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就是金属和电解质组成两个电极,组成腐蚀原电池。例如铁和氧,因为铁的电极电位总比氧的电极电位低,所以铁是阳极,遭到腐蚀。特征是在发生氧腐蚀的表面会形成许多直径不等的小鼓包,次层是黑色粉末状溃疡腐蚀坑陷。
1基本介绍
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所发生的腐蚀是电化学腐蚀最突出的例子。
我们知道,钢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长时间不易腐蚀,但潮湿的空气中却很快就会腐蚀。原来,在潮湿的空气里,钢铁的表面吸附了一层薄薄的水膜,这层水膜里含有少量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还溶解了氧气等气体,结果在钢铁表面形成了一层
电解质溶液,它跟钢铁里的铁和少量的碳恰好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在这些原电池里,铁是负极,碳是正极。铁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电化学腐蚀是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
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 通过电极反应产生的腐蚀。电化学腐蚀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其反应过程称为阳极反应过程,反应产物是进入介质中的金属离子或覆盖在金属表面上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难溶盐);介质中的物质从金属表面获得电子而被还原,其反应过程称为阴极反应过程。在阴极反应过程中,获得电子而被还原的物质习惯上称为去极化剂。
在均匀腐蚀时,金属表面上各处进行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的概率没有显著差别,进行两种反应的表面位置不断地随机变动。如果金属表面有某些区域主要进行阳极反应,其余表面区域主要进行阴极反应,则称前者为阳极区,后者为阴极区,阳极区和阴极区组成了腐蚀电池。直接造成金属材料破坏的是阳极反应,故常采用外接电源或用导线将被保护金属与另一块电极电位较低的金属相联接,以使腐蚀发生在电位较低的金属上。
2相关原理
金属的腐蚀原理有多种,其中电化学腐蚀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当金属被放置在水溶液中或潮湿的大气
??电化学腐蚀
中,金属表面会形成一种微电池,也称腐蚀电池(其电极习惯上称阴、阳极,不叫正、负极)。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使阳极发生溶解,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一般只起传递电子的作用。腐蚀电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金属表面吸附了空气中的水分,形成一层水膜,因而使空气中,,等溶解在这层水膜中,形成电解质溶液,而浸泡在这层溶液中的金属又总是不纯的,如工业用的钢铁,实际上是合金,即除铁之外,还含有石墨、渗碳体()以及其它金属和杂质,它们大多数没有铁活泼。这样形成的腐蚀电池的阳极为铁,而阴极为杂质,又由于铁与杂质紧密接触,使得腐蚀不断进行。
3方程式
(1)析氢腐蚀(钢铁表面吸附水膜酸性较强时)
??电化学腐蚀
负极(Fe):
正极(杂质):
电池反应:
由于有氢气放出,所以称之为析氢腐蚀。
(2)吸氧腐蚀(钢铁表面吸附水膜酸性较弱时)
负极(Fe):
正极:
总反应:
由于吸收氧气,所以也叫吸氧腐蚀。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生成的被氧所氧化,生成脱水生成铁锈。
钢铁制品在大气中的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析氢腐蚀主要发生在强酸性环境中,而吸氧腐蚀发生在弱酸性或中性环境中。
4现象危害
由于金属表面与铁垢之间的电位差异,从而引起金属的局部腐蚀,而且这种腐蚀一般是坑蚀,主要发生在
??腐蚀与发电量
水冷壁管有沉积物的下面,热负荷较高的位置。如喷燃器附近,炉管的向火侧等处,所以非常容易造成金属穿孔或超温爆管。尽管铜铁的高价氧化物对钢铁会产生腐蚀,但腐蚀作用是有限的,但有氧补充时,该腐蚀将会继续进行并加重。
危害性是非常大的,一方面,它会在短期内使停用设备金属表面遭到大面积腐蚀。另一方面,由于停用腐蚀使金属表面产生沉积物及造成金属表面粗糙状态,使机组启动和运行时,给水铁含量增大。不但加剧了炉管内铁垢的形成,也加剧了热力设备运行时的腐蚀。
5解决办法
必须执行GB/12145枣1999《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DL/561枣1995《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化学监督网要发挥监督作用。
??腐蚀性的温泉
严格按启动阶段的水汽质量标准,控制启动后的水汽质量,不合格严禁升压、带负荷。
机组停备时间超过15天,应采用新的防腐技术。防止停用期间腐蚀。
彻底解决凝汽器溶解氧不合格问题。
投入自动加氨装置,保证给水pH的合格率。
严密监视#2机水冷壁结垢量的增长速度,在必要的时间安排化学清洗。
建议#2炉化学清洗后,在进行加氧联合处理。
腐 蚀 原 理
在非专业的场合,对于金属腐蚀大致有着三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说腐蚀是金属的氧化反应结果;有人说腐蚀是化学反应的结果;也有人说腐蚀是由于腐蚀电池所造成的。应该说以上的解释都只对了一部分,其实金属的腐蚀包含了以上三种形式。 腐蚀电池可在两种不同金属元素间形成,由于不同金属本身的电偶序(即电位)存在着差别,当两种金属处于同一电解质中,并由导体连接这两种金属时,腐蚀电池就形成了。电流通过导体和电解质形成电流回路,此时两种金属之间的电位差越大,则电路产生的电压越大。腐蚀电池一旦形成,阳极金属表面因不断地失去电子,使金属原子转化为正离子,形成以氢氧化物为主的化合物,也就是说,阳极遭到了腐蚀;而阴极金属则相反,它不断地从阳极处得到电子,其表面因富集了电子,在电解质中几乎没有离子产生,金属表面始终原子状态,即没有腐蚀现象发生。阴极保护技术就是在上述原理的基础上创造并发展起来的。 同一种金属结构内的腐蚀电池也是普遍存在的,它同样导致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同种金属内部不同部位的电位差是因为金属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晶间、应力、疲劳、电偶、缝隙等诸多因素而产生的,这些诸多的因素又是金属结构在冶炼、加工、安装、焊接等过程中造成的。这就导致在同一金属结构内部存在着众多小范围的阳极区和大片的阴极区。结构一旦处于电解质的环境中,腐蚀电池即开始工作。由于阳极区是分散的、小范围的,故此时结构表现出来的是孔蚀,也称为点蚀。 以管道为例:由于上述的多种原因,管道某一处与另一处的电位可能存在着差异,因而在管道内部形成了阴极区和阳极区。阴极区和阳极区之间的电位差即是形成腐蚀电池的基本条件。同一种材料的金属,由于新旧程度的不同,其内部的晶体结构是有明显的差异的,一般新结构的电位较负,为阳极;旧结构的电位缴正,为阴极,新旧结构连接后,新结构的腐蚀速度加快。结构外界的环境差异也是形成腐蚀电池的原因,如由于结构周围土壤密度的不同而形成的氧浓差电池。氧浓差电池最明显的例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处于混凝土中的钢筋,其周围物体的致密度极大,表现为阴极区;处于混凝土以外的钢筋周围物体的致密度相对地小,表现为阳极,其腐蚀速度加快。 以下是腐蚀电池形成的缺一不可的条件: 1.必须有阴极和阳极。 2.阴极和阳极之间必须有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因金属内晶间、应力、疲劳程度、电偶等的差异的存在以及金属表面缝隙、氧浓差等现象的存在,极容易在同一金属结构体内形成);亦可在两个不同电位金属间形成。 3.阴极和阳极之间必须有金属的电流通道。 4.阴极和阳极必须浸在同一电解质中,该电解质中有流动的自由离子。 一旦具备以上条件,腐蚀电池即形成并开始工作。换言之,金属开始发生电化学腐蚀。然而,上述4项条件中,我们只要阻止其中一项,即可阻止金属的电化学腐蚀。而电化学腐蚀是浸在电解质中的金属所表现的主要腐蚀形式,如置于地下或水下的金属结构以及有流动或不流动的电解质存在其中的各种金属容器和装置和设备的内壁。
不同的金属腐蚀电池 同一个金属腐蚀电池原理可形成各种不同的金属腐蚀电池。主要可分为同一金属结构内形成的腐蚀电池和不同金属之间形成的金属腐蚀电池。 尽管同一金属结构的本身电位从理论上是应该一样的。但由于在冶炼、加工、安装、外涂层防腐及使用等过程中,不可避免
地造成了金属本身的晶间、应力、电偶、疲劳程度等的差异,以及外界环境造成的氧浓差、缝隙等现象,金属结构体内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阴极区和阳极区。 不同金属结构之间(包括同元素金属)的腐蚀电池主要由不同金属结构的不同电位所存在的电位差形成的。
金属的电位序列
金 属
电 位(V)
纯镁
-1.75
镁合金(6%Al, 3%Zn, 0.15%Mn)
-1.60
锌
-1.10
铝合金(5%Zn)
-1.05
纯铝
-0.80
熔炼钢(精)
-0.5- -0.8
熔炼钢(粗)
-0.4- -0.55
铸铁
-0.50
铅
-0.50
混凝土中的钢
-0.20
铜、黄铜、青铜
-0.20
以上序列表中是常见金属结构所采用的材料,选择其中任意两种的话,处于上方的为阳极,处于下方的为阴极。两种金属在电连接的情况下,如果满足上述腐蚀电池形成的条件,阳极将加速腐蚀,而阴极则停止或减缓腐蚀
金属防锈知识
一、防锈油的选用????防锈油的品种较繁杂,其选用原则有三:1、??按金属品种,不同的防锈油对不同金属材质的防锈效果不同,有的对黑色金属防锈效果很好,但对铜则效果一般,这些往往在防锈油的产品说明资料中会作说明,应注意选择。2、??按金属产品的结构和大小,结构简单和表面积大的可选用溶剂稀释型或脂型,而结构复杂有孔或内腔的用油型的较好,因为还要考虑启封时防锈膜可除性。3、??按金属产品所处的环境和用途,分清是短期的工序防锈,还是同时带有短期润滑的长期防锈,是对潮湿环境的长期封存防锈,还是可能存放在沿海库房或甚至有一定时间的海上运输因而要好的抗盐雾性能。选用时要有这方面的针对性。????当然,首先选用质量可靠的防锈油。由于防锈油目前在我国的用量不大,很多防锈油脂为地方小厂生产甚至用户自制,而目前一些主要国产防锈添加剂质量不够稳定或油溶性不好,因而使用前首先目测,从外观、颜色及有无分层或不均匀等方面,与前几批对比。若目测几批外观相差较大,应对其质量产生怀疑,对防锈油用量大的用户,应备有潮湿箱试验设备,对防锈油的防锈效果进行验证。二、防锈油涂抹方法对不同的防锈油脂,有如下涂抹方法:1、浸涂,把金属制品浸入液态防锈油中,取出沥干,有的防锈油太稠时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2、刷涂,用刷子把防锈油涂于金属制品表面,对大件制品及形状复杂的制品更宜用此法。3、喷涂,对大型金属制品用此法比较快捷,均匀。4、浸入,小型金属制品可用此法。????一般短期或工序防锈,采用上述涂抹防锈油后即完成防锈工作,但对长期封存防锈,还要进行包装,保护防锈膜在运输库存中不受破坏及减少腐蚀介质的入侵,一般选用而时油、密封性好、软膜性材料,如塑料薄膜、铝塑薄膜、蜡纸等都常用三、防锈油脂的分类按用途可分为:工序间防锈油、长期封存防锈油、防锈机械油、防锈仪表油等;
按其状态可分为:液体防锈油、溶剂稀释型防锈油、防锈脂三类。将防锈油分成除指纹型防锈油,溶剂稀释型防锈油,脂型防锈油,润滑油型防锈油和气相防锈油五种类型,防锈油具有:防锈性、锌溶解性、可洗性、油膜厚度、施工性、油品的粘度等。四、防锈前的清洗????加工好的金属制品表面会附有许多污物,如酸、水、盐、灰尘、切削液、手汗等,它们本身可能腐蚀金属,也使防锈油不能均匀紧密地吸附在金属表面隔绝环境腐蚀物,因而首先要进行清洗。一般清洗材料有石油溶剂(汽油、煤油、溶剂油等)、化学溶剂、碱溶液、水等。石油溶剂对清洗油污及有些有机物效果好,但对无机物及水溶性物效果不佳,使用时应对操作者的皮肤及呼吸有保护措施,有良好的通风,因这类物品属易燃物,应防环境明火和高温。化学溶剂如三氯甲烷等,除了去油脂能力高于石油溶剂外,对沥青、树脂和蜡等也有好的溶解力,但价格高,挥发性强,有毒性,应慎重使用。对油污、盐、无机物、手汗等,用碱性清洗剂、蒸汽或水溶液清洗的效果也很好,它们价廉,危险性低。总之,针对金属表面的污物选用不同的清洗介质,同时还要注意这些清洗介质的清洁,不能为了节省而用已有很多污物的清洗介质去清洗,使金属表面存有更多污物。金属制品清洗后要进行干燥,一般有烘干、吹干、沥干等。五、除指纹型防锈油的组成金属零件在加工或储存过程中,特别是在高温多雨的潮湿季节,其间往往容易生锈。除指纹防锈油也称量换型防锈油,是能够置换或中和残留于加工零件、半成品、或制成品表面上的汗迹和少量水分的防锈油。其特点是带油操作,不必清洗,可用任何比例稀释,主要做工序间或中间库的防锈,其浓缩品也可用长期封存防锈。一般去除指纹防锈油是由轻质润滑油加防锈剂并配合醇、酮等“水和剂”在与表面活性剂调制而成。可以刷涂或喷涂在金属表面上,首先能把促进生锈作用的水分、盐分、指纹痕迹等置换并除去后,才能发挥作用。这种防锈油主要用于金属部件加工工序中的中间处理,或室内周转期3个月左右的短期防锈。
六、防锈油脂的防锈性实验方法????防锈油脂防锈性的试验方法很多,但总起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大气暴露试验,其中包括大气曝晒、百叶箱和室内储存等试验。该方法简单,可用试片、零件甚至整合产品放在室内、室外或百叶箱中进行。这是实际考查各种防锈油脂在自然条件下防锈性能最可靠的方法。因为它最符合当地的实际大气条件,而这种条件又是实验室内的加速试验所无法模拟的。因此尽管试验周期太长,但在实际中却经常采用,有时甚至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类是室内加速试验,即在实验室内,用各种装置来模拟实际使用条件,或人为制造恶劣条件,如高温、高温、盐雾、有害气体腐蚀过程加速。该类方法的优点是时间快、周期短,能精确的控制腐蚀条件,能得到重现性较好的试验结果但由于大气腐蚀的条件相当复杂,所特定的某一试验方法只能强调其中一项或几项因素,所以其试验结果就有相当的局限性,每一个试验方法的结果只能从某一方面来反映防锈油脂的性能,因此同一种防锈油脂的评定,一般都要做几个项目的加速试验,就是为了能从各个角度综合的反映这一防锈油脂的防护性能,以保证使用。即使这样也不能完全代表实际的使用情况。由于各项加速试验都以特定的腐蚀条件睐进行,所以它们与第一类试验如储存试验、百味箱试验的结果很难得出平行关系,即得不出所谓的“换算系数”,这是为很多实践所证明的。如在进行薄层油的评定中,好的薄层油在动态潮显箱中的锈蚀情况经常比相同时间的百叶箱试验为好。防锈油脂的室内试验方法又大致可分直接与间接两种方法。直接法是将涂油的金属试片处于特定的腐蚀介质中,加速腐蚀,最后以金属的表面情况或重量变化来评定。间接法则测定试验前后某种物理性能、电化学性能的弯化或在试验过程中的变化。七、盐水浓度对防锈油脂试验的影响????盐水的浓度对防锈油脂的试验结果有较大差异,从验证试验看,当氯化钠浓度在3-5%时,锈蚀速度最快、而且平行性、重现性较好。浓度大于8%时,锈蚀速度减慢,且平行性、重现性较差。所以标准中采用的浓度为5%。一般认为提高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对提高腐蚀速度有利,但实际却并非如此,这是因为随着盐浓度的提高氧的溶解度却低,使阴极过程、即氧的去极化过程受到阻滞。八、抗盐雾试验的腐蚀作用????盐雾试验的腐蚀作用和其它化学和电化学作用一样,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加快。国外标准方法有规定为室温、20±2℃,35±2℃、50±2℃四种。采用室温会因时、因地不同而带来很大的差异;采用20±2℃,对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夏季则需增设降温装置,使设备复杂化;采用50±2℃。,所用的材料和温度控制又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标准中采用了?35±2℃,因为这一温度在夏季不需降温装置,而在冬季只需简单的加热装置。九、金属锈蚀和防锈油脂的关系金属在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环境气氛中水汽、氧气、酸、碱、盐和碳化物等物质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时间延续的条件下,会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发生锈蚀。金属的锈蚀,会造成金属的损失和金属零部件功能的衰退和丧失。金属锈蚀是由于金属跟潮湿的空气或电解质溶液接触,发生氧化反应造成的。
十、防锈油脂的腐蚀性????防锈油脂的腐蚀性是检验油脂在与金属长期接触时,由于油脂的组成不同,以及含硫化物、有机酸、游离酸碱、水份或其它杂质的影响,对金属表面产生的腐蚀作用。有的缓蚀剂对某些金属有防护作用,但对另一些金属却可能有腐蚀。防锈油脂的腐蚀性是重要的质量标准之一。为了加速腐蚀试验的过程,试验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标准方法中规定了金属材料种类及排列顺序。金属试片材料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国内各有关工厂和研究单位通常所使用的金属材料定的,同时这些金属材料是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定型的材料,在标准方法中,规定了按T?3~T4紫铜、H6?2黄铜、阳极镉、阳极锌、M?Z?5镁、LY?12铝、钢的顺序挂于试片架上,从验证试验看,金属试片排列的顺序对油品的腐蚀试验有一定影响,单片试验与组合试片在同一试油中腐蚀结果也不一致,尤其是铜片与镁片比较明显。在几次试验中,铜片单片试验比组合试片试验被腐蚀程度更重些。因此,为了统一起见,本方法规定了上述排列顺序,这与国外方法的标准规定相同。但有的单位经验证后却认为,对质量较好的油品,排列的次序似乎关系不大。????方法中规定铅片腐蚀试验是单独进行的。这主要是根据铅金属的腐蚀特性决定的。铅在油脂中的腐蚀一般都比较大,腐蚀产物也比较多,一般油溶性比较好。如果将铅连同其它金属共存于一试油中,则往往由于铅的腐蚀产物而影响其它金属的腐蚀,因此对铅试片腐蚀单独进行是比较合理的。铅片腐蚀多以失重计算。????腐蚀试验的温度,应考虑到防锈油脂在实际使用中的温度,温度过高会使油脂分解得不到正确结果。温度太低,反应时间太长,失去加速评定的意义。例如1?OO。C×3小时的紫铜腐蚀试验是国内外常用作检验润滑油脂及燃料油的腐蚀性试验,对防锈油脂来说,选用1?O?O?oC偏高,?3小时时间太短,因此这个条件作为防锈油脂的腐蚀试验是不很合适的。????本方法规定防锈油腐蚀试验温度5?5±1℃这是因为一般防锈油在常温下使用。溶剂稀释型防锈油和置换型防锈油含有溶剂,温度过高超过规定温度,试验不安全。国外同类型防锈油试验温度也规定为5?5±1.????防锈脂的试验温度为80±1。C,在这个温度下,防锈脂能达到均相液体状态??有种于防锈脂与试片均匀接触而对金属试片腐蚀。另一方面,防锈脂除涂覆时温度80
铜绿
碱式碳酸铜,呈孔雀绿颜色,所以又叫孔雀石,是一种名贵的矿物宝石。它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反应产生的物质,又称铜锈,颜色翠绿。在空气中加热会分解为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溶于酸并生成相应的铜盐。在自然界中以孔雀石的形式存在。
1物化性质
性状:孔雀绿色细小无定型粉末。不溶于水和醇。溶于酸、氨水及氰化钾溶液。?
常温常压下稳定。?
??碱式碳酸铜化学分子结构式
2.避免的物料酸。不溶于冷水和醇,在热水中分解,溶于酸而成相应铜盐。溶于氰化物、氨水、铵盐和碱金属碳酸盐水溶液中,形成铜的络合物。在碱金属碳酸盐溶液中煮沸时,形成褐色氧化铜。对硫化氢不稳定。加热至200℃分解黑色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在硫化氢气体中不稳定。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008%。碳酸铜具有扬尘性,应避免与皮肤、眼睛等接触及吸入。?
3.不溶于水,溶于氨水中生成铜氨配离子。加热到220℃时分解。组成为2∶1的碱式碳酸铜为天蓝色的粉状结晶。如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则吸湿并放出部分二氧化碳,慢慢变成1∶1型碱式碳酸铜,不溶于水,但溶于氨水而形成铜氨配离子。?
2制备方法
1.硫酸铜法。反应方程式:
2CuSO4+4NaHCO3==CuCO3·Cu(OH)2↓+2Na2SO4+3CO2↑+H2O
??碱式碳酸铜
操作方法:将小苏打配成相对密度1.05的溶液,先加入反应器中,于50℃时,在搅拌下加入经精制的硫酸铜溶液,控制反应温度在70~80℃,反应以沉淀变为孔雀绿色为度,pH值保持在8,反应后经静置、沉降,用70~80℃水或去离子水洗涤至洗液无SO2-4止,再经离心分离、干燥,制得碱式碳酸铜成品。?
2.硝酸铜法。 操作方法:电解铜与浓硝酸作用生成硝酸铜后,再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液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沉淀经洗涤、分离脱水、干燥,制得碱式碳酸铜成品。?
3.以硝酸铜和碳酸钠为原料,配制等物质的量的三水合硝酸铜和碳酸钠水溶液,边混合边搅拌,此时即生成蓝绿色胶状沉淀,室温下继续搅拌,即可生成结晶状物质,过滤后,在空气中干燥。便可得到组成为的产品。
或者也可用五水合硫酸铜或一水合乙酸铜及碳酸钾为原料制得同样的目的产物。?
4.在一大的硬质玻璃管中,封入等物质的量的三水合硝酸铜和碳酸钙粉末,安装一水银压力计,加热使管中物料熔化。如产生的二氧化碳压力达到505~808kPa时,即生成组成为2CuCO3·Cu(OH)2的产品。?
5.在搅拌下将硫酸铜溶液加入50%的碳酸氢钠水溶液中:
碱式碳酸铜
反应温度为70~80℃,硫酸铜的加入速度以生成的CO2产生的泡沫不溢出为宜,保持反应液ph=8,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煮沸10~15min,碱式碳酸铜会迅速沉淀下来。静置,待上层溶液澄清后分去,沉淀用70~80℃水或去离子水洗涤至不含SO42-离子,然后离心 分 离,在80-100℃ 下 干 燥,即可。?
3主要用途
1.用于有机催化剂、烟火制造和颜料中。在农业上作用植物黑穗病的防止剂、杀虫剂和磷毒的解毒剂,与沥青混合可防止牧畜及野鼠啃树苗;用于饲料中作铜的添加剂,在原油储存时作脱碱剂及生产铜化合物的原料。也可用于电镀、防腐及分析试剂。?
2.用作饲料添加剂,牛等反刍动物对碳酸铜的吸收利用率比其他无机铜高。但由于成本较高,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3.用作分析试剂。用于铜盐制备、油漆颜料和烟火原料的配制。用作荧光粉激活剂,种子杀菌剂。?
4.用于预镀银铜合金、镀铜锡合金和钢的氧化溶液的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