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物质变化了
课 题
1.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课 型
新授
课 时
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3.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
4.学习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
5.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重 点
培养学生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
难 点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第一课时
执教时间
总节数
教学内容
身边的物质变化。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重 点
了解身边的物质变化。
难 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具学具
相关图片
教法学法
观察、比较、分析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后反思
一、交流引入
创设情境
二、激发兴趣
引学达标
三、质疑解析
延伸目标
四、智能练习
达成目标
五、精炼回顾
再现目标
1.师出示课本图。
2.师:同学们,在厨房里,你看到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
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师出示一组图片: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
2.师: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到的物质变化现象。这些物质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师:物质发生变化后,还会变回原样吗?
1.谈收获
2.师总结:不同的物质变化的现象不同,变化前后的性质和状态不同。
学生思考
1.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学生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认识物质会发生变化。
3.学生讨论:各小组进行讨论,并进行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执教时间
总节数
教学内容
冰的融化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重 点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难 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具学具
冰块、玻璃杯
教法学法
观察、分析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后反思
一、交流引入
创设情境
二、激发兴趣
引学达标
三、质疑解析
延伸目标
四、智能练习
达成目标
五、精炼回顾
再现目标
师:冰融化大家都见过,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冰融化属于什么变化。
一、、冰的融化
1.多媒体出示蜡块加热前后的对比图片。
2.师:蜡块加热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3.师出示一杯冰块。
4师:在冰的融化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方面的变化?
二、播放“冰的融化过程” 视频。
师归纳: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三、媒体出示课本图(锡融化后用来焊接电子元件、铁水被铸成铁锭、卫生球变小的图片)。
1.指导学生分析例子。
2.讨论:这些例子中,物体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1.谈收获
2.师总结:原来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1.学生观察。
2.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描述蜡块在形态上的变化。
3.学生观察。
4.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作记录。
学生观看。
2.各小组进行交流和汇报。
学生分析。
2.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三课时
执教时间
总节数
教学内容
实验验证物质变化。
教学目标
1.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
2.学习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重 点
实验验证。
难 点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具学具
铁钉、砂纸、小刀、蜡烛、玻璃杯
教法学法
实践、观察、分析、推理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后反思
一、交流引入
创设情境
二、激发兴趣
引学达标
三、质疑解析
延伸目标
四、智能练习
达成目标
五、精炼回顾
再现目标
师:铁生锈大家都见过,那么它是什么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一、铁锈还是铁吗?
1.师出示未生锈的铁钉和生锈的铁钉。
2.师:仔细观察未生锈的铁钉和生锈的铁钉,它们有什么不同?
3.师: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有什么方法证实你的猜想?
二、拓展: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1.师出示一根燃烧过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的蜡烛。
2.师:蜡烛燃烧后,蜡烛的形态发生了变化。除了形态,蜡烛是否还有其他的变化呢?
三、给物质变化分类
1.师出示课本图,展示各种物质变化的过程。
2.师:橡皮泥捏成橡皮泥萝卜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纸燃烧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木材加工成家具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陶土烧制成了陶器,发生了什么变化?
铁矿石冶炼成钢铁,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 橡皮泥萝卜能变回橡皮泥吗?纸烧成了灰,还能变回纸吗?
讨论 哪些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怎样判断?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猜想物质变化的逆过程,对是否产生新物质进行判断。
1.谈收获
2.师总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如:冰融水、蜡融化、盐溶水;另类会产生新的物质,如铁生锈。
学生思考。
1.学生观察。
2.学生观察比较,并记录不同特征。
交流 各小组汇报观察比较的结果。
3.学生分小组设计检验铁与铁锈是否同一种物质的实验方法。
4.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互相交流、讨论,并修改实验方案。
5.小组实验。按修改后的实验方案方法进行实验。
1.学生观察。
2. 教具分配给各小组一些燃烧过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的蜡烛和完整的蜡烛。
3.观察分组活动。观察燃烧过的蜡烛和没有燃烧过的蜡烛有什么不同,并进行交流。
1.学生观察。
2.思考:学生根据图片,描述每种物质的变化过程。
学生各抒己见谈这节课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1.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形态的变化:冰融化
卫生球变小
产生新的物质:铁生锈
蜡烛燃烧