最好不使用铜锅或铁锅,而应当选用铝锅。植物的组织中含有抗坏血酸酶,植物性食物放置时间过长,维生素C即可因空气氧化而遭受损失。所以,蔬菜、水果以新鲜者为好。
问题精讲
【例1】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其水溶液呈酸性。它的分子式是C6H8O6,人体缺乏这种维生素易患坏血症,所以维生素C又称坏血酸。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为。在新鲜的水果、蔬菜、乳制品中都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500 mg·L1左右。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测定了某牌子的软包装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下面是测定实验分析报告。请填写下列空白:
(1)测定目的:测定××牌软包装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2)测定原理:C6H8O6+I2→C6H6O6+2H++2I-。
(3)实验用品及试剂:①仪器和用品_______________(自选,略)②试剂:指示剂(填名称),浓度为7.50×10-3 mol·L1标准碘溶液、蒸馏水等。
(4)实验过程:取20.00 mL待测橙汁,滴入2滴指示剂。向其中逐滴加入标准碘溶液,消耗碘溶液15.00 mL时,溶液恰好变蓝色。则此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___________mg·L1。
从分析数据看,此软包装橙汁是否是纯天然橙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是 B.可能是 C.不是
制造商可能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加水稀释天然橙汁 B.橙汁已被浓缩 C.将维生素C作为添加剂
(5)请你站在国家质检执法人员的角度对××牌软包装橙汁做出处理意见_______________。
A.继续生产 B.停产整顿 C.调查后再做结论
思路解析:利用I2去氧化维生素C,根据碘使淀粉显蓝色的性质,应选择淀粉作指示剂。
(4)n(I2)=n(Vc)=7.50×10-3 mol·L1×15×10-3 L
c(Vc)== mol·L1
则1 L橙汁中含Vc为 mol×176 g·mol1×1000 mg·g1=990 mg
990 mg·L-1>>500 mg·L-1
显然不是天然橙汁,那么制造商可能采取什么做法?很多人会选B项。这是缺乏社会常识的选择,因为制造商毕竟要赚钱,选B必然亏本。这时再读题干,“在新鲜水果、蔬菜中都富含”说明维生素C价格低廉,所以选C项。那么我们是否同意?制造商可能加入某种不是维生素C的还原剂,故应调查后再作结论。
答案:(3)②淀粉溶液
(4)990 C C
(5)C
【例2】请你将人体缺乏的元素与由此而引发的疾病用直线连起来:
缺乏维生素A 坏血病
缺乏维生素C 甲状腺肿大
缺钙 夜盲症
缺碘 贫血
缺氟 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缺铁 龋齿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考查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缺乏症的题目。要了解几种常见疾病与微量元素之间的联系。
答案:缺乏维生素A→夜盲症
缺铁→贫血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
缺钙→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缺碘→甲状腺肿大
缺氟→龋齿
知识导学
维生素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这类物质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所以虽然需要量很少,每日仅以毫克或微克计算,但必须由食物供给。绝大多数维生素作为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尽管维生素的需要量比脂肪、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要小得多,但是它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以上三类营养物质。维生素可以促使酶开始工作,进而使整个身体进入工作状态。维生素可以用来平衡荷尔蒙,产生能量,促进免疫系统,维持肌肤健康,并保护动脉。维生素D、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E是抗氧化剂:它们可以减缓衰老,预防癌症、心脏病并保护身体不受污染侵害。B族和C族维生素是将食物转化为能量的关键营养物质。牛奶、蛋类、鱼类和肉类中含有维生素D,它有助于控制钙的平衡。光照也可以在皮肤中产生维生素及天然食物中富含大量的B族和C族维生素,如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维生素A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动物形式的视黄醇,常见于肉类、鱼类、蛋类和乳制品。另外一种是β胡萝卜素,常见于红色、黄色和橙色的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E有助于防止必需脂肪腐败,它常见于植物种子、坚果以及植物油中。
维生素C滴加到淀粉碘溶液中,淀粉碘溶液的蓝色会褪去,因为维生素C有较强的还原性,会被碘氧化,碘被还原。
可以用氧化还原滴定的方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碘溶液作标准液,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维生素C作待测液)。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巨大的生物学作用。其生理功能主要有:①微量元素能协助宏量元素的输送,如含铁血红蛋白有输氧功能。②微量元素是体内各种酶的组成成分和激活剂。已知体内千余种酶大都含有一个或多个微量金属原子。如锌能激活肠磷酸酶,肝、肾过氧化酶,又是合成胰岛素所必需;锰离子可激活精氨酸酶和胆碱酯酶等;钴是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之一,等等。③可参与激素作用,调节重要生理功能。如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之一,环境缺碘则机体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就会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和儿童的生长发育。④根据体外实验,一些微量元素可影响核酸代谢。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含有浓度相当高的微量元素,如铬、钴、铜、锌、镍、钒等。这些元素对核酸的结构、功能和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复制都有影响。
微量元素摄入量过低,会发生某种元素缺乏症;但摄入量过多,微量元素积聚在生物体内也会出现急、慢性中毒,甚至成为潜在的致癌物质。
疑难导析
首先要知道碘是否是一种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否是人体必需的微营养素。
还要清楚碘是否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一样是作为一种营养而存在于人体,在人体的含量的高低,在人体各个系统起什么作用。
要明确人体碘的来源,是否需要每天摄入。
先要知道人体内铁元素的含量过多有无危害,长期摄入大量含铁量高的食物,可能会发生哪些病症,人体铁缺乏会引起哪些病症。
还要明确为了满足人体对铁元素的正常需要,在日常饮食中应多吃哪类食物,哪些食物中含有较丰富的铁元素。
问题导思
要弄清如果人体长期缺少铁元素,或对铁元素的吸收受到障碍对人体血红蛋白的产生有何影响;对血色素的含量是否有影响,有何影响;会引起什么疾病;在这种情况下人有何症状,是否影响人体的全面生理功能。
要明确维生素C是哪类维生素,维生素C性质是否稳定,容易发生什么变化。要阐述维生素C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变化,能与哪些物质反应,植物性食物能否放置时间过长,能否被空气氧化。
典题导考
绿色通道:信息题和联系生活实际的习题一定要抓住信息中的关键点,联系生活实际要合理,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知识的迁移。
①根据题意信息维生素C水溶液显酸性,所以把它放在酸式滴定管中,碘溶液具有氧化性同样应放在酸式滴定管中。
②反应原理是用碘氧化维生素C,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淀粉溶液,当维生素C被碘氧化后继续滴入碘溶液使淀粉溶液变蓝。
③由于维生素C易被空气氧化,所以滴定时不能剧烈摇动锥形瓶。
【典题变式1】
1.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为,关于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一个环状酯类化合物 B.易起氧化还原反应和加成反应
C.可以溶解于水 D.在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地存在
2.维生素C可用于预防治疗坏血病,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 B.维生素C可作食品添加剂
C.维生素C不可能发生水解反应 D.维生素C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3.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蔬菜应当先洗后切
②蔬菜应温火慢煮
③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④可使溴水褪色
⑤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绿色通道:各种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典题变式2】
1.微量元素摄入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导致成年人出现甲状腺肿大的原因是缺乏下列元素中的( )
A.铁 B.碘 C.钙 D.锌
2.微量元素是指在人体内总量不到万分之一,质量总和不到人体质量的千分之一的二十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对人体正常代谢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元素不是微量元素的是( )
A.I B.F C.H D.Mn
典题变式答案
【典题变式1】1.D 2.CD 3.B
【典题变式2】1.B 2.C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和摄入途径,
2、了解维生素C的结构和作用,通过简单实验了解维生素的一些性质特征;
3、了解维生素的种类及营养作用,知道人们熟知的几种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作用,从哪些食物中可以摄入维生素。教学过程设计:
4、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操作技能与观察能力,使之正确进行实验分析,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形成规律性认识,再辅以习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维生素C的性质和人体内的功能
教学难点:维生素C的还原性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本节教科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维生素。在脂溶性和水溶性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维生素C的结构、功能与性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第二部分介绍微量元素,以碘元素和铁元素为重点介绍缺少微量元素的危害和补充微量元素的方法,由此得出正确的饮食观和膳食平衡的观念何等重要。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
建议对此内容进行如下处理:
活动一:几百年前的欧洲,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遭到坏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龈出血,最后痛苦死去,人们一直查不出病因。奇怪的是只要船只靠岸,这种疾病很快就不治而愈。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一位随船医生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水手在航海中很难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位医生试着让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鲜的柑橘。奇迹出现了──坏血病很快就痊愈了。柑橘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本领呢?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教学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引入
问题探索
问题解决
问题应用
水果中有维生素C吗?如何检验维生素C的存在?

学生阅读教材,利用维生素C的还原性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方案,将水果汁加入含碘水的淀粉溶液中
总结实验现象,得出水果中含微生素C的结论
发现问题
组织交流,提出方案
验证假设
归纳总结
结论:维生素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活动二:①引导学生观察三幅图片
猜出疾病名称: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你知道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吗?
②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适宜摄入量。
调查研究结果展示:
①通过查阅资料或上网,填写下表。
元素
元素符号
该元素的作用
摄入量过少的后果
摄入量过多的后果
补充途径





②你家里炒菜做饭用铁锅还是铝锅?用什么锅较好?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③.调查市场上有哪些补钙、补锌、补碘、补硒和补铁等的保健药剂或营养补剂出售,查看它们的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 说说你的感想。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2
课堂探究
探究一 维生素C的结构和性质
问题导引
(1)已知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为
,请认真分析其结构简式,推测维生素C具有哪些性质?
(2)请根据以下实验步骤完成对维生素C的还原性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一片维生素C药片(维生素C含量为100 mg),研碎后放入试管中,加入20 mL的蒸馏水使其溶解
②取另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2 mL 2%的淀粉溶液,再滴加碘水并振荡
③用胶头滴管吸取维生素C的澄清溶液滴入②中的试管,边滴边振荡
提示:(1)维生素C中含羟基、碳碳双键、酯基等官能团。因此,维生素C具备醇、烯、酯等物质的性质,例如:具有还原性。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一片维生素C药片(维生素C含量为100 mg),研碎后放入试管中,加入20 mL的蒸馏水使其溶解
上层为澄清溶液,试管底部有沉淀
上层澄清溶液中溶有维生素C
②取另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2 mL 2%的淀粉溶液,再滴加碘水并振荡
淀粉溶液变蓝
淀粉溶液遇碘变蓝
③用胶头滴管吸取维生素C的澄清溶液滴入②中的试管,边滴边振荡
随着维生素C溶液的滴入,蓝色逐渐褪去
维生素C能将单质碘还原,即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名师精讲
1.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除了能还原Fe3+、I2外,还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维生素C的水溶液显酸性,受热易分解。
3.维生素C易被氧化,在水溶液中或受热、光照时氧化加快,在碱性溶液中更容易被氧化。
【例题1】 坏血病患者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
A.水果和蔬菜 B.鱼肉和猪肉 C.鸡蛋和鸭蛋 D.糙米和肝脏
解析:坏血病是由缺乏维生素C而引起的,因此坏血病患者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而维生素C 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蔬菜中。
答案:A
借题发挥 (1)维生素作用特点。
①人体对维生素需要量极少。
②维生素对人体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2)生理功能。
①调节各种器官的机能。
②维持各种细胞的特性。
变式训练 1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蔬菜先切后洗容易损失维生素C
B.维生素C怕高温,加热时间过长会被破坏
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含维生素C的蔬菜存放时间越长,维生素C损失越大
D.新鲜绿色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故食用蔬菜时应文火慢煮
解析:维生素C易溶于水,蔬菜先切后洗容易损失维生素C;维生素C受热易分解,加热时间过长会被破坏;维生素C易被氧化,蔬菜存放时间越长,被氧化得越多;为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蔬菜应先洗后切,大火快炒。
答案:D
探究二 碘和铁对人体的重要功能,缺乏的危害,及补救措施
问题导引
阅读教材,与同学交流完成下表。
重要功能
缺乏的危害
补救措施


提示:
重要功能
缺乏的危害
补救措施

①人体中的“智力元素”
②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幼儿缺碘易患呆小症;成人缺碘易引起甲状腺肿大
多吃海带、紫菜等富含碘的食物;食盐加碘

①功能性铁
②储存铁
缺铁导致人的记忆力下降,免疫能力和对温度的适应能力等生理功能下降,如果体内的铁不足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就会发生贫血
多吃动物内脏。动物全血、肉类、鱼类、蛋类等食物。实施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的措施
名师精讲
1.人体内常量元素有C、H、O、N、Na、Mg、Ca、P、S、K、Cl共11种,微量元素有Fe、Cu、Zn、Mn、I、Se、F等16种。
2.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极少,但它们对于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生长和发育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缺少或者摄入过多,都可导致患各种代谢疾病。人体中Fe元素以Fe2+和Fe3+形式存在。贫血时服用过量补铁剂对身体有害。
【例题2】 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一些必需元素,含量高于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1)以下元素属于常量元素组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A.C、N、Ca、Si B.O、H、K、Na C.Mg、S、Cl、O D.Fe、Zn、Se、Br
(2)有关几种必需元素的生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A.钙和磷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必需元素
B.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人体中的铁元素只以Fe2+的形式存在
D.人体缺锌时会影响人的生长、蛋白质的合成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菜肴合理搭配的方法补充人体必需的元素,以下进补方法你认为不合理的是________。
A.缺碘可以食用加碘盐
B.适当多吃鸡蛋、猪肝可补铁
C.适当多吃鱼类可补充N、C、P、O、H等元素
D.如果贫血,应吃大量的猪肝,并要服用过量的补铁剂
答案:(1)BC
(2)C
(3)D
易错提醒 要正确理解微量元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碘和铁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和补充方法。
变式训练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量元素摄入过多对人体无害
B.微量元素摄入过多会对人体有害
C.碘不足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所以人体补碘越多越好
D.人体缺乏微量元素时,只能通过食物补充
解析: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摄入过多都会对人体有害,而过少会影响身体功能,故A项错误,B项正确。碘不足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过多则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故C项错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食物调节人体微量元素的含量,也可以通过药物补充。
答案:B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维生素的种类和分类
2)能写出维生素C的化学结构式并能说出VC对人体的影响
3)能说出16种维生素的名称并能写出它们的化学符号
4)能说出碘和铁在人体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是学生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
2)使学生能够对日常生活更加关注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维生素C的结构
教学难点:维生素C的结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实验---总结----理解----归纳---总结
教学用具:幻灯片 黑板 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导:播放广告视频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广告是不是有很熟悉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平时喝的饮料的广告,在电视看到的频率也非常的高。那么我问问大家广告词里的“hello C”里面的C指的是什么?
生:维生素C
师:没错,这里所说的C指的就是维生素C,在饮料中加入维生素C进而大肆宣传说明了维生素C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那大家想不想知道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今天我们就进入新的一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板: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师:大家都知道人体的三大营养物质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那么只给生物体提供这三种物质是不是就可以生存下去呢?
生:不能
师:科学家就做过实验:如果用只含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水的饲料喂养实验动物,动物不能存活,但如果在饲料中加及其微量的牛奶后,实验动物生长正常。精科学家的反复实验,最后认为:正常膳食中除三大营养物质还有水以外,必须含有微量维生素、矿物质等。现在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维生素。
大家先阅读一下维生素一下这两段文字我们一起在总结一下:
板:
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不易排泄;主要存在于肝脏。
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C、B族(B1 、B2 、烟酸和烟酰胺、B5、生物素、泛酸、叶酸和B12等)易排泄;不易在体内积存
播放幻灯片:各种维生素对人体的影响,从哪里可以摄取、特别引用一种地方特产分析棋营养含量(鄱湖银鱼)。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师:维生素C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维生素,那么先做一个实验来了解一下维生素C的性质
实验:在烧杯内+淀粉+碘让学生回答什么现象。淀粉变蓝了
在向烧杯内+适量维生素C观察现象: 蓝色变成无色
结论:维生素C把I还原成I-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结论由学生分析总结出来)
板:维生素C:还原性
结构
师:分析维生素C的结构并讲解维生素C对人体的影响,介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转折:引用近期食物中毒的新闻报道和电影《双食记》说明维生素C和某些海鲜类食物搭配会中毒致死。这是为什么呢?
师:分析其原因
播放幻灯片:相克的食物。增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播放广告视频:黄金搭档
师:这也是我们在电视上很常见的广告,在这里提到了Ca、Fe、Zn、Se对人体的各种作用,其中后面三种都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
述: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
板:微量元素:Fe、Cu、Zn、Mn、CO、MO、Se、I、Li、Cr、F、Sn、Si、V、As、B
师:比较课本图1-22,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人体内的元素含量和地壳中的含量大致趋势是一样的。
师:很好,这么惊人相似的曲线充分说明了人类和土地有着深厚的渊源,为什么那么多的文人墨客歌颂土地对这片土地那么的崇敬?因为这片土地孕育了多姿多彩的生物圈,我们才得以生存。
师:今天我们就看看我们生活上最常见的微量元素I和Fe。
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碘的知识回答:在人体中的含量、在人体中的主要分布、对人体的影响、富含碘的食物
学生阅读并回答
板:碘:智力元素
师:正是因为从食物中摄取碘非常少,所以以前我国得IDD的人达到了四亿多,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大家知道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吗?
生:在盐里面加入点
师:对,就是这样解决了这个问题。
讲解人体缺点的症状和介绍加碘盐(课本资料卡片)
师:接下来我们在看看铁,同样大家阅读这段文字回答:在人体中的含量、在人体中的主要分布、对人体的影响、富含铁的食物
学生阅读并回答
师:讲解课本知识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补维生素、补铁、补锌等药物,很多人也选择缺什么补什么。但中国有几句名言:是药三分病毒、药补不如食补,只要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厌食,同样可以身体供需的平衡
播放幻灯片:富含各种微量元素的食物和人体所需量。
师:这堂课之后给大家一个任务:回家看看家里吃的菜,看是否满足每天摄取量。
完成课后习题。
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1.在厨房里烧制蔬菜时,为什么不宜长时间地烧煮?
提示:蔬菜中的维生素C在加热条件下,易被氧化,从而导致营养成分丧失。
?综合拓展
一、维生素的种类和性质
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不同,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溶解性
难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
易溶于水
在体内
消化过程
和脂类共存于食物中,并随脂类一起被吸收,不易排泄,易在体内积存,主要存在于肝脏中
易被人体吸收,多余的随尿排出体外,一般不易积存,容易缺乏
包含种类
维生素A、D、E和K等
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B1、B2、烟酸、烟酰胺、B6、生物素、泛酸、叶酸和B12等)
来源
动物肝脏
水果、蔬菜
二、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
1.还原性。
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将IO还原成I-,将Fe3+还原成Fe2+,也能使KMnO4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维生素C含有碳碳双键( ),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3.酯化反应。
维生素C具有多个醇羟基(—OH),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尝试应用
1.(双选题)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D)
A.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
B.受热易分解
C.在水溶液中容易被还原
D.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
解析:维生素C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在水溶液中容易被氧化,C项错误;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但含量并不多,D项错误。
微量元素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构成生物体的所有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并且与地球表层元素的含量大致相当。
2.食用碘盐应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食用碘盐,存放时注意密封、防潮和防晒。菜炒熟出锅时再放碘盐以防分解。加醋会降低碘的利用率,使用植物油则可提高碘的利用率。
?水平测试
1.人体内必需的下列元素中,因摄入不足而导致骨质疏松的是(B)
A.K B.Ca C.Na D.Fe
2.中国有句名言:药补不如食补。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智力元素”之称。下列食物中含有碘较多的是(D)
A.鸡蛋 B.橙汁 C.葡萄 D.海带
解析:海带等海产品都含有较多碘。
3.下列化学元素中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的是(C)
A.K B.P C.B D.Ca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其中C、H、O、N、P、S、K、Ca、Mg等属于常量元素;Fe、Mn、Zn、Cu、B、Mo等属于微量元素。
4.下列说法不正确是(B)
A.“食盐加碘”是指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
B.“酱油加铁”是指在酱油中加入铁单质
C.高碘对人有害,不要随意服用补碘药片
D.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容易被人吸收,一般蔬菜中铁的含量较少,吸收也低
解析:“酱油加铁”是指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不是铁单质。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人体缺碘,可通过食用加碘盐补碘
B.缺铁性贫血,可通过食用铁强化酱油预防
C.为了防止龋齿,人人都要使用含氟牙膏
D.儿童缺锌可导致生长发育不良
解析:只有因缺氟引起的龋齿,才适宜使用含氟牙膏。
6.下列关于一些微量元素对人体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锌元素能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B.硒有防癌、抗癌作用,可大量服用含硒药剂
C.氟能防治龋齿,过量则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D.适量地补铜对白癜风的治疗和扩散有抑制作用
解析:硒有防癌、抗癌作用,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但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7.(双选题)下列关于维生素的说法正确的是(CD)
A.所有维生素都是水溶性的
B.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都可以由自身合成
C.人体内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
D.因为维生素C受热易分解,所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生食的应尽量生食
8.微量元素是指在人体内总含量不到万分之一,质量总和不到人体质量的千分之一的二十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对人体正常代谢和健康有重要作用。下列元素不是微量元素的是(B)
A.I B.C C.Zn D.Fe
解析: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常见的有铁、锌、氟、硒、碘等。
9.下列哪些操作,不适宜保存蔬菜中的维生素(B)
A.洗菜:要先洗后切
B.浸泡:切好的菜浸泡半天,以除去残留农药
C.切菜:要随切随炒,切忌切好后久置
D.烹饪:烹调蔬菜时适当加点醋,可以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
解析:切好的菜浸泡半天,蔬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会流失。
?能力提升
10.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下列补钙的途径不正确的是(B)
A.经常晒太阳
B.经常饮用钙离子含量高的硬水
C.经常饮用牛奶、豆奶
D.适量补充维生素D
解析:晒太阳和适量补充维生素D都能促进钙的吸收;牛奶、豆奶中钙的含量高,故饮用牛奶、豆奶也可以补钙;硬水中含有Mg2+、Ca2+的盐,且含量较高,长期饮用对身体没有好处。
11.关于维生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维生素是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
B.维生素容易在体内积存,主要积存在肝脏
C.维生素容易被人体吸收,多余的随尿排出体外,不易在体内积存,所以容易缺乏
D.维生素都是较强的还原剂
解析: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极小,但其对人体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A正确。维生素按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不易排泄,容易在体内积存,主要积存在肝脏中。水溶性维生素容易被人体吸收,多余的则随尿排出体外,一般不易在体内积存,容易缺乏。故B、C均不正确。维生素C容易被氧化,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并非所有维生素都是较强的还原剂,故D也不正确。
12.关于脂溶性维生素与水溶性维生素的比较正确的是(A)
A.前者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后者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有机溶剂
B.两者都不易积存,容易排泄,易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C.前者主要包含维生素A、维生素B等,后者主要包括维生素C
D.前者主要来自水果、蔬菜,后者主要来自维生素片
解析:根据溶解性将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不易排泄,主要存在于肝脏中。水溶性维生素易随尿排出,不易积存,易缺乏;前者主要包含维生素A、D、E、K等,后者主要包括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前者主要来自动物肝脏,后者主要来自水果、蔬菜。
13.新闻媒体的市场调查表明,知识女性及老年群体比较青睐植物蛋白类饮料。关于此类饮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该饮料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B.该饮料不宜高温加热,加热温度应低于80°C
C.该饮料含有高能量物质
D.该饮料含有大量的氨基酸
解析:从题意“植物蛋白类饮料”可知,该饮料与蛋白质的性质和用途有关。
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1.通过实例了解人体必需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
2.了解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3.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4.了解如何补充维生素,如何补充碘、铁等微量元素。
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从而能很好地防治感冒。摄取维生素C的最好方法就是从蔬菜和水果中补充,如猕猴桃、柑橘类水果,红辣椒、菠菜等蔬菜。下图是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缺铁性贫血的人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于补铁剂的吸收。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你知道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有哪些吗?
提示:人体需要的维生素的种类很多,通常按其溶解性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D、E、K等;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B1、B2、B6、B12、生物素、叶酸等)和维生素C。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锌、铜、锰、钴、钼、硒、碘、铬等。
一、维生素
1.维生素的作用
维生素是参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在天然食物中含量______________。
(1)维生素在体内有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
(2)维生素在人体内能________________并________________,对人体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2.分类
(1)习惯上按不同的溶解性把维生素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类。
(2)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比较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溶解性
水中__________,脂肪和有机溶剂中______
水中______
在体内
消化过程
和脂类共存于食物中,并随脂类一起被吸收,不易排泄,易在体内积存,主要积存于__________中
易被人体吸收,多余的随尿排出体外,一般不易积存,容易缺乏
包含种类
维生素________和________等
________和________族(B1、B2、烟酸和烟酰胺、B6、生物素、泛酸、叶酸和B12等)
来源
动物肝脏
水果、蔬菜
3.维生素C
(1)组成和存在。
维生素C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在人体内有重要功能。分子式为C6H8O6,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中。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2)物理性质。
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为190~192 ℃,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维生素,溶液显____________性,并有可口的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性质。
维生素C的化学特性是容易______________电子,是一种较强的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中或______________时很容易被氧化,在____________性溶液中更容易被氧化。
(4)生理功能。
①参与体内__________反应,维持细胞间质的正常结构。
②防止坏血病。
③促进伤口愈合。
④维持牙齿、骨骼、血管和肌肉的正常功能。
⑤帮助________________(如铁和钙)和某些________________的吸收。
⑥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⑦有解毒作用。
思考:针对维生素C的性质,想一想蔬菜是先洗后切好,还是先切后洗好?
二、微量元素
1.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1)构成生物体的所有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并且与地球表层元素的含量__________。
(2)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生长和发育的作用极其重要,缺少或摄入过多,都可能导致患各种代谢疾病。
2.碘
(1)缺碘的危害:易引起甲状腺肿大,______________。
(2)需用量:成人每天需碘量约为_____________,人们通过食用加碘盐来补充碘元素,碘盐中的碘是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3)碘过量危害:易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
3.铁
(1)铁的含量与存在。
①铁在人体中含量约为_____________,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_____________的一种。
②人体内的含铁化合物主要分两类,即_______________铁和_____________铁。________铁和__________一起参与氧的运输,其余的铁与各种___________结合,分布于身体各器官。
(2)缺铁的危害:人易患_____________,导致人的记忆能力、免疫能力和对温度的适应能力等生理功能下降。
(3)补充方法。
食用__________的食物或口服补铁剂以及食用_____________酱油。
答案:1.生长发育 新陈代谢 极少
(1)特殊的生理功能 作为酶催化某些特殊的化学反应 (2)调节各种器官的机能 维持各种细胞的特性
2.(1)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2)难溶 易溶 易溶 肝脏 A、D、E K 维生素C 维生素B
3.(1)抗坏血酸新鲜水果 绿色蔬菜 (2)水溶性 酸 酸味 (3)失去 还原剂 水溶液 受热 碱 (4)氧化还原 无机盐 氨基酸
思考
提示:维生素C易溶于水,先洗后切好。
二、1.(1)大致相当
2.(1)影响发育,损害智力 (2)150 μg KIO3
3.(1)4~5 g 最多 功能性 储存 功能性 血红蛋白 酶
(2)贫血 (3)含铁丰富 铁强化
一、维生素C的结构和性质
1.维生素C的结构
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为,从结构式中可以看出维生素C中含羟基、碳碳双键、酯基等官能团。因此,维生素C具备醇、烯、酯等物质的性质,例如,具有还原性。
2.物理性质
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3.主要化学性质
(1)溶液显酸性。
(2)有较强还原性,受热时很容易被氧化,在碱性溶液中更容易被氧化,能使溴水、碘水、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能发生酯化反应。
(4)能发生水解反应。
(5)能发生加成反应。
二、维生素、碘、铁与人体健康
1.维生素与人体健康
尽管维生素的需要量比脂肪、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要少得多,但是它的重要性不亚于以上三类营养物质。
(1)维生素可以促使酶开始工作,进而使整个身体进入工作状态。维生素可以用来平衡荷尔蒙,产生能量,促进免疫系统功能,维持肌肤健康,并保护动脉。
(2)维生素D、维生素C和维生素E是抗氧化剂,可以减缓衰老,预防癌症、心脏病并保护身体不受污染侵害。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是将食物转化为能量的关键营养物质。
(3)牛奶、蛋类、鱼类和肉类中含有维生素D,它有助于控制钙的平衡,光照也可以在皮肤中产生维生素D。天然食物中富含大量的B族和C族维生素,如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4)维生素A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动物形式的视黄醇,常见于肉类、鱼类、蛋类和乳制品;另一种是β胡萝卜素,常见于红色、黄色和橙色的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E有助于防止必需脂肪腐败,它常见于植物种子、坚果以及植物油中。
2.碘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碘是一种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的碘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供应,而且必须每天摄入,所以是必需的微量元素。
(2)碘有“智力元素”的美誉,碘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一样,是作为一种营养素存在于人体的,它在人体内的含量仅约为30 mg,尽管含量极低,却是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
(3)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乏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具有影响机体代谢、生长发育,特别是脑发育的生理作用。因此,如果甲状腺功能异常,分泌激素过量或不足,势必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造成很大影响,导致种种疾病的发生。
3.铁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铁在人体中含量约为4~5 g。铁在人体中的功能主要是参与血红蛋白的形成,从而促进造血,参与O2、CO2的运输和交换。人体铁缺乏时引起缺铁性贫血,同时一些含铁酶活性降低,造成智力发育障碍。铁元素在菠菜、瘦肉、蛋黄、动物肝脏中含量较高。
人体内铁元素的含量不宜过多,倘若长期摄入大量含铁量高的食物,可能会发生组织损坏、肝和脾功能性障碍、皮肤色素沉着等病症。
为了满足人体对铁元素的正常需要,在日常饮食中应多吃一些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菠菜、毛豆、豌豆苗、小白菜、雪里红、绿苋菜、芹菜等蔬菜,豆制品、动物的肝脏和肾脏及蛋黄里也含有较丰富的铁元素。奶里含铁量较少,牛奶里含铁量更低。
知识点1 维生素的性质和作用
【例题1】 (2011·山东济南统考)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在洗菜时容易损失
B.维生素C怕高温,加热时间过长会被破坏
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含维生素C的蔬菜存放时间越长,维生素C损失越大
D.坏血病患者每天通过蔬菜等食物获得的维生素C就能满足其需要
解析: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且使用正确的烹调方法,也很难获得大剂量的维生素C,所以完全依赖食物是不可能发挥大剂量维生素C的治疗作用的。
答案:D
点拨:减少蔬菜中维生素C损失的途径:
(1)蔬菜要先洗后切,防止蔬菜中的维生素C通过刀口溶解到水里而流失;
(2)要吃新鲜的蔬菜;
(3)生吃蔬菜要比熟吃时维生素C的损失少;
(4)蔬菜大火快炒,可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
知识点2 微量元素的作用
【例题2】 有关微量元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占人体的0.01%以下,但对于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和发育却是极其重要的
B.微量元素又称为矿物质元素
C.青少年或成人缺碘可引起甲状腺肿大
D.摄入的铁元素越多越有利于身体健康
解析:在组成人体的11种常量元素和16种微量元素中,碳、氢、氧、氮、硫等组成有机物,其余一些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统称为矿物质元素,故B不正确。微量元素缺少或过多摄入,都可能导致患各种疾病,故D也不正确。
答案:AC
点拨:要正确理解微量元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碘和铁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和补充方法。
知识点3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例题3】 维生素C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下面是小明同学运用学到的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实验。
【实验目的】 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原理】
(1)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能与碘水反应使碘水褪色;
(2)淀粉遇到碘水变_____________色。
【实验试剂】 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标准维生素C溶液、蒸馏水。
【实验过程】 步骤1:在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 mL的下列物质:①蒸馏水,②标准维生素C溶液,③橙汁,④果味饮料。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
步骤2:用4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①~④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并记录滴数。
【实验记录】
测定物质




滴入碘水的数量(滴)
1
8
15
5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________________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
(2)有的同学认为测定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A.每次实验所用饮料的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
【回顾与反思】 实验中所用淀粉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淀粉遇碘变蓝色是碘的特性。维生素C能与碘水反应使碘水褪色,可以根据消耗碘水的多少判断溶液中含维生素C的多少,消耗碘水越多,说明溶液中含维生素C越多,因此橙汁含有维生素多。因为要测定估算出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浓度),所以应测定标准维生素C溶液消耗碘水的量。试管大小与反应物中含有的有效溶质的量无关。从整个实验过程看,利用淀粉与碘反应的颜色变化可以测定维生素C是否与碘水完全反应,淀粉相当于“指示剂”。
答案:【实验原理】
(2)蓝
【实验记录】 (1)橙汁(或③)
(2)不是多余的,因为测定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确定维生素C含量的标准,以便估算出饮料中维生素C的浓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ABD
【回顾与反思】 确定维生素C是否与碘水完全反应
点拨:信息题和联系生活实际的习题一定要抓住信息中的关键点,联系生活实际要合理,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知识的迁移。
(1)根据题给信息,维生素C水溶液显酸性,所以把它放在酸式滴定管中;碘溶液具有氧化性,同样应放在酸式滴定管中。
(2)反应原理是用碘氧化维生素C,碘可使淀粉溶液变蓝。
(3)由于维生素C易被空气氧化,所以滴定时不能剧烈摇动锥形瓶。
1 根据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和相关性质,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是一个环状的酯类化合物
B.易起氧化及加成反应
C.可以溶解于水
D.在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存在
2 下列化学元素中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的是( )。
A.K B.P C.B D.Ca
3 关于维生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
B.维生素容易在体内积存,主要积存在肝脏
C.维生素容易被人体吸收,多余的随尿排出体外,不易在体内积存,所以容易缺乏
D.维生素都是较强的还原剂
4 铁元素是人体的重要营养元素,铁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是以血红蛋白(含低价铁)的形式参与氧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以及在体内用于生产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细胞能量ATP。
(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应该含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则导致低铁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B.维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将Fe3+还原成Fe2+
D.亚硝酸盐被氧化
(2)乳酸可以与精制铁粉制备一种药物,反应方程式为:
2CH3CH(OH)COOH+Fe―→
[CH3CH(OH)COO]2Fe+H2↑
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产物乳酸亚铁可以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一例说明铁元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观察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可以识别出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醇)羟基、酯基,碳链中有一个五元环。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羟基(亲水基)比例很大,亲水性较好,易溶于水;酯基在碱性溶液中可以较为彻底地水解。
2.C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其中C、H、O、N、P、S、K、Ca、Mg等属于常量元素;Fe、Mn、Zn、Cu、B、Mo等属于微量元素。
3.A 维生素按溶解性的不同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不易排泄,容易在体内积存,主要积存在肝脏中。水溶性维生素容易被人体吸收,多余的则随尿排出体外,一般不易在体内积存,容易缺乏。故B、C均不正确。维生素C容易被氧化,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并非所有维生素都是较强的还原剂,故D也不正确。
4.答案:(1)BC (2)乳酸 Fe 缺铁性贫血
(3)人体内的血红蛋白中含铁,如果铁的摄入量不足,吸收利用不良时,将使机体出现缺铁性或营养性贫血
解析:(1)因Fe2+具有还原性,而亚硝酸盐有较强的氧化性,因此,误服亚硝酸盐后,低铁血红蛋白中的Fe2+便被氧化成Fe3+而丧失输氧能力,导致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现象,说明维生素C又可将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低铁血红蛋白,故本题答案应为B和C。(2)因金属单质的化合价只能升高,因此反应中还原剂必为Fe,氧化剂是乳酸(其中的氢元素化合价降低)。(3)因乳酸亚铁属于低价铁的化合物,因此,用它可治疗缺铁性贫血。
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问题导学
活动与探究1 维生素的性质
(1)已知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为
,请认真分析其结构简式,看看维生素C具有哪些性质?
(2)请根据以下实验步骤完成对维生素C的还原性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一片约为100 mg维生素C,研碎后放入试管中,加入20 mL的蒸馏水使其溶解
②取另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2 mL 2%的淀粉溶液,再滴加碘水并振荡
③用胶头滴管吸取维生素C的澄清溶液滴入②中的试管,边滴边振荡
迁移与应用
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蔬菜先切后洗容易损失维生素C
B.维生素C怕高温,加热时间过长会被破坏
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含维生素C的蔬菜存放时间越长,维生素C损失越大
D.新鲜绿色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故食用蔬菜时应文火慢煮
1.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除了还原Fe3+、I2外,还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维生素C的水溶液显酸性,受热易分解。
3.维生素C易被氧化,在水溶液中或受热、光照时氧化加快,在碱性溶液中更容易被氧化。
活动与探究2 碘和铁对人体的重要功能,缺乏的危害及补救措施
阅读教材与同学交流完成下表
重要功能
缺乏的危害
补救措施


思考与交流
食用碘盐应注意哪些问题?
迁移与应用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科学的饮食习惯是全面摄取多种营养,保持膳食平衡
B.食补不如药补,提倡任意增补各种营养
C.饮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天然矿泉水,可以补充适量的微量元素
D.甲亢患者不能食用加碘盐以及含碘量较多的食品
E.将酱油作为铁强化食品的载体,主要因为酱油能促进铁的吸收
F.加碘食盐中将KI改为KIO3的原因是KIO3更稳定
G.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可以尽量多食用
H.多吃肉食比多吃水果、蔬菜更能补充各种营养
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极少,但它们对于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生长和发育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缺少或者摄入过多,都可导致患各种代谢疾病。
答案:
【问题导学】
活动与探究1 (1)答案:维生素C中含羟基、碳碳双键、酯基等官能团。因此,维生素C具备醇、烯、酯等物质的性质,例如:具有还原性。
(2)答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一片约为100 mg维生素C,研碎后放入试管中,加入20 mL的蒸馏水使其溶解
上层为澄清溶液,试管底部有沉淀
上层澄清溶液中溶有维生素C
②取另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2 mL 2%的淀粉溶液,再滴加碘水并振荡
淀粉溶液变蓝
淀粉溶液遇碘变蓝
③用胶头滴管吸取维生素C的澄清溶液滴入②中的试管,边滴边振荡
随着维生素C溶液的滴入,蓝色逐渐褪去
维生素C能将单质碘还原,即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迁移与应用 D 解析:维生素C易溶于水,蔬菜先切后洗容易损失维生素C;维生素C受热易分解,加热时间过长会被破坏;维生素C易被氧化,蔬菜存放时间越长,被氧化的越多;为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蔬菜应先洗后切,大火快炒。
活动与探究2 答案:
重要功能
缺乏的危害
补救措施

①人体中的“智力元素”
②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幼儿缺碘易患呆小症;成人缺碘易引起甲状腺肿大
多吃海带、紫菜等富含碘的食物;食盐加碘

①功能性铁
②储存铁
缺铁导致人的记忆力下降,免疫能力和对温度的适应能力等生理功能下降,如果体内的铁不足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就会发生贫血
多吃动物内脏。动物全血、肉类、鱼类、蛋类等食物。实施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的措施
思考与交流 答案:由于碘酸钾在热、光、风、湿等条件下易分解挥发,故保存、食用碘盐时应注意:
(1)碘盐少量购买,吃完再买,以避免碘的流失。
(2)食用时不可加过量醋,碘酸钾和酸性物质作用会遭到破坏。
(3)碘盐放入容器中,要加盖及时密封,并存放在阴凉、通风、避光处。
(4)防止高温。碘盐中的KIO3受热易分解,炒菜做汤时,忌高温加碘盐,一般应在菜出锅前加入为好。
迁移与应用 BGH 解析:中国有句名言:药补不如食补。人体有自我调节能力,只要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全面摄取多种营养,保持膳食平衡,食物中所提供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就足够了。因此,不提倡自己任意增补各种营养品,如果需要的话,也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天然矿泉水中含有适量的人体需要的无机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等,可以补充适量的微量元素。酱油作为铁强化食品的载体,主要因为酱油能促进铁的吸收。KI中碘离子不稳定容易被氧化,KIO3更稳定,故将KI改为KIO3。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少或过量都对人体有损害。
微量元素与人体免疫功能
免疫学的物质基础
??? 免疫使机体能识别自己和别人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和机体的抗原物质或机体本身所产生的异物能力。它是由防御,自身稳定,监视三个方面功能来完成。防御表现为对感染的抵抗力,自身稳定为去除体内代谢的成分,监视为发现和破坏突变细胞,以防止肿瘤等疾病的发生。
???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 人体免疫系统是机体一个重要的功能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一)免疫器官具有免疫功能的器官,淋巴组织,中枢与周围两大类。
??? 中枢淋巴器官为胸腺和骨髓,周围淋巴器官为淋巴结,脾脏,扁桃体和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等等。来自骨髓于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化为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成熟后迁移到周围淋巴器官。
?(二)免疫细胞
??? 淋巴细胞主要的免疫细胞,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为主,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为主,两者都有抗原性物质进行特异性反应。
?(三)免疫分子
??? 免疫分子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免疫细胞产生的体液因子中,由于淋巴细胞释放为转移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
??? 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生物学功能是对抗物质进行免疫功能应答。
??? 1、感应阶段包括处理和识别抗原两个方面,在脾脏和淋巴进行。
??? 2、反应阶段在二级淋巴器官中进行,受到抗原刺激的T细胞和B细胞转化为母细胞,以后分裂成淋巴细胞与记忆细胞,再次遇到抗原,很快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
??? 3、效应阶段在机体内与抗体与再次进入的特异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反应,企图排除,消灭抗原物质的进入。
??? 二、免疫功能障碍
??? 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物质的生物现象,对机体存在有利的一面,但也有不利的一面,所以免疫系统的任一成分发生改变或功能不全,都会导致免疫功能障碍,如免疫缺陷,超敏反映及自身免疫反应。
?(一)免疫缺陷先天性缺陷,先天发育不全所致。后天性免疫缺陷常继发于感染,恶性肿瘤,营养不良,免疫抑制及外源性化学物质的作用。
??? 患者由于免疫缺陷,对细菌,病毒的易感性增家;细胞免疫缺陷者易发生病毒等感染;体液免疫缺陷者易发生细菌感染;T细胞缺陷易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二)超敏反映
??? 1960年pirguet首先提出了变态反应的概念,认识到肌体对抗原物质发生免役反应的结果,是可能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的免役病理反应。所以超敏反应是机体受同一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性免疫反应,根据其发生的机制和临床特点,可分为四种类型:
??? Ⅰ型,速发性超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发生速度很快,一般在第三次接触抗原反应后数分钟出现反应,有全身与局部反应两种,如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花粉症状,食物过敏,皮炎等。它是由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的介质上起作用。
??? Ⅱ型,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 Ⅲ型,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 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
?(三)自身免疫反应
??? 自身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自身免疫是机体较为常见的现象,但自身免疫反应如达到一定强度,并破坏正常组织结构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时,有时可导致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免疫细胞对抗原物质的识别作用,在机体生长,发育,遗传,衰老,抗感染,抗肿瘤,发生移植排斥,变态反应的自身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免疫细胞对抗原物质产生的免疫应答,往往在某些肝病,2,心血管病,呼吸道疾病,口腔疾病,眼病,皮肤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免疫的影响
??? 一、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微量元素
?(一)锌与免疫功能
??? 锌是体内80多种酶的组成成分或激活因子,直接参与细胞内核酸蛋白质的合成,通过细胞增殖和生物稳定作用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当机体缺锌时,引起上述过程障碍,明显减弱免疫器官及细胞的功能。对免疫功能有独特的作用。
??? 锌对免疫细胞的作用如下 :
??? 1、锌与巨噬细胞,二者能相互结合,改变膜的稳定性和组氨基酸的释放。有利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伤作用。
??? 2、锌与T、B淋巴细胞,通过调节T、B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功能,促进胸腺素的分泌增加,影响淋巴细胞增生和功能,提高分化速度,但长期补充引起细胞免疫系统受到损伤。
??? 3、锌与N、K细胞,对它们的表面各种酶和淋巴因子的释放影响较大,能刺激N、K细胞细胞微管装配,导致生物膜的形成和钙离子的流通。有利充分发挥细胞杀伤活性。
?(二)缺铜与免疫关系
??? 实验缺铜可改变免疫反应的成分,缺乏导致抗体减少,细胞活性受到损伤。多种刺激的影响下降,杀伤念球菌的能力明显减弱。导致感染加重,铜缺乏导致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减弱,降低细胞因子的活性。
?(三)缺硒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硒能促进免疫系统的功能,辅助有丝分裂,促进干扰素的生成,间接提高细胞的活性。提高免疫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高剂量补充硒,则会适得其反。
?(四)有机锗化合物
?? 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可增强免疫反应。
?(五)适量氯化锰,刺激免疫器官细胞增殖从而增强免疫功能,锰增强干扰素生成有关,刺激体内巨噬细胞必不可少的物质。实验证明,低浓度的锰可提高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的反应性。
?(六)锂盐,增强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活性,促进外周血细胞总量增加。
?(七)适量钼,增强细胞对病毒的抵抗力,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繁殖。
??? 二、可降低机体免疫功能的微量元素
??? 1、镍可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杀菌作用;
??? 2、铝有免疫抑制作用;
??? 3、砷可引起细胞病毒性变态反应;
??? 4、镉能抑制细胞的免疫应答。
微量元素在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 一、炎症性疾病:
??? 临床上常见的呼吸道感染,肠原性肢端皮炎,都是由免疫功能下降引起的疾病。由于机体防御能力下降,出现腹泻,口腔溃疡和糜烂,全身无力,精神不振,引起败血症导致死亡。临床上发现由于锌缺乏导致某些疾病,在前面应先查出是否缺锌,对症治疗。需要量增加主要是在妊娠,孕期,儿童生长发育等引起,补充锌作为重要的手段。
??? 饮食治疗和锌制剂治疗。食物中以动物性肉类食品含锌丰富,蛋白质分解与锌结合,有利于吸收,提高利用率。植物以豆类和花生含锌量最高。锌制剂治疗,配合饮食疗法,硫酸锌,葡萄糖酸锌。服用后有呕吐,恶心等消化道症状,改为餐后服用,大大减轻。
??? 二、肿瘤:
??? 在机体内外因子的作用下,发生代谢,形态的功能方面的变化,包括免疫中枢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免疫功能和变化,导致机体代谢,细胞凋谢等一系列的改变,则细胞发生异常的增生,形成肿瘤。
??? 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改变的内外因子包括微量元素,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锌铜诱导硫蛋白合成,如缺乏,导致机体解毒能力降低,细胞遭到破坏,免疫功能下降,肿瘤容易发生。
???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硒元素有重要生理功能,缺硒引起克山病和大骨节病,诱发肿瘤。有效补充硒后,防治各种肿瘤,各种产品已经研究上市。美国加州硒蛋氨酸,含硒量为20ug/片,每人1片。我国生产的富硒酵母,富硒茶,麦芽,蛋,藻类,可以起到增加体质,防治肿瘤的作用。
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对人体作用
功效及原理
元素
缺乏影响
补充功效
作用原理
维生素A
  
缺乏维生素A,会使上皮细胞的功能减退,导致皮肤弹性下降,干燥,粗糙,失去光泽。
1、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结膜干燥及干眼病,出现毕脱氏斑 角膜软化穿孔而致失明;
2、粘膜、上皮改变 ;
3、生长发育受阻 易患呼吸道感染;
4、味觉、嗅觉减弱,食欲下降;
5、头发枯干、皮肤粗糙、毛囊角化,记忆力减退、心情烦躁及失眠。 
1、防止夜盲症和视力减退,有助于对多种眼疾的治疗(维生素A可促进眼内感光色素的形成);
2、有抗呼吸系统感染作用;
3、有助于免疫系统功能正常;
4、生病时能早日康复;
5、能保持组织或器官表层的健康;
6、有助于祛除老年斑;
7、促进发育,强壮骨骼,维护皮肤、头发、牙齿、牙床的健康;
8、外用有助于对粉刺、脓包、疖疮,皮肤表面溃疡等症的治疗;
9、有助于对肺气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治疗。
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植物组织中尚未发现维生素A。可通过胡萝卜素转化。
1、小肠中的胆汁,是维生素A乳化所必需的。
2、膳食脂肪,足量脂肪可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
3、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和卵磷脂等,有利于其吸收。
4、服用矿物油及肠道寄生虫不利于维生素A的吸收。
5、维生素C对维生素A有破坏作用。在大量服用维生素C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维生素A的服用量要充足。
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少儿佝偻病和成年人的软骨病。
症状包括骨头和关节疼痛,肌肉萎缩,失眠,紧张以及痢疾腹泻。
心脏病、肺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精神分裂症和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形成、佝偻病和骨质疏松,都与缺乏维生素D密切相关。
维生素D还被用于降低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机率,对免疫系统也有增强作用。
植物不含维生素D,但维生素D原在动、植物体内都存在。它存在于部分天然食物中;受紫外线的照射后,人体内的胆固醇能转化为维生素D。  
维生素E
缺乏时生殖器官受损不易受精或引起习惯性流产。
缺乏时导致血浆胆固醇(TC)与甘油三脂(TG)的升高,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缺乏时出现溶血性贫血。    
1. 促进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促进精子的生成和活动,增加卵巢功能,卵泡增加的作用。
2. 改善脂质代谢;
3. 对氧敏感,易被氧化,故可保护其他易被氧化的物质,如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和ATP等。
4. 稳定细胞膜和细胞内脂类部分,减低红细胞脆性,防止溶血。
5.大剂量可促进毛细血管增生,改善周围循环。
 贮存于肝脏、多脂肪组织、心脏、肌肉、睾丸、子宫、血液、副肾、脑下垂体等之中;补充人群:
饮用以氯消毒的自来水的人、服用避孕药、阿斯匹林、酒精、激素的人、心血管病、巴金森症患者、孕妇和中老年人、发育中的儿童。
α-亚麻酸
缺乏α-亚麻酸,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素不能被有效吸收和利用,造成营养流失。
缺乏α-亚麻酸将导致儿童大脑及视网膜发育迟缓,注意力不能集中,营养不均衡,不能有效吸收,直接导致:智力发育迟缓,动作不协调,视力弱,多动症,肥胖,厌食,发育缓慢,免疫力低下等30多种症状和疾病。
1、调节血脂作用,DHA在降低胆固醇方面起作用,作为它们母体的α-亚麻酸在调节血脂时可以起到全面降脂、排脂的作用。
2、预防心肌梗塞和脑梗塞
3、降低血黏度、增加血液携氧量
4、对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作用,α—亚麻酸对人体各器官及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和增强作用对糖尿病人是大有裨益的。
5、降血压α—亚麻酸及其代谢物EPA、DHA能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
6、减肥,α—亚麻酸在减少肥胖病人体重方面不同于任何其它药物。其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增加代谢率;二是抑制甘油三脂的合成,增加体内各种脂质的排泄。但要达到减肥效果,服用量要相对增加。
7、抑制过敏反应
8、抗炎作用
9、保护视力
10、增强智力
  
α-亚麻酸是DHA的母体
α-亚麻酸是构成细胞膜和生物酶的基础物质,对人体健康起决定性作用。
 α—亚麻酸作为生长、细胞代谢及肌肉运动供能只是其功能的一部分,其更多是作为结构物质和代谢调控物质,发挥结构功能和调控功能。
亚油酸
缺乏亚油酸,胆固醇就会与一些饱和脂肪酸结合,发生代谢障碍,在血管壁上沉积下来,逐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亚油酸具有降低血脂、软化血管、降低血压、促进微循环的作用,可预防或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特别是对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性肥胖症等的防治极为有利,能起到防止人体血清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有“血管清道夫”的美誉,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效果。
亚油酸是人体不能合成,或是合成的量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脂肪酸,叫做必需脂肪酸。亚油酸是公认的唯一的必需脂肪酸。由于亚油酸能降低血液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倍受重视。胆固醇必须与亚油酸结合后,才能在体内进行正常的运转和代谢。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1、微量元素与生长发育
铁、铜、锌、锰形成的酶和碘形成的甲状腺素,均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缺乏,均引起生长发育的停滞,补充,可以加速生长发育和体重的增长,增强体质。
缺锌:可发生先天性畸形
缺铜:小脑发育不全,大脑萎缩,贫血。
缺碘:先天性可汀病,甲状腺肿,呆小症。
由于微量金属元素在体内缺乏或过量而引起的病症如下表:
元素
缺乏时的病症
积累过多时病症

贫血
血色素沉积症,损害基因的氧化作用

糖尿病,动脉硬化
致肺癌

贫血
神经失常。动作震荡(威尔逊病)

发育停滞,抑制性成熟,降低免疫功能
致胃癌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减少
致肺癌及鼻窦癌

恶性贫血
红血球增多症

骨骼变态,关节脆弱
运动失调,震颤性麻痹症(帕金森症)

痉挛
麻木

骨骼变态
胆结石,白内障,影响心脏血液流通
2、微量元素与内分泌、免疫和感染
1)微量元素不足或过多,都会干扰内分泌的功能。
2)缺锌铜降低脑垂体、肾上腺内分泌
3)缺铬影响胰腺的分泌等等
4)微量元素与感染和免疫
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既影响着人体也影响着微生物。机体的铁铜锌等微量元素的不足和过多,均可减弱免疫机制,降低抵抗力,助长细菌感染。因此,机体需要一个“营养免疫”的适宜的微量元素浓度。
3、微量元素与心血管、血液系统
Zn/Cd比值增大,抑制高血压的发生
Zn/Cu比值增大,诱发冠心病
缺Cu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Cr、Mn、Se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Si可维持动脉内膜完整、通透性、弹性
Li、Sr等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Fe、Cu、Zn等影响创伤的愈合
4、微量元素与神经系统
缺铁可以引起行为的改变
缺碘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的系统的病变
缺锌儿童智力发育不良
缺铜可以引起大脑皮质萎缩,智力降低
缺Li、Co会影响智力的发展
铅镉锰量过多干扰智力的发育
5、微量元素与肿瘤
微量元素不能由人体组织合成,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和含量,直接影响人的摄入量和体内的储存量,不同的摄入量和储存量影响着人的健康状况,同样影响着人的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具有地理和地域性的分布特征。
6、微量元素协同与拮抗作用
锰能促进铜的利用,铜能加速铁的吸收和利用,铁、锰、铜、钴有生血协同作用。
镉能减少锌的吸收和生物学功能,锌能拮抗镉的毒性;铜能拮抗钼的毒性;硒能拮抗镉的毒性,砷能减弱硒的毒性,而钴能增强硒的毒性。铁和锰既能相互干扰在消化道的吸收过程,又能协同生血效果。
7、微量元素的安全范围
微量元素浓度——生物相关图
8、各元素概述
1)人体中的水、蛋白质、酶、核酸
除硅以外的11种宏量元素在人体内的质量分数达到0.9998,其中氧、碳、氢和氮共为0.966,它们和磷、硫一起组成了人体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水、糖、蛋白质、脂肪和核酸等。
水:在人体内的质量分数为0.65,存在于所有组织和器官中。水分子有强极性,介电常数大,是极好的溶剂,体内许多物质都溶解或悬浮在水中。生物体通过水从外界吸取养分,并输送到全身,藉以维持生命
蛋白质:体细胞中最重要的有机物质之一。除含有碳、氮、氧、氢外,还有少量的硫,有时还含有磷、铁、锌、铜、锰和碘。凡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物质(如:肌肉蛋白)、加速体内化学反应的生物催化剂 ?? 酶、调节生理作用的肽类激素、运输氧的载体 ?? 血红蛋白、抗体以及病菌、病毒等,其本质皆为蛋白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金属离子和蛋白质组成生物配合物后,金属离子影响蛋白质的电子结构和反应能力,并对蛋白质结构起稳定作用。
酶:由氨基酸组成的一类具有催化性和高专一性的特殊蛋白质,其生物功能是用作生物催化剂。有金属离子参加催化反应的酶称为金属酶,现在已对锌、铁、铜、锰、钼、镁、钴、钙、钾和钠等金属离子与酶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核酸: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在体内它常与蛋白质结合成为核蛋白。核酸降解可产生多个核苷酸。二价的镁离子、锰离子等可通过酶的作用影响核酸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2)以下是一些宏量金属元素的生物功能的初步介绍:
人体中的钾钠钙镁
钠和钾: 钠、钾时肌肉及血液的主要成分,和氯离子的主要生理作用是维持体液的解离平衡、酸碱平衡和渗透平衡。钠离子和钾离子之间的主要差别是它们的离子半径和水合能差异很大,这对于生物体系而言是本质的。因此,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间质和外液,钾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钠在血液中较钾为多,而在乳汁中则相反。钠离子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液的渗透压,保持细胞内的最适水平衡。钠、钾离子还能使肌纤维松弛。这一作用与钙的使肌纤维收缩呈拮抗作用,从而调节肌肉的收缩。
钙:钙是构成植物细胞壁和动物骨骼的重要成分。人体内钙的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主要分布于体液内,以参与某些重要的酶反应。在维持心脏正常收缩、神经肌肉兴奋性、凝血和保持细胞膜完整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钙最重要的生物功能是信使作用,细胞内的信号传递依靠细胞内外钙离子的浓度差。如细胞兴奋时,钙离子内流,使其浓度升高。当钙离子的转运调节发生异常时,就产生病理性反应。在研究硅肺病的成因时,就发现巨噬细胞内钙离子升高和硅肺病的发生有平行关系。
镁:镁半数存在于骨骼中,且调节许多重要生物学过程,虽然其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镁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所有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葡萄糖的氧化过程和细胞膜的能量转换中都需要有镁离子参加。另一个有镁参与的重要生物过程是光合作用,在此过程中含镁的叶绿素捕获光子,并利用此能量固定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植物结实过程也必须有镁的存在。此外,镁离子还有镇静作用,往血液中注射镁盐可以引起麻醉。
钙和镁虽然同属碱土金属,又均为宏量元素,但在生物学中仍有较大差别,如:在血浆和其它体液中,钙离子浓度高,镁离子浓度低,而在细胞内则相反。又如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钙离子常常直接与酶分子结合,并引起其构象变化(如:钙离子激活葡萄球菌核酸酶就是一例),可是镁离子只与底物作用而不与酶作用。钙离子的半径为99 pm比镁离子的66 pm大得多,因此钙离子的电荷密度比镁离子低得多,钙离子的取代反应速率比镁离子快得多。
人体中的Zn、Cu、Fe、Mo、Co
锌:锌是构成多种蛋白质分子的必需元素。已发现的锌酶有数百种,它们参与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与降解等代谢过程。人体内含锌量为1.4 g~2.4 g。锌的生物配合物是良好的缓冲剂,可调节体液的pH值。锌能影响细胞分裂、生长和再生,对儿童有重要营养功能,缺锌影响发育、智力和食欲。侏儒症也和缺锌有关。
铜:铜化合物有毒,但微量铜是必需元素。一价和二价铜离子存在于十余种酶中,它的主要功能与铁相似,起着载氧色素和电子载体的作用。铜参与造血过程及铁的代谢,参与一些酶的合成和黑色素合成。对于脊椎动物在铁的代谢和氧的输送过程中,铜是必需。高锌低铜的饮食干扰了胆固醇的正常代谢,易诱发冠心病。铜也影响着植物体内酶的活性和氧化还原过程。禾本作物缺铜,叶尖变白色,阻碍其生长和结实,并降低产量。
铁:动物体内血红蛋白中的铁具有固定氧和输送氧的功能,亚铁离子是血红蛋白的中心,它除与卟啉环的四个氮原子结合外,第五个位置为蛋白质中组氨酸的一个咪唑氮原子所占,第六个位置可逆地与氧分子或水分子配位,铁离子周围蛋白质的排列及强场配体氧分子的作用,使血红蛋白氧合后形成亚铁离子的低自旋配合物,以保证亚铁离子与氧气配位后而不被氧化。在过氧化氢酶和氧化酶中铁保持正三价态。
钴:钴对铁的代谢、血红蛋白的合成和红细胞的发育成熟等有着重要的作用。钴的主要功用是作为维生素B12的必需组分。维生素B12及其衍生物参与DNA和血红蛋白的合成、氨基酸的代谢等生化反应,在体内可形成一价、二价、三价钴配合物,并起电子传递的作用。
人体中的Cr、Mn、Se、Si
铬:三价铬离子是胰岛素参与作用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过程所必需的元素,也是正常胆固醇代谢的必需元素。精制食物造成铬的损失,缺铬后,血脂和胆固醇含量增加,糖耐受量受损,严重时出现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若补充三价铬,可以使病情缓解,但必须指出,六价铬,如:铬酸根是有毒的,是一种公认的致癌物。
锰:锰是丙酮酸氢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精氨酸酶等的组成成分。它还能激活羧化酶、磷酸化酶等,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内分泌有影响。锰也参与造血过程,改善机体对铜的利用。在土壤中含锰量高的地区癌症发病率低。遗传性疾病、骨畸形、智力呆滞和癫痫等疾病均和缺锰有关
硒:硒是人体红细胞谷胱甘肽的组成成分。现已发现许多疾病与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有关。自由基毒性通过引发脂质过氧化,导致生物膜损伤,还可损伤蛋白质、酶等,甚至使DNA链断裂。硒能保护细胞,它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已知缺硒地区的克山病、大骨节病和某些癌症都和脂质过氧化有关,故实施补硒能防治这些病也就不足为怪了。
硅:在哺乳动物和高等有机体中,硅是正常生长和骨骼钙化不可缺少的。硅在人的主动脉壁内含量较高,主要存在于胶原和弹性蛋白质中,其在主动脉壁内的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减。看来硅的缺乏和动脉粥样硬化相伴随,补硅可使实验动物动脉粥样硬化恢复正常。鸟的羽毛和动物毛发、皮肤以及原生动物、硅藻类、地衣、稻谷、小米、大麦、竹、芦苇、落叶松和棕榈中都含有硅化合物。硅对于甘蔗的生长有明显的增产和增糖作用。烟草烟尘中发现有挥发性有机硅化合物。植物中有特殊酶,能把无机硅转化为有机硅化合物。
9.人体中微量元素的生物功能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自然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其中之一是人类自己开采出来的一些金属污染了食物、水和空气,使人类健康受损,最为有害的金属是铅、镉和汞。这些污染金属进入有机体的途径和对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正是现今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之一。通常认为可能的过程是:有毒金属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干扰生物酶的功能,破坏了正常系统,影响了代谢,于是造成毒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有毒害的金属元素通常总是占有周期表右下角的位置。
目前对于非金属元素的研究较少,因为它不像金属元素那样易于作为中心离子去和生物配体发生作用,且对它们的分析工作也困难些,所以对于非金属元素的了解较少。但是注意到我国患有各种地方病的病人有约六千万,这些地方病常和缺乏非金属元素有关。如克山病和大骨节病与环境低硒有关;流行的氟中毒是饮水或食物中高氟所引起的;甲状腺肿大是缺碘的缘故等等。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项目
内容
课题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维生素C的结构和作用,通过简单实验了解维生素的一些性质特征;了解维生素的分类及营养作用,知道人们熟知的几种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作用、从哪些食物中可以摄入维生素。了解几种微量元素的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现象了解维生素C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知识基础上,懂得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食品的探究的热情,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维生素、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维生素C的性质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 维生素C的发现是与坏血病的历史密切相关的(见背景资料),维生素究竟有何性质呢?
[指导阅读]阅读教材第21页,归纳总结维生素C的资料:
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以新鲜蔬菜水果中含量较多。
其结构简式为:
通常,它是一种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味酸,分子结构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受热或在碱性环境中易被氧化。
[实验探究]
请同学们设计可行性实验方案来验证维生素C的还原性。
[指导实验]
取规格为0.5g、2mL的维生素C注射液转移入一支大试管中,并在其中加入8mL蒸馏水,振荡,使混合均匀。将上述溶液平均分装入A、B、C、D、E5支小试管中,然后将小试管排在试管架上。在A试管中滴加紫色KMnO4溶液,在B试管中滴加溴水,在C试管中滴加碘水,在D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E试管中滴加FeCl3溶液。
[思考]如何设计实验利用碘水和淀粉溶液进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相对大小比较?
[提问]除维生素C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维生素以及她们对人体的影响?
[指导讨论]上一节课已将同学分成几组,收集有关资料,并将课前准备的资料整理,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维生素的营养价值及维生素过量的问题。
[指导交流]
维生素的作用:
维生素的分类:‘
维生素的来源:
4、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及制剂:
[学生归纳整理]
维生素C的结构:
维生素C的物理性质:
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
维生素C与人体健康:
维生素C的来源:
学生提供各种实验方案,并交流、讨论其可行性。
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A试管中紫色KMnO4溶液立即褪色。
B试管中溴水颜色迅速消失。C试管中碘水很快褪色。
D试管中立即出现大量黑色沉淀。
E试管中滴入的FeCl3溶液由黄色变浅绿色。
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由史载资料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初步了解缺乏维生素C的危害。
提高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预测和构想,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而且对科学的认知过程有所体验。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了解和丰富生活常识,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课堂讨论]
富含维生素的常见食品有哪些?
[课堂讨论]
维生素C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在碱性溶液中更易氧化分解,痕量的重金属离子(如铜离子)对氧化反应起催化作用,一些蔬菜(黄瓜、白菜)含有铜金属酶,它能促使维生素C氧化,但这些酶比维生素C更不耐热。 请问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减少蔬菜在加工、烹调过程中维生素C的损失?
[反馈练习]
1、下列有关烹调蔬菜的方法正不正确?
A、蔬菜切后再洗,容易洗干;
B、炒蔬菜的时间不能太长,炒熟即可;
C、炒蔬菜时放一些面碱,使蔬菜易炒熟;
2、夜盲症、脚气病、牙龈出血、大脖子病、骨质疏松症都是由于缺乏什么而导致的?
学生提供各种措施。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运用脑力激荡法集思广益,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常识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巩固维生素相关知识,并由练习2可顺理成章过度至微量元素的教学。
[引入]缺碘可引起大脖子病,除碘以外,还有哪些元素是人体必需的?
学生回答:
必需元素是指人体新陈代谢或生育成长,必不可少的元素。它们可分两类:
一类叫常量元素是指占人体0.01%以上的元素,它们是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和镁等11种元素。
另外一类叫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目前已确定的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锰、钴、钼、硒、碘、锂、铬、氟、锡、硅、钒、砷、硼等16种。
[指导讨论]上一节课已将同学分成几组,收集有关资料,并将课前准备的资料整理,小组讨论汇报。讨论某些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
[反馈练习]3、 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成年人每天需要800毫克的钙,下列补钙的途径不正确的是( )
经常晒太阳
经常饮用钙离子含量高的硬水
经常饮用牛奶、豆奶
大量补充维生素D
4、下列不属于人体微量元素的是
A 铜 B 锌 C 汞 D 氮 E 钙 F 碘 G 铁
5、 克汀病是由于缺乏什么而导致的?
A 铜 B 锌 C 汞 D 氮 E 钙 F 碘 G 铁
6、缺铁会引起下列哪些症状:
A 侏儒症 B 骨质疏松症 C 甲亢 D 贫血
巩固知识,开拓视野。
[布置研究性课题]
参照教材第25页第4、5题,根据父母和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设计一份合理的家庭食谱,并附加简单说明。
已知 5I—+IO3—+6H+=3I2+3H2O 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所购买的食盐是加碘食盐。
请设计实验探究补铁保健食品中是否含有铁元素,其价态如何?
家庭小实验:教材第25页第6题
巩固知识,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初步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板书
设计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1、维生素
2、微量元素
教学
反思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操作技能与观察能力,使之正确进行实验分析,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抽象形成规律性认识。
第一章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课题名称:第一章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知道维生素的种类、功能和分类。
知道维生素C的性质、存在,并说出维生素C在人体中的作用。
重难点
重点:维生素C的性质和在人体中的功能。
难点:维生素C的性质和在人体中的功能。
教学
资源
教材、练习册、多媒体课件
方法与手段
对比法、提问引导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问题
设计
维生素C都存在在哪里呢?
维生素C有什么性质?
维生素C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新课
20世纪初期,科学家发现,如果用只含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水的饲料喂养,实验动物不能存活。但如果在此饲料中加入及微量的牛奶后,实验动物就能正常生长。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后认为,正常膳食中除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水以外,还必须有微量维生素、矿物质等。
倾听、思考
目标
引领
解读目标要点
齐读目标
任务
导学
阅读课本,找出维生素有哪些类别,存在在哪里。
用笔画出维生素C的性质与作用。
阅读、相互讨论,得出结论。
课堂
活动1
板书:维生素:1、脂溶性:维生素A、E、D、K.
2、水溶性:维生素B、C
3、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具有还原性。
笔记:能把人体中的+3铁还原成+2的铁。
用笔划出维生素C的性质。
课堂
活动2
讨论:维生素C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课本,用笔划下相应的内容。
小组间相互讨论,得出结果。
课堂
评价
1、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
B.在碱性溶液中或受热易被氧化
C.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D.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含有维生素C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小结与反思
维生素的分类和存在:1、脂溶性:维生素A、E、D、K.
2、水溶性:维生素B、C
维生素C的性质和作用:1、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具有还原性。
2、性质:无色晶体,溶液显酸性。
习题与作业设计
1、维生素对人体的生长和健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各种维生素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都不相同,按不同的溶解性,可把它们分为 脂溶性 维生素和 水溶性 维生素两大类。维生素C是一种 水溶性 维生素,它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中,①生的新鲜蔬菜比炊熟的蔬菜所含维生素C___高___(填“高”或“低”)。②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 转化为Fe2+,这一过程体现了维生素C的__还原性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③医生建议坏血病患者应多吃的食物是___新鲜水果____(任举一种)。
2、现有下列物质:①维生素A、②维生素C、③碘元素、④铁元素、⑤淀粉、⑥油脂。请选择正确答案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里。
①人体缺乏某种维生素会引起坏血病,这种维生素是 ② 。
②人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会发生贫血,这种微量元素是 ④ 。
③既能为人体提供热量,又能提供必需脂肪酸的物质是 ⑥ 。
第一章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课题名称:第一章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知道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及缺失时的危害。
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补充碘铁等微量元素。
重难点
重点:碘元素和铁元素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难点:碘元素和铁元素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教学
资源
教材、练习册、多媒体课件
方法与手段
对比法、提问引导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问题
设计
微量元素有哪些?
缺碘有何危害?
缺铁有何危害?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新课
20世纪初期,科学家发现,如果用只含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水的饲料喂养,实验动物不能存活。但如果在此饲料中加入及微量的牛奶后,实验动物就能正常生长。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后认为,正常膳食中除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水以外,还必须有微量维生素、矿物质等。
倾听、思考
目标
引领
解读目标要点
齐读目标
任务
导学
阅读课本,找出碘和铁等微量元素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
阅读、相互讨论,得出结论。
课堂
活动1
板书: 1、碘:又称智力元素,主要存在于人体的甲状腺内。若缺失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我国主要以加碘食盐的预防缺碘。
笔记:用笔划下相应的内容
课堂
活动2
板书:
2、铁:有功能性铁和储存铁。缺失会使人的记忆力免疫力等下降。我国主要以加铁酱油补铁。
阅读课本,用笔划下相应的内容。
课堂
评价
1、医生建议患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多吃海带,这是由于海带中含较丰富的( A )
A.碘元素 B.钾元素 C.锌元素 ? D.铁元素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小结与反思
碘:1、作用: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发育,对大脑的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2、缺失的危害:大脖子病。
铁:1、作用:运输等。
2、缺失的危害:记忆力、免疫力、温度适应力等下降。
习题与作业设计
1、国内外医学界最新研究表明,如果人体不缺乏微量元素而随意过量补充的话,不仅对健康无益反而有害,下列元素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A )
A.Fe   B.Ca   C.H   D.K
2、人体内所必需的下列元素中,因摄入量不足而导致骨质疏松的是( B )
A.K B.Ca C.Na D.Fe
3、现有下列物质:①维生素A、②维生素C、③碘元素、④铁元素、⑤淀粉、⑥油脂。请选择正确答案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里。
①人体缺乏某种维生素会引起坏血病,这种维生素是 ② 。
②人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会发生贫血,这种微量元素是 ④ 。
③既能为人体提供热量,又能提供必需脂肪酸的物质是 ⑥ 。
维生素的发现
 1897年,艾克曼(Christian Eijkman)在爪哇发现只吃精磨的白米即可患脚气病,未经碾磨的糙米能治疗这种病。并发现可治脚气病的物质能用水或酒精提取,当时称这种物质为“水溶性B“。1906年证明食物中含有除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水以外的“辅助因素”,其量很小,但为动物生长所必需。1911年卡西米尔·冯克(KazimierzFunk)鉴定出在糙米中能对抗脚气病的物质是胺类(一类含氮的化合物),只是性质和在食品中的分布类似,且多数为辅酶。有的供给量须彼此平衡,如维生素B1、B2和PP,否则可影响生理作用。维生素B复合体包括:泛酸、烟酸、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吡哆醇(维生素B6)和氰钴胺(维生素B12)。有人也将胆碱、肌醇、对氨基苯酸(对氨基苯甲酸)、肉毒碱、硫辛酸包括在B复合体内。
  各类维生素的发现及来源:维生素A,抗干眼病维生素,亦称美容维生素,脂溶性。由Elmer McCollum和M. 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间发现。并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系列视黄醇的衍生物,别称抗干眼病维生素 多存在于鱼肝油、动物肝脏、绿色蔬菜,缺少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
  维生素B1,硫胺素,又称抗脚气病因子、抗神经炎因子等,是水溶性维生素。由卡西米尔?冯克在1912年发现。在生物体内通常以硫胺焦磷酸盐(TPP)的形式存在。 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大豆、肉类;维生素B2,核黄素,水溶性。由D. T. Smith和E. G. Hendrick在1926年发现。也被称为维生素G多存在于酵母、肝脏、蔬菜、蛋类 。缺少维生素B2易患口舌炎症(口腔溃疡)等。
  维生素B4(腺嘌呤、氨基嘌呤,Adenine),现在已经不将其视为真正的维生素。胆碱由Maurice Gobley在1850年发现。维生素B族之一,1849年首次从猪肝中被分离出,此后一直认为胆碱为磷脂的组分,1940年Sura和Gyorgy Goldblatt根据他们各自的工作,表明了它具有维生素特性。蛋类、动物的脑、啤酒酵母、麦芽、大豆卵磷脂含量较高;维生素B5,泛酸,水溶性。由Roger Williams在1933年发现。亦称为遍多酸。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蔬菜;维生素B6,吡哆醇类,水溶性。由Paul Gyorgy在1934年发现。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蛋类、乳制品。生物素,也被称为维生素H或辅酶R,水溶性。多存在于酵母、肝脏、谷物;维生素B9?叶酸,水溶性。也被称为蝶酰谷氨酸、蝶酸单麸胺酸、维生素M或叶精。多存在于蔬菜叶、肝脏;维生素B12,氰钴胺素,水溶性。由Karl Folkers和Alexander Todd在1948年发现。也被称为氰钴胺或辅酶B12。多存在于肝脏、鱼肉、肉类、蛋类。
肌醇,水溶性, 环己六醇、维生素B-h。多存在于心脏、肉类。
  维生素PP,水溶性。由Conrad Elvehjem在1937年发现。包括尼克酸(烟酸)和尼克酰胺(烟酰胺)两种物质,均属于吡啶衍生物。多存在于菸碱酸、尼古丁酸 酵母、谷物、肝脏、米糠。
  维生素C,抗坏血酸,水溶性。由詹姆斯?林德在1747年发现。亦称为抗坏血酸。多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
  维生素D,钙化醇,脂溶性。由Edward Mellanby在1922年发现。亦称为骨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D2即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这是唯一一种人体可以少量合成的维生素。多存在于鱼肝油、蛋黄、乳制品、酵母。
  维生素E,生育酚脂溶性。由Herbert Evans及Katherine Bishop在1922年发现。主要有α、β、γ、δ四种。多存在于鸡蛋、肝脏、鱼类、植物油。
维生素K,萘醌类,脂溶性。由Henrik Dam在1929年发现。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统称,主要有天然的来自植物的维生素K1、来自动物的维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又被称为凝血维生素。多存在于菠菜、苜蓿、白菜、肝脏。
补铁注意事项
  铁是人必须的元素,铁元素有增加抵抗力、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等功效。硫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片等是补铁的常用药,补充铁剂时应注意饮食搭配,以免造成药效降低。
  高脂肪食物:如肥肉、高汤等,因其可抑制胃酸的分泌,使铁剂在缺乏胃酸的情况下吸
收减少,所以在补铁治疗期间不宜吃。
  茶叶:茶叶含有的鞣酸能与铁剂形成鞣酸铁盐沉淀,影响铁离子的吸收。含鞣酸较多的
食物还有柿子、山楂、石榴、桃子等。牛奶中也含有鞣酸,补铁时应尽量少饮用。
  碱性食物:如海带、胡萝卜、苏打饼干、黄瓜、红薯等,这类食物可提高血液的碱性,
影响胃内胃酸量和pH值,不利于铁剂的吸收。
  干果:如杏仁、桃仁等,因其中含有杏仁甙,可与铁剂作用生成亚氰化铁,降低其吸收
,影响疗效。
  豆浆: 豆浆如果与铁剂同服,会在肠道中迅速发生反应,形成一种特殊的螯合物而无法被人体吸收,使吃进去的铁剂没真正补上。大豆中的植物性纤维也会影响人体对铁、 锌等金属元素的吸收,因此补铁期间也要少喝豆浆。在服用铁剂或者吃含铁的红肉、动物肝脏、鸭血、猪血等食物时,如果需要喝豆浆,最好相隔至少两小时。
  此外,咖啡、蛋类、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等,也会影响铁剂的吸收,服铁剂期间应尽量
少吃。
更多的营养学小知识请咨询恒健营养师,学习营养学,到恒健营养师学院,高薪与健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