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考试形式:闭卷 试卷总分:5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题号
一
二
合分
1~20
21
22
23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表格里,每题1分,计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翻开南京的近代史,累累伤疤让人触目惊心......近代南京的第一道“伤疤”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虎门条约》
漫漫回家路在屈辱曲折中延伸,据报道圆明园十二件生肖兽首铜像至今仍有五件不知所踪。这些珍贵国宝被劫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洪王首义于金田,建制于永安,定京于建康。”永安建制中封号与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A.杨秀清--东王 B.石达开--西王 C.冯云山--南王 D.韦昌辉--北王
李鸿章主张:“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洋务企业能印证他思想的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轮船招商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福州船政局
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统治 B.是中国历史上近代化的开端C.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千古艰难唯一死!他的自杀堪称甲午战争史上最为悲壮苍凉的一幕。”材料中的“他”是A.左宗棠 B.关天培 C.丁汝昌 D.邓世昌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一揭帖宣示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封建迷信 B.中原闹鬼 C.列强侵略 D.盲目排外
1900年7月英国一本漫画杂志登载了题为《中国就要崩溃了》的漫画,
同一时期,法国报纸也登载了题为《中国蛋糕》的漫画(见右图)。
外国媒体如此认定的主要依据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
C.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
戊戌变法发生在农历戊戌年,这一年是公元A.1895年?? B.1897年? C.1898年?? ?D.1901年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推动了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为A.废除了科举制度??? ? B.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
C.裁撤了冗官冗员??? ? D.改革考试方式内容
11.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严复等维新派为宣传变法,创办了
A.《革命军》 B.《国闻报》 C.《民报》 D.《新青年》
12.学习历史要学会抓住关键信息,和“民主革命先行者、振兴中华、兴中会”等关键词密切相关的著名人物是
A.孙中山 B.章炳麟 C.邹容 D.陈天华
13.孙中山逝世,蒋介石送了一副“主义扬中外,精灵炳日月”的挽联。挽联中的“主义”是指
A.民权主义 B.三民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主主义
14.2017年10月25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敦义致电祝贺习近平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表示未来盼望两党再创两岸和平发展新局面。中国国民党最初组建的基础党派是
A.中国同盟会 B.中国民主党 C.中国民进党 D.中国共盟会
15.下列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而制定的宪法是
A B C D
16.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因为袁世凯
A.篡夺革命果实 B.镇压二次革命 C.出卖了维新派 D.复辟称帝
17.“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活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国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材料评价的是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18.袁世凯死后,北京的人民依然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奸商抬高粮价,大多百姓买不起粮食只能挨饿。当时掌握着北京政府的军阀首领是
A.段祺瑞 B.冯国璋 C.张作霖 D.唐继尧
19.“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局书记。”材料中的“他”是
A.胡适 B.陈独秀 C.蔡元培 D.鲁迅
20.“学生激扬焚贼府,商人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国民革命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题3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共计30分。)
21.(10分)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二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人教版八上教材
请回答: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联中的“万寿无疆”讽刺了什么事件?(2分)“三军败绩”代指哪一场侵华战争?(2分)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2分)
(2)据材料二,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前期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根本原因。(2分)
22.(10分)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近代中国人民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39年3月,清朝钦差大臣到达广州,通知外国商人在三天内将所存鸦片烟土全部缴出,听候处理,并宣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搜狗百科》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 ?》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请回答:
据材料一,自称“本大臣”的是谁?(1分)请用一句话概括后世对他禁烟之举的评价。(1分)
据材料二,指出这段材料的出处。(2分)材料中规定分配土地的标准是什么?(1分)反映了农民阶级要废除什么的强烈欲望?(1分)
(3)请从材料三的角度,分析这场“革命”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4分)
23.(10分)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进一步重大指示。回顾历史,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满艰辛。请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图一喻指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1分)据图一指出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1分)
(2)据图二指出梁启超主张如何挽救民族危机?(2分)
据图三,该杂志的创办拉开了什么运动的序幕?(2分)它让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什么的洗礼?(2分)
(4)综上所问,概括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特点。(2分)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10:ADBBC CCCCB 11-20:BABAD DBABD
二、材料分析和问答题(本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10分)
(1)讽刺:慈禧太后万寿庆典;(2分)
战争:甲午中日战争;(2分)
条约:《马关条约》;(2分)
(2)影响: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两点各1 分)
(3)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2分)
22.(10分)
(1)人物:林则徐;(1分)
评价:林则徐是近代中国一位爱国的民族英雄。(1分)
出处:《天朝田亩制度》(2分);
标准:按人口平均分配;(1分)
反映了:农民阶级要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强烈欲望。(1分)
(3)推动作用: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创立中国民国、
确立民主共和政体;确立责任内阁制。(答“专制政体灭”“清朝灭”“皇帝灭”“旧内
阁灭”也可酌情得分)。(任意两点给4分)
23.(10分)
(1)事件:洋务运动(1分);
主要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或者中体西用)(1分)
(2)主张:变革官制,谋求制度变革,在中国确立君主立宪制。(2分)
(3)新文化运动;(2分)口号:民主与科学。(2分)
(4)特点:由表及里,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意思相近即可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